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山根本不计较,冯德萱刚才对自己的态度,耐心地回答:“琴社的三个发起人,今天下午缺席了一个,我被老五拉去顶数的。”
冯德萱的态度也缓和下来:“那你这么离开,他们不是又缺人了吗?”
马远山笑了:“我都坐那儿,一下午了。缺席的那个人,说七点钟就能赶回来,过一会儿,他也应该到了吧。”
宋依依觉得,马远山的性格,还真是不错。最起码,在这几次见面中,他表现得都比较平和、冷静。
马远山看着宋依依:“要不我把我知道的社团情况,都跟你们说一下吧。免得因为好奇,你们再跑了冤枉路。”
宋依依觉得,听一下社团介绍,应该不超出同学互助的范畴,遂应道:“好啊,那麻烦了。”
马远山开始了介绍:“还有一个比较靠谱的社团,是书法社。他们只要有地方、有桌椅,入社的同学,自己带笔和纸,就可以集中在一起,练习书法。”
“书法社的地点,在药学系教学楼的一楼。发起人一共五人,都是药学系的同学,其中有一人,你们也认识,就是任小飞,我们宿舍的老三。”
他看到宋依依和冯德萱,都听得仔细,讲得越发起劲:“还有一社团,就是易经社。这个社团挺神秘的,听说能相面、算卦、推演过去、未来事!”
“当然这话儿,是易经社的发起人,自己说的。不知是真有这本领,还是夸大其词了。”
“他的发起人有四人,其中一人你们也认识,就是曹赫,我们宿舍的老二。”
冯德萱插了一句:“你们宿舍,好像除了我们班长外,都是什么社的发起人,怪活跃的!”
马远山垂下眼帘,复又看向宋依依:“说句实话,发起社团,只是为了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还有,你们班长也发起了一个社团。也就是说,我们宿舍全部都挺积极的,呵呵。”
冯德萱追问道:“我们班长发起的是什么社团,没听他说呀?”
马远山侧过来,看了眼冯德萱:“当时好像是,他和另二个发起人,在乒乓球和篮球之间,犹豫来着,最后不知他们定下的是哪个。”
宋依依见他们俩的对话告一段落,就问起了自己感兴趣的:“能说一下易经社,另外三个发起人吗?”
马远山愣了一下,随即开着玩笑:“我这么尽心尽力,你怎么不对棋社感兴趣,当着我的面,问别的社团,太不给面子了!”
心里却惊讶不已,宋依依难道知道,另外三个发起人的家世也不简单!
宋依依非常淡然:“我目前为止,哪个社团也不准备参加。我只是好奇,能够推演过去、未来事的高人是谁!”
马远山一听,倒也释然了,就尽自己所知,介绍起来:“那三人都不是我们学校的。”
冯德萱疑惑道:“不是我们学校内部的社团吗?怎么发起人,只有一人,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啊?”
马远山挑了挑眉:“这个社团比较特殊,四个发起人分属四个学校。它是校际组织,不是哪个学校的校内社团。”
宋依依暗叹,这个曹赫不容易啊,关系网拉得这样开,看来野心不小!
第四百一十八章 特色发起人(月票400+)()
三个人已经走到,宋依依她们宿舍楼的路口。
马远山询问道:“是我们站在这里,听我介绍完;还是明天约个地方,我接着给你们讲?”
宋依依回答得非常干脆:“我们就站在这里,听你讲完吧,免得还要忍着好奇,等到明天才能知晓它的特别之处!”
马远山明白拉近关系,不是着急的事儿。
就和宋依依、冯德萱,往路边站了站,接着说道:“易经社的另三名发起人,分别是京大的景宁熠、清华的牟思青、人大的徐达生。”
宋依依听着如此简略的介绍,觉得这小子真贼:“只是几个人名吗,没有再详细一些的消息?”
冯德萱本来听得津津有味的,以为这个神秘的易经社,一定有什么出奇之处,却没想到马远山,就介绍了这么一句,连忙附和:“你不是和曹赫一个宿舍嘛,怎么也会知道一些内幕吧。”
马远山原以为,冯德萱是个傲气少言的姑娘,没想到一旦熟了之后,话儿多了不说,还这么爱听八卦!
他忍住了翻白眼的冲动,自己当然知道更多,这不是故意卖关子,想多些与宋依依见面攀谈的机会嘛。
看着对面的两人,都在期待地看着他,马远山一想,还是说吧,不然弄巧成拙,再把好不容易拉近的人,给推远了。
“第一位发起人,京大的景宁熠。他爸是总后勤部的副部长,听说年富力强,很有能力,许多人认为,他爸的上升空间还挺大的!”
