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国江山-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半个时辰之后,整个营地就彻底落入了吴军的手中,包括刘侃和张志二人在内的全部福州兵,除了少求人趁乱做了逃兵外,其他全部被俘。

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 
消灭了这支两万人的福州军后,整个福建的生力军就差不多损失殆尽了。

    接下来,张可宗命人分别去连江和古田两地传令,告诉当地守军福州已经失守和王延均等人已经被俘的消息。

    得知这两个消息后,深感大势已去的两地守军同样迅速向吴军投降。

    至此,福建最重要的福州和建州两地完全落入了吴国手中,剩下来的便是泉州、汀州和漳州三地。

    这三地中,对吴国来说又以其中的泉州最为重要,是杨渥看中的重要港口,必须彻底纳入吴国的治理之下。

    按照杨渥提前做出的指示,这三州刺史中汀州和漳州两地的刺史如果主动来降的话,可以暂时留用,其守军需要进行收编成厢军;但泉州刺史即便主动来降,也依旧要改用从吴国派来的文官,以保证对泉州的绝对掌控。

    为了保证这个过程不出意外,李承鼎继续率领自己的麾下向泉州进发,几天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泉州。

    与此同时,在吴国大军逼近的情况下,短短几天时间之内,剩下的汀州和漳州两地刺史同样先后派遣使者向吴军投降。

    自此,从十一月中旬出兵,到现在十二月初,仅仅半个多月时间,福建五州之地就彻底落入了吴军的掌控之中。

    这种惊人的进攻速度,比之当初梁军一月之内攻取赵匡凝来也差不了多少了。

    金陵城中。

    收到福建平定的消息自然让杨渥大感满意。

    在他看来,如今的福建完全就是一片混乱,军无战心,加上他们的实力本来就远远不如吴军,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还不能迅速攻占福建,那么他就要对领兵的几个将领的能力感到怀疑了。

    平定福建之后,接下来首先一件事就是对王延均、王延禀等福州之变的发动者进行惩处。

    “琅琊郡公,那王延均和王延禀二人,一个是你的亲生儿子,一个是你的养子,这两人却一同背叛了你,你说说,该如何处置他们?”中极殿内,杨渥大声向王审知询问道。

    这次福州之变,虽说最终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将其平定下去了,但却将杨渥原本的计划全部给毁了。

    杨渥当初还指望用福建的投降来为以后各势力做一个示范,但现在是完全指望不上了。

    不仅如此,那些有意于投降吴国的势力,接下来只怕也会慎重考虑一下自己的手下人的想法。

    王审知不顾手下反对坚持投降,结果他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养子就起来造反;其他势力的人自然也会想着,若是自己坚持要投降,自己的部众是不是也会起来造反呢?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一次王延均二人实在是非杀不可的。

    而此时杨渥之所以要向王审知询问他的处置意见,这不仅是在试探他,更是为了借此机会来进一步打压王审知的声望。

    王审知不管如何都曾经统领过福建十多年,又素行节俭,勤于治理,宽以待人,在福建当地的声望是非常深厚的。

    杨渥如今虽然平定了福建,但要想保证当地安安稳稳的不出乱子,自然也要想办法打压一下王审知的威望。

    而打压一个人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是他的德行上动手。

    以前的王审知,他的个人品行在这个时代诸多藩镇之中都算非常不错的,再加上当初王潮三兄弟相互推让的故事,使得的个人名声同样很好。

    但这一次王家内乱,先是他的长子在福州的各种倒行逆施;接着又是王延钧和王延禀这两人联手起来,兄弟内讧,手足相残,这已经极大的削弱了王家的名声和在福建的影响力。

    若是能进一步逼得王审知亲口说出王延均二人其罪当斩的话,这自然能进一步打压他的名望。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不管王延钧做了多少坏事,王审知做为父亲若是主张将其杀死的话,那都会有损于他过往敦厚长者的形象的。

    自古以来,父子相残的,即便有再多的理由,都会受人诟病的。

    此时,王审知听到杨渥的问话后当即便清楚杨渥的心思,不过他心中同样痛恨这两个儿子,为了夺取权利便将身在金陵的他的性命置之不顾,更是杀死了他的长子王延翰。

    所以王审知对于将二人处死并没有任何异议。

    他站出来向杨渥下拜后,咬牙切齿的说道:“启禀大王,这二人所为,不忠不孝,非臣之子。臣已经将二人革出王家。对于这二人,臣以为应当立即处死,以儆效尤!”

    杨渥听了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么你觉得,这两人应该是凌迟处死呢?还是应该腰斩于市?”

