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天:“不过,朱元璋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虽然杀戮过重,但确实整饬了吏治,强化了中央集权,从而为明朝前期的繁荣铺平了道路……”
玉絮:“但我始终不赞同这种方式。昔日赵匡胤虽然‘重文’,但并不‘轻武’,无论文臣武将,只要‘有一材一行可取者’,都予以擢拔和使用,‘天下无遗材,人思自效’,其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广泛和稳固的。”
皓天:“我也比较欣赏赵匡胤。他一方面调整中央与地方、君主与臣下的关系,使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等方面的权力不断向中央集中,最后又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形成了至高无上的君主集权制;另一方面,又开科取士,重文用武,广罗人才,极力扩大这一专制统治的基础。一个优秀的君主,不会只谋一世,而是为万世基业着想。”
玉絮:“从洪武十八年开始,朱元璋亲自制定、颁发《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其内容主要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以及侵扰百姓等问题。
四编大诰共二百三十六条,其中惩治贪官污吏的竟达一百五十条之多,而且极其严厉,共罗列有凌迟、枭首、夷族等惩罚,其严酷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皓天:“明初的吏治,改变了元末‘赂遗权要’、‘蠹政厉民’的腐败风气,日趋清明。朱元璋注意严肃整顿吏治,与他来自底层,看到元朝因吏治腐败导致灭亡的教训有关。他在明初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须用重典,因而法外用刑的情况严重,遭到惩处的官吏很多。”
玉絮:“可是,他为什么要屠戮功臣呢!大明江山,只是他朱元璋打下来的么?”
皓天:“通常而言,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产生矛盾,不乏先例,关键是皇帝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汉代的刘邦心存猜忌,大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气量宏大,处理较为恰当;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平解决功臣的兵权。
朱元璋的情况与刘邦有些相似,却又不同。
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多是他的同乡,甚至汤和与周德兴还是他的同村,是幼时游戏的玩伴。正是这些人在战斗中出生入死,东征西讨,为朱元璋夺得天下。
待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后,他们之间却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不可逾制。这些功臣心里,也许难以及时适应这种改变,而朱元璋却是一个多有顾忌的君主,矛盾于是不可化解。
朱元璋之所以大开杀戒,史家通常认为,他是为继位者扫清障碍,永保大明江山。可是,他在为子孙扫清障碍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
后来,他的孙子建文帝锐意削藩,燕王朱棣立即起兵‘靖难’,夺取天下。假使当时蓝玉等能征惯战的开国功臣还在,朱棣未必敢兴兵,建文帝也不用‘逊国’了。”
玉絮:“你之所以想追随李世民,是不是你比较喜欢他对待功臣的态度?”
皓天点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李世民即位以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稳定局势,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最高领导集团。
他接受了尉迟敬德提出的‘杀人太多,不利于天下安定’的建议,采取了宽大安抚和任用东宫属僚的政策,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在稳定局势的同时,李世民又着手整顿父亲在位时的宰相班子,逐步建立起以自己为核心、由温彦博、王珪、魏征、戴胄、侯君集等人所组成的最高决策集团。
这个集团汇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在政治上呈现出明显的朝气和进取精神,为李世民进一步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备注: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历代帝王》)
玉絮笑道:“李世民麾下猛人这么多,你现在才去投奔他,还能得到重用么?”
皓天:“这个不是重点。我只是想通过李世民营造的环境,先体会一下如何治理天下。”
玉絮微笑:“哟嗬,还没学会走路呢,居然就想学飞啦……不管怎样,我会一直支持你的……”
第五章 唐寅
翌日清晨,皓天将太空堡垒收入血神戒,与玉絮来到岸边,将造型为袖珍帆船的法宝取出,就要渡海而去。
此时天色尚早,海上白茫茫一片,看不到人影。
皓天却不敢大意,将袖珍帆船抛至海中,默念口诀。顷刻之间,帆船已有十米长,六米宽,三米高,以一层透明的能量保护罩覆盖。
皓天牵着玉絮,飘落甲板,扬帆而去。
玉絮打量帆船一阵,笑道:“这便是你日夜赶造的法宝?”
皓天微微一笑:“冤魂海中鬼物无数,你迟早能看到它的奇妙。”
玉絮:“莫非,你的这艘帆船,还能捉鬼不成?”
皓天:“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玉絮撇嘴道:“不说就不说,我还不愿意听呢……你真的不说?”
