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林身宽体胖,一身赘肉,身上有没有武功,跟着朱由崧爬了这一路的山,早就是热汗淋漓,气喘吁吁了。一听这差事,嘴咧的跟吃了苦瓜一样,但又不敢得罪这位在陛下面前红得发紫的未来的小主人。只得唯唯诺诺,就是不立即行动,惹得小柳是不高兴了,小嘴一撅:“安公公,你什么意思?”
“哎哟我的大小姐,咱家这就去。”安林嘴上说去,他的两只眼睛只顾往身后找,找小太监,恰恰这时随行的小太监,一个都不在,他的目光就落在了,锦衣卫头子李全的身上。
“李大人?”
“公公,有何吩咐?”
“柳姑娘要笔墨纸砚,咋家出来的时候匆忙,没随身带着,你派人替咱家跑一趟,到山海关城取笔墨纸来。”
锦衣卫听命于东厂,李全只得躬身作答,然后派出一名锦衣卫飞也似的跑了。
但是小柳是不高兴了,“李公公倒真是会使唤人呢!”
“我的小祖宗,你看咱家这一身赘肉,山海关的关城离这里来回十几里的山路,把咱家累死是小事,恐怕取来那些东西都半夜了。以后你也教咱家练武如何,那咱家就跑的快了。”
“公公是得练练了,否则今后怎么伺候陛下?”
“是,是是,大小姐说的是,今天回去咱家就练。”
惹得的朱由崧好笑,一个御马监的当权大太监,也可称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在一个小丫头片子面前,点头哈腰,唯唯诺诺,这小柳是就是有点霸道,不过朕喜欢!
这时太阳偏西,红光万道,瑞彩千条,使得这里的景色像镀了一层金光,更加令人流连忘返。
这是,李全又接到锦衣卫的报告,多尔衮被李自成砍伤,他的人马更是兵败如山倒,李自成指挥的远东军,正在追杀清军。
朱由崧听得心花怒放,一眼正看到了御营亲军的统领高桂英,也就是李自成的夫人,她现在是御营3000铁甲骑兵的指挥使,朱由崧送身边禁军的指挥头领之一。
李自成在那边跟多尔衮拼个你死我活,虽然远征军胜局已定,李自成败和多尔衮交手,也已经占了上风,但她仍然有几分挂念丈夫,现在一听说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心全放肚子里了,脸上笑容也灿烂如花了。
正好被朱由崧捕捉到:“高将军,你们夫妇都是这一战的大功臣,李将军杀敌有功,夫人护驾有功,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啊,庆功的时候,朕一定好好升赏你们。”
高桂英赶紧施礼道:“多谢陛下隆恩,今天打胜仗都是陛下用兵如神,运筹帷幄,微臣和自成不过进了为臣之道,万万不敢邀功。”
“呵呵呵呵……”朱由崧爽朗的笑了起来。
时间不大,又有人来报,洪承畴率军接应多尔衮,他们已经败进了欢喜岭。
“传朕的旨意,立即命令李自成停止追击。”
“遵旨。”
小柳是不解道:“陛下,因何不追啦?应该乘胜追击,将贼人一网打尽,把多尔滚捉住。”
“你呀,贪功冒进者必吃亏!”朱由崧说着刮了她一下琼鼻,立刻令她脸红心跳起来。
朱由崧仍然把他当成小丫头片子,继续道:“姓洪的可不是个省油灯,论用兵此人不次于多尔衮,天马上已经黑了。李爱卿他们已经冲杀了一天,也该歇歇啦。”
看到日薄西山,朱由崧感到今天也有点累了,于是带着文武众将起驾回了山海关。
张献忠带着麾下大将李过,高一功,袁宗第等人早就在那里迎驾了。
第二天,一轮红日在渤海之中蓬勃欲出。东方的天空,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煞是壮观。
朱由崧站在山海关的关城之上,观看日出,山海关的北部数里之外,李自成指挥着远征军正在掩埋尸体,打扫战场,盘点战利品。
这时有人送来了李自成的奏折,说清军连夜败回了宁远,李自成请旨进攻宁远。
身边的张献忠可有些着急了,功劳不能都让李鸿基抢去,忙躬身施礼道:“陛下可是早就答应过微臣,宁远这一战微臣包了!”
(本章完)
第865章 拿下不宁远,谁都别活!(三更)()
“朕是说过,这一战的功劳是你张敬轩的,谁也抢不走,不过朕要提醒你,多尔衮虽然伤病在身,但洪承畴可不是个省油灯,宁远也是一场硬仗。”
张献忠对这洪承畴当然不陌生,数年之前他们就是冤家对头,那时张献忠和李自成还都是对抗朝廷的流贼,而洪承畴则是崇祯驾前的最得力的征剿大臣之一,作过陕西布政使参政、延绥巡抚、三边总督,后来又以太子太保挂兵部尚书衔,总督五省兵马,和兵部尚书杨思昌定下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计疯狂地镇压农民军,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吃了他的大亏,被困车箱峡,潼关南原伏击战,李自成和张献忠险些全军覆没,李自成和张献忠都被迫假意投降朝廷,才得苟且偷生。
张献忠和李自成多次以假投降忽悠崇祯,苟延残喘之后,积蓄力量再造反,但这一招忽悠崇祯还行,却忽悠不了这个洪承畴,洪承畴对这些农民军特狠,大肆杀降,死在他屠刀之下的李自成和张献忠部属何止数万?
