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五之幸福一家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七五之幸福一家人-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位老八级工,后来成了石永海的岳父。石永海非常尊重他,遇到事情,除了请教自己父亲,也会在第一时间,去征求他的意见。

    石永海的岳父,经常跟邻居夸奖,自己的这个女婿和他的儿子没有分别!

    现如今,石永海一步一步升到了现在的位子,但是会做人的他,仍然不骄不躁,在厂子里的人缘极好。

    宋依依觉得这恐怕是,遗传了赵桂芝的交际能力。不然,如果像石玉琢那样,工作虽然认真负责,但是为人倔强、较真,那么还不到四十岁的石永海应该不能,如此顺利地升到现在的位子。

    石永海有三个孩子,老大石威,是个男孩,比宋依依大一岁;老二石珊是女孩,比宋依依小一岁,老三石军,还是个男孩,今年九岁。

    原本三个孩子,平日里都在家,到了午饭时间,就过奶奶家吃,反正就在隔壁,两步道就到,根本不费事。

    当然,大舅把三个孩子的一半口粮,都搬到了他妈这里。本想要每个月再交点饭伙钱,赵桂芝没有收。老伴每月过百元的工资,养活全家人都绰绰有余,只是毕竟两个儿子都结婚了,才自己开伙。

    孙子、孙女每天过来吃顿午饭,当爷爷、奶奶的,还负担得起。

    赵桂芝特意在一次子女都在场的时候,公布了这一项新家规,以后无论哪个儿女的孩子,中午家里无人照顾,都可以到他家来吃午饭,除了交适量的粮食,其余菜、肉、油的花销都由她和老伴负责。

    赵桂芝的话一出,二儿媳妇也不再不高兴了,并非老人偏心,等她的孩子长大了,也是一样的待遇。

    赵桂芝少时家里殷实,父亲开了个木材加工场,她是家里的大小姐,甚得父亲的喜爱。上私塾、坐黄包车、吃米饭、顿顿有肉、穿毛皮,这是她偶尔怀念已故的父亲时,才会提到的。

    赵桂芝没有出去工作,但无论是家里,还是邻居,都无人看轻她。她是这一片少有的读过书的老人,为人开朗、爽利、热心,遇事摆事实、讲道理,从不撒泼、胡搅蛮缠。人缘非常好,谁家有了矛盾,也都乐意找她调解。

    再加上石玉琢的身份,赵桂芝在大运动中,安然度过,没有人拿她曾经的身份说事!

    因为厂子离家近,石永海夫妻二人,一般都是家里人中,最早下班到家的。

    看到石凤竹和宋依依,大舅石永海很热情地打了招呼,大舅妈马上骑车去她娘家,叫自己的孩子回来。

    大舅解释着:“昨天是岳父的生日,他们去给祝寿,吃了晚饭,三孩子就被老人留下了。”

    “大姐好不容易回来,当然要把孩子叫回来,见见他们的大姑。”

    又过了半个多钟头,二舅石永洋也回来了,他在铁东区的公安局工作。二舅的话不多,叫了声:“大姐”,就回屋换衣服去了。

    石凤竹笑呵呵地朝着他的背影喊道:“小洋,换完衣服就过来,有你爱吃的鱼和虾!”

    赵桂芝也知道他们姐弟俩,感情最好,一边炸着刀鱼,一边对陪在旁边的石凤竹说:“他呀,就是话少,多亏找的媳妇,性格不内向,不然俩口子,成天都说不上几句话,这日子可就太无趣了!”

    ~~~~~~~~

    求打赏、求收藏~

第二百六十二章 就事论事() 
宋子安是去见过去的小伙伴,跟他们叙谈了一阵子,掐着时间回了家。

    宋依依的二舅妈在政府机关幼儿园工作,能歌善舞,是幼师中的骨干。

    为了方便照顾自己的孩子,石永洋的两个孩子,三岁的大女儿石燕,一岁半的小儿子石雨,都进了他媳妇的幼儿园。每天接送两个孩子,就固定成了她的任务。

    今天,她带着两个孩子,跟宋子安前后脚,回了家。听石永洋说他大姐带着一双儿女,回来了,连忙把孩子交给石永洋,就过来帮厨了。

    她知道自己男人和大姐石凤竹的关系最好,所以自嫁过来之后,对寄居在这里的大姐孩子一直不错,只是后来接连生了两个孩子,就没有精力再关心宋依依了。

    之后,回来的是石玉琢和石凤丹。石玉琢本来一下班,就要回家,却被工会副主席拽住,商量八一建军节的庆祝活动,耽误了些时间。

    回来的路上,正好碰到小女儿,父女俩就一起回了家。

    等所有的饭菜,都摆上了饭桌,大舅妈正好带着三个孩子回来。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着晚饭。石玉琢非常高兴,拿出自己的小酒盅,喝了二盅,还不到一两的白酒。

