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修炼在清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民修炼在清朝-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的三千人,李仙一股脑派遣到澳门,在陈广胜手下听用,也就是所谓的独立团了,至于以陈广胜的能力,能不能将这支队伍控制住,加以训练成军,李仙就不操这个心思了。

    反正这独立团更多是用来虚张声势的,如果英国人当真攻击澳门,不管是从青蝠派秘境撤离到三元福地,还是直接从陆地撤走,能选择的余地都很多,李仙相信以陈广胜的能力,就算打不过英国人,也不至于折损太多兵力。

    至于澳门本身,李仙认为没有多少必须防守的必要,太祖说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十六字方针,特别适合澳门的情况。

    另外,李仙特意建立特战营,将神盾行动队和三元观提供的高级掷弹兵都投入进去,由李仙和三元观的元芳长老直接管理。

    至于福威镖局、华山艇帮和魔教援军等,有战斗力,但是对战损特别敏感,就编练成单独的佣兵团,按照来历分成三个营,由林平之、乔大青和杨天明分别任营长。

    因为佣兵团的特点,混元宗和三元观共同出资装备这八百人的队伍,并进行训练,但是只会从事物资运输和治安管理等较安全的任务,但也因此不能直接参加军事缴获的分配,只能依靠这两大门派战后的划拨。

    除了这些之外,李仙还建立了工人纠察队,要求从东海岛转移过来了的一千名左右工人、商铺伙计、管事和行政人员都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在关键时刻至少能自保。

    总之,李仙手下四个正规团,一个独立团,一个佣兵团、一个纠察队和一个特战营的结构框架算是建立起来了,对李仙手下部队今后的发展也起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李仙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精兵少,农民多,立刻安排人对新加入的农民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同时在广州城外的四方炮台周边开始进行大量的土木工事,挖掘堑壕,为迎战英国人的进攻做准备。

    广州的官员们本以为三元观的队伍会立刻撤兵,回到三元里一带作战,没想到对方将战场放在广州附近,这样一来广州还有被卷入战火的可能性,脸色当场就变得很不好看了。

    黄金知了语:感谢“”打滚不要钱“”和“”追风的海“”、“”想要赚钱“”、“”庞王“”、“”sse0zzh“”、“”死亡魔术“”等书友的推荐票支持。其他投了推荐票,但在“”本书粉丝动态“”里没有显示的书友,可以在书评区发表书评,我会一并给予感谢的,多谢大家。

第二百九十四章 四方炮台保卫战() 
广州的琦善等人派人联系英国人,通报情况,解释这一切都是三元里的人自作主张等,一时弄得鸡飞狗跳,不在话下。

    不过,英国人接到广州官员们的消息,却是有些半信半疑。

    不管是谁,跟广州官员们签订议和协议后,派两千多士兵上岸拿走缴纳的赎城费,结果这些士兵几乎全部被消灭,本来应得的赎城费也一个都拿不到,都会第一时间考虑是不是广州的官员们在给自己下套陷害。

    至于说广州官员们对自己手下的百姓失去控制这一类的胡话,也不会有人相信的。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军队派人到广州强烈谴责官员们,要求对方严厉制裁擅自开启战端的中方军队和百姓,交还俘虏,把赎城费重新送到英国人军营里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广州的怡良和宋明达等人却明白,这三个要求自己一个都满足不了,只能按照原先的规划,说明三元观一向跟朝廷不对付,不受节制,甚至表示如果英国人进军三元里,自己拿回六百万两银子,惩戒三元观的队伍,广州官府会表示谅解甚至支持。

    不过,在三元里的数万队伍就驻扎在广州北边一里外的情况下,这种说辞显得很是苍白无力,甚至让人怀疑里面是不是又有阴谋。

    英国军队当中有很多聪明人对广州府的诚信表示严重怀疑,认为先前的战斗是广州官府跟三元里的人合作导演的闹剧,甚至认为三元里农民军里的真正主力是清国官兵假扮的,否则不会有这么高的战斗力,能轻易消灭上千英军。

    在这种情况下,英军便派遣特使到广州,要求广州官员们派兵攻打驻扎在四方炮台的三元里守军,以示清白,让怡良和琦善等人苦笑着拒绝了。

    他们两人就算职位再高,行事也有些顾忌,毫无理由攻击帮助广州击退来犯英国人的百姓队伍,这个物议他们承担不了,更重要的是广州现在也没有实力做到这一点。

    林则徐在的时候,能把人心统合在一起,甚至令关天培招募水手建立军队,虽然打不过英国人,但英国人如果敢轻易登陆上岸,就会承受巨大的伤亡,因此英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到了林则徐走人,琦善上台,便解散关天培的水手队伍,毁掉防御设施,在军队战斗的时候还不让别的队伍支援,以便跟英国人议和。

