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仪是朱厚煌的舅舅,朱厚煌也十分信任,让他做少府令,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位置,但是朱厚煌不想让吴凤仪担任少府令,朱厚煌说道:“孤,对舅舅令有重任。就让舅舅做他的老本行吧。”
吴凤仪的老本行是什么,是锦衣卫,杨慎再也忍不住了,说道:“殿下法令太苛责。非仁者所为?厂卫横行之祸,殿下亦知之,何以重蹈覆辙?”
朱厚煌知道厂卫这东西,引起了杨慎的本能反感,不过这耳目,他是说什么也不会放弃的。王顾左右而言他,说道:“这就是请师傅出马的缘故了。孤知道孤的想法太多,此处增一点,彼处就要少一点。其余的税制,刑罚,庶务上都需要师傅来调节了。”
杨慎都有一种想甩手不干的冲动,但是想起父亲在北京的艰难的处境,以及杨家危险的地步,长叹一声,说道:“臣请殿下御史大夫,统领各地县丞,另立提刑司,总司法狱。”
朱厚煌说道:“孤知道,只是现在还用不上御史大夫,请师傅暂时辛苦一阵子吧。等我雍国全有东雍之地的时候,再说御史大夫的事情吧。”
杨慎与朱厚煌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之后,立即开始了动作,澎湖县几乎不动,因为澎湖已经走上正规了,一时半会不去管他也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雍王府六司,吴行之为户司主事,杨慎自兼工部主事,其他大大小小的缺额,杨慎全部写信请人去了。
杨慎的关系网络要比唐寅的厉害多了,唐寅的关系网络之中,都是一些风流才子,根本吃不得苦,也不想为这样小吏,但是杨慎结交的人脉之中,固然有高登九重之辈,也有很多郁郁不得志之人。陆陆续续有人来东雍报到,杨慎管理政务的手段比唐寅厉害多了,方方面面都摆得平,特别是听说杨慎是状元之后,全岛上下看杨慎的眼光都不一样了,让朱厚煌这个藩王都有一点吃醋了。
杨慎第一件政务,就射设立大员县。虽然是一个附郭县。以现在大员的人口,还是虚设,因为杨慎能直接管理到这些人丁。不过随着大员人口的增加,权力定然会一点点分到大员县之中的。
杨慎所说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让许栋带着他的书信走了一趟福建,与福建江西交接的地方,发生了民乱,王守仁正在平乱,以王守仁之能,这小乱子,很快就能平定下来,不过大战之后的俘虏,也是一个难办的事情,有杨慎这一封书信之后,这些俘虏大概都能流放到东雍来。
不仅仅如此,他还给父亲写信,将从今之后的流放之地,全部设在台湾,不管是犯了什么事,只有是被判流放,都会发配到东雍来。
这样一来,虽然每次流放的人口不多,当时却是一条细水长流的道路。
朱厚煌见杨慎如此处理,心中不由的放下来了。暗道:“这些事情都不用我操心,我也该完成自己期待已久的计划了。”他打开一副不知道看过多少遍的地图,上面圈定着大大小小的部落,分别标志汉,夷两字,凡是写汉的都是福建移民,而写夷的都是当地土著。
第一百一十七章征服()
第一百一十七章征服
朱厚煌召集所有士卒,请雍王亲卫全部召集起来,这一才他决定主动出击。朱厚煌将所有能打仗的将领都带在身边,比如戚景通,吴明,李良钦。几个人。
戚景通并不是自己一个人来到东雍的,按照惯例,他带着好十几个家丁,这十几个家丁都是一等一的勇士,弓马娴熟,马上,步下都是一流的。不过他们在北方打仗打惯了,对南方的天气不太适应。
朱厚煌喘着粗气说道:“给孤记下来,修路是头等大事。”
朱厚煌为了表示同甘共苦,并没有骑马,而是与士卒一起步行。大员到汪家楼之间的道路还能称为道路,但是离开汪家楼之后,后面的道路几乎上都是兽径。一路上朱厚煌他们居然还遇见了一群鹿,全部被射杀了,也算是为士卒们改善伙食了。
朱厚煌有一种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感觉,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次打仗好像并不是打仗,反而是一次围猎一般。
大约走了半日,朱厚煌就看见了第一个村落。陈寨。
陈寨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村落,外面有很大一圈垒土城墙。不过这样的垒土城墙并没有给朱厚煌带来一丝丝阻碍,因为朱厚煌来到这里的时候,整个陈寨都开门投降了。
朱厚煌有一种一拳打空的感觉。
不过这更好,朱厚煌搀扶起跪倒在地上的老者,说道:“孤来此并不是来杀戮的,而是将此地重为王化。”
颤颤巍巍的陈老看上去并不是很老,不过是四五十岁左右,不过他好像被吓住了一样,浑身颤抖,结结巴巴说道:“雍王千岁,草民是大明子民,绝不是贼寇。”
朱厚煌解释了半天,好像朱厚煌的说法与陈老的感觉从来不在一条线上。这位陈老以为,朱厚煌在大员设立制度,他去汪家楼买过东西,他就是大明子民了。朱厚煌怎么也解释不清,最后终于不得不承认,他一准备的一场战争,来到这里变成了县令下乡视察了。
朱厚煌后悔没有带杨慎过来,他实在不明白这些人的思维到底是怎么想的。
既然这些人都承认自己是大明子民,朱厚煌只好让他派出人来,将所有自认为的大明子民的村落派出人来陈寨开会。不知道他们的效率实在是慢,还是他们别有企图,朱厚煌只好在陈寨附近扎营,第二日,福建四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子,就派出来代表来到陈寨。
在陈寨之中。
朱厚煌也不多说废话,他立即化出道来,接受丈量土地,清点人丁。并出丁服兵役。就是大明顺民,不然都是盗贼。二选一,没有中间路线。
看着朱厚煌身后刀枪分明的样子,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选,忽然有一个年轻人出列道:“殿下,我们出粮出丁,村子里面就空虚了,那些土人出来抢怎么办啊?”
