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魏延上一世的经历,不管是从史料还是从三国之中,魏延他就是一个悲剧,他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劳苦功高,最后却被夷灭三族。
所以,这些就是付麟把魏延给挖过来的原因,魏延绝对是大将之材,但是他却不懂官场之道。
第741章 大军压境(上)()
按后世的话说,那就是情商不高,而魏延此人,付麟早就看上他了,但是,他却没有机会去把他给挖过来。
而付麟平定益州之后,这才有时间去考虑魏延,而黄忠和魏延的私交不错,所以,这一次,付麟就派人把自己的书信和黄忠的书信,给魏延送去了。
正好赶上,魏延此时郁郁不得志,就顺势投靠了付麟,当然了,魏延的家眷都带到了长安。
这里面也说明,魏延没有架子,不过,魏延此时并没有什么名声,才会被付麟一只招募令就给调到自己的麾下。
等魏延来了之后,付麟也并没有亏待魏延,付麟直接封魏延为校尉,让他直接统领五营兵马,那就是整整两千精锐。
付麟册封魏延为校尉已经不小了,不管怎么说,魏延在刘表处,只不过是一名小小的百夫长罢了,官职连军侯都不是。
要不说,刘表历史上会失败呢,等他死后,不但自己的城池和疆域都丢的干干净净,自己的两个儿子,最后都是不得好死。
这些也跟刘表自身的本事,人品,和用人之道都是分不开的,付麟都安排好了之后,西凉也派去兵马,长安和洛阳都留了人。
付麟他这才下令大军,立即北上并州的雁门郡,并州,为古九州之一。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并州为其一。
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复置,领太原、上党、建兴、西河、雁门、乐平、新兴等七郡,仍治晋阳。西晋沿用,建兴年间后沦没。隋唐以后亦有并州,然其地屡有缩小。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公元982年移治唐明镇,嘉佑四年公元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
雁门郡是一个地理名词,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郡名,据考证是现在山西省境内的右玉县南。是历史记载赵国时期李牧抗击匈奴第一线。也是赵武灵王为抗北方异族而设置云中、雁门、代三郡。
赵武灵王置,秦时治所在善无,后世的山西旧代州宁武之北部、及朔平南部、大同东部北部皆其境,汉亦为雁门郡治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县南,汉时郡辖:善无、沃阳、中陵、阴馆、楼烦、武州、剧阳、崞、平城、埒、马邑,疆阴等县。
后汉移郡治阴馆,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三国魏移治广武,在后世的代县西十五里,后魏移治古上馆城,即今代县治,隋开皇初废郡为代州,大业初复置。唐时多次废置,宋时称代州雁门郡,金时废郡。
以上就是,历代并州和雁门郡的情况,而东汉末年,这个雁门郡虽然是大汉北部边疆,但是此处却极其荒凉,他之所以是这幅景象,不单单是,雁门常年受北方匈奴,鲜卑等蛮夷的袭扰。
更重要的是,东汉的皇帝,就没有几个好东西,这也是造成这种样子的根本原因,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吗?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不过,现在的并州,以及雁门郡都是付麟的治下,所以,现在这北方并州的情况,已经好多了,虽然北方的那些蛮夷,还是蠢蠢欲动,但是,当他们知道,这里是付麟的地盘,这些人也是不敢来捋虎须的。
付麟率领大军,经过几天的赶路,终于赶到了,雁门郡的治所马邑城。
当付麟赶到这里的时候,雁门郡的太守,自然是要表现的积极一些,像一个下属的样子。
属下谦卑一些,也没有什么事情,这些个官场的问题,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等付麟把兵马和手下都安排好了之后,他就立即向东面的幽州和冀州,派出了斥候和细作。
像付麟这种命令,那是要跨越到其他诸侯的疆域,这个任务就不简单了,至少付麟的这些细作和斥候,不能明目张胆的,穿着付麟兵马的服装去探查。
斥候和细作派出去了,接下来付麟还要把兵马给安排好了,付麟现在手下的兵马众多,单单是军级编制,就有五六个,其中付麟手下的四大主力,还有归付麟直属的龙骧军更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其次是虎翼军,豹涛军和鹰扬军,之后还有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这老四营,这些老弟兄老营,付麟都没有解散他们。
而除了这些人马,还有很多很多营,和各个地方的郡兵和县兵,和一些新兵和屯田兵。
付麟手下到底有多少人马,我们就不一一细说了,但是初步判定,付麟现在至少也是带甲几十万。
而付麟的四大军,其他三军都是满编五万,而付麟的直属龙骧军满编则是八万。
另外,像什么麒麟卫,铁卫,凤卫,暗影,天堂,老四营等等很多兵马和组织,都是归付麟直属的。
当然,只要是付麟的兵马,都要服从付麟的命令,但是这个跟直属不一样,那些兵马,要是没有付麟的命令,他们都是有各自的主将和主官负责的。
而付麟这一次注定又要面临疾风暴雨,付麟此时能够及时的做出安排,并且亲自带兵北上,还要多亏了婷婷。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所以,等付麟刚刚派出了斥候和细作之后,他们就分别传回了消息,付麟也是刚刚休息了一会儿。他就听见房间之外,传进来一阵急促的脚步之声。
还没等付麟说话,就听见典韦在外说道:‘主公,斥候有紧急军情,要向主公禀报!’