    在英军前次攻击广州的时候,广东守军便因此承受了巨大损失,本土兵力损失严重,士气跌落到谷底,原来杨芳等人带来的外省军队也按照英国人的要求,撤出广州城,现在可说是广州的守备能力最弱的时候。

    这时候招惹三元观和雷州混元宗勾结在一起的势力,不仅没法对其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还会给对方有借口进攻和占领广州城,这一点广州的官员们也是很清楚的。

    怡良等人先前还处于成功陷害三元观的喜悦中,此时才如梦初醒,原来广州的形势如此危急,不管英国人和三元观都能轻易占领广州,两方面不去这么做,不是实力不够,而是互相忌惮对方而已。

    从道光到琦善都在想尽办法降低广州的战斗能力,现在也到了这些人品尝其苦果时候了。

    这时候,广州官员们也没有办法,多次派人到英军答应,卑躬屈膝,又许下各种好处,才勉强解除英国人的戒心,同意优先解决三元观势力的问题。

    这一切来来去去,就花了十几天的时间,这段时间就足够李仙给新兵进行基础的训练,并且完成各项布置了。

    在四方炮台被三元观联军占领十五天后,英国人终于气势汹汹地攻过来,从水陆两路进军,到达广州城外,与李仙率领的队伍形成对峙。

    李仙观察到来的英军,发现光是陆军就有八千五百人,火炮五六十门,另外有十几艘战舰在水面上巡视,能给岸上的军队一定的炮火支援。

    反观李仙这边,则采取后重前轻的战术,围绕四方炮台挖掘大量堑壕,建造和改造炮台,建立第一重阵地,由李仙亲自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守护,其他人不管士兵也好农民也好,全部守在后面。

    李仙对四方炮台也做了很大改进。

    四方炮台外部放置大量装土的麻袋和草袋,用网兜起来固定到墙面,以减少炮击对炮台的损伤。

    四方炮台本来是没有屋顶的露天炮台,李仙用三合土和石柱等临时给炮台增筑屋顶,提高对火炮的抵抗能力,里面也用麻袋和草袋垒到三四米高,几乎达到屋顶,这样即使屋顶或外墙被炮弹突破,对里面的人的伤害也会很有限。

    另外,炮台底部建造很多非常深的堑壕,供炮台守军临时躲避英军的炮击,平时还能通过堑壕到达别的地方,不会直接暴露在炮击之下,安全性提高了很多。

    在四方炮台的周围,李仙还建造了不少类似的小炮台,依托着堑壕阵,拦住英军北上的路线。

    这时代还是堡垒时代的后期,主要依靠石头建造的堡垒进行防守,依托堑壕的战斗还很少出现。

    英军到达后,觉得原来的炮台被中国守军改造成粗陋的堡垒,防御能力大幅提升,但也不是特别在意,立即开始发动进攻。

    英军的火炮很厉害,炮兵也精锐,构筑炮兵阵地后就往李仙这边的阵地进行炮击,李仙则下令炮兵营,以六门火炮和十八门火箭炮还击。

    这时代的火炮有很讨厌的特点,就是寿命特别短,铁炮在发射三百发左右的炮弹,铜炮发射六百发左右炮弹后,炮筒就基本不能再用,否则会严重影响精度。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李仙手中的火炮很多,但在三元福地的战斗中受损严重,手上可用的反而不怎么多,而且李仙这边的工业实力还很薄弱,射程超过一千米的军用火炮还没有仿制的能力,需要省着用。

    相对而言,火箭炮只需要非常简陋的发射架,而且炮弹结构简单,仿制容易,李仙这边已经能自己生产,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火箭炮的缺点是容易受风的影响,而且破坏建筑等防御设施的能力很差,但在现在这样的野战中,这些缺点也就不怎么明显了。

    黄金知了语:感谢“”打滚不要钱“”和“”追风的海“”、“”想要赚钱“”、“”庞王“”、“”sse0zzh“”、“”死亡魔术“”等书友的推荐票支持。其他投了推荐票,但在“”本书粉丝动态“”里没有显示的书友,可以在书评区发表书评,我会一并给予感谢的,多谢大家。

第二百九十五章 堑壕战() 
李仙这边用火炮和火箭炮反击,英军指挥官发现李仙这边用的都是军用炮和火箭炮,以射程和威力而言,都不比英国军队装备的武器差,不由皱起了眉头。

