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得到回应的石凤竹,抬起头,却看到眼前站着自己的一双儿女。
这几个月,她都是写信与家人联系,乍一看自己想念的孩子,出现在眼前,还以为是幻象。
待到女儿搂住她的脖子,撒娇地喊了句:“妈!”石凤竹终于反应过来,笑着埋怨道:“你们俩要来,也不事先告诉我一声。”
宋依依站起身,嘿嘿笑着:“为了给你个惊喜!”
宋子安看着满脸慈爱的石凤竹:“妈,是爸让我们来接你回家的。”
石凤竹的脸顿时红了,用手指点着儿子的额头:“臭小子,跟谁学的,油腔滑调的!”
本来说的是实话的宋子安,看到站在旁边,笑得暧昧的耿姐,这才反应过来,刚才他说的话,引得别人想多了。
宋子安握住石凤竹的手:“妈,那个项目什么时候完结啊?”
石凤竹拉着一双儿女坐下:“项目昨天就全部结束了!一周前我就正式打了报告,今天刚刚批下来。这不,我正收拾东西呢,打算明天去买火车票……”
宋依依立马说了他们的打算:“妈,我们想着先来这里接了你,然后一起去姥姥家,住些日子。毕竟我们从小是在姥姥家长大的,以后就要回自己家生活了,总不能不辞而别!”
宋依依放轻了声音,打算替原主再做一件事:“以前,我年纪小不懂事,这次回去要好好谢谢姥姥一家人。”
石凤竹顺了顺女儿黑亮的头发:“好,那我们先去姥姥家!”
一直没出声的耿姐,见他们母子之间的谈话告一段落,才问道:“俩孩子,吃晚饭没?”
宋子安诚实地回道:“还没,一下了火车,就搭了汽车厂一位姓冯业务员的便车,赶过来。”
耿姐了然地点点头:“老冯啊,他是业务科的科长,四十多岁,是吧?”
宋子安笑笑:“是啊,热心肠,不然我和依依,还要去坐1路车,现在还不能到呢。”
耿姐麻利地往厨房走:“正好锅里有米饭,耿姨给你们蛋炒饭。”
石凤竹知道自己的厨艺一般,也不跟她客套,就问些家里的情况。宋依依悄声说了,爸爸的腿已经好了的消息,石凤竹彻底放了心。
宋子安则狂喜不已!他一直担心爸爸的腿,虽然爸爸一直安慰他说,慢慢会好的,但医院都治不好的伤症,令他十分害怕,爸爸的腿根本好不了。
现在,得知这个消息,宋子安振奋不已,爸爸身体恢复健康了!压在心头的雾霾立时消散了,爸爸就是他心中的英雄,更是家里的顶梁柱!
宋子安根本不计较,为何爸爸没亲口告诉自己腿好的消息,可能那些天不方便说呢。再说,妈妈不也是刚刚知道。
第二天一早,宋子安和宋依依出去晨跑,在约定地点见到了,已经整好行囊的罗晋桓。双方约好,过些日子,罗晋桓就去平市将宋子安接走,带他一路向北,多走走、多看看……
上午十点,石凤竹、宋子安和宋依依已经登上了去平市的火车。
石凤竹连喝了好几口水,润润她因说话太多而有些不舒服的嗓子。
耿姐因为不舍,在送行的路上,几乎哭了一道。石凤竹对于要与这个相伴几年,真心相处的好姐妹分离,也难受得紧,一直劝着,话说得太多,嗓子都有些哑了。
最后,还是石凤竹在登上火车前,把自家的地址给她留下,让她每年找时间,带着孩子,来沈市,两家好好聚聚,才让以为再也见不到石凤竹的耿姐,收回了眼泪。
春市和平市的距离不算远,只有一百多公里,两个小时,三人就下了火车。
宋依依想起,当时第一次出门的原身,为了省钱坐了慢车,又碰上铁路调度,导致她所坐的火车,一连几次给快车避让,路上多花了不少时间,很晚才到达春市,进而才遇到歹徒……
宋依依不由得轻呼了口气,虽说那个孤僻得有些自闭的女孩子,是心甘情愿地离开,但她还是觉得,自己应该为这女孩做些什么。她的世界很小,接触的更少,心中在意的只有亲情,那就把她的遗憾都弥补回来吧!
