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李定国今年刚好27岁,只是他长得非常年轻,看上去就是20来岁的小伙子。

    因为他从小就长相不俗,十岁的时候,跟随张献忠参加义军,张献忠看他仪表不俗随收为义子,改名叫张玉儿,17岁的时候便统率千军万马,能为张献忠独当一面了。

    他作战的形象就是白袍小将,驰骋沙场,横勇无敌,18岁的时候他参加夔州之战,也正是那一战,他箭射神弩将张令。

    李定国看张环的样子有些好笑,“你连本王都不识得,却口口声声叫本王出战,还扬言什么报仇雪恨,真是笑话。”

    “这么说果然是你这个狗贼啦,小爷今天要杀了你,替父报仇,着刀!”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张环做梦都想着这一刻了,在确认来将就是李定国之后,张环的眼珠子都红了抡刀就剁。

    李定国强压怒火,没有还手,而是用刀架开他双刀,喝道:“小子且慢动手,把话说清楚再战不迟,你父亲是谁,我们之间到底有何仇恨?”

    “好,小爷今天就让你死个明白,我爹姓张名令,人送外号神弩将,数年之前的夔州之战,被你这狗贼一箭射于马下,你还想不认账吗?”

    张环说得咬牙切齿,然后抡动双刀对李定国劈起来没完了,恨不得一下把他砍为肉泥。

    李定国这才想起来,少说这事也有七八年了,那还是崇祯时代,他杀得明军将士太多了,时间隔了这么多年,哪能记得起来,张环这一提醒,还真回忆起了当年夔州之战一些片段,但是死在他箭下的神弩将张令究竟长什么样,他真记不起来了,隐隐约约感觉真有这么一宗事。

    不过他觉得张环太幼稚了,这能算是什么杀父之仇?两军争战,各为其主,你不杀我,我就要杀你,如果都这样冤冤相报,那还有个头吗?这些年自己杀得官军太多了,要都像他这样来替父报仇,自己纵然有一万条命,也不够赔的,这个张环真是太有意思了。

    这样想着李定国对张环倒没有什么仇恨,反而觉得这小子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其实张环可不就是才十几岁的孩子吗?

    李定国看张环报仇心且,一刀紧似一刀,一刀快似一刀,双刀像刀山一样,刀刀招呼向自己的致命之处,他也不便解释,这是两军阵前,他们俩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也没必要解释。

    因此李定国施展开自己的刀法,和张环杀在一处,二马盘旋,杀了个难解难分。

    眨眼之间,30个回合过去了,二人没分胜负。

    这时超过10万人马的战场鸦雀无声,无论是明军还是大西军,全都看呆了。

    这场打斗太精彩了,两个小伙子长得也都带劲,杀了个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朱由松一边看,一边点头,这个李定国果然名不虚传,不但人长得英武非凡,这口大刀舞动的上下翻飞,像云片一样。

    别看张环是双刀,在李定国面前,根本捡不到半点便宜,李定国力猛刀沉,大刀舞动如飞,方圆一丈五尺之内,张环根本无法近身。

    张环的双刀没有刀杆,长度太有限了,他舞动起来,只能是上护其身,下护其马,在李定国面前只能以守为攻。

    这样看来,时间长了,张环肯定不是对手。

    朱由崧不愧是武术行家,果然被他料中了,二人打到四十合之后,就分出高低来了,张环不是李定国的对手。

    张环刀法开始散乱,破绽已经暴露出来了。

    再看李定国,越战越勇,这口刀呼呼刮风,神出鬼没,令人眼花缭乱,逼得张环手忙脚乱,节节败退,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这时独目将军马万也看出来了,张环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就想冲过去,不说二将现在同朝为官,毕竟还是磕头的把兄弟。

    朱由崧制止了他,因为朱由崧知道马万年过去,也断不是李定国的对手,别说他现在一只眼睛,就是两只眼睛都好使的时候也不成。因为论单挑,他的武艺还不如张环,张环是一甲前三名,而马万年排在张环之后。

    此时的马万年又伤了一只眼睛,看这意思,马万年过去和张环二打一也未必能赢得了李定国。

    因此朱由崧制止了他。

    但是马万年有些不解了,陛下不出马也不让自己过去,这是何意?自己冲过去俩打一个也成啊,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张环吃败仗,被李定国斩杀在当场不成?