皓天:“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不如目睹。该发光的时候,它立即会发光,你急也没用。”
玉絮:“最讨厌你卖关子……算啦,继续研究我的‘含笑半步癫’,迟早让你出点洋相。”
皓天:“你的‘含笑半步癫’,比起唐伯虎的‘含笑半步颠’,不知哪个厉害?”
玉絮:“根本不同性质。唐伯虎的‘含笑半步颠’是毒药,我的‘含笑半步癫’只是让人暂时疯癫而已。你知道唐伯虎在哪里么?”
皓天:“如果天光收集的消息没错,唐伯虎应该在石磨地狱……”
便将天光收集的那些消息,逐一告诉玉絮……(备注:关于唐寅的介绍,摘自《明朝那些事儿》,小有改动)
明正德朱厚照年间,当李东阳、李梦阳在文坛各领风骚的时候,江苏吴县的一个年轻人正在收拾行李,准备上京赶考,博取功名。
虽然他并没有成功,名声却胜过同时代的所有人,他的名字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骄傲,并传扬千古,流芳百世。这个人叫唐寅,字伯虎。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奇特的人,似乎不需要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就能学富五车、纵横古今,唐寅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唐寅是一个天才,从小时候起,周围的人就这样形容他。
他确实很聪明,读书悟性很高,似乎做什么事情都不必付出太多努力,而众人的夸耀使得到后来连他自己也信以为真,便不再上学,整日饮酒作乐,连考取功名做官也不放在眼里。
在这位天才即将被荒废的关键时刻,他的朋友祝枝山前来拜访他,承认了他的天分,却也告诉他,若无十年寒窗,休想金榜题名。
祝枝山是一个十分特别的人,虽然他自己淡泊功名,却真心期望他的朋友唐伯虎,能够干出一番事业。
唐伯虎听从了他的劝告,谢绝了来客,闭门苦读,终悟学业之道。
弘治十一年,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十八岁的唐伯虎准备参加这次考试。考试前,他聚集了平生关系最好的三个朋友一起吃饭,在这次酒宴上,成竹在胸的他放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
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狂言,但他的三个朋友没有丝毫异议。
因为他们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有说这句话的资格。
参加唐寅酒宴的这三位朋友,分别是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合称为‘吴中四才子’,也有人称他们为江南四大才子。
事实证明,唐寅没有吹牛,在这次的乡试中,唐寅考得第一名,成为应天府的解元。
后来,唐伯虎上京赶考,竟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因所谓的考场舞弊而入狱。
好歹出了狱,他本想振作精神,回家过点平静的日子。可当他返乡后,才发现一切都超出了他的预料。
原先笑脸相迎的乡亲已经换了面孔,除了藐视还是藐视;他的书童下人也不再崇敬他,有时竟然还敢反客为主,大声训斥他。他的老婆非但不体谅他,还时常恶语相向。
更让他痛苦的是,连在家门口看门的旺财看见他也是汪汪大叫,追着他来咬。
这并非玩笑,以上描述出自唐伯虎给朋友的书信,每一个字都是残酷的事实。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唐伯虎彻底绝望了,不再相信圣贤之言,也不再寒窗苦读。既然已经失去做官的资格,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从千尺高台跌落下来,遭受无尽的歧视和侮辱,从此他没有梦想,没有追求。
他只需要一样东西——醉生梦死的快乐。
从此他开始在全国多个地方的著名妓院流窜,由于他文采出众,迷倒了很多风尘女子,甚至许多人主动来找他,还愿意倒贴,也算是个奇迹。
所谓风流才子的称号,也正是从此刻开始传扬的。毕竟风流倜傥,纵意花丛,是许多人所梦想的,但他们不知道,在唐伯虎那纵情的笑容背后,是无尽的酸楚。
就在唐伯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朱宸濠来到了他的身边,伸出了手——将他推向了更低谷。
接到朱宸濠的邀请,唐伯虎一度十分高兴。就算当不了官,给王爷当个师爷倒也不错,而朱宸濠对他的礼遇也让他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明主。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朱宸濠这个领导不太地道。
这家伙总是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土匪流氓接触,而且囤积了很多粮草、兵器,还经常看着全国地图唉声叹气,作义愤填膺握紧拳头状……怕不是要造反吧?
逛妓院虽然名声不好,也就是玩玩而已,这可是个掉脑袋的事情啊,还是快点溜号吧。
有饭吃、有妓院逛的唐伯虎,没有朱重八那样的革命觉悟和革命需求,他不过是想混碗饭吃。
问题是,你想走,就能走么?
