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还存在的理智渐渐破坏,杀戮和抢劫盛行,甚至开始出现小股的农民起义军了。
方信想了想,就问着:“那流民有多少?”
“大人,如今战争区,流民已有二百万。”孙峰俊认真地回答地说着,眼神中有些不忍,作为已经到了高度发达的文明的人,对这种情况感触非常大。
许多帝国穿越者都很难过得了这一关,不过方信摇摇头,心中迟疑不定——抚流民、赈饥荒,说来容易,实际上非常难。
姑且不说粮食的问题,能来安昌省的流民,也就是附近靠近二三个省的人,其他的千里遥远,根本来不了。
虽然说,庞大的流民队伍,在饥饿中,为了一口吃的,给把刀就毫不犹豫地去杀人的大有人在,但是沿途能到安昌的,至少死掉一半,死掉一半也罢了,关键还在于抽空了这些人的话,那中原大规模的起义军就也至少推迟几年——气运这个字,还真的难说啊,总不自觉地,就要尽量回到原本的历史轨道上。
至于沿途官府的刁难,也是个问题,不过这倒问题不大,毕竟现在,没有几家内地官府敢于拥兵自重,这流民对其就不但没有用处,而且是一大威胁了。
仔细想了想,方信正想说什么,却见孙峰俊上前一步,说着:“大人,若大人有意吸取流民,我等商会可助一臂之力!”
方信听了,倒是沉吟片刻,然后说着:“也好,不过,我的要求你应该知道,此时不是大张旗鼓的时候,再加上垦田也有极限,流民进我关可以,但是数目上,还是要要有所考虑的!”
实际上再来一年,就有十万正兵,二万辅兵了,这种实力,对上蛮司,也差不多可以了。
“大人,现在流民就有二百万,再过几个月,战争扩大几省,更是庞大,更加不要说,由于当年破坏了生产,田中收入很少,今年还有往年的粮,明年呢?明年已无粮,流民规模更是巨大。”孙峰俊还想说着,却见方信摇手,说着:“你的想法,是有功德,但是却违了天意,说不定要牵连你们全部,你们的人也有不少异人,仔细查查应该知道,所以,你一年之中,最多只能运来十五万人,并且粮食也要补给。”
这和当年方信抵抗蛮人,反折了气数的事情是一样的,作了不恰当的事,就算有功德也会导致身死族灭,这屡见不鲜。
孙峰俊听了,吃了一惊,本想说的话,就停止不说。
方信望向此人,想了想,说着:“你要帮我作这事,没有正式官职是不行,这样吧,你领个商务司九品调度使的官职,你觉得怎么样?沿途有官职有公文,许多事情就好办多了,我想不给我面子的人很少!”
方信现在,还是先帝任命的名正言顺的正二品官员,世袭爵位子爵,又没有造反,声誉满天下,就算是高明统,也想着拉拢,沿途官员一般来说,不会不给面子。
孙峰俊听了,想了想,却也干脆地应承了下来,就这一应,方信就看见自己的气数之中,分出一小丝来,落到他身上,他在本世界的气数,顿时就颇有改观。
方信见此,心中有所悟,又看了一眼,令人带上来一叠空白的委命状,上面都是一些不入品的官员名称,虽然说不入品,但是也是小吏,是公家的身份了,这是给一些具体办事的人准备的。
临了,方信原本想稍稍说些事,却听到了一件让他惊讶的事情:“哦,你们也写了一本?那内容如何了?”
说到这个,孙峰俊倒有些兴奋,于是就说了一些,这些都是粗浅的商人论,意思就是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肌肤,而工商就是人体内血脉血液之类。
方信有些惊讶地扫了一眼,这些理论非常浅薄,但是相对切合这个时代,想着他们怎么没有直接把一些近现代经典搬了过来?
却不知道的确有人想如此,结果才抄录完,就有一场大火,此人本是三阶,竟然在楼中逃不出来,活活被烧死,死后连灵魂也找不着,形神都灭,这使许多人大为震惊。
方信也就说着:“如此甚好,虽然说朝廷现在对商人有所歧视,有所不重,但是以后会慢慢改善,你把这本留下,我有空时观看!”
“是!”孙峰俊说着。
第171章 杀蛮授职令
三里之内,必有一堡,堡堡相连,使其二十四棱堡,围成一圈,形成了一个密集防护圈,而堡外,都是开垦的农田
不远处,是湖泊河流,挖了水渠,又有水车,引得入流
这时,门外,十一骑,全速驰至,这些骑者,头发都束成一束,身穿皮甲,佩带刀剑,又有背有弓箭,为首者,更穿着铁甲,年三十,策马前行。
到了离堡五里之外,十一人放慢了速度,在马上遥望了过去,只见一队剽悍的骑兵,在此巡查,而一个商队,乖乖地按照路线接受检查。
“赵大哥,这就是巡抚大人的英策骑了,大人有令,商路越线三十里者,皆为勾蛮之人,人人可杀,¨Zei8。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Zei8。电子书 !Zei8。电子书¨杀者得一半财货,连英策骑也不例外,所以无人敢越三十里。”在为首者的后面,一个年轻人说着。
“吴喻,那我们以后,就可能加入其中了?”
