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想,长孙无忌明白过来,原来这胡佑之从一开始便知道李世民等人是为何事而来,而他为了避免处在李渊父子之间难以做人,便首先以这突如其来的一招来当做下马威。
对李世民等人公然展示李渊的一纸密令,此举看似开诚布公,实则正是向众人宣告,我胡佑之乃是被当今圣上所逼,做出任何事情都情有可原,纵然你们想要力挽狂澜,那也请去找陛下,却不要来为难我胡佑之和大理寺!
“高明!好一招‘以退为进’之计!”
顿时,长孙无忌心有余悸,不由得对这胡佑之的城府之深赞叹起来。想他长孙无忌在官场上打拼多年,也算是个老奸巨猾之辈,可是今日竟险些中了他的计策,而在场众人中,只怕也只有李世民从一开始便看穿对方的用意了。
既然看穿了胡佑之的计策,长孙无忌很快注意到对方此刻俯下的头颅正布满紧张神色。一旁,程咬金等人还茫然不知身在局中,想要上前质问,不过长孙无忌及时拦住他们,示意不可多言。
此时,在最初的心惊之后,座上的李世民很快恢复了一贯的平静神色,他没有再多看那张字条一言,而是淡淡问了一句:
“哦?胡正卿此举何意?这一个‘杀’字莫非是什么人想要对正卿大人谋害性命不成?胡正卿放心,想我大唐建国以来,长安城中治安太平,还从未有过什么谋害当朝大员之事,如若让本宫查出有什么人敢冒此天下之大不为,本宫定然不会放过他的。”
“好!殿下英明!”
李世民话音一落,一旁的长孙无忌已经在心中暗自喝彩不止,他心想胡佑之无论使用什么诡计,李世民只需以一个‘将计就计’便能从容应对,可见李世民的手段还是在对方之上的。
果然,听到李世民如此话说,跪在地上的胡佑之当即有些沉不住气了:
“不,太子殿下何出此言,难道你看不出这张字条乃是当今圣上的笔迹?”
此时,胡佑之的脸上已有一丝慌张神色。
“嗯?父皇的手敕?这字条上可有父皇的玺印吗?”李世民假意问道。
“虽无玺印,却是陛下亲手所书,且是由太极宫宫监昨日亲手送与微臣,此事断无差错。”
“哦?既非正式诏令,那父皇手写此‘字’是为何意,又为何派人暗自送与你呢?”李世民冷笑道
“太子殿下何必明知故问,”胡佑之眉头一皱:“陛下此举当然并不光明正大,不过他若有意杀人——”
话音未落,胡佑之忽然醒悟过来,不由得猛地将嘴捂住。
然而已经晚了,就在这时,只听‘啪啦’一声,李世民将手中茶碗摔碎在地,猛然一声暴喝道:
“大胆!胡正卿你可知你到底在说什么!你既无亲自面见父皇,又未见到这字条上有任何玺印,怎就可论断此乃父皇所书!再者,想我父皇乃是堂堂天子,他若有意,定然会以手敕诏令昭告天下,又怎会做此暗通往来之举!胡佑之,你可知你早已犯下大罪吗!”
如晴天霹雳一般,李世民的话响彻在胡佑之耳边。
顿时,胡佑之被李世民的气场所摄,不由得再度跪地叩首起来:
“殿下恕罪,且听微臣一言,此字确乃陛下所书,昨日微臣被那太极宫宫监相邀前去,是他亲手——”
话说到一半,胡佑之已经猛地愣住。恍然间,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抬头一看,只见身前端坐的李世民脸上并无任何怒色,反倒像是强忍着一股笑意,而另一边,长孙无忌等众人也都个个神色玩味,神情轻松地看着自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陡然间,胡佑之大笑起来,他与李世民相互博弈半天,此时只觉得心服口服,不由得朗声道:
“名不虚传!太子殿下果真是名不虚传!今日微臣本想给您略施小计,想不到到头来反倒成了一场笑柄!好一招‘将计就计’,好一个‘以不变应万变’!哈哈哈,服了服了,太子殿下,我胡佑之这次真的服了!”
第143章 心意相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理寺正堂门外,突然传出的一阵大笑声令还在苦苦等候的群臣们大惑不解,虽然刚才离开正堂,不过这些人一直都在屏息凝听着正堂中的动静,此时不由得吓了一大跳,心想正卿大人怎会突然发笑,难道是与太子殿下相谈甚欢?
想到这里,众人觉得委实不可思议,不由得齐齐看向那两位大理少卿,可是这二人现在也是一头雾水,而且没过片刻,他们居然又一次听到门内传出大笑声,而且这次似乎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所发。
“这”当下,一位大理丞问道:“少卿大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们听错了?正卿大人他不会有事吧”
“哼!我怎么知道,有本事你自己进去问问!”