    王审知听了不由得眼角一抽,王延均不管如何说都是他的亲生儿子,将其处死他还能接受,但要将其凌迟处死,他的心却没有那么硬。

    就在他犹豫着该怎么回答时,杨渥却突然哈哈一笑道:“罢了,却是孤有些思虑不周,你身为这两人的父亲,孤怎么能让你来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王审知听了不由得松了口气,只听杨渥接着道:“既然琅琊郡公都觉得王延钧和王延禀二人其罪当诛,那么传令下去,这两人不必押来金陵,直接在福州腰斩于市!”

    一句话定下了二人生死后,杨渥接着又下令,将跟随二人作乱的几十个叛将,一并腰斩,以震慑世人。

    刘侃、张志这两个王延钧的心腹,虽然声称自己乃是主动投降的,但并没有得到吴军的承认,他们投降的时候吴军已经攻入了他们的营地,所以这一次二人依旧被列入了腰斩的名单之中。

    此外还有一大批人,因为为虎作伥,但罪行又够不上死刑的,最终都被判处流放夷州。

    杨渥下令由福建五州,加上新设立的夷州,一同组成新的福建行省,而这个福建行省的巡抚,则由原本的苏州刺史徐温来担任。

    在原本的历史上,徐温此时早就保持了淮南的军政大权,成了江淮二十多个州的实际统治者。

    不过在这一世,因为杨渥的缘故,徐温自然不会再有历史上的那番机遇;不仅如此,他虽然在吴国资历较高,乃是杨行密的麾下老臣,当初太祖三十六英雄之一,不过因为缺少战功,再加上杨渥有意为之,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升迁,在苏州刺史的任上已经待了七年多了。

    到了此时,杨渥自然不会再去忌惮他这么一个既没有兵权,又缺少名望的地方刺史,所以这一次福建巡抚的职务就由他来担任了。

    ……

    当杨渥在朝堂之上对于福建之事做出安排时,邵州城中,楚王马殷正恭恭敬敬的跪伏在地,聆听着梁国皇帝朱温下达的圣旨。

    “……特加封为天策上将,开府仪同三司,许置百官,钦此!”

    听着朱温下达的旨意,马殷心中无喜无悲。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马殷趁着吴国的注意力完全被福建吸引的时机,迅速向西南发展势力。

    九月份的时候,马殷亲自领兵讨伐敛州蛮。

    敛州蛮的实力更在辰州蛮之上,各路蛮人部族组成联军,依托险要地势试图阻挡楚军的进攻。

    马殷于是以姚彦章为将,领兵五千人,让他绕道攻袭敛州蛮的后方,他自己则亲自率领楚军主力来吸引敌军注意。

    姚彦章出兵之后,不负重托,他一路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而行,最终成功的绕到了敛州蛮的后方,与正面的马殷相互配合,前后夹击,一举攻破他们的营寨,杀死蛮人数千,降者更是多达数万人。

    至此,马殷终于消除了对他有重大威胁的敛州蛮,在西南之地初步立足下来。

    有了新的根基之地后,马殷面临的压力顿时大大减少,终于不再满足于以楚王的身份统领部属。

    他深知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正式脱离后梁开国称王,所以他最后采用的办法就是向朱温寻求册封为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这个称号,最初起源于李世民的封号,地位更在一般王爵和大将军之上,并且能置百官。

    获得了这个封号后,马殷一方面依旧可以作为后梁名义上的臣子,另一方面又能够自行封官,这与正式建国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而朱温在与杨渥达成了默契后,这两年集中力量想要打压晋王李存勖,可惜取得的效果却是不好。

    对于马殷的请求,朱温本来就没多少能力干涉,自然是欣然从其所请,册封马殷为天策上将。

    至此,楚国才算是正式成为一个国家,而不再是之前的藩镇。

第四百二十八章择婿() 
马殷的立国对于其他势力来说影响并不大,毕竟在此之前其他势力就已经将其看作成一个独。立的王国了,现在不过是多了一个名份而已。

    不过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名份,但依旧触动了吴国某些人的心思。

    随着福建的并入,如今的吴国如果只算地盘大小的话,其实际控制的地盘已经在梁国之上了。

    虽说吴国现在的地盘很多都处于未开发状态,人口和州县的数量也还比不上朱温,但论整体实力已经完全是不输于朱温了。

    再加上岭南刘隐、虔州卢光稠以及海外的泰封国,百济国等小国纷纷来朝,奉吴国为正统,现在的吴国已经有了一点正统王朝的气象。

    在这种情况下,马殷这个素来不肯臣服的势力,如今竟然还敢开府建国,设立百官,这就使得吴国的某些以正统自居的文臣们大为不满,纷纷上书请求讨伐马殷。

    此外,还有人认为岭南刘隐虽然名义上臣服,但实际上却独领一方,乃吴国之敌。

    他们觉得如今吴军既然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将福建给拿下了,那么不妨继续乘胜进兵,将岭南也一举拿下。