“是,赵大哥,杀蛮授职令就是此意,分老弱和壮丁,老弱者,三个首级抵一壮青,汉族不计在内,缴获带回马匹以一壮丁而论,并且给予收购,大哥,我已经杀了五个蛮壮,带回五匹马,已经是伍长腰牌了,哦,大哥,杀蛮授职令,就在堡前大木牌之上,并且也可买印好的宣纸,到了,我们下马吧!”这个吴喻说着。
赵大哥见的确到了堡前,也就下马,下了马,他直上前,果然见得了大木牌,上面雕刻着正文——杀蛮授职令
粗粗看过,这人就盯着下面的赏格上。
杀一人,授正兵之职,凭此可入军,首级每级赏粮十石,或者白银五两。
杀三人,授精兵之职,凭此可入军,首级每级赏粮十石,或者白银五两。
杀五人,授伍长之职,凭此可入军,首级每级赏粮十石,或者白银五两。
杀十人,授火长之职,凭此可入军,首级每级赏粮十石,或者白银五两。
杀二十人,授队正,领从九品命官,凭此可入军,入演武堂为训,或为地方县副巡检,也可入幕府任职。
杀三十人,如不入军,授地方从九品县巡检,或赏良田,一首抵十亩之地,且授县士之号,见县令可不拜,也可入幕府任职。
以上战功,都可累计。
这人死死地看着队正和县巡检之职上,又看着一首抵十亩的字上,最后才淡淡落到了讲武堂这三个字上。
长风徐来,拂人衣襟,这人突地哈哈一笑,说着:“前面进去,吴喻你领路!”
笑声引起了棱堡上的弓箭手的注意,不过看了几眼,似是无动于衷,这些日子来,这种人多的是。
十一骑都带着兵器和马匹,自然要登记,不过吴喻亮出了伍长腰牌,顿时检查的士兵就客气了几分,登记之后,入得里面。
诸多棱堡包围的中心,已经散布着一些大小房子,疏落有致分布,也形成大小街巷,由吴喻领着,直到了一处大宅前,入得里面,就见得一个官员,官服上标着正九品的模样。
十一人早就知道,这就是领其事的幕府典军参事张成真,于是连忙跪下行礼,这张成真淡淡地叫他们起来,然后就问着:“来者何人?”
“赵英,河西省相阴郡永和县人,年三十,擅骑射!”这个赵大哥连忙报了上去,口气恭谨,却心潮如水。
和平时代,想当官何其难,官吏都已经被科举的人占领,姑且不说进士,这举人,这秀才,都占了九品以上要职。
就算武功卓绝,但是在家乡,也最多当个县捕,爬上十几年或许是捕头,而区区从九品巡检(县公安局局长),已经是大部分武者奋斗一辈子都可望不可及地位置了。
虽然这杀蛮授职令,也有局限,最多只要军中领五十人的队正,或者到县巡检,但是对许多人来说,不怕苦,不怕难,只怕没有机会。
后面的十一人,也一一报上名去,那官记录下来,就说着:“你等只要杀得一人,就可有腰牌,以后记录功勋都在其上,现在下去吧,不要惹得是非,不然,此地军法森严,却是饶不得!”
十一人都应着,退了出去。
见他们离开,这官打个哈欠,对着一个坐在旁边喝茶的人说着:“严涵兄,你久等了。”
这个严涵穿着是青衣儒衫,显是秀才,高大英伟,又带着文章之气,此时却若有所思,说着:“此法,取之秦,取之杀胡令,取之唐太祖县士……那这些武夫多否?”
张成真往他瞧去,压低声音说着:“一日上下,少者数人,多者三十余人,不过,能活下三场者,不超过半数!”
严涵眸子闪闪生辉,说着:“哦,那能回来者,必虎贲之士了!”
“然,蛮司本是凶狠,初时防备不深,普通军士也可打草谷,到了现在,蛮司在前方,也集了精骑,如此进袭,非上等勇士不可为之,我大楚六千万人,自有力搏狮虎之士,因此张榜求士,这些日子来,倒也有不少人赶来搏个功名,而且此等人,精于袭杀之术,倒有不少人斩首而归,立受重用,顿时从白身变成官身!”
严涵恍然,他细细想想,又说着:“那这些桀骜之士,可受得约束?如有奸细呢?”
