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宰辅在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宰辅在上-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看上去茫然又懵懂,可她年纪不小,从陆然的语气里察觉出这动作一定有什么深层含义,虽然不清楚,却不妨碍她的双颊一点一点染上粉霞。

    看着这样的闻昭,陆然再也把持不住地吻了上去。他想着待会儿闻昭还要见客,本是不会亲她的,可现在却克制不住了,他太想念这触感了。这回的吻同样怜惜温存,闻昭却觉得仿佛多了些什么,他的舌尖戳刺纠缠,像极了意味暧昧的暗示。

    闻昭觉得有什么抵在了她身下,双眼猛地睁大,眼里闪过不可置信,两只手也开始推拒起来。

    陆然察觉到自己的失控,连忙退开,稍稍喘了几口气,几乎狼狈地道,“我先走了。”

    闻昭何曾见过陆然那般落荒而逃的模样,待他走后仍旧没有缓过神,脸上仍是烧红一片,却控制不住地轻笑出声。

    喜爱之人对自己轻易起了反应,本就是叫人窃喜的一件事,她当时只是惊讶而已,却没有怪罪他的意思。经过去年那一个“花烛夜”之后,闻昭已经确信了,陆然是不会再成亲之前越过雷池的,因此刚才的推拒也只是提醒他而非害怕。可他的反应却太“可爱”了些。

    席面散了之后秦氏才去打听清楚了那个藕色衣裙的姑娘。那姑娘姓江,小字韵华,是两广总督之女,近日里在京城兄长家住着。说来也巧,她的兄长正是姜闻熠同科的探花郎江明诚,现任京兆少尹一职。

    秦氏本是觉得这个儿媳就是身份不高也无事,姜家也无须与多高门第的人家结亲,只要姑娘家各方面令她满意就成。现在却觉得,这姑娘的身份委实太好了些。倒不是两广总督多高不可攀,只是这两广总督天高皇帝远的,早已是一方土皇帝,只有每年年关时候进宫述职时方才叫人觉得他仍是华夏的臣子。

    这江明诚好好的两广少主人不当,跑到京城来做官,他们家的闺女也跟着跑到京城来,这一出实在叫人费解。

    闻昭听说秦氏有中意的人选之后,立即跑到三哥那边通风报信,笑嘻嘻地问他有没有看清别人姑娘家,生得好不好看。姜闻熠将她搭在肩上的爪子一把拍下,站起身收好纸笔,随意道,“冠礼那日我哪个姑娘都没有看清,倒是有一只小兔子没一会儿就蹦得见不着影子了。”

    闻昭听他这一说,当下心虚起来,她没影儿之后与陆然的那些事若是叫三哥知道了,必定要大发雷霆的。闻昭正担心三哥从她面上瞧出什么端倪来,却被三哥抚了抚头顶,他说,“我知晓昭昭不爱应付那些人,昨日辛苦昭昭了。”

    闻昭立马笑开,“不辛苦不辛苦,只要三哥快点给昭昭找个三嫂就行。”

    姜闻熠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闻昭回房后却想起了秦氏打听的那个江姑娘。上辈子三哥是探花,那个江明诚才是状元郎,在科举里头有条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探花郎一定要生得好看。三哥同科的榜眼才华并不如三哥与江明诚二人,但他们二人却因着容颜出众,做不了状元的就得做一甲第三探花郎。

    闻昭对这个江明诚了解得不多,也不曾留意江韵华这个姑娘,因此现下也是一头雾水,只有慢慢打听了。

    只是有一件事叫她在意。姜家分明没有邀请江韵华,这姑娘为何会出现在他们府里?难道当真是对三哥有意思才来的?不过也不排除是来看热闹的,闻昭决定多多留意观察这个江姑娘。

第99章 诗酒重阳() 
陆然有些恼上了自个儿。

    晚上梦一梦,偶尔想一想也就罢了,偏他竟然还当着闻昭的面起了反应,也不闻昭会如何想他。陆然等自己平复下来之后才去的前厅吃酒,叫旁人都瞧不出异样来,只他心里头却反复想起此事。等回了府,在榻上平躺着的时候,才觉得自己这般其实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毕竟闻昭是他心爱的姑娘,若是与心爱之人亲近还不能起反应的,那才叫有问题罢。

    想清楚了,陆然便释然几分,他只是太想要闻昭了。

    又是一年重阳节,这还没到日子,闻昭几个便接到了长公主的请帖,且是单独下的,三哥和听兰也有。帖子上说是“诗酒大会”,可仔细一想,大抵又是类似春宴的场合,长公主这是红娘的心又在蠢蠢欲动了。所以在他们这三个受邀的人里头,长公主应当是盯上了三哥。

    去年的重阳节闻昭从西山上摔下来,都以为没命活了,结果却奇迹般地生还,世人猎奇,闻昭又是国公府的姑娘,因此这事儿是闹得人尽皆知,连深宫里的娘娘都晓得,更别提时时关注外头动静的长公主了。