“哦,让他们都进来说话!”付麟没有犹豫,他直接说道。
“诺!”典韦行礼后,就带着几名斥候,从房间的外面走了进来,由于,付麟这一次是出兵北上雁门,所以,这个衙门的条件有限,而这个郡守府也不是很大,他跟付麟的大将军府自然没法比。
好在付麟是一个能吃苦的主公,他自然知道,不要有那么多上位者的坏毛病,付麟出来是打仗的,是成就大业的,不要弄得跟昏君出外游玩一样,就不好了。
这个时候,付麟就看见,典韦带进来,几名斥候,等几名斥候,来到了付麟的近前,他们就立即行礼道:“小的参见主公!”“小的参见主公!”
付麟一摆手,就接着说道:“你们都免礼吧,说一说,有什么军情汇报!”
付麟张嘴就是正事,这只能说明付麟的心里是有正事的,付麟虽然贵为大将军,可是他的排场还没有袁绍大,付麟的手下和斥候,还不至于,要见主公,就得提前一天开始打报告排队,要是付麟跟袁绍一样,那么付麟又有什么值得别人欣赏和尊重的呢,又怎么会让手下的文武爱戴呢。
第742章 大军压境(下)()
付麟又怎么会,让家人爱,让百姓喜欢呢,这几名斥候,听见主公的问话之后,一名斥候什长,就再一次的行礼道:“启禀主公,我们探查到了,袁绍已经派手下颜良,文丑,为大将,许攸和郭图为军师,统兵十五万,直奔雁门而来,现在他们的大军,已经开到了幽州的代郡,看样子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雁门郡的平城!”
付麟通过斥候,得知了袁绍兵马的情况之后,就先打发走了斥候,接着就让典韦,去找来贾诩,付麟他自然是要跟贾诩商议一下,怎么对付颜良,文丑,许攸和郭图。
我们长话短说,时间不大,贾诩就来到了付麟所在的房间,贾诩见礼之后,付麟就让他和自己相对而坐。
这个时候,就听付麟说道:“文和,找你过来,是我刚刚收到了,斥候的禀报,现在袁绍已经派严良,文丑,还有许攸和郭图,统兵十五万,直奔我们雁门而来,现在他们的兵马,快到幽州的代郡了,而我们雁门郡的东部城池就是平城,找文和你来,就是要跟你商议一下,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贾诩自然知道,主公找他过来,不是说闲话的,听见主公问道自己计策的时候,贾诩就根据他们兵马的情况,还有袁绍大军的数量,思考了起来。
时间不大,就见贾诩,先是向付麟拱了拱手,表示敬意,接着就听贾诩说道:“主公,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凭借主公您的英明,和兵马的精锐,就算是从正面激战袁军,也能够击败他们。
但是,我想凭借主公您的作风,您一定不喜欢这种消耗战,所以,属下建议,守住雁门的马邑城和平城。主公您另派一支兵马,绕过袁军,直接袭击幽州,如果主公您能够攻占幽州的话,那么袁绍就失去了根基,到时候,我们大军合围幽州,那袁绍的败亡就不远了,不过此计虽好,却有一些风险,究竟何去何从,还请主公定夺?”