两位大理少卿心烦意乱,当即白了对方一眼。无奈之下,二人只得挥手令众人退后一些,以免被太子殿下察觉到偷听之举。
其实,门外众人并没有听错,就在刚才,胡佑之意识到自己自以为是设计的计策被李世民不攻自破,心服口服之下不由得自嘲地大笑起来。他这一笑,顿时便觉与李世民心意相通,令后者也不由得忍俊不禁。
除他二人以外,长孙无忌等人也是极有眼力,所以便也一同大笑。
双方都是聪明人,事到如今,许多事情根本无需点破,各自心中明白即可。刚才,胡佑之接连设下计策,为的是让李世民知难而退,不要为难自己和大理寺,可是现在,既然李世民已经洞穿计谋,那便代表他此行而来是有着坚定决心,并不会因为胡佑之的计策而败退,那么胡佑之再假意推阻便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不错,刚才胡佑之拿出的那张字条是李渊所书不假,李世民也的确一眼就能够认出李渊的笔迹,而他之所以假意不认,便是向胡佑之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是绝不会因为李渊的一纸密令就放弃救出朱灿的。
经此一事,双方也算是将关系拉进了许多,胡佑之真心钦佩李世民的处事心机,心想难怪那李建成、李元吉根本不是此人的对手,另一边,李世民等人也由衷对胡佑之此人高看了一眼,心想现在建成、元吉已除,若日后不能将此人为江山社稷所用,那便是整个大唐的遗憾了。
“唉”一声叹息,胡佑之从地上缓缓站起身,笑道:“太子殿下不愧是当年名震天下的无敌将帅,微臣的这点小伎俩在您眼中原来全都算不得什么,微臣惭愧,实在是惭愧啊。”
“呵呵,胡正卿言之过谦,”李世民随口一笑道:
“这些年来,其实世民早已对先生十分仰慕,先生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更难得的是品行端正,从一而终,这才是最让世民所赞叹的。今日与先生一会,世民不虚此行。”
说着,李世民从座上站起身,双目紧紧盯着胡佑之。
胡佑之自然明白李世民眼神中的意思,当下便微微苦笑,脸上的愁容不由得再度浮现出来。与李世民相互知心固然是件好事,可是事到临头还要回到最起点,那就是李渊的确下达一纸密令让他在大理寺将朱灿暗中处死,胡佑之一心为大理寺的未来着想,所以不愿动手,可是这样拖延下去并不是办法,而就算现在的李世民已经贵为太子,却又能如何呢?难道真的让他违抗李渊的命令吗?
“唉”
又是一声叹息,胡佑之看向李世民道:
“太子殿下,您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微臣早已心知肚明,不过恕佑之再劝您一句,凡事有可为,有不可为,某些事既然明知不可为,又何必如此强求呢?”
胡佑之的话令李世民一阵默然,此刻,他眉头一皱,并没有说什么。
一旁,房玄龄问道:“正卿大人,昨日陛下果真只是让一位宫监给你传下密令,却并没有让你亲自面圣?”
“嗯,的确如此,”胡佑之点点头道:
“可是也正因为这样,我才感觉到这次陛下乃是下了决心要处死那个犯人,只怕没有人能够劝服圣意了。”
胡佑之此人委实聪明,关于朱灿之事,他只是借机阐述李渊的态度和自己的立场,对于其他任何事情却绝对不多嘴去问,因为他知道这种事只能由李渊父子间去处理,自己是无力多管的。
当下,长孙无忌等人无言以对,只是目目相视,最后一齐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沉默片刻,最终顿了顿道:
“胡正卿,那人我必须救,就算父皇不同意,世民也绝对不能退缩。”
一句话再度表明了李世民的心意,长孙无忌等人早知如此,并不意外,而胡佑之也并不诧异,只是道:
“既然如此,那请殿下教我此事该如何去办,陛下要杀人,殿下你要救人,我大理寺夹在其中两面为难,莫不然到头来要随那犯人一同陪葬不成?殿下,胡某一人死不足惜,可是大理寺之中众臣无辜,胡某于心何忍让他们受此牵连。”
说着,胡佑之向李世民低头拱手,看得出,他是真心请教,并非是讽刺之意。
闻言,李世民不由得微微一笑,他早知胡佑之是在此处两面为难,而且他既不仅为自己考虑,而是顾及所有大理寺同僚,更可见此人乃是重情重义之辈。
“呵呵,胡正卿多虑了,”
当下,李世民笑道:“世民明白,此事说到底乃是我和父皇之间的博弈,你们大理寺虽然夹在其中,却并不能够左右局面,所以我是不会为难你们的。”
话音一顿,李世民又郑重道:“而且我可以在此向你保证,无论此事最后结果如何,我李世民既知你们大理寺乃是无辜于此,日后便绝不会针对你们,另外,纵然父皇要因此事而惩罚大理寺,世民也会站出来为你们辩解。这一点,希望胡正卿放心。”
“嗯?果真?”胡佑之闻言大喜。
微微答应一声,李世民再次点头。事实上,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打算要为难大理寺去做什么,关于朱灿之事并非寻常的案件,而是关系到大唐皇室的重要秘事,正因如此,大理寺只负责关人,却无权审判,而李世民今日前来不过是另有所求罢了。
得到李世民的亲口承认,胡佑之不由得彻底放下心来,他原本就担心日后大理寺会因此事而受到牵连,不过现在李世民为他排除了这个顾虑,胡佑之自然是大为放松。
脸上的喜色一闪而过,胡佑之忽然醒转,转头问道:“那么,太子殿下需要微臣做什么事?”
