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奎现在都不敢想象九江失守后他可能面对的局面,反登陆战的艰难只有张发奎自己心里知道,武汉军委会的大员们却未必就肯接收他的解释,张发奎非常担心在外界舆论的乐观情绪引导下,他可能会打了一场艰难的仗之后再被扣上无能的帽子!
所以当蒋百里告诉张发奎,黄浩然已经成为了武汉卫戍司令部的司令长官专管武汉江防之后,张发奎心中的希望之火一下子便的重新明亮了起来!张发奎相信一个能打胜仗的将领不会是草包,更何况黄浩然还是军事大家蒋百里的小兄弟,战略眼光连苏联人都予以了肯定!面对这样的同僚,说话总会容易一些吧?
黄浩然果然没有让张发奎失望,除了蒋百里之外,张发奎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不看好武汉政府的江防预案。更重要的是,黄浩然还是新任武汉卫戍司令,现在江防军的最高指挥官!
如果能够得到黄浩然的支持,或许还能挽救第2军团的命运!张发奎终于又看到了希望!
“没有希望实现的又岂止是江防预案?自抗战开始以来,军委会制定的预案有几个是能用的?远的不说就说徐州吧!原本借着台儿庄的气势,5战区明明是可以取得一些有限的胜利的!但委座偏偏不知足,要搞什么大决战!将大批的中央军集中到了徐州!结果怎么样?还不是统统要撤?还连累了佑臣你在后面断后!”
张发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他对军委会的不满,中间连都没有换气,可想而知他的意见已经在心中憋了多久了!
“过去的错误可以不提,但军委会也得有些长进啊!最初听到此次武汉会战将采用佑臣你在南京保卫战中使用过的打法,提出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口号我还着实激动了几天!可结果最后拿到手的九江防御方案却还是要我走层层抵抗,分兵死守的老路子!这是什么狗屁新战略,根本就是新瓶装旧酒嘛!如果真按军委会的预案去打,九江必定很快失守!我认为只有放弃滩头,退守第二阵地逐次抵抗才能坚持的久一些”
经过商谈黄浩然和蒋百里得出和张发奎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如果马垱要塞被日军突破,第9战区单靠着张发奎的第2军团是不可能守住九江的。
到那时第2军团就只剩下了两条路可走要么拼着全部兵力与日军决战,要么退守第二阵地逐次抵抗。和第一条路相比,显然第2兵团全线后撤,向牛头山、金官桥、十里山的二线阵地转进形成防御纵深再与日军死战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第八十四章:此消彼长()
984此消彼长
黄浩然和蒋百里的都也不希望张发奎重蹈中**队在淞沪会战复辙,所以他们都认为第2兵团绝不能和日军在滩头死顶,而是应该避掉日军的锋芒,依托坚固的二线阵地和日军打拉锯战。只有这样中**队才有可能在武汉会战中打出不一样的气势来!
要是将大量军力轻易的消耗在这样意义不大的战场上,真到了需要击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时候多半又会捉襟见肘!最终只能让不合格的部队匆促,这样做的坏处,兰封会战中已经表现的很明白了。
必须挽救第2军团的命运,这样才能让武汉会战变成消灭日军的绞肉机!
不过要想办法改变军委会已经敲定的作战预案可是个绝对大大工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马垱要塞是九江的屏障,这修正军委会错误需要耗费的时间只能从马垱要塞身上要!
黄浩然需要马垱要塞坚持的越久越好,这样他才能有时间说服薛岳、说服陈辞修、说服最高当局,改变张发奎乃至整个武汉会战的命运!
黄浩然在离开马垱的时候给这个变成武汉会战最前沿的要塞区留下了两股新力量第16军中抽出的一个步兵团和第25集团军炮兵部队淘汰下来的12门90毫米山炮。
山炮是黄浩然送给鲍长义的礼物,将这12门90毫米山炮放置在坚固的要塞工事之中,存活的可能性和发挥出来的战力都肯定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从第16军里面抽出了一个战斗力较强的步兵团交给鲍长义指挥,就是希望马垱要塞能够坚持的长久一些。要达到这个目的,驻守要塞核心的兵力必须足够
现在,黄浩然决定再给马垱要塞派一支援军,第25集团军下属的独立第47旅!
没错!独立47旅就是黄浩然派去马垱要塞的督战队!为了赢得足够的时间,黄浩然只能拿刀子顶着第16军和海军陆战队将他们放在火上烤!这种很可能全军覆没的苦战,自觉性是靠不住的!