贾诩他不亏是毒士,如果贾诩这条计策,能够成功的话,那么付麟就不单单能够击败袁绍了,袁绍他也必然败亡。
但是,是计策就有风险,就算大军正面排兵布阵,胜负也是未知之数,所以,付麟考虑了片刻之后,就同意了贾诩的计策。
不过,付麟既然同意了贾诩的计策,那么问题就来了,付麟就需要考虑两个,甚至是三个独立领军的人选,让他们带兵出征。
这第一个人,他要把守马邑城,第二个人选,要死守平城,第三个人选,就要率领主力人马,奇袭幽州。
而付麟考虑来考虑去,最后,付麟就做出了决定,付麟让贾诩守卫马邑城,并且,付麟把关雄,张虎,等将都留给了贾诩。
接着,付麟又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十分意外的命令,那就是,付麟让魏延为主将,派他去守卫平城。
最后,奇袭幽州的则是由付麟亲自带队,而付麟这只队伍之中,兵马一般,但是猛将却不少,想典韦,赵宇,蒙飞,马云禄,祝融姐妹都跟在了付麟的身边。
而付麟留给贾诩四万人马,派给魏延一万精锐,让魏延为主将,由于魏延官职不高,资历也不高,所以,付麟只是派给魏延一些校尉和军侯让魏延统领。
而付麟要奇袭幽州,这么大个北方大州,付麟的人马,不能太少,但是付麟深入敌后,兵在精而不在多,所以人马也不能太多,正好,付麟把剩下的两万人马,都给带了出来。
这样一来,付麟龙骧军的八万人,就被分派了出去,剩下的就是负责保护付麟的麒麟卫了。
现在付麟的麒麟卫的编制为五千人,但是,付麟在长安的将军府也需要保护,家里的周仓一直都在看家,所以,付麟这一次依然只是带出来三千麒麟卫。
而贾诩和魏延,以及其他将领,自然有铁卫保护,铁卫的数量分配,自然有付麟军中的军规限制,关于铁卫和凤卫我们之前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过,由于时间长了,相信大家的印象也不深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付麟作为主公,他自然有亲卫保护,而付麟的亲卫,就被付麟命名为麒麟卫,因为付麟的名字之中有麟字,所以,付麟的亲卫由此得名。
但是,付麟那么多的文武手下,他们的安全也不能不管啊,要是让兵马去保护这些文武,岂不是要乱了套,另外,这些兵马和亲卫不一样,让他们保护主将保护文臣,又不太合格。
为此,付麟是专门成立了铁卫,这个铁卫就是专门保护这些,付麟手下文武的,至于他们的编制安排,自然是按着付麟手下文武的官职所决定。
官职越高保护他们的铁卫越多,而铁卫的数量,是由主将的官职,或者是他们所率领人马的一层。
说白了,像魏延的校尉,他的标准的配置是八百人,两个营,那么保护校的尉铁卫,他们的数量就是八十人。
这些琐事我们就不说了,付麟的命令,也是随后下达,这可不是和谐后世,还讲什么人权,主公的命令就是圣旨。
再者说了,付麟也算是赏罚分明的明主,所以,他的命令都没有人会去质疑,他们也不敢质疑。
付麟让贾诩带人留在了马邑城,派魏延率领一万精锐,火速支援平城,而付麟则是带着兵马绕过平城,直接进入幽州。
我们先不提贾诩如何的镇守马邑城和雁门郡,也不说付麟的那一只兵马,单说魏延。
平城即后世的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
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九十七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平城京后世的奈良。
西汉初置平城县治所在后世的大同西北二十八里,为雁门郡东部都尉治。
东汉献帝建安未年,平城县被废。
三国魏在今代县东二十五公里复置平城县,属新兴郡。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属雁门郡。
第743章 当机立断()
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代王拓跋猗卢修故平城以为南都。
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迁都于平城,兼为司州治所。
北魏延和元年公元432年,改平城为万年,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复名平城。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兼为恒州治所。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六镇起义,平城沦为废墟。
以上就是平城,在各个朝代的情况,在东汉末年,平城地处并州北部,北面毗邻匈奴,东面临济幽州。
平城也是并州雁门郡治下的重镇,但是还是那句话,由于平城他的地理位置,和东汉近百年的内忧外患,此处已经是十分破百了。
而平城的太守汪学朋是平城的老太守了,但是要说他有多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