“这讲武堂,就是让他们熟悉军法,兼学指战之术,并且军中法度森严,不服约束者那是自寻死路,真的不想受军法,可转到县里任职,再不然,也可获得田地美宅,幕府也有安排之处,至于奸细,自有人处置。”说到这里,这张成真就收了口,不肯再说了。
虽然这个严涵,是自己好朋友,但是讲武堂的一些作用,以及对幕府的充实,对现有军队的渗透和控制,都是内部秘密,现在也只能说到这里了。
严涵也是聪明人,就不多问,心中却是大惊,按照自己老朋友所说,这一年,也有数百上千精锐虎贲之士,加入李睿帐下,这幕府的确卧龙藏虎了。
不过,这个话题不可深入,却可问其他方面,于是又问着:“那蛮司方面如何?”
“我方记录,已死六百余人,但是清点在册地蛮司首级,也有二千六百之多,多半是壮青,这数目已经很是可观,要知道现在蛮司在前者,是蛮王亲兵,其部也不过二万,简直是去掉一成了。”
“可有汉人充之?”
“杀良冒功,在这里很难,五户一伍,十户一火,五火一队,五队一营,一营设一堡,都是居住在棱堡,很难下手,至于蛮族那边的汉人,也和蛮人有异,检其首级可辨——就算有少许类似蛮人者,那也无可奈何。”
严涵点了点头,心中对李睿的幕府,又有新的估计,一年来,屯田二万户,就可增加二万兵,又有这些精锐虎贲之士充为心腹骨干,其控制的十万军,已经成了气候,正才沉吟中,就听见老友说着:“严兄来这不易,大人求贤如渴,不如随我去见大人,如何?”
严涵一怔,问着:“你不是要职司在身吗?此去关内,虽不远,也有百里了。”
“此是前沿之地,多战,我等文官家属都在关内,因此大人许之五日一休,一月累计,又可得五天休之,三月可得半月之假,来回只要一日,就可看望家属,汇报公事之后,也可安享家伦之乐——稍过些日子,就是我半月的一假了,严兄可与我一起坐公家之车回去。”
严涵听了,洒然微笑,这时,已经是近午时光,张成真又说着:“严兄稍等,再等片刻,就是午时,与我一起用餐就是了。”
严涵却说着:“昨日已经多酒了,今日我就自寻去,且外出看看。”
于是说了几句,严涵就告辞而出,到了街道不远处,就是屯田处了,除了棱堡,并无城池,就是开垦的田地。
此时属秋收,有些新割的田地露出了土地,有的还是金黄的一片,沉甸甸,军屯之户,已经大举出动,收割着。
严涵凝视着视野里,堆得老高的谷堆,以及一片片灿烂的金黄,心中也越发沉甸甸,这次所见所闻,虽有预料,也出于想象,用兵之政,无非粮田,有着充足的粮食,这片土地就拥有强大的实力,就可自给自足了,再走几步,见得身穿军衣的农兵帮着收割,他站住。一声叹息:“哎,此地已成一藩镇耳!”
几乎在同时,方信也在巡查着,不过却是靠近着三洞关最近的那个三道子县的棱堡群
经过了二年时间,大片土地开垦成熟,一望下去,50万亩地几乎一望无际,农民都忙碌着,收割着沉甸甸的金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五五分之,看起来赋税沉重,实际上比起内地来,还要好上许多,这关键是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变成无地佃农,这差不多也就是四六开了,而且,官府又将赋税压到农民身上,因此实际上早已经超过了五成。
“主上,此地50万亩,多以水田,亩产三石,就此一项,可收75万石粮,入得仓库,约70万石,这已经可养十万军一年了。”幕府长吏沈轩清癯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喜色:“如加上新开垦的土地,主上,仓粮足矣!”
这标志着李睿这个集团,终于获得了自给自足的藩镇体系,并且还有余力向外扩张。
方信听了,点头,却不露喜色,叹地说:“屯田虽好,利不过三十年。”
“哦,主上何出此言?”文薄参事张琢、仓曹参事兼建安郡代理郡丞姜清柏也自跟随在其后,都出言问着。
“军屯法度森严,平时屯种,战时作战,受官府节制,不但承担劳役地租,还受军役,而且赋税都由政出,因此历代,在建立初期,屯田成绩都比较显著,然后世官府,值此方便,又安不加赋税?”方信笑着:“就算我等体恤民力,后世子孙,日后官府,又安会体恤民力,所以利不过一世,多者必坏。”
这时,李睿集团还没有太过严格的君臣对奏格局,所以这话一出,诸人都若有所思。
“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弹指瞬间,戍客望邑,思归苦颜。”姜清柏喃喃地说着。
方信的政策并不算稀罕,历代初屯田时,几乎都有“大田三年,积粟百万”的壮景,但是都是好景不长。
历代胸怀远志的君主和将相也曾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