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将登州的庶务交给了朱大典,他只负责登州的城防,其他不管。
到此时,朱大典、高起潜发现他们到手的一个烫手山芋,还是甩都甩不脱的。
登州城和水城此时有苟活的四万余百姓。城外有被昌平、保定、山东等处军兵看守的四万叛军俘虏,可是城里只有几百石米粮,五万余的白银。
加上大军共有十二万余张嘴,却是这么点家底,此外,还得恢复登州的耕作,否则冬麦都耕种不得,明日春季如何了局,那会迎来到处是饥荒,流民四起的登莱。
朱大典其实已经内定山东巡抚了。而从山东左布政使迁至登莱巡抚的陈应元还没有到任,但是此时他还肩负巡抚登莱的责任。
如果一个安置不好。闹出乱子来,朝廷第一怪罪的肯定不是陈应元而是他朱大典。
高起潜更是如此,天子的日子过的多苦逼,他是一清二楚,他此行一个监督文臣武将,再有就是平定叛乱后,尽量少给朝廷添麻烦,这是万岁爷临行前交代的,朝廷财赋窘迫到极点。
两人面对一箩筐烂事发愁,结果还有加码的。
登莱下属威海卫、大嵩卫、成山卫等几处卫所在指挥使带领下,各自统带两三千兵马前来驰援。
这些位指挥使听闻登州被赵烈收复时,都是没想来,太没脸面了,这些卫所在叛乱期间一日三惊,甚至有的军户叛逃去投靠叛军,弄的是风声鹤唳。
他们能守住卫所就是不错,何谈其他,没想到赵烈只是率领靖海卫兵马就三次大败叛军,收复登州。
这让很多指挥使差点喷出一口老血来,他娘的你能不能不这么能干,你赵烈这么能干,同是指挥使我等岂不是太无能。
所以谁也没想到登州给赵烈庆贺,赵烈你自己玩去吧。
当朝廷大军来到登州的消息传来,这就不一样,那是必须得去,表明自己的态度,否则还想不想在大明官场混了。
他们到得登州后,朱大典和高起潜理都没理这几条杂鱼,激战正酣战事紧迫时,他们一个不见,此时平叛完毕一个个都来了,歇着去吧。
他们只好找都司报备。
如今的都司就剩下一个掌总的,黎有德。
汤谦被执,杨景堂满门**,三巨头剩下了这么个第三巨头。
黎有德接待了这些军将,听到了这些军兵的诉苦,他们已经是近一年没有领到粮饷了,登莱巡抚都被执了,谁还管他们,能坚持到现下已是不错了。
但是,如今他们坚持不下去了,用他们的话讲这几个月都是用他们自家私财贴补军户,如果再没有粮饷,军户就要掌控不足了,闹饷是肯定的。
黎有德也晓得此事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登莱几个卫所数万军户真有可能闹饷,有些活不下去的军户卖儿卖女的都有,甚至有合家自裁的。
黎有德并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他只能请示,向谁请示,当然是赵烈。
如今黎有德对赵烈的感激那是滔滔不绝,如果不是赵烈在登州失陷前用赵海明的名义将他一家诓来,想来他也是同汤谦一个下场。
说实话,叛军真是拿刀枪威逼他为其做事,黎有德真是没法不顾家小的性命,也只能昧心的为叛军出力。
因此是赵烈将他拉出了这个泥潭,如今是敢不效命。
如今他大事小情第一个就是请示赵烈,至于朱大典、高起潜,嗯,对不住,你们不是还得走嘛,这登州还得是赵家说了算,这点黎有德是看的真真的。
赵烈的答复很简单,如今登莱的民政军政都在督师和监军手中,因此,还得由两位朝廷大员处置。
黎有德这才向朱大典和高起潜禀报,并发出警报,也算是烽火预警了,登莱卫所坚持不足了,有昔日固原的危险。
固原也是因为欠饷,在建奴入寇前,军户闹饷杀死军将官吏,必死巡抚武之望,很多军兵向东投向了陕西乱匪,大大加强了陕西乱匪的军力,可说是当时民乱扩大的因由。
朱大典和高起潜听闻是大吃一惊,如果刚刚平叛,登莱卫所再有兵乱,他们俩去职待勘都是轻的。
两人接见了诸位指挥使,这几位道贺平叛之后,就是诉苦不断,甚至有军将大哭起来,说是如今军令传不出三里,其他千户所都不听令了,无他,没有粮饷约束。
朱大典好言安慰,说的话不碍乎就是一切都会有的,朝廷不会不管登莱卫所的。
其实他心里有数,恐怕朝廷真没有钱粮支应了,只是平叛就将朝廷财赋耗尽。