“景宁熠今年二十五岁,本来旁人都以为,他会参军,毕竟他爸在部队系统。可是没想到,他会考到京大外语系,学习鹰语,二外倭语。”
冯德萱撇了下嘴,她认为男孩子的动手能力,要比他的动口能力,要紧得多。关键时刻,光凭嘴说,就算说出的话超级好听,难道真能救人一命!
她顺嘴刺了一句:“等到大学毕业时,这人都快三十岁了!”
宋依依却想到几年前,在全聚德里遇到的,刁蛮的庄彩画和另外一个姓景的女孩。当时,就听说,那做作的女孩,她爸就是总后勤部副部长。有着这样一个妹妹,不知做哥的又是什么样子呢?
马远山接着说:“第二位发起人,清华的牟思青。他爷爷是文化部的副部长,估计会在这个位子上离休了。”
“牟思青,今年二十岁,学习的是水利工程专业。他从十几岁开始,就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兴趣,可以说,这个专业是他非常热爱的!据说他读完大学,会考研究生。”
“他认为河流山川的分布、变化,甚至天文、地理,都被易经所含括。所以,在此之前,他就曾研究过易经。”
“听曹赫说,他和景宁熠找到牟思青,说明来意时,牟思青只问了一句,是真正研究易经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他就同意做发起人了。”
冯德萱拽了下,宋依依的衣袖:“这人心思纯净!”
马远山心里说,我也是这样认为!
他清了清嗓,再接着讲:“第三位发起人,人大的徐达生。他爷爷是国务院办公厅的局级干部。”
“你们听着,可能觉得他爷爷的级别不高,但却是个有实权的!”
冯德萱嘟囔着:“我可不认为局级的级别低。”
马远山斜了她一眼:“我说的是,这几个发起人的家世比较!”
冯德萱闭上嘴,不说话了。她觉得自己,好像是理解错了。
马远山也不会揪着女孩的错处不放,接着往下说:“徐达生,今年二十二岁。他是在人大的新闻专业学习。”
然后,马远山顿了顿,还是说出了有些不知如何表达的话儿:“据说,他是政府大院里,有名的风流才子!”
冯德萱睁大眼睛,直直地看着马远山,把马远山看得头皮发麻,只得解释一句:“你们俩不是要听详细的嘛,我这不是好心好意地,把知道的消息,全都说出来了呀!”
宋依依斟酌了一下,跟同学说话,总不能像在家里,那么随便:“你说的风流才子,是文采风流,还是人品风流?”
冯德萱眼睛挣得更大,看向宋依依,老幺这话,简直太大胆了!
马远山面上一僵,这话让他怎么回答!
不过,心里却给宋依依竖了个大拇指,怪不得能让蒋家认干亲,不光长得漂亮,而且聪慧!这话问的太到位了!
“好像两者兼而有之……”马远山说了这半句,后面解释的话儿,实在当着女孩的面,说不出口。
宋依依笑笑:“明早六点半,我和五姐在食堂请你吃早饭,谢谢你给我们透露了,这么多各有特色的,发起人的内幕消息。”
马远山咧开嘴就笑了。他真是高兴,没想到自己,这一番死乞白赖地跟人家说话,居然能够换得一顿早饭,虽然不值什么钱,但这是心意啊!
“好的,我一定准时到!”
“哦,我刚才忘了,还有一个绘画社,是由曹喆和几个人,合伙发起的。”
“她们应该在短期内,也能进行活动的。”
宋依依对曹喆的印象还不错,不过还是腹诽道,这曹家是要干什么,这么急吼吼地扩展人脉,把能用上的人全都用上了。孰不知操之过急,并非好事!
终于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冯德萱,马上又活过来:“那琴社三个人发起人,都会弹什么琴呀,是不是以后琴社的那间活动室里,摆着的就是那三种琴呢?”
马远山心情好了,说话也轻松了:“他们三个啊,王鹏会的是吉他,王鹏知道是谁吗?他是我们宿舍的老三。”
“另一人也是管理系的,叫陈博,他是我们学校陈书记的侄子。他会拉手风琴。”
“叶仲秋嘛,会吹口琴。”
冯德萱噗地一声,笑出来:“口琴我也会吹,这会吹口琴,也算会乐器啊!”
马远山倒是维护起自己哥们来:“口琴怎么不算乐器,吹得好的,能吹出各种曲调!”