宋依依姥爷的单位是军工厂,位于平市铁西区。他的家就安在了工厂附近,每天上班的路程,步行只要七八分钟。
宋依依跟着石凤竹和宋子安,下了公共汽车,没走多远,先看到姥爷工作的被服厂,再拐进一条小马路,几乎穿过一小片居民区,在最东侧到了姥姥家。
石凤竹担心女儿获取的记忆不全,指了指并排的三间房子:“中间是姥姥家,东边的是你大舅家,西边的是你二舅家。”
“你姥姥家和大舅家是老房子,你二舅家是新盖的房子。因为孩子大了,没有地方住,你姥姥去街道办事处磨了挺长时间,才被批准自己花钱加盖了这处房子。”
“你二舅这才有地方结婚,不过他结婚时都二十五岁了,不然他家老大不会才三岁。”
第二百六十章 变化()
一年多没回来的石凤竹,当然不能空手进家。
她在临去火车站前,匆匆忙忙去了趟副食商店,说是买些东西带回家,实则从空间里拿出了冰冻的大虾和足有十斤重的刀鱼。
石玉琢全家都爱吃鱼虾,可能因为平市离海有些远,这些东西日常供应的不多,只有年节时,才能吃到的缘故吧。
石凤竹担心天热,鱼虾化了影响新鲜度,在火车上就悄悄地收回空间,下火车时,再拿出来。
石凤竹没有敲门,推门而入,进到里屋,见石玉琢、赵桂芝和石凤丹正在吃午饭。
“爸、妈、小妹!”
“姥姥、姥爷、老姨!”
随着石凤竹,宋依依和宋子安也叫了人。
石玉琢很高兴:“凤竹和孩子回来了,先吃饭。小丹,去盛三碗饭来。”
石凤丹很不情愿,瞪了宋依依一眼:“哼,小小年纪,还学会离家出走了,现在回来了……”
赵桂芝训了她一句:“闭嘴,你是当姨的,还跟外甥女较劲,臊不臊!”
说完,也不等老女儿动弹,她直接起身去盛饭。
却被石凤竹拉住:“妈,我去盛饭。”
宋依依看着炸毛的石凤丹,觉得怪有意思的,扭转印象还得慢慢来,现在不急。她指了指放在宋子安脚边的大袋子:“姥姥,我妈买了些刀鱼和大虾,您看放哪里,不然一会儿冰都化了。”
赵桂芝看着大大方方说话的宋依依,愣了一下,但也没深究,她直接从袋子里,拿出足有二斤的大虾,还好带着冰碴呢:“凤竹,回家还买这些东西干啥,浪费钱!”
正一手端着一碗饭,两手还夹着一碗饭的石凤竹,把三碗饭放在饭桌上:“妈,我过年都没回来,还不买点家里人都爱吃的东西。”
石玉琢接过话茬:“项目结束了吧,你这是放几天假呀?”
石凤竹马上应道:“结束了。我申请调去沈市,泽珉受伤了,我正好可以回家照顾他。”
赵桂芝正把一大捆刀鱼拿出来:“哎,咋回事,泽珉受伤了,严重吗?”
石玉琢也有些紧张地看着石凤竹,石凤竹笑笑:“爸妈,没多大事儿,再养段时间,泽珉的伤就痊愈了。”
“我只是借着这个理由,调过去,不然总是两地生活也不好。”
赵桂芝大大松了口气:“哎呦,可是吓坏我了,还好,能痊愈就行!”然后,欣慰地看了石凤竹一眼:“你终于想开了,两地生活确实不方便,早就该调过去。你以前总是不好意思跟厂里开口……”
说到此,她住了口,翻翻过去的事儿,有什么用,现在不是挺好,石凤竹不用再两地生活了。
赵桂芝的个头不高,也就一米五六,但是性格开朗,长得也漂亮,即使现在岁数大了,也是精精神神的模样。
她一掐手里的刀鱼:“这鱼有十斤了,买这么多干啥!”
石凤竹觉得这人对养女能够这样,真算是一个不错的人:“妈,今天把人都叫回来,这鱼晚上红烧两大盘子,大伙都吃。其余的用盐腌上,炸刀鱼吃,不容易坏,能吃个两三天呢。”
赵桂芝饭直接拿了剪刀,去厨房开始收拾刀鱼:“还用叫人,两家闻着味儿,自己就能过来。我吃完饭了,你们赶紧吃饭。”
宋依依从袋子里,又拿出一只熏鸡,那两盒驴肉蒸饺和锅烙,被她妈留给耿姐了。
“姥爷,还有这鸡,要不您先尝个鸡腿?”
石玉琢呵呵笑着:“姥爷这就吃完了,马上得去上班,等晚上回来我们再吃。”
“依依要是累了,吃完饭,就去睡一觉。”
宋依依乖巧地应着,还送去上班的石玉琢到门口,说了声:“姥爷再见。”
石玉琢一边往厂子走,一边惊讶着宋依依的变化,比以前开朗多了,也懂事多了。当时,他听说宋依依离家出走遇险时,心里也跟着提心吊胆,直到知道她出院了,才放下心来。
毕竟她是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孩子,虽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也是有感情的。
现在,亲眼看着这个养女和她的子女,都朝好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石玉琢不禁哼起了京戏,这样才能不辜负托付之人呐!