    英军的火炮数量更多,但中国军队有比较完善的防御设施,仅以炮击而言,英国方面稍占优势,但并不明显。

    接着,英军派步兵攻击,由二百名士兵列起极为宽松的队列,推进到李仙阵地一千二百米外,火炮有效射程附近,就反复进行前进和后退,吸引李仙这边的火炮攻击。

    李仙见状冷笑一声,继续启动六门火箭炮,对其进行阻击。

    看到这边的火箭炮发射,英军军官们便暗自点头,觉得把中国军队炮兵的虚实打探得差不多了。

    二十四门火箭炮加上六门火炮,威力不弱,但英国军队作战经验丰富,虽然是进攻坚固防线的一方,但也未必没有办法突破。

    接着,那二百名士兵就开始匍匐起来,在军官的带领下匍匐前进,减少被炮火击中的几率。

    李仙这边的军官们也暗自点头,果然生人跟白甲兵那样的死灵生物不一样,战术灵活,遇到火炮也有很多应对方法。

    很多人对英国人的战术有误解,以为英国人的战术也就是迈着鹅步,按照规定的步伐前进后退的那种,但其实这时代英国人的军事科技非常发达,会用很多战法。

    从早期的堡垒时代开始,欧洲军队就会用匍匐前进躲避堡垒火力的方法,挖堑壕到堡垒跟前,用己方火炮跟敌人对射的法门也做得很纯熟。

    就是在野战中,除了正规兵列战上前之后,还有大量散兵分散在列兵周围,或站或躺或匍匐,可以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任何姿势,阻击试图进攻列兵的任何敌人。

    如果有人以为英国人只会非常教条的排队枪毙战术,以为只要克制这种战法就能轻易取胜,就会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的。

    这些勇敢的士兵以匍匐的方式接近堑壕,然后做出进攻堑壕里来的态势,引诱中国守军开枪反击,试探守军的火力安排和堑壕地形,在激战半天之后,总算将这里的地形差不多都探出来了。

    英军总司令乔治。义律是原来的英国领事查理。义律的表哥,此时看着中国守军表现出的火力,在纸上画出中国人堑壕的大体样子,眉头紧锁起来。

    “这中国守军的指挥官不知道是谁,竟挖出棱堡状的堑壕,倒是好心思。”乔治。义律如此评点。

    “中国守军的指挥官应该是一个叫李仙的低级连级军官,原来是驻守雷州的,但在林则徐的命令下多次袭击过我们的商船,本人是个卑鄙的海盗。”此时的英军副司令,也是英国原来的中国领事,查理。义律咬牙切齿地回答。

    “一个连级军官,你损失两艘军舰,就是折在这种人手里?”看到自己表弟恨恨不平的样子,义律司令官嘴角一翘,意有所指地说道。

    李仙的正式官名还是东海岛保安团团长,名义上受徐闻县把总的节制(林则徐终是没有将李仙提正为把总),而把总本来叫百户,也就指挥一百二十人,最多算是连长,因此李仙也被当做是副连长级连级军官。

    不过,乔治。义律此时提起这一点,却是为了调侃自家的表弟。

    原来,两个人都姓义律,但关系并不好,在这次中英战争中就有多次争执,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

    “这李仙表面上级别不高,但实际上手下有数千士兵,应该是中国人有意让他保持低调,掩人耳目的。”提起李仙,查理。义律就想起自家损失的两艘军舰和多艘商船,还有别人因此而起的对自己的轻视,愤怒得无以复加。

    只是,他也明白自家这位表兄不是什么善类,现在提起李仙官职自然是要提醒自己败给一名连级军官,嘲笑的意味远多于其他。

    “放心吧,我会打败这个李仙,给你报仇的。”义律司令官看到表弟竭力隐藏愤怒,心里不由乐开了花,点头说道。

    查理。义律想顶上一句,但急切间找不到合适的言语,只能保持沉默。

    李仙挖的堑壕阵不是长见的直来直去的堑壕,而是按照棱堡形状挖的多角状阵地,各个角和边都能进行火力支援,攻克的难度一下子提高了一个级别。

    英国军队派来的二百士兵,算是把李仙这边的火力情况和阵地形状打探形状了,但自身也付出巨大代价,为逗得中国军队射击,深入到阵地两百米以内,被火枪和手榴弹等消灭了很多,前后伤亡七八十人后才在己方火炮的掩护下,勉强退出。

    在这之后,英国军队逐渐增加兵力,派遣的兵力从五百逐渐攀升到一千以上,每次都是以火炮远程压制李仙这边的炮兵,然后步兵匍匐前进到堑壕附近进行对射或直接跳入堑壕。

    然而,李仙这边的正规军人不多,但好歹弄出七八百名老兵带领数百新兵却也不难,依托着堑壕用步枪和手榴弹等还击,却也守得异常稳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