“我没说完呢,他除了会吹口琴外,还会拉二胡。”
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校联动()
这下子连宋依依都有些惊讶,叶仲秋一副公子哥模样,没想到竟然会民族乐器。
马远山解释了几句:“叶仲秋从小是奶奶带大的,他奶奶是位京剧票友。”
“叶仲秋一开始可能为了彩衣娱亲,但后来因为有天赋吧,就真的拉得像模像样了!”
“听说,他现在有时间,还会为奶奶唱戏伴奏呢。”
宋依依立时对叶仲秋的印象,好了一些。马远山说的话,是真是假,她当然能分辨出来。叶仲秋能够如此孝敬长辈,说明他的人品,也坏不到哪儿去。
宋依依偏着头,看向已经爬升到半空中的月亮,看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也不能仅仅凭借一面,就下了定论!
往时,自己因为特殊的本事,有些自负了。现在想来,当时听到的心声,也只是这个人一时的想法,并不能够全面地识别这个人。
今天,这一次时间并没有超过,半个钟头的听八卦,已经让她对至少两个人,调整了判断。
冯德萱的声音,把宋依依的感慨打断了:“要我说,还是唱歌最经济实惠,连笔和纸都不用,只要有个地方,就可以亮开嗓门唱了!”
“咦,我们学校应该有这方面的社团吧?”
马远山想了一下:“我只听说过戏剧社,没听过歌曲社。可能我知道的并不全。”
冯德萱突然捂了下肚子,抬头有些着急地说道:“谢谢你给我们讲这么多,时间也不早了……”
然后,就停下了。她不知道,刚才的话儿,会不会让人家误会,自己在撵人。
马远山倒是挺善解人意的:“是啊,时间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待马远山的身影走远,冯德萱拉着宋依依:“快回去,我好像来那个了。”
宋依依被拉着走了好几步,才反应过来,那个是什么意思。
自己这具身体,在去年第一次,来那个的时候,还在家里。奶奶特意为她沏了红糖水,妈妈给她准备了月经带和热水袋。好在肚子不痛,那个热水袋没用上。
回了宿舍,冯德萱拿了卫生纸,就去了厕所。
先她们一步回来的李海云和邓欣,正在讨论着什么。见宋依依回来了,李海云一把,将她拉过来。
“依依,今天一早,学校里都炸开锅了。因为一些得到学校批准创建的社团,开始在学生中间,宣传、接受报名了。”
“报名时间持续一个星期,我和四姐刚去,看了几个感兴趣的社团。”
“明天下课后,我陪你去看,你喜欢的社团呀。”
邓欣插言道:“我也陪你去。”
宋依依笑呵呵地说:“刚才,二姐已经陪我去了。”
这时,正好冯德萱进了屋,李海云就对着她嚷嚷:“好啊,二姐,我和四姐让你跟我一起,去参观戏剧社和书法社,你说没兴趣。怎么倒陪着老幺去了!”
宋依依知道她并非挑理,只是故意打嘴架,就说道:“我们去的是琴社,我就是好奇那里都有什么琴,才拽着二姐陪我去的。”
李海云马上被转移了注意力:“琴社好吗?都有什么琴呢?”
已经爬上自己床铺,躺好的冯德萱,不甘寂寞道:“还琴呢,啥都没有,屋子里只有桌椅。”
“你们刚说的戏剧社,怎么样?”
李海云一抬头,发现冯德萱已经躺下了:“你这么早就睡了?”
冯德萱微微皱着眉:“我只是有些肚子疼。”
宋依依还以为她身体好,应该没这方面问题呢:“要喝些热水吗?”
冯德萱应道:“不用,喝了水,还要上厕所,我不爱动弹。”
邓欣想起她先前问的问题:“戏剧社里,也什么都没有呢。但听发起人说,先练习基本功,然后排戏,等合格了,一定会为大家借来戏服。”
宋依依有些好奇,这发起人至少应该是懂戏的人:“发起人是哪个专业的?”
邓欣倒是说出了一些内容:“第一发起人是针灸推拿专业的。”
“她妈、她姥爷、她姥姥都是唱京剧的。前几年,她姥爷得病去世了,是癌症!你知道的,癌症后期是非常痛苦的。”
“她和她姥爷感情非常好,她姥爷在医院里住院,都是她照顾的。”
“她爸和我爸一个单位的,我以前就听我爸,提过她家的事儿。”
李海云听得有些难过:“那一定是,她姥爷因病去世了,使得她下了决心,学医的。”
屋里四个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静默了一会儿,宋依依拿起脸盆、洗漱用品和毛巾:“我先去洗漱了,今晚准备早点睡觉。”
等到宋依依洗漱完毕,钻进被窝,听着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