让你看了那么多的机密,知道了内情,不把脑袋留下,怎么舍得让你走呢?
四十九岁的唐伯虎面对着生命威胁,又一次迸发智慧的火花,决定学习前辈的经验——装疯。
只有装疯,才能让朱宸濠相信,他什么也没有看见,即使看见了也不会说话,即使说话也不会有人信。
唐伯虎到底是才子,装疯也装得很有风格,比当年吃狗屎的袁凯厉害得多,因为他想出了一个绝招——裸奔。
真是舍得下本钱啊。从此,伯虎兄摒弃了传统观念,坚决一脱到底,光着身子四处走,看见大姑娘就上去傻笑,还经常高呼口号:“我是宁王的贵客!”
他这一搞,整个南昌城都不得安宁,许多人纷纷出来看热闹。朱宸濠的面子算是给丢光了,他气急败坏,连忙下令赶紧把这位大爷送回苏州,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终于虎口脱险的唐伯虎松了一口气,但在庆祝劫后余生的同时,他对人生也已经彻底绝望。他此后的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彻底堕落。
日以继夜的饮酒作乐,纵情声色,摧垮了他的身体,却也成就了他的艺术。他的诗词书画都不拘泥于规则,特别是他的人物画,被认为三百年中无人可望项背。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四年后(嘉靖二年),这位大华国文化史上的天才,结束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永远归于沉寂。
那个真实的唐伯虎,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怀才不遇的中年人,心灰意冷的老人。
在无奈中痛苦挣扎,无比绝望。
只有那首桃花歌仍旧在诉说着他的心声,萦绕千载,从未散去。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玉絮沉吟良久,缓缓道:“日后若是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唐伯虎……”
第六章 正德
皓天微笑道:“一定有机会的。你想不想知道,梦幻界地狱位面的唐伯虎,如今怎样了?”
玉絮急声道:“当然想知道啦!不过呢,如果你想借此跟我谈条件,那就免了。”
皓天:“唉,我像是这么斤斤计较的人么?”
玉絮:“这不是像不像的问题,你本来就是这种人嘛,又何必掩饰呢!”
皓天:“其实,我是不敢得罪你。你想想,我的分身天光和天暗,主要负责打探男性名人的消息,你的分身水仙和木莲,主要负责打探女性名人的消息,我还要你帮我。”
玉絮:“怪不得你这么好说话。你先说说,唐伯虎如今怎样啦?”
皓天:“他和朱厚照的关系铁得很,经常出入朱厚照的豹房,为那些美女画像。”
玉絮:“据说,朱厚照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是不是?”
皓天:“正德富有戏剧性的一生,是难以用只言片语概括的。也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皇帝。你可以先看看他的个人小档案……”
朱厚照,出生于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属猪,于正德十六年逝世,享年三十一岁,谥号‘毅皇帝’,庙号‘正德’,陵寝叫康陵,父亲是明孝宗朱祐樘,母亲是张皇后,十六岁初婚,配偶是夏皇后,无儿无女,由堂弟明世宗朱厚璁继承王位。
他最得意的事是应州大捷,最失意的事是生母存在异闻,最不幸的事没有子嗣,最擅长玩乐,因落水染病而亡……
玉絮:“对了,你说的那个豹房,是怎么回事?”
皓天:“这个迟点再谈。在你的心目中,正德是个怎样的人?”
玉絮:“难道,他不是个荒淫无道的人么?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皓天:“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当我拜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再结合《正说明朝十六帝》,才发现原来正德是个挺不错的人。
套用当年明月对朱厚照的评价,作为人,他是正常的,作为皇帝,他是不正常的。
正德十六年三月,奄奄一息的朱厚照,看着四周的侍从护卫,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就此结束了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
‘我的病已经没救了,请告诉皇太后,国家大事为重,可以和内阁商议处理,以前的事情都是我的错,与旁人无关。’
对于朱厚照的这段遗言,有人认为是假的。因为在许多人的眼里,朱厚照永不会有这样的思想觉悟,他的人生应该是昏庸到底,荒淫到底的。”
玉絮:“你赞同这种说法么?”
皓天:“其实,我也希望这段遗言不是真的,不过动机完全不同。因为,我赞同当年明月的看法。如果这是真的,那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这段话若是出自朱厚照之口,那将是他妥协的证明!
这位个性张狂,追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