    马万年,陆校,张环,他们三个是结义的兄弟,此时马万年这位大哥真是担心其自己的三弟来了。

    (本章完)

第622章 对箭(上)() 
    马万年看着着急,然而朱由崧心中有数,他沉住气没有出马。

    现在不是让他们俩罢战的时候,因为这两个人的单挑还远远没有结束。

    因为朱由崧知道,张环最擅长的是射箭,即便凭真能耐,他打不过李定国,他也不会轻易认输的,他必然会扬长避短。就像刚才,双锤将一时占了上风,张环来了个败中取胜,箭射双锤将。

    果然,张环又拉个败势拨马便逃。

    此时的张环不败也不成了,如果他不撤刀往下败,随时都有可能被李定国一刀劈于马下的危险。

    没想到自己苦练武艺这么多年还是战不过仇人,但是他不死心,双刀不行,他早想到了自己身后背的弓箭。

    不过张环此时担心的是,李定国能不能追他,因为刚才自己已经用了一次败中取胜,眼前李定国的本事,远远大于那双锤将马进忠,他还会上这个当吗?

    如果他不追来,自己就没有没有把握射中他,也就没有替父报仇的机会了,这几年的功夫就白练了。自己进京赶考,参军这么多年,也全都白费了。

    张环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这也不能全怪他,从小就没了父爱,这么多年一直为报仇活着,生活在仇恨的阴影当中,苦练武艺。

    今天终于有了机会,对他来说也算有老天有眼,因此张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别看不是仇人的对手,他决不能放弃!

    现在张环脑子里想的全是如何替父报仇,一边拨马往下败,脑子里一边琢磨这件事。

    张环往下败是有方向的,不是败往本军阵,而是在两军阵前跑。

    “小子,连伤我两员大将哪里走?”李定国催马抡刀还真追过来。

    张环不由得心花怒放,暗道:“狗贼,刚才小爷的箭法你难道没看到吗?还真敢追过来,这真是死催的!老天保佑,当年你射死了我爹,今天我把你射死,这才算扯平。”

    张环这样想着,把双刀在身后插好,取出了弓箭,这次他取出了三支箭。

    在飞驰的战马上射移动的目标,本就是射箭的最高难度,又是一发三箭,也只有张环他能做到。

    三支箭全都认扣添弦,张环冷不丁一回头,这三支箭全部射出去了。

    没有瞄准的动作,完全凭的是感觉,这才是高手射箭。那种瞄半天才把箭放出去,一般都不会射中目标,除非目标是没有生命的,或者是毫无察觉的。

    说是迟那时快,三支箭同时破空而来。

    别看这三支箭同时射出去了,但是射的地方不一致。第一支射的是李定国的眉心,第二支射的是李定国的脖子,第三支射的是李定国的胸口。

    三支箭同时飞到,鬼神难防。

    这个时候心里最紧张的要数朱由崧了,因为张环是神射,他的箭百发百中,从来没有失过手,当年箭射豪格的场景,历历在目。

    囚车上那么多人保护着豪格,张环硬是把豪格给射了。

    如果李定国要被他射于马下,那这一趟自己就白来了。

    此前他曾想让张环住手,但是他不能,尽管他是帝王。

    降伏李定国,化解他们二人的仇怨,是朱由崧一直在想的事。

    因此张环这三支箭射出之后,在丘坡上观战的朱由崧,心一下子就悬起来了。

    这时奇迹出现了,就见李定国把手中的大刀一挥,一道白光在眼前闪过,伴随着金属的鸣响,三支箭同时被斩落。

    “好!”

    看到这里,朱由崧禁不住喝彩,能一刀斩落同时飞来的三支箭,这刀法得有多快?

    真不愧是李定国,能把神弩将射于马下的人,怎么能轻而易举地被箭射中呢?

    这时明军认为他们的陛下是在为张环叫好,包括张环也是这么认为的,陛下不可能为敌将喝彩,再者说了,一发三箭的确精彩绝伦。

    但是三支箭全落空了,张环吃了一惊:这个狗贼也太难缠了,怪不得当年我爹死于他的箭下。

    这时数万名明军将士都跟着朱由崧喝彩。

    数万大西军也不甘寂寞了,更是为自己王爷的神勇喝彩助威,一时间,双方欢声雷动,战鼓如雷。

    二人像赛马一样,一前一后在阵前飞奔。这两匹马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保持着几十步远的距离。两边丘坡上的军将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

    张环不死心,又抽出三支箭来,嗖的一声,又是三箭同时破空而出。

    跟刚才那三箭不同,刚才那三箭是竖着在一条线上,现在这三支箭呈“品”字形向李定国飞来。

    再想一刀挡开三支箭已经不可能了,如果有一支箭避挡打不及,就会被利箭穿于马下。

    因此朱由崧和大西军将的心又悬起来了。

    这时就见李定国像变戏法一样,把大刀往空中一轮,两臂带动身后的白色战袍像一把大伞一样往前面飞来,正好把飞来的这三支箭夹裹在当中。

    然后,这一顶撑开的白色大伞又甩到了后面,三支利箭同时在李定国的马后坠落尘埃。

    “好!好箭法!好功夫……”两边数万将士,又是一阵的欢声雷动。

    朱由崧看得津津有味,也跟着叫好,此时他对李定国非常有信心,看来张环想赢李定国根本不可能。

    这时张环一看这三支箭又没射中,他恼羞成怒地又抽出三支箭,今天真是撞见鬼了,小爷就不信射不中!