除了番号相同之外,这支新组建独立47旅和谢文东以前带过的那支独立47旅并没有半点的关系。在最新的这轮整军之中,黄浩然将重新恢复建制的独立47旅从99军的作战序列里面脱离了出来,担当起了第25集团军直属部队的角色,原139师师长538团团长张广福被任命为独立47旅的新旅长。
第25集团军的各支部队现在所处的位置比较分散,其中接收不久的第27军一直留在九江附近,第99军和第100军这几支老部队则由于还没有完全完成换装,停留在武汉附近。
所以黄浩然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出击序列,第27军被放在出击序列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则是曹福林的第55军,最后一批才是第99军、第100军和第25集团军的几支直属部队。
黄浩然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刚刚加入第25集团军没有多久的第27军官兵产生“被当成炮灰”的顾虑,黄浩然命令张广福带着独立第47旅顶在了全集团军的最前沿,就相当于给第27军的官兵吃了一颗定心丸。
听到黄浩然说决定派独立47旅去马垱要塞,张发奎立即表示第2军团也可以抽调一个步兵师前提到马垱要塞!第2军团作为此次马垱要塞保卫战的直接受益者,哪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于是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面,马垱要塞守军的战斗力得到了第二次提升!
而这一切,安庆方面的日军都是一无所知!
蒋百里和张发奎离开之后,黄浩然又给他的老朋友钱大钧求了电话,请求空军对安庆上游长江航道上的日军船只展开轰炸行动!现在哪怕是能拖延日本人五分钟的事情,他也必须要做!
波田支队一天之内攻克安庆,这让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为大感欣慰,他特意电请大本营奖励波田支队及波田重一中将。有了安庆的战例在前,畑俊六认为九江是指日可下。于是他准备迫不及待的命令波田支队拔营起兵继续西进。
波田支队乘坐的运输船和民船在海军第11战队的掩护下,扑向中**队经营数月、耗资无数、由德**事顾问设计的拱卫武汉的前沿阵地江防要塞马垱。
旗舰“安宅”号上,第11战队中将司令官近藤英次郎和波田重一中将站在指挥台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江面,虽然日军已经实施了数次排雷行动,但是谁也不能肯定有没有水雷漏网。
“司令官,”波田重一中将看着指挥台上的航标图说道“前面应该就是东流了吧?”
“对,”近藤英次郎沉着脸,望着江岸道“还有5海里的路程。”
作为海军里首屈一指的“中国通”,第11战队中将司令官近藤英次郎十分熟悉这条长江航线。但凡是长江通航的水道,都曾经出现过这个五短身材、黑瘦干巴、形象猥琐不扬的身影。说他对长江了如指掌,一点也不夸张。
从海军兵学校毕业之后,近藤英次郎便开始乘坐日本军舰在中国江河上纵横。中国的内核当中,近藤英次郎最感兴趣的就是长江。近藤英次郎认为浑浊得已成为一条废水的黄河象征着中国的历史,一个试图征服黄河的水兵只会让自己陷在那烂泥滩里自找狼狈。而长江则是生气勃勃的,谁占有长江,谁就占有中国的昨天、今天以及未来。
突然,尖利的防空警报响了起来,江面上的日本舰队随即开使机动规避,舰上的高射炮也纷纷扬了起来。
波田支队从安庆出发的时候保密工作做的极好,所以当天并没有遭到中国空军的袭击。不过这种好运并没有能够一直延续,第二天天亮之后,晴好的天空为中国空军提供巨大的舞台。从那时开始。波田支队的航程基本都是在中国飞机的轰炸中渡过的。
今天中国人的飞机来得还晚一些
旗语、笛鸣、号角第11战队能够用的通讯方式全都上了阵,近藤英次郎是多么想念37年年底的那段美好时光啊可恶的苏联人,居然帮助中国空军完成了重建!如今的中国空军又开始了频繁出击,第11战队已经为此付出了一艘运输船的代价!,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第八十五章:冈村宁次来了()
985冈村宁次来了
西南方向的天边,隐隐出现一排省略号般的黑点,沉雷一般的轰响由远而近,转眼间,雨点般的炸弹便落了下来!爆炸在日本军舰和运输船的附近此起彼伏!
是重型轰炸机!中国空军似乎已经将长江上的第11战队看作了一只肥羊,轰炸的强度在不断的增强,飞抵日本军舰上空的中国飞机种类和数量变的越来越多!