    看着这些乱糟糟的上书,杨渥不由得有些苦笑。

    这就是打了胜仗的不良反应,大家都有些飘飘然了,以为吴国如今已经能横扫天下了。

    诚然,这次征伐福建的确没有费多少力气,将士们除了行军以外,并没有打什么仗,只需要稍微休整一番,就能继续用兵。

    然而若是大家都是这么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只怕距离一场大败就不远了。

    骄兵必败,这一点不管如何强大的军队都是适用的。

    好在那些上书之人,都只是一些没有掌握核心权利的年轻人,内阁的重臣们一个个都很谨慎,没有忘记步步为营的根本策略。

    所以那些上书请战之人,在受到杨渥的一番训斥后便偃旗息鼓了。

    这天,王宫之内。

    “王兄,抱抱,抱抱。”御花园中,一个粉妆玉琢的小丫头,身着粉红色宫装,正张开一双粉嫩的双手,朝一个英朗的年轻人抱了过去,样子显得十分可爱。

    这时,另一个年纪更小,不久前才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姑娘,同样张开双手,奶声奶气的说道:“父王,我也要抱抱!”

    “好好!都过来,小宁儿,小舒儿,都过来让我抱抱!”杨渥笑呵呵的放下手中的文书,伸出双手将两个小丫头抱了起来。

    这两个小家伙,大一点的乃是杨渥年纪最小的妹妹杨宁,当初杨行密留下的遗腹女。

    她的母亲乃是王氏,她今年还不到四岁,却是非常喜欢粘着杨渥。

    她本来就因为年纪最小而杨渥的宠爱,加上她又长得与杨渥的姐姐杨静非常像,这就更加让杨渥喜爱。

    至于年纪小的则是杨渥自己的女儿杨舒,今年才一岁多。

    不过她虽然年纪还小,但性格极为淘气,天天跟在她那小姑姑身后四处玩耍,惹是生非,是宫里面的惹事精。

    “快下来,你们王兄和父王,现在正忙着公务呢,你们都到一边去玩,不要闹了!”一旁,陪在身边的王后周梦洁赶紧上前准备接过二人。

    听了周梦洁的话,两个小家伙顿时嘴巴一撇,眉毛一皱,做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看着杨渥。

    在后宫之中,这两小家伙谁都不怕,唯独怕了周梦洁,这也是一件奇事。

    杨渥连忙让过去,将两人护住道:“好了,正好我也要休息一下,没必要这么严肃的。”

    “大王可不要太宠着她们,免得将来大了之后太过骄纵,不好嫁人!”周梦洁小声劝道。

    “瞧你说的,这才几岁的小姑娘,你就想着将来嫁人的事情了!”杨渥顿时乐了。

    “怎么就不能想了?你看当初五妹也就几岁大,也只是一个小姑娘而已,但这才几年时间,如今就已经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了!这时间过得很快的!大王现在不急,将来可就来不及了!”周梦洁有些不满的说道。

    她提起的五妹,乃是杨渥的妹妹杨沁,在她的诸多姐妹中排第五,所以被周梦洁称为五妹。

    杨沁今年已经十五岁及笄,被杨渥正式册封为永宁公主。

    正所谓长兄如父。对于杨渥来说,如今杨行密已经不在了,他这几个年纪还小的妹妹自然就由他来照看。

    按照后世人的眼光,才十五岁的小姑娘不过刚刚上高一而已,身体远远没有长成,距离嫁人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按照这个年代的规矩却是已经可以嫁人了。

    不管是她的母亲,还是周梦洁等,都在催促着帮她找一门好亲事。

    这一点杨渥也没法改变,只能尽量拖延时间。

    见周梦洁提起,杨渥便笑着问道:“上次你不是说要给五妹找一个读书人为驸马吗?怎么样,现在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杨沁的母亲李氏,只是杨行密的十几个妾室中的一个,因为育有一个女儿,所以同样被尊为太妃,不过地位比起史氏和王氏来要低的多。

    史氏且不说,为杨行密生下了杨渥和杨隆演以及最小的杨澈这三个儿子,如今又被尊为太后,自然是地位最尊崇的。

    而王氏同样为杨行密生下了杨濛和杨溥这两个儿子,此外还有杨静、杨宁等几个女儿,如今被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