露给他鞑子,因为那副图朱由崧完全是按实际情况绘制的。
朱由崧胸有成竹的一笑,“众卿请放心,功高莫过于救驾,计狠莫过于绝粮,朕这一招就是专门给他范文程准备的,如果他不上当,他就不叫范文程了!”
PS:第三更送到,再祝大家周末愉快,请多多支持小草,谢谢!
(本章完)
第397章 范文程中计(四更)()
一大早,就有亲兵把朱由崧昨天晚上让李琦射来的那封信送给了范文程。
现在的范文程像退了一层皮,本来人高马大,身材魁梧的他,现在有些弓腰了。
三河镇那一战对他的打击太大了。
原本十拿九稳的事情,结果出了差错。
他和多尔衮在那一带埋伏了两万重兵,并亲自督战,按说朱由崧肯定是插翅难飞,然而事与愿违,结果刚好相反。
朱由崧,君臣三人不但毫发无损,跑了一对半。而且,又是损兵折将,平西王吴三桂那一战把鼻子混丢了,多尔衮的心腹大将图赖,谭泰,蒙古猛将巴萨尔等上千将士丢了性命。
摄政王多尔衮被朱由崧撵得满山跑,连他这个运筹帷幄的军师也被气得掉下马来,那一战是他范文程出道以来从未有过之战,这还是伏击战,打成这样简直是他们的耻辱!
尽管多尔衮没有责备他,他自己都觉得颜面扫地。
如果这一切,范文程都还能忍受,最使他不能忍受的是,朱由崧当众揭他的伤疤,死鬼多铎强行霸占他娇妻之事,这是他怎样忍气吞声才撑过来的呀!
如今这个该死的朱由崧,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旧事重提,让他抬不起头来,事关男人的尊严,让他脸往哪儿搁,以后还怎么混!
他被气得晕了过去,三河镇之役,范文程已经把朱由崧视为了刻骨铭心的死敌。
范文程和多尔衮带着残兵败将回到大名府,再一次兵败的消息传来,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郎,总兵官祖大寿,三路清军八万大军无功而返,被朱由崧杀得大败而回,还搭上了比鳌拜还勇猛的大将祖大弼。
接连的失利,令范文程没了脾气,短短的几天,好像苍老了十岁。
正这时,范文成接到了明营的这封信。
范文程展开一看,信是许显仁写来的,信中说伪帝朱由崧现在嚣张的不得了,三河镇侥幸生还,又大破三路清军,剑削祖大弼,整个明军大营都陶醉在胜仗的喜悦中。许某探查了多日才绘制成了这幅地图,希望对先生有用。
范文程取出这副地图,这是明营的各营布置地图,哪个营在什么位置,主将是谁,各有多少兵力,都标的清清楚楚。
范文程失意一扫而空,如获至宝,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一处叫大冶岭的地方,这是明军粮饷库所在地,粗黑的线条,工笔正楷,标得清清楚楚。
范文程的眼睛一下子有了亮光,拿着这封信急匆匆来见摄政王王多尔衮。
现在的多尔衮比范文程还失意,在大清,他是战神级别的存在,他亲统十五万大军要与朱由崧决一死战,削五大王兵败之耻,报弑兄诛弟之仇,可是没想到刚到大名府就连吃败仗。
三河镇伏击战,损兵折将,连他这个三军统帅,也差点让朱由崧斩于马下。
“都是这个范文程!”多尔衮心里咬牙切齿。
要依着他,多尔衮这一仗根本不这样打,十五万八旗精锐,几十门红衣大炮,全线出击,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坚,谁人能敌?
要这样打,肯定不是眼前这样的结果。
但是冷静下来,全盘否定范文程,他又觉得不妥。
范文程可是汉臣之最,大清国三朝老臣了,这是连先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尊崇的人物,他多尔衮要把这样的人踩在脚下,显然涉嫌对先人不敬。
再细细想一想三河镇伏击战和三路清军攻明营,虽然都失利了,但运筹不可谓不高,指挥调度也没有什么失误之处,之所以接连失利,只能怪这个朱由崧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两万精兵,竟然伏击不住他们君臣三个,准确的说是缚不住他一个!
传说中只知道喝酒玩女人的小福王,何来如此武功?