    石永海和石永洋,趁机拿了小碗,倒了满满一小碗的白酒,等石玉琢发现时,他的酒瓶子已经空了。

    赵桂芝笑呵呵地看着儿孙,脸上的表情很满足,只唠叨了一句:“就差小华一家了。”转而帮着二儿媳,照顾起小孙子来。

    石凤华是家里的二女儿,几年前下乡到瓦市,好在还是在辽省内,距离不算太远,每年都能回来一次。

    石凤华与沈市同去的知青结了婚,有一个男孩,叫李大鹏,今年五岁。

    饭后,宋依依拉着宋子安出去遛弯。

    因为之前宋依依性格内向,基本不去外面玩,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朋友。一路上,遇到不少在外面乘凉的邻居,宋依依随着宋子安打了招呼。

    等他们兄妹二人走远,身后总会有几个大娘、大婶,以着自认为低低的声音,在议论着宋子安和宋依依的好样貌,以及二人明显变化的周身气质。话里有发酸的、有羡慕的,也有惊讶变化如此之大的。

    宋子安和宋依依,自然听得一清二楚。宋子安本想安慰妹妹两句,但看到她丝毫不在意的样子,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二人溜达到奶站,提交相关手续,交了押金和奶钱,订了一个月两瓶牛奶。

    宋子安没想到妹妹动作这么快,居然用自己的压岁钱,给姥姥家订了奶。回来的路上,他不禁询问道:“依依,老姨因为比你大不了几岁,还是小孩心性,所以经常跟你打嘴仗。你是不是把她的话儿当真了?”

    “其实,二姨也不高,一米五八。老姨和二姨,明显是随了姥姥,个子都不高。跟你没有关系的!”

    宋依依歪着头,朝宋子安眨眨眼:“我当然知道啊,只是觉得老姨那么在乎自己的个子,就帮她一把,她虽然嘴上爱呛呛,但是心蛮好的。而且她说的那些有营养的东西,确实都进了我的肚子。”

    “不过,老姨为什么这么在意自己的个子啊?还有今年她十八了吧,怎么呆在家里,不出去工作呢?”

    宋子安本来不想多说,但是妹妹明白问出来,他就只好八卦一次了:“老姨从小就和厂里宗政委的小女儿一起玩,关系挺好的。等大一些了,不知怎么就喜欢上了宗政委的二儿子宗厚明。”

    “宗厚明其实就是个普通人,个子能有一米七五吧,样子跟他爸挺像的,不过心却挺高的。”

    “他的小妹当然知道老姨喜欢她二哥,但两个当事人,一直跟以前一样相处着,见面也就打声招呼而已。有一次她实在好奇,就问她二哥,喜不喜欢老姨。”

    “她二哥直接说,老姨虽然长得还可以,但是个头太矮。他喜欢个头高挑,身材好的。”

    “老姨知道回家哭了一场,以后就不去宗政委家了。”

    “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这事发生在,我还没去爸爸部队前半个月。”

    宋依依睁大眼睛,有些不可思议:“那时,老姨才十五岁,再往前推,她十二三岁就知道喜欢男孩子了,她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感情吗!”

    宋子安笑了:“我想应该是懵懵懂懂的吧,我看现在老姨,虽然还对自己的个子耿耿于怀,但是早就把那个宗厚明,丢到脑后去了。”

    “我下午出去,还看到她和别的同龄人,一起吃冰棍,有说有笑的。”

    宋依依突然追问了一句:“是男的,是女的?”

    宋子安根本没当回事:“有男有女,算上老姨一共三个人,一男二女。是窝在夏天里暂时关闭的煤场里面,要是在大街上,早被人说嘴了。”

    “哎,老姨性格大大咧咧的,而且还不好意思拨别人的面子,要是被姥爷看到,又该训她了!”

    宋子安摇摇头,觉得老姨确实有些不省心。

    “她不是姥姥最小的孩子嘛,岁数比倒数第二小的二姨,要小九岁。当爹妈的,自然就多宠她一些。”

    “她今年刚满十八岁,估计要上班,姥姥也得让姥爷给找个,既轻松又挣钱的好工作吧。没找着之前,当然就呆在家里了,反正家里也能养活起她。”

    “大舅、二舅比他大十多岁,更不可能说她什么,那她就心安理得地呆着呗。”

    宋依依有些纳闷:“哥哥,不喜欢老姨?”

    宋子安张嘴否定道:“不是不喜欢,只是就事论事,她被宠的什么都不会,自己也不是上进的人,要不这段时间学些知识,或者技能多好!”

    宋依依却觉得正常:“哪有那么多上进的孩子,大舅、二舅都不错,没用姥爷费心,二姨在知青点混得挺好,还当上个小头头,现在在外地成家了,孩子也有了。”

    “就老姨一个孩子,需要家里大人操心。我觉得总体来看,还说得过去,比起其他家庭,姥爷和姥姥,教育孩子,还算成功!”