相比较广阔的海洋,长江的江面宽度毕竟是有限的,这给第11战队躲避轰炸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特别是那些满载着陆军的民船,脆弱的船体和缓慢的航速让他们变成了中国飞行员眼中的美味。
仰望着天空正在散开队形的机群。近藤英次郎歪斜着嘴,眼神里充满了无可奈何的焦虑,护航的19艘炮舰已经尽力了,就连运输船上的步兵也在拼命的向天空射击,只可惜虽然每一条舰船都喷射着绚丽的火舌,但却没有起到半点作用!
空中的中国飞行员好像看出了第11战队拿他们没有办法,护航的战斗机群也不但寂寞的加入了战斗,开始高速向下俯冲,抛洒着烈火,倾泻着死亡。
“轰!”又一艘运兵船中弹起火,300吨的排水量。上面应该装着一个齐装满员的小队吧?
“轰!”又是一艘!
在陆航的战斗机没有赶到之前,第11战队只能任人宰割!指挥台上的近藤英次郎歇斯底里地吼道“命令舰队全速前进!呼叫陆航!呼叫海航!我们正在被屠杀!”
一个小时之后,9架日本海航的攻击机终于出现在了第11战队的头顶上,但是中国空军的飞机却在二十分钟之间就返航了
安庆至湖口间的溯江作战在日本攻占武汉的计划中,仅仅是揭幕战,目的在于为日军大部队前出至集结地域开辟长江通道,并保证后续大部队的江上运输线。
华中派遣军认为要全面发起对武汉的进攻,江南日军必须首先占领一个交通便利、宜于大部队集结展开的地域从地形上看,最理想的集结地就是鄱阳湖以西、南浔铁路一带。占领了这个地区,既可利用南浔铁路机动部队,亦可经过铁路和鄱阳湖水路提供充分的补给,而且九江、瑞昌、德安乃至南昌等城市也便于大部队集中。此外,部队集结在这一带,背后有鄱阳湖自然掩护,可免除后顾之忧。
为此,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于发布了代号力“中支作命军第一号”的命令,明确了第11军的下一阶段的任务应为攻占黄梅及九江附近,其次在长江右岸占领瑞昌、德安一线,然后将部队集中,准备以后向汉口及其南面地区的作战。应根据需要,准备一部兵力成功地攻占南昌。
对武汉政府来讲,南浔线地区也是势所必争的阵地,若将这地区控制于自己手中,既可以迫使日军无法从容集结,破坏其下一阶段进攻武汉的计划,又可以形成腰击长江之势,威胁日军溯江部队的侧翼。
既然下达了这样艰巨的任务给新组建的11军,畑俊六大将当然要给11军挑选一位勇猛的指挥官,在一番选择之后,关东军第2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中将成了最后的赢家!
54岁的冈村宁次是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毕业生,与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永田铁山等同期。冈村宁次的一生与中国关系密切。1907年起,任陆军士官学校第4、第5、第6期中国学生队的区队长,当时的学生中有陈仪、阎锡山、孙殿芳等人。北代战争前,冈村宁次以军事顾问身份参加中国内战。
1926年,最高当局率军北伐,与孙传芳争战于九江、南昌地区,孙传芳派冈村宁次前往南昌前线,协助当地指挥官制定作战计划。
孙传芳的指挥官为了便于冈村工作,将华中中部地区的五万分之一的全部地图交给了冈村宁次。这种比例的地图是当时中国各地最详细的地图。日本参谋本部多年来一直想搞而未搞到手。由于是由留日学军事的中国学生归国后绘制的,其绘图方式与日本完全一致。冈村宁次虽在孙传芳部队备受推崇,可身为日本人,他从未接触过这种地图。此次意外获得让冈村宁次欣喜若狂!后来冈村宁次利用战况紧张、无人顾及之机,悄悄卷走了地图,事后,日本参谋本部重奖了冈村。此次武汉会战用的地图,日军始终的大部分地图正是当年那些地图的复制品。
1932年2月,冈村大佐以上海派遣军参谋副长职务,经历了上海“一二八”事变。1933年春,冈村宁次又在关东军副参谋长任内,参与热河、长城作战。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之初,冈村宁次虽然十分关注战况的发展,但并未有过担心。他认为中**队不堪一击,很快就会俯首称臣,日本真正强大的敌人是北面的苏俄。
可此后一年间的战局变化却让冈村宁次感到了惊讶!
这次冈村宁次以第11军司令官身份出征,按惯例,从国内出发的时候应举行盛大的送行仪式,皇室成员以及陆海军的最高首脑都要参加。但为了不让武汉政府得知冈村宁次转战华中的消息,最后仅在参谋本部正门前举行了简单的话别,连天皇御遣侍从武官前来送行也被取消。
对此,随行的第11军作战课长宫崎周一大佐很不以为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