朱大典甚至出城看望了登莱的卫所军兵,其瘦弱破败让朱大典心惊胆战,登莱完了。
登莱战兵在叛乱中战死、逃亡、附逆为之一空,卫所兵欠饷如此地步,还有效命朝廷的心思和能力了吗。
什么拱卫京畿东南,支援辽镇,袭扰辽南,这都是成为一纸空文。
当晚,两巨头碰了碰,如今这个局面不尽快解决不行了。
“高大人,如今最快捷的办法就是让三万援军回返驻地,登莱决计供应不起了。”朱大典拱手道。
如果这些军兵离开就是少了数万张嘴,这会大大减轻登莱的负担。
“此是当然,只是可恨赵烈如今还是不交出登莱、水城,如大军回返,赵烈会不会。。。。。”高起潜看向朱大典。
这里面意味明显,赵烈会不会反了。
“决计不会,如是如此,赵烈早已同孔有德合流了,甚至在后面暗中援助孔有德朝庭同孔有德两败俱伤才好。”
朱大典摇摇头道,
“再有,赵家也算忠义,到了此处我才晓得,早在天启五年赵家父子就在旅顺斩首建奴数百级,京畿、宣川更是不用讲了,如是有了异心,宣川之战就是自损实力了。”
高起潜一想也对,京畿之战,赵家也算是大明有名的骁将了,如果有了心思正是保存实力,何必在宣川与建奴血拼,据说近半伤亡。
想来也是建奴的战力强横,赵家家丁不付出大的伤亡也难于取胜,这说明赵家还真不是早有异心。
“我看赵家是想成为登莱的李成梁和祖大寿。”朱大典询问的看向高起潜。
高起潜一想,嗯,还真是,两者太像了,就是半独立的藩镇了。
想当年李成梁家丁八千,祖大寿如今的家丁也有数千,就是在锦州握着,说是抵御建奴,还不如说是中立。
“这个不可能,万岁爷绝不会将登莱总兵的职位交给赵家。”高起潜摇摇头,万岁爷对赵家的提防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历经数年了。
当时赵烈不过是小小千户在京畿立下大功时,万岁爷就是不让其掌控战兵,果然,即使不入战兵营,赵烈的实力还是大涨,如今是拥有数千强兵的指挥使了,如果掌控而来战兵,如今岂不是不可制。
“登莱总兵不可行,外镇总兵呢。如果没有实职要职,赵家不会放手的。”朱大典摇摇头,心道万岁爷不允,问题是如今赵家允不允朝庭接管登州。
“如此不若同赵烈商议一下,将事情摆开,总好过如今这个局面,登莱等不起了。”
高起潜点点头同意了朱大典的安排,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
第三百八十九章 讨价还价()
赵烈在三百名护卫随扈下来到巡抚衙门,今日的会晤赵烈多时了,他早就预料到有这么一天,但是没想到朱大典和高起潜拖得这么久,可见多么的不情愿。
赵烈的护卫照例有一百人在官署外警戒,其他两百名护卫随着赵烈官署,将庭院挤得是满满当当。
对于大明督师的操守,赵烈向来嗤之以鼻,斩杀大将不是一回两回了,赵烈可是不想拿项上人头试试朱大典高起潜的胆略。
入得官厅,朱大典居于主位,高起潜在侧位,两位今天看起来心情不错,脸上带笑的看着赵烈,甭管是真笑还是假笑,最起码比上两番见面好看些。
“赵烈拜见督师大人,监军大人。”赵烈跪拜见礼。
“请起。”朱大典笑着一抬手。
高起潜还是那副高冷范,板着脸点点头。
赵烈也是浑意,指着天子的近臣能对他有好脸色简直是笑谈,除非不要前程了。
“赵大人,此番请你来,是有要事相商,”朱大典端起茶碗示意了一下。
赵烈端起茶碗,笑道,“督师大人但有机宜尽管吩咐,赵烈敢不从命。”
高起潜听闻嗤笑了一下,他对于赵烈此言表示可笑,在空寂的大厅内很是清晰。
当然今日谈话高起潜就是扮白脸的,也没什么太大顾及。
赵烈眼皮都没瞭他一下,径直喝茶,同高起潜没什么可谈的。
“赵大人,此番平叛后,登州残破,百姓流离失所,本官与高大人也是忙于此事无暇他顾,今日终于有些闲暇,故此唤来赵大人,就是商议向朝庭和天子请功的事宜。”朱大典向北拱了拱手。
“向天子和朝廷请功乃是两位大人职责所在。下官不敢多言。”赵烈笑道。
“之所以与赵大人商议,那是因为此番赵大人所立的殊功,以区区数千兵马三战三捷剿灭近十万叛军,确是有大功于社稷。因此。本官向朝庭请功之前还是想问问赵大人的意思,赵大人属意何职啊。”朱大典笑眯眯道。
赵烈闻言假意思量片刻。