赵桂芝的动作很快,没多大会儿,就把刀鱼收拾干净、剪成段,并且撒上咸盐。又把虾用盆装上,洗好,放在阴凉处。
待进了屋,看到桌子上,还有一只熏鸡,赵桂芝虽然高兴她的孝顺,但还是对着刚刚吃完饭的石凤竹说道:“凤竹啊,我跟你说,这过日子可要细水长流,不能这么大手大脚的花钱!”
“你调回去之后,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的琐事,可不能这么顾头不顾尾。”
“你忘了我们这片最西头那家了,每月发工资那几天,他家有肉有菜,伙食贼好,可是后半个月,那是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几天,还要跟邻居借钱。”
“虽说每次,一开工资就能还钱,可是这家子估计月月都存不了钱。谁家不得留点应急的钱呐!你可不能学他们家啊!”
石凤竹听着赵桂芝担心的话儿,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妈,看你说的,我就那么不会过日子啊!以后呢,我每月都存点钱。”
赵桂芝看着开朗起来的石凤竹,很高兴,话也多起来:“你现在攒钱,都有些晚了,子安十六了吧,再过几年就得娶儿媳妇了,不得准备房子和彩礼钱呐!”
“然后,就是依依了。这嫁女儿得多给准备嫁妆,嫁妆越多,她在夫家的腰杆就越直!”
“你看看,哪哪都用钱哩……”
赵桂芝和石凤竹在这里唠着嗑,石凤丹刷完了碗,回来看到桌子上的熏鸡,眼睛亮亮的,但是马上又把目光移开了,只不过转过头,吞咽了好几下口水。
宋依依看着这个比自己大五岁的老姨,也许是遗传了姥姥的基因,个子不高,跟姥姥差不多,长的倒是挺秀气的。今年十八岁了,怎么没去上班呢?
~~~~~~~~
求订阅、求推荐~
第二百六十一章 恶趣味()
石凤丹倒是机灵,马上发现了宋依依在看她,眼神没有任何针对,只有好奇。
她才不相信这个外甥女,会真正改好,筋着鼻子:“看我干啥?不认识啊!哼,还要偷偷跟我比个,是不是?”
“你小时候,把家里的好东西都给吃了,我营养不良,所以我的个子才这么小,有什么可比的!”
赵桂芝抬眼看了小女儿一眼:“你那是随我,什么营养不良,是短你吃了,还是短你喝了!”
石凤丹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接着说:“家里的奶粉、麦乳精、鱼肝油都给她喝了,我都没喝着,所以个子才没长起来!”
宋依依看她对自己个子矮,这么在意,有些不解。不过,还是对原身的恶趣味有些好笑,怎么就那么喜欢跟老姨比个子,明里暗里地比,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子高,还是为了从某处不如自己的人身上,找到自信?
宋依依一本正经地看着石凤丹说:“老姨,你还能长个子的。我之前住院,听医生说,任何人在二十三岁之前,都有可能长高的。”
看着石凤丹亮晶晶的眼睛,宋依依接着说:“多运动,多晒太阳,多吃些补钙的东西。老姨,我觉得你还能长个子。”
石凤丹兴奋地叫道:“我还能长个子,那太好了!我只要长到一米六就知足了!”
午睡醒来的宋依依,坐起身看着,从小就在此休息的专属小隔间,炕的大小正好能睡两个孩子,大约长一米七。以现在哥哥的个头,要是在睡在这炕上,就有些伸不开腿了。
小隔间只有门框,却没有安门,门框上挂着用挂历纸卷成的门帘,花花绿绿,还挺好看的。
宋依依用手支着下巴,慢慢地环视着这里,这具身体生活了十年的地方……
外屋地传来洗菜的水声,赵桂芝掌勺,石凤竹打下手,两人开始准备晚饭了。
宋依依没有动,探出精神力,发现石凤丹已经出去了,宋子安也不在屋里。她索性趁着无人打扰,运行起玉女诀。这一大周循环,就用了二个小时。
下班时间到了,最先回来的是大舅一家人。大舅和大舅妈都和姥爷在军工厂工作,大舅是技术科的科长,大舅妈则是财务科的会计。
当时,十八岁的大舅没有考上大学,正在家里上火呢。就听说军工厂招工,他自己偷着报名,通过考试,被录用了,才敢告诉依依的姥姥、姥爷。
上班之后,他怕做不好给自己老爸丢脸,做为学徒工,平日里工作勤恳努力,对同志都礼貌谦让。
一年之后,遇事动脑、动手能力强的石永海,入了厂里一位老八级工的眼,收他做了徒弟,把手艺全部传给了自己唯一的徒弟。在自己退休之前,把他推上了机修组组长的位子。
这位老八级工,后来成了石永海的岳父。石永海非常尊重他,遇到事情,除了请教自己父亲,也会在第一时间,去征求他的意见。
石永海的岳父,经常跟邻居夸奖,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