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焕之、范介和徐兴华彻底震撼了!明明是鬼子的物资,可到了黄浩然嘴里就变成了他的!
范介不禁想起黄浩然说过的一句话来“只要是老子看上的,那就是老子的!”
好彪悍的理论啊!
雷恰戈夫,祝你好运!
苏联制造的26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日本陆军使用的战车,例如,在每连四辆的编成里面,作为指挥车的那辆26都会安装无线电,这就让王界尘的指挥变得相对轻松了许多。
由于训练时间很短,所以装甲纵队的几位战车营长在带着部下出击的时候都没有对阵型和队列提出什么要求。这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都清楚,按照手下那些二把刀驾驶员们的技术,能够比较整齐的完成转向和集结就很不错了。如果硬要将队形战术这些高级东西套在他们的头上,反而会更容易忙中出错。倒不如让他们向着一个方向前进,然后各自作战。
所以“进攻!各车跟着炮兵的炮弹,前进!”这句话便成为了王界尘在指挥车里面发出的第一道正是作战命令。
还在几十辆战车同时行动还是颇有气势的,看到自己的装甲部队如此神骏,伴随装甲纵队攻击的第99师官兵也受到了鼓舞,攻击的速度飞快,势如破竹!
仅仅花了三十分钟,第99师便和装甲纵队一起将他们正面的日军两个大队彻底击溃!打破了第6师团的防御阵地。
第99师换装的苏制武器在这次作战中威力显现无遗!钱国良的部队不但在轻武器上占尽了便宜,配备的大量迫击炮和野战炮也将日军的掷弹筒和步兵炮压制的抬不了头。再加上蹲在99师身后做火力支持的炮兵纵队,99师所到之处,他们正面的日军阵地基本上都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除了在火力上此消彼长,第99师的官兵很快就又发现他们面前的第6师团鬼子兵也变了样子,长时间的食物短缺和传染病肆掠使得一向在身体素质上占便宜的日军这次也处在了下风!在步兵碰撞后展开的白刃战中,第许多99师中的精兵都发觉他们居然可以一敌二、甚至敌三!往日向豺狼一样凶狠的日本兵居然脚下漂浮,舞起刺刀更是漏洞百出!
而双方战车部队的对决,则更像是一个笑话!
第6师团的战车部队刚一露面,第25集团军装甲纵队最前列的一名营长便向施进财的炮兵纵队报告了日军战车部队的坐标。鬼子战车部队指挥官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用小旗子传达他的命令,几十辆豆战车和八五式中战车便陷入了一片弹雨之中!
15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炮弹爆炸起来的威力是非常可怕的,不要说直接落在单薄的日式战车的车体上,就是在日本战车的边上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都足以杀死战车里面的所有人,在一连串剧烈的爆炸之中,第6师团的战车部队就像是在海浪中颠簸的小船,那些单薄的豆战车,大多数都没能从这片风浪中冲出来。
在152榴弹炮之后登场的是装甲纵队携带的76野炮和高炮,高炮平射,这是黄浩然给炮兵留下的经典项目。还有那些苏制76毫米野炮,充足的炮弹使得炮手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向日军发射,装甲纵队的库存甚至富裕到了可以用炮弹去阻隔日军战车与步兵的地步。
在甩开了那些讨厌的鬼子伴随步兵之后,26战车开始和人均的八五式中战车正面交锋!
这是一场很不公平的较量,虽然26的37毫米火炮显得口径偏但还是可以顺利的撕开日军八五式中战车的装甲。相反,日军装备在八五式中战车上的小炮却不能对26造成致命的伤害。
所以尽管双方的命中率差了一倍还多,王界尘手下的26战车群还是依靠着他们皮实的装甲和超出对方一倍的总数将第6师团残余的二十来辆八五式中战车给硬生生的磨死了。而有了这次真刀真枪的较量,第25集团军的这支装甲纵队终于开始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在此次中日双方的战车交战中,日军一共损失了41辆各型战车,而第25集团军直属装甲纵队这边仅仅损失了6辆26和7辆用作支援的日制战车,还有两辆26因为机械故障退出了战斗,另外有一辆26由于战车驾驶员过于紧张而和日军的战车撞到了一起。26重伤,鬼子的八五式中战车则直接报废。
日本制造和苏联制造的水品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第175章:暴雨之中()
9175暴雨之中
快天亮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浇的人面对面都看不清彼此的样子。就像是知道天亮后第6师团将要全部覆灭一般,老天爷来给双方捉对厮杀的人马降温了!