第二百六十三章 曾经的皇族() 
正说着话儿呢,前边走来二个跟宋子安差不多年纪的男孩子,离着挺远就喊道:“子安,明天大家想着,去部队驻地后边的山上玩,你去不去?”

    “呀,这是依依?半年不见,一下子漂亮得差点认不出来了。依依跟你哥一起去呗,那边有野果,有野花,运气好还能碰到野兔,挺好玩的。”

    宋子安也觉得,妹妹应该出去走走,总呆在家里,万一又变回以前,一天下来也说不了几句话,可就不好了:“依依,和哥一起,出去玩玩吧。”

    宋依依在前世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逗留几天,到处走走、看看,尽量全面地了解这个地方的情况。

    这个提议,正合心意,于是,宋依依没有犹豫地答应了。

    其中一个高个小眼睛的男孩子笑着说道:“依依,我是你金哥,是你哥的老铁!”

    宋依依看着他的小眼睛,想起了故宫里挂的那些画像,最后一个朝代的所有皇帝,每一个眼睛都不大,血统的遗传力量真的很大:“我记得你呦,和硕亲王允禄的九世孙,也是康熙帝的十世孙!”

    金启祥闻言,慌慌张张就要伸手,捂住宋依依的嘴巴,被宋子安把手给打掉了。

    金启祥瞪着他的小眼睛,不满道:“我说,依依呀,你是想害死我啊!”

    宋依依看着他已经变白了的脸,才想起现在的年代,是不能说这些的,遂歉意地说道:“金哥,你别担心,这四周没有人。嗯,我以后不会说这些了。”

    看了眼金启祥和另外一人,手里拿着乒乓球拍,满头大汗的样子,宋依依笑呵呵地说:“做为赔礼,我请你们吃冰棍!”

    金启祥马上忘了刚才的不快:“哎呀,怎么好意思,让妹妹请,还是我请吧。”说着,就去摸自己的衣兜,空的,他才想起来,今天打球之前,在家里换了衣服,没有把放在原来衣兜里的钱拿出来。

    他有些尴尬地瞅了瞅与他一起打球的人,那人反应倒快,直接把衣兜掏出来:“我也没带钱。”

    宋依依指了指路口:“哥,我去买冰棍,你们快些过去,不然一会儿冰棍该化了!”说完,悠悠然地走了。

    金启祥用球拍,划了下头发:“子安,我是不是丢人了,今天换衣服,忘带钱了。哼,肇小哲,你怎么也不带钱呀!”

    肇小哲往旁边挪了一步:“你这明显是迁怒,你早该知道,我一项兜比脸还干净,你向我借什么钱呐!”

    金启祥小声嘟囔着:“还正黄旗人呢,你爹娘怎么这么抠,一点零花钱都不给。”

    宋子安拽着金启祥:“依依说请你们,就是真要请你们,她从不说虚话的。快走吧,别让她等时间长了。再说,你和我客套什么!”

    金启祥一边走,一边说:“我不是当哥的嘛,哪能让妹妹出钱。”

    宋子安挑了挑眉:“我家没这规矩。”虽然是这么说,但心里不免在想,自己这哥当得是不是有些不合格,也没用自己钱给妹妹买过什么。

    很快到了路口,宋依依一手举着两根冰棍。宋子安连忙接过两根,分别递给金启祥和肇小哲,再拿过来自己的那根,咬了一口。

    四人在前面要分开时,金启祥提醒道:“子安,明天早上七点半出发,就在军工厂前面的大路口集合。”

    兄妹二人,慢悠悠地往家走,宋依依接着吃她的半根冰棍,听宋子安给她介绍:“金启祥旁边那人,叫肇小哲,他们虽然现在不同姓,但实际上都是同族之人,关系一向很近。”

    “他们两家以前在京城居住,后来在大运动初期,就搬来这里。金启祥说,他爸认为,东北是他们满族的兴起之地,搬到这里,老祖宗一定能保佑,他们这些子孙平安无事的。”

    宋子安看到宋依依吃完了冰棍,正掏出手绢擦手,就接着说:“明天估计一起去的人,大多是他们的族人。”

    “其实,他们现在的生活习惯跟我们也差不多。你要是觉得处不来,我们就单独爬山,不一定非要和他们一起。”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宋子安和宋依依就穿好衣服,轻手轻脚出了屋子。

    赵桂芝听到动静,也不睡了,老年人觉少。她问已经洗好脸的石凤竹:“凤竹,俩孩子怎么起这么早?我记得依依以前喜欢睡懒觉的。”

    石凤竹知道这说的是以前的宋依依:“妈,依依和子安,每天都要晨练,所以要早起一些。您该睡睡,别影响了休息。”

    赵桂芝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她一贯手松,在饭食上不勒着:“一会儿,你跟我去买大果子,我记得依依爱吃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