“赵大人,按说升迁事宜都是内阁和天子决断,向来由不得官员自身好恶,只是赵大人战功彪炳。我等也是特例询问下赵指挥的意思,望赵大人千万小心回答为上。”高起潜阴冷的声音传来。
赵烈朗声一笑,“赵烈一家世代居于登莱,素来仰慕戚爷的事宜长大,因此不愿离开登莱,经孔有德、李九成等贼祸乱,家乡残破不堪,某心如刀绞,下官不才愿自荐为登莱总兵官,为朝廷镇守登莱。袭扰建奴身后,为天子分忧。”
高起潜冷笑着看看赵烈,你终于将你的筹谋说了出来,呵呵,果然是登莱总镇。
“赵大人说笑了,赵大人如今年不过三十,毕竟资历尚浅,我大明还没有如此年轻的总镇,想来内阁不会核准。”朱大典笑着摇头,心道你有所求就好。且有的谈了。
“作为军将,凭的就是战功,下官七八年来同建奴多番大战,几无败绩。请问朱大人大明有几位总兵能有某的军功,为何不能选贤任能。”赵烈显得有些激动,音调大了些。
“赵大人勿急,总兵一职不但要自身勇武,也要资历足够,才能压服其他众将。毕竟总兵一旦出征不但掌控自家人马,也要派遣其他军马,甚至同其他军镇的总兵参将配合作战。”朱大典笑着解释了一番。
“就是,例如辽镇总兵官,就要统领山海总兵、锦州总兵,宁远参将等一同作战,如资历不住,压服不住,不定会出什么乱子。”高起潜懒洋洋道。
“下官本欲为国任事尽忠,看来有些好高骛远了两位大人见笑了。”赵烈自嘲道,脸面上身为寂寥。
“这个,唉,本督不忍伤了赵大人忠君爱国之意,”朱大典正容道,“决议上书为赵大人建言,只是登莱乃是仅次于辽镇的大军镇,朝廷阁老们恐忧虑赵大人年轻气盛,不会核准,如任宁夏、山西等处总兵官赵大人之意如何。”
“赵大人可是要深思熟虑,我等二人也是为国惜才这才破格举荐,年纪轻轻就任总兵官也是国朝头一份了。”敲边鼓的高大人适时出现,真是相当之及时。
“多谢两位大人美意,家乡残破至此,赵烈怎能在此时背离,万万不可啊。”赵烈推辞道。
哼哼,早料到你等要调虎离山了。
“如此,着实难办。”朱大典痛心疾首状人一看就是很为赵烈惋惜。
装,接着装,都是影帝,都是后世奥斯卡级别的,赵烈如果看不出两人一唱一和的逼其就范那就白白在两世历练这么久了。
“既然大人如此为难,赵烈倒是可以退一步,登莱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如何。”赵烈说出了他的第二个目的。
“嘶,这个,”朱大典惊诧道,“登莱都司下辖九个卫数万军兵,是仅次于辽东都司的大卫所,事情也是难办啊。”
“是啊,赵大人的要求都很让我等为难。”高起潜一脸便秘状。
其实两人昨天商议良久,估摸朝廷只能同意赵烈到外地任总兵,或是登莱都司任职,至于参将之流就不用提了。
赵烈只手剿灭近十万叛军,收复登州,朝廷再是不愿也不能如此苛待功臣,无他,怕其他军将心寒,如今天下动荡,正是提振军心士气的时候,如果伤了将士敢战之心就不好办了。
“如此不提也罢。”赵烈也是很无奈,脸上露出不忿之色。
“嗯,”朱大典略一思量,“也非不可,只是,赵大人,听闻你赵家豪富,此事为真否。”
赵烈心道来了,“家中昔日略有资财,只是京畿和此番大战已是将其耗尽。”
朱大典笑呵呵的点点头,心道,我听闻人说上番京畿之战后你也是如此说的,结果此番你的军兵多出不少,谁信啊。
“此国难之际,如赵大人鼎力相助登莱渡过难关,想来我等向朝廷上书,内阁诸公和万岁定会应允。”朱大典开出了条件。
“嘶,我赵家如今也是囊中羞涩,这两战我赵家也是竭尽所能了。”赵烈很是肉疼。
“呵呵,赵大人过谦了吧。”高起潜皮笑肉不笑道,“前几日昌平兵、山东兵询问降兵时,晓得他们几乎每人都身带银两,这个可都是让你的麾下收走了,赵大人不会说你一无所知吧。”
昌平兵、山东兵、保定兵甄别数万降兵时,极为简单粗暴,不老实说即刻斩首,他们正好没有斩获呢,杀几个俘虏正合适。
结果很多降兵什么都说,交代隐匿降兵中的叛将,甚至身上的银两都被破虏军收走了也讲了出来,活命什么都是说。
这下昌平总兵杨御藩、山东团练总兵刘泽清可是不平衡了,这是大几十万两银子啊,他们一说,辽镇也晓得了,那真是各个眼红。
于是朱大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