    这一次,张环没有急着把三支箭放出去,而是扭回头去瞄准。

    李定国今天之所以能让张环的神射一次又一次成为笑柄,他的武艺的确高强,骑马射箭舞大刀是他的拿手绝活,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前者双锤将追杀张环刚刚被射落马,李定国追他的时候加了十二分小心,正所谓上当没二回。

    第三个原因是这是大白天,二人面对面,也就是说张环箭射李定国,不属于放冷箭。

    鉴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李定国才让张环的神箭一次又一次的落空。

    现在李定国一看张环射起来没完了,把大刀挂好,把自己的弓箭也取出来了,心里话你会射箭,本王也会,那今天咱们不妨就比比箭法,看看谁高谁低。

    李定国左手挽弓,右手也抽出三支狼牙箭,同时认扣添弦,也瞄准了前面的张环,然后嗖的一声,三支利箭破空而出。

    (本章完)

第623章 对箭(下)() 
    在冷兵器时代,对于征战沙场的武将来说,骑马射箭是他们的必修课。

    从客观上来说,骑马射箭成为一门重要的武艺,这得感谢北方的游牧民族。因为当北游牧民族强大的时候,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从战国时期以来,这场灾难就时有发生,他们仗着马快如风,来无踪,去无影,侵占农耕民族的地盘,抢掠财物,随意杀戮,把田园变成他们的牧场,他们住蒙古包,住帐篷,别人也不能住房子,他们不把农耕民族当人,而是当成他们的牲畜奴隶。

    在这种情况下,农耕民族不得不以牙还牙,因此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像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宋朝的岳飞,明清时期的郑成功,李定国,等等。

    为了抵抗游牧民族的侵扰,统治者也不得不重视这门武艺,历朝历代的开科取士,也把骑马射箭作为武科的必考内容,甚至文科考试中也加入了骑马射箭的内容。

    因此到了明清时期,虽然整体上这门武艺农耕民族不如游牧民族,但是皇家军队特别是那些统兵作战的大将,骑马射箭的本领,已经不落后于游牧民族。

    像眼前李定国,张环等,骑马射箭的技术都是出类拔萃的,纵使那些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像蒙古鞑子,满洲鞑子,也无人能出其右者。

    张环会一发三箭,而李定国也会。说是迟那时快,三点寒光直奔张环而来。

    几乎是与此同时,张环的又三支箭也放出来了,三点寒光直奔李定国。

    这真是一场顶尖高手的较量,双方数万的大明军队和大西军队,全都闭气凝神瞪大了眼睛,他们想看看这二人究竟谁高谁低,谁能把谁射于马下。

    这时最担心的莫过于朱由崧,还是那句话,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无论谁把谁射于马下,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朱由崧越发动了爱将之心,这也是所谓的英雄相惜,能让李定国这样神勇的将帅之才臣服自己,无异于如虎添翼。

    可眼前他们俩是你死我活,空中的六支利箭承载的太多太多,吸引了包括朱由崧在内的十几万双眼球。

    同时对付三支箭,李定国刚才已经做到了一次,但是这次还有把握吗?

    还有小将张环,他号称神箭手,但是那是射别人,应对别人射来的箭有何造诣?

    不止是朱由崧,一时间大西军将和明军将士心态各异。

    战鼓声,呐喊声,骤然停止,空气好像凝固了一般,这么大的场面,落针能闻,利箭破空的声音更加清晰。

    此时奇迹再次出现,随着一阵异常的响声,六支箭在空中相撞,全部落在地上。

    显然不是巧合,六支箭全部撞在了一块。但是说不清他们俩谁在瞄谁的箭,谁把谁的箭给射落了。

    但是朱由崧知道,张环能够把别人射过来的箭射落,这是他的拿手绝活。

    但是那是一支箭,能用三支箭射落对方射出去的三支箭,令人绝对大开眼界了。

    包括武者体质的朱由崧在内,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