张献忠怎么能忘记这个与他深仇大恨之人呢?因此朱由崧一提这个名字他就咬牙切齿道:“不劳陛下叮嘱,臣已经有了破敌之策,这次一定得下宁远,活捉这个狗汉奸,任凭陛下发落,如果不胜愿当军令。”
朱由崧当然相信张献忠的本事,当年的八大王绰号不是白得的,曾经的大西帝王,威震天下,只要他张献忠不骄傲轻敌,又有十万远征军超强的战力,对付一个洪承畴还是有把握的,因此朱由崧点了点头。
张献忠谢恩之后,立即就下去准备了。如果走关道山海关离宁远城超过二百三十里,他们又全是步兵,当然不能提腿就走,跟出关救援不同,这条战线不算短,需要做充分的战前准备,攻城之战,当然少不了炮火,这次朱由崧拨给他三十门新式大炮。另外还得有粮草甲仗等,这些都得带着,属于辎重。
张献忠陛辞之后,小柳是问朱由崧:“陛下将宁远之战让给了张敬轩将军,李自成将军那边如何回复?”
朱由崧看着李自成报来的奏折,昨天这一战共斩杀清军的绿营和八骑精锐六万之众,阵斩了贼将岳乐,重伤了贼酋多尔衮,遗憾的是没能将此贼的首级取下献于陛下,所得的刀矛器械马匹甲仗粮草等战利品无算,望陛下传旨令臣乘胜追贼,夺取宁远。
“斩杀六万,加上张环的弓箭兵,昨天这一仗就吃掉了清军近十万大军,朕既然成全了张敬轩,也不能冷了李鸿基的热情,这样吧,让李自成就地休整兵马,等张献忠轩拿下宁远,夺取锦州之事归他李自成。”
“陛下如此甚好,不过敬轩将军拿下宁远之后,必定要包打大清的京师盛京了。”
“哈哈哈……你对张献忠的了解已经超过朕了。”朱由崧笑道。
第二天,张献忠率十万远征军的步兵,拉着三十门大炮和足够的弹药粮草等军需要给养,浩浩荡荡就开了出了山海关,没走出半个时辰便遇上了李自成的人马,双方擦肩而过。
马军兵军都是一家人,同属大明远征军,因此这些将士相互招呼,步军祝贺马军打了个大胜仗,马军预祝步军旗开得胜。
当然也有相互不服气的,就像是他们的主将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样见面就斗,一些马军兵将向路过的步军炫耀他们昨天的战功,步军将士不屑一顾,认为没什么了不起,战宁远会让他们拭目以待,他们有信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步军不比马军差。
正这时,张献忠遇上了李自成,两员主将都勒住了战马。
张献忠捋着大胡子,然后面带笑容破天荒地向李自成伸出了两个大拇指,李自成不屑道:“今天太阳从西出来了,敬轩不会是多此一举取笑我李自成吧!”
张献忠脸上的笑容立马僵了,“李鸿基呀李鸿基,你怎么不识好人呢?俺老张这次是真心地佩服你,训练的马军真厉害,重创了多尔滚,因此老张才给伸两个指头。”
“哼,不敢当。”李自成撂下一句不冷不热的话,提马就走。
“你?……哈哈,张某人不才,陛下派张某人攻打宁远去了。”气得张献忠真想追上去,被手下大将李过劝住了,就故意在马上大声地冲李自成的背影喊,用这种方法气李自成,李自成没理他。
张献忠嘟囔道:“牛什么呀?不就是昨天打了个胜仗吗?”对李过、高一功和袁宗第吼道:“你们三个都给我听着,拿不下宁远,咱们谁都活不了,我先砍了你们,然后再自杀向陛下谢罪。但如果拿下宁远,我看他李自成还敢在我面前嚣张不?”
李过、高一功和袁宗第不说话,只是笑。
“你们笑什么,李自成是你们的老主子,是不是看不上我张献忠?”
李过、高一功和袁宗第都是李自成的老部下,特别是李过是李自成的亲侄子,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小舅子,但三将一听张献忠这么说,吓得赶紧施礼:“王爷,吓死我们也不敢呀,那些都是陈年旧事了,还提他作甚,王爷和侯爷之事,卑职实在不敢多嘴。”
“传本王的命令,加速前进!”张献忠的坏脾气一上来,也很吓人的,大脸子一虎,大眼珠子一瞪,胡子也会翘起来。
传令兵赶紧大喊:“王爷有令,加速前进!”