以胡佑之的聪明,当然知道李世民今日不会白跑一趟,而其中最大的可能便是要见朱灿一面了。
闻言,李世民没有说话,而是忽然俯身将地上的那张写有‘杀’字的字条捡起来,随即一点点撕碎扔在地上。与此同时,李世民神色郑重地盯着胡佑之,其中没有丝毫缓解的余地。
顿时,胡佑之脸上浮现出一丝惊骇之色,不过这些神情只是一闪而逝。
很快,胡佑之点点头道:“嗯,微臣明白。”
一旁的长孙无忌依旧有些放心不下,问道:“那如果陛下问起呢,正卿大人该如何应对?”
“这个”
胡佑之略一犹豫,随即道:“这张字条是我昨日收到,以我对陛下的了解,他当会在三日之内再次询问,所以此事至少可以拖延三日,另外就算到时要面见圣上,我也可借机拖延。不过说到底,还是要看你们的了。”
“至少三日”
长孙无忌默然点点头,心想这胡佑之一向是李渊十分信赖的重臣,他若故意拖延的话,李渊当有可能放松一些。而在此期间,便要看己方等人如何想方设法了。
虽然根本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不过至少暂时保证了朱灿的性命,众人这才暂时松了一口气。
片刻后,房玄龄问道:“胡正卿,那犯人”
“哦,”胡佑之反应过来:“犯人昨日押到,已经送入地牢,住的是‘天字号’牢狱,诸位尽管放心。”
对于大理寺中的‘天字号’‘地字号’之分,众人也算早有耳闻,闻言不由得各自苦笑。
李世民眉毛一动,忽然道:“我们要见他。”
正事终于被提到台面上来,李世民等人不由得有些神情紧张,一起看着胡佑之。胡佑之早就料到有此一节,当下面露难色苦笑道:
“殿下,原本此事若只有我大理寺掌管,那么微臣纵然冒着一丝风险也可让你们进入那地牢一趟,可是现在牢狱之外还有太极宫中的数百位禁卫军将士,依诸位所见,你们能够让那些禁卫军略通融一二吗?”
“什么?那些禁卫军至今都没有离开?”长孙无忌一声讶然道。
“不错,”胡佑之点点头:“这些人是陛下亲自派来的,短时间内应该不会离去,正因如此,我能够做的其实并不多了。”
第144章 计出于民()
胡佑之话音一落,众人默不作声。原来,今日他们要想见到朱灿的最大阻力并非大理寺,而是地牢外的那些禁卫军。昨日一早,李世民等人是亲眼看着大批禁卫军将朱灿押送至大理寺,不过他们没有想到这些人直到现在都没有离开,而是奉李渊之命一直勤勤恳恳地在地牢外看守。
正如胡佑之所言,有这些禁卫军在场,李世民等人很难进入地牢,甚至如果因此而将消息传入到李渊耳中,那么只怕就会得不偿失了。
“看来父皇也早就料到我们会来与二郎一见,所以他才想要以此来彻底断绝我们的念头!”
一声冷哼,李世民不由得脸色难看,他看向胡佑之道:
“地牢外的禁卫军将领是谁,胡正卿可认识吗?”
闻言,胡佑之微微摇头,道:“那为首之人并非什么将军,而似乎是一个名叫乌善的小头目,我对此人并不了解。对了,另外还有一件事,昨日我还收到消息,前几日被陛下严惩的禁卫军将领文肃也会被关押在大理寺,今天应该就会把人押到了。”
一听‘文肃’此人,李世民等人不由得面露愧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