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的意志。从这种意义上讲,民族主义是对挑战的一种反应或答复。
从学术角度讲,民族主义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极为丰富的概念,简单地从一个
方面进行解释和界定是有失全面的。西方学者强调民族主义的泛文化和心理特性,
对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研究民族主义是有启发意义的。但是他们的解释过于强调民
族主义的主观意识性和存在的永恒性,忽视了民族主义的政治属性和阶级属性,从
而使民族主义变成了神秘而不可知的东西。
从概念上讲民族主义是指从民族本位的立场出发,以维护本民族或某一民族利
益集团的利益为目的,充分肯定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用D 斥或根本否定异
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思想观念。首先,民族主义具有历史性特点。民族主义
首先是一个历史问题,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具有历史因素。历史上的民族关
系状况、经济文化交往、该民族的实际地位是影响民族主义的重要因素。其次,民
族主义具有时代性特点。民族主义是一个现实问题,它的变异和发展受现实因素的
影响。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国际局势的变动、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经济文化水
平构成影响民族主义的现实因素。第三,民族主义具有阶级性特点。在阶级对抗的
社会里,任何一种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打上阶级的烙印。在分析民族主义的性质时,
必须根据它对其他民族利益、自由、主权和平等的态度来判断,而不是像民族主义
思想通常具有和按它对其民族的某种忠诚和献身精神来判断,虽然民族主义总是代
表着本民族,但它从来就不是整个民族的事物,而是一个阶级或类似阶级的产物。
第四,民族主义具有全民性特点。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或国家为归属对象的群体
(或称集团)意识,它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对未来的
共同愿望和幸福、对共同的命运和信念的认同。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思潮和运动是伴随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世界范围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兴起的。西欧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也是现代民族主义的
发源地,欧洲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始于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在欧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是贡献最大、影响最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一场在“自由、
平等、博爱”的旗帜下掀起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的伟大
斗争。在《人权宣言》中,法国资产阶级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
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
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这是资产阶级对几百年来限制
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出的宣战,包含了民族自由权和民族自决权的内
容。人权宣言成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二、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由来
早期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在性质和具体内容上与后来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有很大的
区别。
俄罗斯国家在 15 世纪 80 年代以前,还只是东欧的一个弱小国家,在经济、
军事和文化上都大大地落后于邻国,基本上是一个被侵略和被征服的国家和民族。
马克思曾指出:“鞑靼人的枷锁从1237年持续到1462年,长达两个多世纪,这种枷
锁不仅压迫了,而且凌辱和摧残了成为其牺牲品的人民的心灵。蒙古鞑靼人建立了
以破坏和大屠杀为其制度的一整套恐怖统治。”俄国除了遭到蒙古人的奴役外,还
经常受到邻近国家和民族(波兰——立陶宛人、日耳曼人、瑞典人)的入侵或骚扰。
在15世纪80年代前,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任命是反抗外敌侵略和奴
役,维护民族独立和争取民族统一。因此,尽管当时俄罗斯民族也曾试图兼并周边
一些国家,当时的俄罗斯民族主义中也有扩张的成分,但总的讲,该时期的俄罗斯
民族是一个被压迫和被侵略的民族,该时期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是一种被动防御性民
族主义,或者说其主导成分是反抗异族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争取民族主权和民族
独立的民族主义。
早期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是伴随着俄罗斯民族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俄罗斯民族形
成的过程也即是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形成过程。面对异民族的武力侵略和殖民统治,