朱厚煌说道:“怎么办,由孤负责。你们尽管派出向导,孤这就去围剿土人。”
一时间群情激奋,所有人争先恐后的当向导。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这些人在东雍扎根了,与本地的部落的关系自然好不到什么地方去。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此刻朱厚煌要下手帮助他们,他们怎么能不踊跃啊。
朱厚煌马上了解道,他选了一个好时候进军,前两个月之前那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好几个部落,让他们缺衣少食,不得不去抢大员,结果被吴明一战打崩了,附近的土人早已虚弱不堪,根本经受不起千余人攻伐。
朱厚煌了解这一切之后,立即将全军分为三部,吴明领一部分,戚景通领一部分,剩下的驻扎在陈寨福建,等着他们出征的结果。这也是朱厚煌想看看戚景通的军事才能。
果然,朱厚煌在陈寨附近驻扎了两天之后,两军回来了。他们出去的时候,不过总共七百人左右,但是回来的时候,就有两千人左右了,其中更多是是俘虏,有一千多土人俘虏。杨慎在大员正需要这些俘虏做苦工的,对现在的朱厚煌来说,丁口就是财富,而且是比金银财宝,粮食布匹更重要的财富。
吴明说道:“殿下,这一带部落普遍很弱,丁壮损失很多,简直不堪一击,不过他们的消息很灵通,臣只扫荡了三个部落其余的部落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朱厚煌看像戚景通,戚景通说道:“臣亦如此。看踪迹,大多往北逃了。林间茂密,臣初来乍到,不敢追击。”
朱厚煌说道:“无妨,只要安定这一带就行了。不过孤将这一带收入治下,就不能不管,需留一个人在这里镇守,不知道两位谁想留下来吗?”
吴明没有说话,大员本身就已经鸟不拉屎了,但是这一带除却这几十个村庄附近,有一些开垦的田地之外,其余都是丛林,让怎么住下来啊?虽然没有深山,但是却有老林。
吴明什么也没有说,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朱厚煌心中暗暗叹息一声,知道吴明将来的成就恐怕远远不如戚景通了。
戚景通也是懂人情世故的,知道自己刚刚来到这里根基浅薄的很。不能与老人相争,干脆主动请缨说道:“臣愿意留守。”
“好。”朱厚煌说道:“按孤与杨师父商议的结果,这里新设一军,管理这几十村落,所需兵员,孤给你留下一个百户。其余都从这几十个村庄之中征收。你需要保护这几十个村庄不受土人侵犯,而且也要建设戚氏城。是你的驻地,也是将来的县城。”
戚景通不惊失色,说道:“请殿下收回成命,不能以臣姓氏冠称此地。”
所谓名正言顺,古人对这些名字的态度十分郑重,戚景通觉得自己受不起这分礼遇。
“戚将军,无需如此。这是孤新定下的一条规矩,再如这样的荒野之地,谁在此建城,谁就可以命名。不单单为将军一人。”此言一出,戚景通才算是镇定下来,说道:“臣遵令。”
吴明看向戚景通的眼睛有一丝嫉妒,如果他早早知道,朱厚煌要玩这样一手,他就留下留守了。虽然苦了一点。但是能留名声于后世啊。
吴明是最了解朱厚煌的,朱厚煌说要在这里件一座城墙,做县城,将来这里一定会有一个县城,一想起自己居然将这样大好机会给放弃了。一时间,吴明心头就有一阵酸酸的感觉,暗道:“下一次再有如此机会,断断不能放过。”
不过朱厚煌说是要将戚景通留在这里,也不是什么也不管,直接将戚景通扔到这里的。而是先在附近选址。然后,再为戚景通留一个坚固的营寨。并且督促杨慎为这里运输足够的粮草之后,这才离开还没有建好的戚氏城。朱厚煌打道回府。
这一场征战,几乎没有遇见什么像样的抵抗,但是朱厚煌从出兵到回到大员,也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这是这个时代的战斗节奏,像当初朱厚煌跟着正德打达延汗,虽然仅仅两仗,但也用了小半年的时间。
朱厚煌回到大员的时候,杨慎来迎接他,杨慎说道:“恭喜殿下新得一县之地。”
朱厚煌哈哈大笑道:“不过是虚名而已。没有足够的人丁,即便是整个东雍都是我的,也不过是县之地而已。”
古时代的县都是按人口算的,万人以上才能算一个县。虽然不如现在一个小镇子大。
杨慎说道:“不过殿下的举动,却给引得有些人的关注。”
朱厚煌说道:“关注,什么人关注?”不是朱厚煌妄自菲薄,而是现在的东雍,根本就是一个没有人注意的蛮荒之地,会有谁注意到朱厚煌的一次出征?