    因此这一回重阳节长公主也不提登高了,便想了这么一出。

    估计三哥自己也猜到了长公主的意图,接到请帖时面上的神情有些微妙,他自然是不想被乱牵红线的,但长公主的邀约总归要去。另外,母亲应当也盼着他早日有点苗头,去这诗酒大会也好全了母亲的心思。

    闻昭从三哥那里出来,却在路上遇见了白氏。她因着先前的威胁,现在依然学乖了,听兰也说白氏再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来。但现在瞧她的模样却有些憔悴,这美人就算憔悴起来也是惹人怜爱的,闻昭猜想三叔瞧上白氏应当不只是对她的家世放心,更多的却是看上她的美貌了。不得不说,白氏比之晏氏,要好看太多了。当然晏氏也不丑,只是面向有些刻薄,将她本就不甚出众的相貌衬得更少了几分姿色。

    白氏见了闻昭便是一笑,亲热地喊道,“闻昭啊。”

    “三叔母。”闻昭微笑着回她,心里却有些疑惑,为何这个白氏会对她这般亲近,再加上先前那个金牡丹的封红……

    闻昭不动声色地避开白氏欲挽过来的手,笑道,“三叔母若是没事,侄女儿这就回房了。”

    白氏动作一滞,随后又笑,“我与你两人年纪也差不了多少,闻昭就不必自称“侄女儿”了,听着见外得很,说句心里话,我一瞧你啊,就觉得亲切,仿佛姐妹一般。”

    “三叔母,礼不可废,侄女儿要是随便得很了,怕叫三叔责怪。”

    “他哪里会啊。”白氏回得很是随意,拉过闻昭的手便道,“今日这日头正暖,闻昭与我说说话可好?就在院子里头赏赏花喝喝茶。”

    闻昭听白氏这说话的语气,就晓得白氏这是将三叔给吃得死死的了。

    闻昭盯了白氏一会儿,将白氏看得往脸上摸了摸,“可是脸上有什么东西?”末了还眨了眨眼,十足地无辜。

    白氏将闻昭拉进她的院子,中央的石桌上犹有未收的书册和字帖。白氏见着了歉意一笑,“瞧,这都忘了收了。”

    正说着,白氏便碎步走到石桌前,整理起来。闻昭往字帖上一瞥,见上头的字笔锋刚猛又沧桑,不大像是女子的字。

    白氏仿佛察觉到闻昭的目光一般,索性将字帖摊开给她瞧,面上隐隐带了自豪,“这是我爹的字,我从小便临的他的字帖,可这字啊还是半点不像他。只能算我天赋拙劣罢。”

    “三叔母的字已经有七成像了。”闻昭不欲多说,白氏却就着这话题兴致勃勃地讲起来。

    “我爹说啊,我这字是形似神不似,要练成怕还要经历许多,才能啄磨出来里头的韵味。”白氏将书册合上,续道,“不怕你笑,我活了这么大,最崇拜的人还是我爹爹。要我说,他就是被点了状元也使得。”白氏说完仿佛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面颊红红,还调皮地吐了吐舌。

    “可爹爹到现在还只是个举人,也没有入官场,我想想就觉得很是惋惜……”白氏看了看闻昭,叹道,“瞧我一说起这些就止不住,闻昭肯定不爱听这些吧?”

    闻昭在石凳上坐下,手边就是一丛丛的粉菊。闻昭垂手轻轻抚了抚,摇头道,“无妨。”这是承认了不爱听她说的话了。

    白氏笑容淡了一瞬,随后却笑得更灿烂,“闻昭的未婚夫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只听说他是堂堂中书令呢,应当很厉害吧?”

    闻昭看了白氏一眼,眼带忧色地回道,“厉害是厉害,但他才廿一的年纪就当上了中书令,实在叫人担心。”

    这话将白氏噎得不轻。她的爹爹都一把年纪了却还没有入仕,这对比叫她心里难受得很。其实白父一介举人如何没有机会入朝为官?只是白父祖籍京城,便不大愿意到外头去做官,可京官的门槛又高得很。这高不成低不就的,于是一蹉跎便蹉跎到了现在。

    白氏突然抓住闻昭的手,祈求道,“闻昭可否与中书令大人引荐一下家父?家父虽是白身,但他文采见识都是有的,不会办砸了差事的。好不好?”

    闻昭心想,白氏到底沉不住气了,先前那一连串的铺垫想必就是为了这一个请求了。

    “他是中书令,不管官员启用之事。”

    白氏眼里带了泪花,直直地看着闻昭,“但他是那么大的官,一定又办法吧?对,还有三公子,他是吏部侍郎,他管的是官吏升迁的事,你也与他亲近。闻昭你的兄长和未婚夫都这么厉害,一定有一人帮得上爹爹吧?”

    闻昭欲抽回手,却发觉白氏实在握得太用力了,将她的腕子勒得死紧,闻昭声音微沉,“三叔母既然嫁进了姜家,令堂自然也会衣食无忧,为何执着于为官?”