看着天空中的秘密雨线,沈老二和王山奎这两位军长在他们各自的军部里面不约而同的骂起了娘!
“贼老天!照这样一搞,第6师团的残部岂不是要喘过气来了!你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菩萨啊!”
在暴雨之中,第99师和装甲纵队的脚步不得不暂时停止了下来。步兵在这样的大雨底下作战显然是很不明智的,而战车虽然不怕水,但若是失去了伴随步兵,也很容易成为日军“肉弹”的靶子,所以也的等着雨停。
就这样,响彻夜空的枪炮声渐渐停了下来,旷野中只剩下了狂暴的雨点打落在地面上的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讨厌这场暴雨的,例如第6师团师团长稻叶四郎和他手下的军官们就很高兴遇到这场暴雨。
死里逃生的感觉,真好!
“师团长阁下,空投行动的失败,不但补充了我们的敌人,而且还将暴露出我们第6师团虚弱的事实!仅仅根据接受到西药数量,黄浩然就可以很轻松的计算出我们第6师团眼下的实际战力!今夜的这场攻击绝不是偶然的,黄浩然这是要对我们熊本师团发起总攻!”
参谋长重田重德大佐的分析虽然有理有据,但稻叶四郎师团长现在却不想听这些话!他还没有从一连串的打击中解脱出来。先是空投物资送了对手,接着第6师团的重火力被皇军自己的陆航炸的七零八落,最后是第25集团军的突然发难!
强大的装甲集群,凶猛的炮火和排山倒海一样压来的勇猛士兵,帝国的陆军什么时候被这样全面压制过?即便是处于台儿庄数十万大军重围中的矶谷廉介,恐怕也没有见过如此犀利的攻势!
稻叶四郎不禁联想到一个四字成语“摧枯拉朽!”没错!今夜的第25集团军展现出来的攻击力就给了他这样的感觉!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第6师团的战车部队全灭!堵在第99师正面的第11旅团也损失过半!更可怕的是,当时中**队第99师的攻击势头还没有哪怕一点点的衰弱!太可怕了!实在是太可怕了!一想到第99师仅仅是黄浩然麾下众多部队中德一支,稻叶四郎中将的后背就直冒冷汗!
重田重德大佐的话在稻叶四郎师团长听来就和废话差不多,黄浩然想要干什么还不明显吗?自从黄梅被黄浩然收复的那一天起,这场总攻就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稻叶四郎中将现在根本就不关心他为什么会输给黄浩然,他只想知道,第6师团怎样才可能逃过这一劫!
“诸君,你们谁能挡的住黄浩然的99师呢?”
一向高傲的稻叶四郎中将居然说出了这种近乎哀求的话语,这让第6师团的一众主要军官们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可转念想想,他们却又都释然了。
是啊,这都快要完蛋了,还摆着个空架子做什么?如果不能挡住99师这把黄浩然亮出来的尖刀,那就真的全完了!
“谁能挡的住黄浩然的99师呢?谁能?”
见众军官没有答话,稻叶四郎中将开始一遍遍的重复这个问题,他的声音越来越音调也越来越低,在重复了五六遍之后,居然连声音都有些发不出来了。
这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啊!要知道现在第6师团可还有着一万多能战之兵,主将却显露出了这样颓废的精神,实在是皇军陆军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了!
更可怕的是,面对稻叶四郎中将这种极度失态的表现,师团部里面的一众日军军官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而是都拼命的将头往下低,这分明就是认命了的态度。
想想从建军到现在,熊本师团何时如此悲惨过?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支那名将黄浩然!那个给日本陆军留下了无数伤痛的男人!
参谋长重田重德大佐知道他必须站出来给军官们鼓劲,否则的话,还没有遭到黄浩然部的致命打击,恐怕第6师团这座堡垒就要从内部被击垮了!
“师团长!请不要气馁!其实我们还是有希望的!我们我们还有决胜瓦斯!”