思来想去,多尔衮还是有些不服气,忍气吞声的他没有迁怒范文程,他打算拉着大炮,倾十几万清军开出大名府,与朱由崧决一死战。
他刚要传令,集结兵力,范文程进来了,跪倒在地。
“参见摄政王,奴才给王爷请安。”
“嗯。”与往常不同,多尔衮坐在那里动都没动,只是把眼皮聊了聊,冷冷的哼了一声,也没让范文程起来。
范文程只好跪在那里听候训示。
“先生见本王何事?”虽然仍然口称先生,范文程明显感觉到多尔衮对自己的冷落。
“王爷容禀,明营刚刚传来的消息,请王爷过目……”范文程说着,掏出那封信,往前跪爬了几步,恭恭敬敬的把信举过头顶。
“明营又来信?”多尔衮倒霉就倒到这上面了,他一咬牙,就差没有开口骂人了,可能是顾及他的睿亲王、摄政王和最近的获封的“叔王”等的尊崇身份吧。
但明显对这个不感兴趣了,因此,对范文程头顶上那封信,不屑一顾。
范文程在那里跪了半天,觉得膝盖都跪疼了,上面的多尔衮仍没有反应,他知道主子用这种方式在表达对他的严重不满了。
当奴才真是不容易啊!
他觉得自己苍老了许多,可是自己还未到知天命之年啊,当年随太祖太宗驰骋疆场,斩将夺魁,是何等的豪气干云!
可如今……
范文程心中有几分悲凉飘过,不过站在摄政王爷的立场上想一想,也情有可原。连吃败仗,损兵折将,连摄政王本人都差点折戟三河镇,这事搁谁身上也不会自我消化,无动于衷的,不把自己这个军师砍脑袋,或者臭骂一顿,贬官几级罚扣俸禄就已经不错了。
今天这事全是伪帝朱由崧害的,范某只有鞠躬尽瘁,肝脑涂地,帮助摄政王打败朱由崧,方能出今日之气。
范文程想想这些,心里就释然了。一种虎老雄心在的豪气又升腾起来!
“先生又有何高见?”多尔衮终于说话了,不冷不热,不咸不淡。但是几多讽刺,几多诘责充斥其中。
范文程只好耐着性子跪着,继续恭恭敬敬的回答王爷的问话:“高见奴才不敢当,这是今晨从明营传来的明营军事布置图,各营的军力配备及驻防地点清清楚楚,更有朱由崧二十万大军的粮饷库。倘若王爷派一支劲旅,把粮饷库给他毁了,任凭伪帝的功夫再高,本事再大,没饭吃没饷发,必定不战自乱,届时我大清铁骑碾压过去,朱由崧必然兵败将亡。”
听到这里,多尔衮才示意,有人把范文程头上的信呈给了摄政王。
多尔衮仔细的看完信和地图,脸色才舒展了许多,对范文程道:“先生平身吧,不必多礼。”
“奴才谢恩。”范文程这才长出了一口气,从地上站了起来。
(本章完)
第398章 肃亲王争功(五更)()
在多尔衮面前,好不容易范文程又站起来了!
他觉得这次长跪,至少有一盏茶的功夫。起身后,范文程觉得膝盖酸疼,身子直打晃,双腿好像撑不住他这高大魁梧的身材一般。
“看来自己真的是老啦,就跪这么一会儿就有些吃不消啦。”范文程心中感叹,岁月蹉跎,年龄不饶人。
“先生,这封信可靠吗?”多尔衮也觉得这封信的内容太过重要了,特别是那张地图,可谓是万金不换,价值连城!
如果真像范文程所言,派一支劲旅,洗劫了明营的粮饷库,二十万明军就得喝西北风,然后他们再出击,这一战十拿十稳。
他现在太需要一场胜仗来提振士气了。因此,多尔衮此时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刚才对范文程的冷落,形成了强大的反差。
范文程有大局意识,心胸开阔,当然也不会计较这些。看到多尔衮高兴了,他也高兴起来。
“王爷,此信绝对可靠。王爷难道忘了,晋商之首范永斗,大徽商许继孝是何许人也?两大格格下驾,这是我大清的皇亲国戚。这封信和地图就是出自许显仁之手,许显仁,乃许继孝之子。此子与范永斗之子范进忠皆伪帝朱由崧去年亲点的武进士,他们都是朱由崧御前高级侍卫,官品虽然不高,但却是常随保护王驾的武将,消息当然灵通可靠。”
范文程这番解释,令多尔衮的心情豁然开朗。
他立即传令,召集众将议事。
很快文武大员在他的帐中聚齐。
议政大臣范文程,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郎,辅政大臣索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洪承畴,蒙古鞑子旗长窝尔蒙沙,汉军正黄旗总兵祖大寿,副总兵祖大乐、祖泽远,等等众将在大帐之中,排得满满登登。
一个个盔明甲亮,瘦小的精神,胖大的魁梧,向多尔衮施礼后,鞑子在左边列队,汉臣在右边一列。
多尔衮看了大伙一眼,用低沉的语气道:“我大清自入主中原以来,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必克,战必取,闯贼李自成遁逃商骆山中,大明朝还剩下江南的半壁残垣,近来出了个伪帝朱由崧,仗凭身上有武艺和诡计,打了几个胜仗,然必是螳臂当车,玩火自焚。本王现已查明,大名府西南四十余里的大冶岭,乃是伪帝朱由崧二十万兵马之粮饷库地。汉语有云,功高莫过于救驾,计狠莫过于绝粮,本王这次就绝了他的粮!”