    白氏抹了抹眼泪,回道,“不一样,这不一样的。爹爹的一腔抱负还没有实现,我这个做女儿的再清楚不过,他想在官场上施展施展拳脚,却连这个机会都没有,我瞧在眼里,心中难过。”

    “侄女儿有一事不明,令堂身为一介举人,为何没有机会入朝为官?”

    白氏抿了抿嘴,犹疑着开口,“那些职位都在京外,爹爹既然可以胜任京城里头的官职,为何要去外头?祖母也年迈了,爹爹去外头也人生地不熟的……”

    闻昭淡淡打断她,“三叔母,恕我直言。令堂这样的举人华夏不知凡几,那些个熬出头来的,都是先去京外做了官,从芝麻大小的官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升上来的,从没有一步升天的道理。闻昭本不该非议长辈,可心气儿高本事又不够的人,实在不适合入朝为官,不如安安稳稳地含饴弄孙。照您说的,在家里陪着年迈的老母岂不更好?”

    闻昭这话虽说得在理,却到底直白了些,白氏听得面上血色尽褪,颤抖着松开闻昭的手,讷讷道,“算了,算了,二姑娘不愿帮忙就算了。”

    闻昭见她脆弱地仿佛枝头轻颤的黄叶,一碰就要落下来,也不管她会不会怨上自己,张口便告辞了。她与白氏的关系并不亲近,闻昭也不愿耐下心去安慰她,说完便走了。

    白氏今日的这一出,还有她的刻意亲近都是有着她自己的私心的,因此闻昭心里一丝愧疚也无。

    如果对面的你是晋。江的读者,那么作者君向你说一声sorry啦,完整章节将会在18:00放出。现在您看到的只有一半哦,请耐心等待~~么么哒剩余正文在作者有话说!

    如果您不是晋。江的读者,那么作者菌很遗憾地告诉你,你跑错频道啦!此文在晋。江文学城上独家发表,其他的网站上若是出现了此文,则一律为盗版。请支持正版,转移阵地到晋。江哦~

    谢谢配合,么么哒,作者君直角鞠躬~

    白氏笑容淡了一瞬,随意却笑得更灿烂,“闻昭的未婚夫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只听说他是堂堂中书令呢,应当很厉害吧?”

    闻昭看了白氏一眼,眼带忧色地回道,“厉害是厉害,但他才廿一的年纪就当上了中书令,实在叫人担心。”

    闻昭欲抽回手,却发觉白氏实在握得太用力了,将她的腕子勒得死紧,闻昭声音微沉,“三叔母既然嫁进了姜家,令堂自然也会衣食无忧,为何执着于为官?”

    白氏抹了抹眼泪,回道,“不一样,这不一样的。爹爹的一腔抱负还没有实现,我这个做女儿的再清楚不过,他想在官场上施展施展拳脚,却连这个机会都没有,我瞧在眼里,心中难过。”

    “侄女儿有一事不明,令堂身为一介举人,为何没有机会入朝为官?”

    白氏抿了抿嘴,犹疑着开口,“那些职位都在京外,爹爹既然可以胜任京城里头的官职,为何要去外头?祖母也年迈了,爹爹去外头也人生地不熟的……”

    闻昭淡淡打断她,“三叔母,恕我直言。令堂这样的举人华夏不知凡几,那些个熬出头来的,都是先去京外做了官,从芝麻大小的官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升上来的,从没有一步升天的道理。闻昭本不该非议长辈,可心气儿高本事又不够的人,实在不适合入朝为官,不如安安稳稳地含饴弄孙。照您说的,在家里陪着年迈的老母岂不更好?”

    闻昭这话虽说得在理,却到底直白了些,白氏听得面上血色尽褪,颤抖着松开闻昭的手,讷讷道,“算了,算了,二姑娘不愿帮忙就算了。”

    闻昭见她脆弱地仿佛枝头轻颤的黄叶,一碰就要落下来,也不管她会不会怨上自己,张口便告辞了。她与白氏的关系并不亲近,闻昭也不愿耐下心去安慰她,说完便走了。

    白氏今日的这一出,还有她的刻意亲近都是有着她自己的私心的,因此闻昭心里一丝愧疚也无。

第100章 醉翁之意() 
由侍女领着,闻昭几个深入了长公主府,还未见到那些衣着光鲜的贵女们,就先被长公主府里的景色给迷了眼。不得不说这府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精心布置过的,小路两旁皆是一丛丛紫堇色的翠菊,偶见一朵蛛丝状的凤毛菊如称雄一般屹立在众翠菊之中,若是被这成片的深深浅浅的紫给迷了眼,往前看却可以看见新鲜又灼眼的堆心菊,如同亮黄的火焰一般在群紫中跳动。

    上回来还是春宴的时候,这里一副草长莺飞的江南光景,现在却是姹紫嫣红的浓秋之色,反差大得像是另建了一处院子似的。

    又进了一道垂花门,闻昭听见了说笑的人声,男女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架势,乍一眼瞧去,羽冠广袖与脂粉罗裙混在一处、不可细分。

    现在时辰未到,诗酒大会还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