杨慎指了指北边说道:“大肚王国。”
朱厚煌忽然大笑道:“他们关注又有什么用处?”
“他们派使者来了。”杨慎说道。朱厚煌的笑声戛然而止。
第一百一十八章大肚使者()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
“什么?”朱厚煌大吃一惊,在他眼中这个大肚王国,纵然不是野人,也相差不多,哪里能派出什么使者。
朱厚煌说道:“请他进来吧。”
不多时,一个人走了进来,一见朱厚煌,二话不说,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说道:“草民见过雍王殿下。”
朱厚煌问道:“你是汉人,怎么为野人所用?”
这个人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上面有不少补丁,他不敢抬头,朱厚煌只能看见他的发髻上面插着也一根木棍,他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说道:“草民是福建人士,海上遇风暴,这才流落到蛮夷之地,幸好草民有手好医术。才能在大肚王国求生。这次是被大肚王国的国王派过来传话的,草民没有背叛天朝的意思。”
朱厚煌信他这一番话,如果纵向比较的,也就是现代人最没有民族自豪感了。从古自今一直是外国人往中国跑,也就是现在这个情况反过来了而已,作为一明朝人,哪怕仅仅是一个无权无势的草民,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想投奔外国的。更不要说大肚王国根本上就是一个部落联盟,连一个国家都称不上。
朱厚煌问道:“他叫你来传什么话?”
这个人说道:“大肚王过说,整个夷洲都是他的,不许殿下再侵犯土著势力了,否则,否则………”他说着,声音越来越低,以至于让朱厚煌几乎听不见。
朱厚煌不耐烦的说道:“否则怎么样?”
“否则就大兵来犯。”说完这一句话之后,这个使者磕头如捣蒜,说道:“殿下饶命,这是他们让草民说的,不是草民自己的意思。”
“哼。”朱厚煌冷哼一声说道:“今日才知道什么叫夜郎自大。这不管你的事情,你下去吧,想回福建就回福建,想留在这里就留在这里。”
“多谢殿下开恩。”他不敢停留,弓着身子倒退着走了。
“殿下,你对大肚王国怎么看?”杨慎说道。
“当然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朱厚煌说道。大肚王国一带,就是现在台湾嘉仪一带,都是平原地带,是大好的农耕区,朱厚煌岂能让这些地方一直在区区大肚王国手里面,如同他在高山之上,划一个小圈子,自立为王,说不定朱厚煌就不去管他了。反正南洋这么大,何必吃力不讨好,去钻山沟啊。反正一直到清末,台湾东部的山区之中,也有不少原住民。
但是嘉仪这么好的地方,却不可能让人的,只是朱厚煌现在的实力不足,即便是打下来,也没有足够的人丁去开发,这才没有动手。
“殿下,万万不可。”杨慎头都有点大了,杨慎将整个雍王府上下理顺,又从内地招来一大批人才,虽然有些现在还没有到。但是即便如此,整个东雍已经走上正规。即便是如此,无数事情千头万绪涌来,让杨慎一时间也觉得头疼无比,朱厚煌半个月的时间,新设戚氏军。杨慎还要派出很文吏去辅佐戚景通。如果朱厚煌再出征大肚王国,那是真真忙不过来啊。
“先生,放心。”朱厚煌说道:“孤知道轻重缓急,事情要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