多尔衮话音刚落,满洲鞑子,蒙古鞑子,汉人八旗,众将纷纷请缨。大概是他们连吃败仗,都败出火气来了。
多尔衮一看,不愧是大清勇士,百折不挠,士气犹存,但是派谁去合适呢?这么重要的地方,伪帝肯定不会疏于防守,根据图上所标,明军共有五千人马,一个总兵官,一副总兵负责守护。
要想毁掉这座粮库,须派精兵强将,但这一战的无疑风险也很大,须得派全部排骑兵速战速决,让伪帝朱由崧来不及派兵救援,就把它毁掉。
跟朱由崧这几战,我大清勇士伤亡惨重,满洲族民,人口本来就稀少,这一战最好让蒙古人或者是汉人去。
可是眼前这些蒙古鞑子实力有限,使鞭的蒙古猛将巴萨尔在三河镇一役也阵亡了。只有动用汉臣了。
范文程老态龙钟,洪承畴谋略有余,勇武不足。吴三桂因被朱由崧一剑削掉了鼻子,回京师养伤去了。那么现在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汉人正黄旗的总兵祖大寿了。
祖大寿武艺高强,可惜那个祖二疯子已经阵亡了,不过祖大寿手下还有祖大乐、祖泽远等猛将,手下的汉人八旗还有俩万于余人,祖家军远近闻名,当年的关宁铁骑的威名,就是他们创下的。
想到这里多尔衮决定派祖家军前往,祖大寿欣然领命。
祖大寿现在恨透了朱由崧,亲外甥吴三桂差点死在朱由崧的剑下,被削掉鼻子,五官少了一官,成为永久性残废。
更有亲兄弟祖大弼盘肠大战,所向无敌,但最终也惨死在朱由崧的剑下,可谓是血海深仇,祖家军做梦都想找朱由崧算账。
然而就在这时,从鞑子的阵营中走出一位,躬身施礼,炸雷一般的喊声在帐中响起,“王叔且慢,小王不才,愿亲自督师前往大冶岭一战。”
多尔衮一看,说话的正是肃亲王豪格。
要从家族关系上论,摄政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血脉很近。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而豪格则是努尔哈赤之孙,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二人也算是亲叔侄了。
然而在政治上,二人却是你死我活的仇敌,为了争坐皇太极死后那把椅子,叔侄二人明争暗斗,都有一帮誓死追随者,两大政治集团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面上一团和气手,甚至互相谦让,暗地里动刀子的心都有。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双方几万大军陈兵殿阁,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即便是现在顺治当了傀儡皇帝,这二人的斗争并没有停止。
只是现在大清国,并未统一天下,眼前更有强敌朱由崧,他二人的矛盾暂时缓解,一致对外了。
多尔衮看到是他,眼珠转了几圈,立马又改变了主意,堆上了笑脸道:“肃亲王要亲自督师,必然是马到成功,本王准了。只是不知肃清王此次亲征需要多少兵马?”
“兵不须多,只需我部八千铁骑足矣!”
“好,你即刻准备,多带火箭等引火之物,今天晚上二更用饭,三更出发,由于路途较远,我们也不要伪帝的粮饷,全部付之一炬。此战事关重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祖大寿率五千精兵中途接应,本王备好庆功宴,为世侄和祖将军庆功。”
“遵命。”祖大寿当然不敢讨价还价。
“多谢王叔。小侄定然万无一失。”肃亲王豪哥答应一声下去了。
肃亲王豪格今年,三十八九岁的样子,他当然不愿意为他这位野心勃勃的王叔在阵前甘当枪使,还想到了保存实力,然而这一战他有自己的打算。
PS:今天为大家弄了五更,请多多支持小草,谢谢!再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章完)
第399章 火烧大冶岭(一更)()
这次肃亲王豪格亲自出马断绝朱由崧的粮饷,当然有他自己的打算。
子承父业,世袭罔替,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而本该属于他的皇位却被他这位王叔多尔衮搅局了,争来争来去让福临继位了,尽管福临是豪格的兄弟,但坐那把椅子的是毕竟是福临而不是他豪格,别说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被多尔衮玩弄于股掌之中,就是福临成年了亲政了,哪有他豪格当皇帝来得痛快。皇权面前六亲不认,父子反目成仇,兄弟刀枪相向者众矣,远的不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就有过,祖父辈已经为他做出了榜样。
豪格没坐上本属于他的皇位,这位肃亲王一直耿耿于怀。豪格随多尔衮出征,包括这次主动请缨,当然不是为他多尔衮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