听到决胜瓦斯这四个字,稻叶四郎的眼中一亮,不过随即又暗了下去。
所谓的决胜瓦斯,其实就是根据1938年日军大本营指令而使用的名为赤筒的新型毒气,由于在侵华战斗中表现优异,这种新型毒气被日军前线作战部队高度评价为决胜瓦斯。
日军使用毒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早在1918年,日军就在陆军兵器局中秘密设置了临时毒瓦斯委员会,开始了对毒气及其作战使用的统筹规划、研究指导和生产协调。
在一战期间欧洲战场出现毒气战战例之后,有所谓毒气之父之称的日本陆军炮兵中佐久村种树便迫不及待地亲赴实地调查、了解,并在考察基础上,综合已有研究结果向日军高层提交了一份报告。该报告表示,日本的化学武器研究水平已大大落后于欧美,为此明确建议,将来在战争中取胜的要诀之一,在于奇袭性的科学战。若此种对抗手段迟一天,即可能损失数万乃到数十万同胞。制造毒气,是当前紧要的课题。
毒气战这一大规模杀伤性手段正合急欲大肆扩张侵略的日本战争决策层的需要,久村种树的建议得到了充分肯定并迅速开始调拨专项经费,并组织力量开始实战性的研究、生产和训练准备。
从1931年开始至1937年抗战爆发,短短数年间,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苯基氰化砒素、溴化苯基、氯化乙酮等各具特性的毒气品种便纷纷问世,与之配套的毒气武器如各型毒气筒、毒气炮弹、毒气炸弹以及安装在装甲战车或飞机上的毒剂撒布器等也相继研发成功。
由于毒气战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较高的新式作战手段,需要大批使用和保障性人员,为此,所以日军不惜工本,于1933年在千叶县成立了陆军习志野学校,这是一所专业性的毒气战人员培训基地,系对日本全陆军进行化学战教育的机构,主要培养基层军官和军士,根据日本陆军陆军参谋总长与教育总监之间来往文件发现,该校的任务被指定为培养化学部队骨干力量及各部队化学战军官。这所陆军习志野学校毕业的学员中绝大部分受命奔赴中国战场,成为野蛮屠杀中**民的侩子手。
就这样,在日本大本营的大力支持下,仿佛一夜之间日本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毒气战大国,无论是技术水平、专门人才还是军队编制中的作战力量等皆居一流。
抗战爆发以后,无论是淞沪会战、太原会战还是徐州会战,日军都多次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悍然对我抗敌军民使用催泪瓦斯以及呕吐性毒气赤剂等毒性更强的毒气类型。
当武汉会战爆发时,经过总结在中国战场上屡次实战得到的所谓经验和教训,日军在制定会战中的毒气使用作战方案时,显得异常狠毒和更加凶残,特别是将之前分散使用、临机使用毒气的一贯性作战方式,调整为将毒气作为一种重要的突击性手段,而强调要预有计划地、大规模集中地在重要作战方向上使用,以协助其他作战部队迅速打开局面,快速推动战局发展。
根据新的作战方针,日军更加惨无人道的毒气战针对保卫大武汉的中**民大规模展开了。据战后统计,日军共在会战中使用32000多个毒气筒、发射毒气炮弹9000余发,发动毒气攻击高达370多次。按照日军的说法,百分之八十的毒气袭击都获得了成功。
但是这一招对于黄浩然的第25集团军却没有丝毫的作用!因为黄浩然的第25集团军是武汉政府集团军级别的部队中惟一一个全员装备防毒面具的集团军,在此前的作战中不止一支日军部队向黄浩然的部队尝试使用毒气,但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在黄浩然部施加的巨大压力之下,居然连一向稳健的重田重德大佐都犯下如此低级而又致命的错误,这让稻叶四郎中将感到更加的绝望!
经过重田重德大佐这么一提醒,稻叶四郎中将忽然发现他还有一件烦心事需要过问,那就是该如何处理第6师团携带的那些决胜瓦斯!
按照日本陆军的保密条例,毒气弹这种武器是不能被暴露的!
日本陆军不仅残暴至极,而且也虚伪至极。
一方面他们在战场上频繁而高强度的使用,另一方面他们却自知罪孽深重,一心想要欲盖弥彰,对毒气战采取了严密的封锁措施。在1938年4月由当时的日本陆军最高指挥官载仁亲王签发的一份文件中,明确要求下属,毒气弹必须注意尽量混合在烟幕中使用,严格保密使用毒气的事实,不要留下任何痕迹。
在日本陆军内部,这种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风格是有着历史传统的。
早在对华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在参与国际间反对和禁止化学毒气武器活动方面就表现得异常积极。
由于化学毒气武器对人员的伤害远远超过常规性武器,因此国际社会对此高度重视,并相继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和协议,包括在1899年第一次海牙公约中,关于禁止使用以撒布窒息性或有毒气体为唯一目的的投射物的条款在1907年第二次海牙公约中,关于禁止使用毒剂、撒毒兵器以及可能造成不必要痛苦的投射物或其它物质的规定在1919年布鲁塞尔条约中,关于禁止德国制造、贩卖、使用及向其输入毒气的特别条款在1922年华盛顿协约中,关于禁止制造和使用窒息性、中毒性气体以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