十万人马立即开始了跑步式的急行军,把辎重队远远地甩到了身后,到天黑定更时分,他们一个白天就跑出了一百七十多里。
再有四十多里的样子,就是宁远城了,张献忠传令就地安营下塞,埋锅造饭,然后命令军将好好休息。
李过不解道:“王爷,为什么不再走二十里,三更天就可以到达宁远附近,然后再安营下寨,晚饭后再行休息不迟,这样明天炮队就能赶到,后天就可以大举攻城了,是不是怕中了清军的埋伏?”
张献忠拍了他一巴掌,“怕个鬼!你小子认为清军都龟缩在城中,等着我们攻城吗?不过放心你小子,明天有你的仗打!”
(本章完)
第866章 厉害的大明远征军步兵(上)(一更)()
多尔衮病倒了宁远城,把战事指挥权交给了洪承畴。这位洪大人一边在床榻前侍候多尔衮,一边还得加紧布防宁远城,因为他们知道明军很快就会来的,沿途布下很探马暗哨。
这次多尔衮出京共提调了二十六万大军,山海关一战失利,出关计划破产,这一役就折损了十万人马,清军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多尔衮把剩下十六万人交给了洪承畴,加上宁远的两万守军,清军还有十八万人,实力仍然相当雄厚。
现在岳乐和索尼都阵亡了,伤病在身的多尔衮感到无助,能指挥打仗的也就有这个大明的降臣洪承畴了,剩下的那些额真都是一介武夫,再就是几个蒙古将领,战场冲杀可以,运筹帷幕也就只能指望这个汉臣了,多尔衮想到过回北京养病,但这里他的确不放心,大明的远征军太可怕了,山海关一战令他心有余悸,这个大明的降臣能不能替他守住宁远城,他心里实在没底。
因此他就在宁远养病,也希望能早日康复,继续指挥千军万马,打退明军,圆他的入关南下梦想。
多尔衮在病榻含泪写下了一封告皇上和太后书,把山海关之战以及自己负伤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派心腹之人骑快马送往大清京师。
接下来他们就听到明军北上要攻打宁远城的消息,多尔衮在病榻上召来了洪承畴,“洪大人,明军大举进犯宁远城,如何守城,本王想听听大人高见。”
洪承畴心里清楚,多尔衮这是对自己不放心,虽然兵权交给了自己指挥,但他却不离开宁远,而且自己身边全是多尔衮的心腹大将,这些都是多尔衮不信任自己的表现,说白了自己是汉人,不是他们族类,自己如果敢有一点点向明之心,就会粉身碎骨。
洪承畴心里跟明镜一样,表面上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赶紧施礼道:“王爷,明军这次出动十万人马,要攻取我们的宁远,领兵带队的正是当年的流寇头子张献忠,他带这十万人马全是兵步,卑职以为,我大清铁骑骁勇,以骑兵对他的步兵,仍然把战场摆在城外,绝对能胜。请王爷圣裁。”
多尔衮满意地点了点头,到现在他和洪承畴仍然不愿承认,他们清军论战力不如大明远征军,山海关之败事出有因,如果索尼不阵亡,如果石河阻击战他们赢了,如果能撑到天黑炮营赶到炮轰山海关,按照多尔衮的运筹,则远征军必败无疑,他们肯定能二次入关。
现在明军只出动了十万步兵,拉开了二十百多里的战线,明显是要来攻城,这也太不把他们清军的铁骑摆在眼里了吧!
“洪大人不愧有白起之才,不过这个张献忠也不是好对付的,他跟李自成不差上下,大人还须谨慎。”多尔衮叮嘱道。
洪承畴对张献忠更是不陌生,这是老冤家对头了,因此成竹在胸道:“多谢王爷提醒,张献忠贪功心且,一天就跑了近二百里,把炮营粮草等辎重远远地甩在后面,现在他们已经是疲惫之师,已经到了烟台河一带,离这里四十里,我大清铁骑半个时辰就能开到,卑职打算在那里跟他们打一仗。”
多尔衮大喜,“本王在这里为大人准备庆功宴。”
“多谢大人。”
洪承畴辞别了多尔衮,回到帅府立即点兵派将,让蒙古大将贴尔木和铁黎率四万八旗精锐轻装疾进,半个时辰之内开到烟台河,对明军发起猛攻,天黑之前,务必把张献忠的这支人消灭在烟台河南岸。因为洪承畴算计着,天黑之后,明军的炮队就开到了,那这一仗就不好打了。
“尊命!”两位蒙古鞑子人高马大,生得如黑塔一般,施礼后,点齐了四万大军出了宁远南门,奔袭而来。
这时太阳才升起了一树高,四万鞑子的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