分散的俄罗斯各部族有了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要求,在异族残酷的民族压迫下,在
俄罗斯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各部族经济和文化交往增加的条件下,占有有利的地理
条件和政治条件的莫斯科公国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俄罗斯各
民族统一思想的体现者和统一行动的领导者。莫斯科公国领导了摆脱蒙古鞑靼人殖
民统治的斗争,伊凡三世靠“20年左右的耐心工作”,终于在1480年“把莫斯科公
国从鞑靼人的枷锁下解救出来”(马克思语)。与此同时,伊凡三世还征服了罗斯
各公国,到15世纪末俄罗斯国家基本统一。在反抗异族压迫的过程中和伴随俄罗斯
统一国家的形成,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俄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克柳切夫
斯基认为:“在古老的联系和传统的基础上,在东斯拉夫人种族共同的基础上,在
自古以来语言共同性的基础上(因为语言结构,即语言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是
许多时代的产物),在逐渐形成的共同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法律、意识形态的
基础上,罗斯民族的统一意识开始在日前兴起的古罗斯国家中,在国际舞台的统一
行动中、在为‘罗斯国土和信仰’的共同斗争中、在共同的政治生活条件下形成起
来。罗斯人意识到自身具有同一信仰、同一语言、同一风俗习惯、(‘自己父辈的
’风俗习惯)、同一习俗的人,是具有同一心理气质的人”,俄罗斯民族(或称大
俄罗斯民族)形成了。
然而,当俄罗斯民族逐渐强大和沙皇政府羽翼渐丰以后,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性
质和内容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到15世纪80年代,俄国彻底摆脱了蒙古鞑靼人的统治,
取得了民族独立。俄罗斯统治者开始了大规模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和兼并,到
16世纪中期,俄罗斯国家的领土面积扩大到280 万平方公里。马克思曾用形象的笔
调写道:“惊惶的欧洲,当伊万(凡)在位之初,几乎不知道夹在鞑靼人和立陶宛
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莫斯科公国,这时看到一个庞大的帝国突然出现在它的东部边
境而弄得目瞪口呆;甚至使欧洲发抖的土耳其苏丹巴耶济德本人也破天荒第一次听
到了这个莫斯科公国人的傲慢的语言。”随着沙皇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俄罗斯沙皇和统治阶级的野心与私欲极度膨胀,俄罗斯国家对外扩张和殖民的步伐
加快加大了。俄罗斯民族主义越来越显现出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俄罗斯民族主义逐
渐失去其抵御外侮。维护正当民族利益的进步性,逐渐蜕变成以领土扩张,政治奴
役,经济掠夺为目的,为本民族的或个别利益集团的狭隘利益而不惜损害其他民族
利益的民族主义。
俄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曾经指出: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即是开拓土地
和殖民的历史,从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俄罗斯民族向整个东欧平原散布开
来:从波罗的海到白海到黑海、高加索山脉、里海和乌拉尔河,甚至深人高加索,
里海和乌拉尔以南、以东的地方。俄罗斯部族在政治上几乎全部联合在一个政权之
下:小俄罗斯、白俄罗斯、诺沃罗西亚一个接一个地归并人大俄罗斯,组成了全俄
罗斯帝国。”马克思曾经认为俄国的历代统治者都梦想着“要使各个斯拉夫民族形
成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民族,这个民族的使命是建立一个从易北河到中国、从亚得
里亚海到北冰洋的伟大的斯拉夫帝国。”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所承袭的全部称
号是“全俄罗斯、莫斯科、基辅、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的皇帝及独裁者,喀山
皇帝,阿斯特拉罕沙皇,西伯利亚沙皇,波兰国王,格鲁吉亚国王,普斯科夫、斯
摩棱斯克、里夫乌斯克……的统治者,芬兰大公,爱斯兰、立沃尼亚、特维尔、彼
尔姆……及其各地的侯,下诺夫哥罗德、切尔尼戈夫、梁赞、罗斯托夫、雅罗斯拉
夫尔……的统治者及大公,北方各地的主权者,卡巴尔达等地及亚美尼亚的统治者,
切尔莫斯的世袭统治者及王,土尔克斯坦的统治者……”,他的这些称号即构成了
一部殖民扩张史。
从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末是俄国殖民扩张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沙皇专制制度的
形成时期,代表俄罗斯贵族和地主阶级利益的沙皇政府从一开始就把殖民扩张作为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但该时期的俄国在地理上基本上还是一个内陆国,还无力争
夺世界霸权,它所推行的是以“地域性蚕食体制”为特征的地区霸权和殖民政策。
因此,对周边弱小国家或民族(如喀山、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亚等)的征服和“完
成使西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并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版图中,是17世纪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和政论家马克辛·格列克(约1480
—1556年)向沙皇鼓动应积极地向西亚进军,从”不信神的异教徒——穆斯林“手
中夺取君士坦丁堡,他说:”躺着睡大觉是等不来胜利的。是建立功业的时候了,
绝不要再迟疑观望,是花费金钱的时候了,切勿再吝惜。“伊凡四世把向外扩张、
拓展疆土称为是要收回失去的”祖传的世袭领地“、”维护正教信仰“,他表示:”
我和他(波兰国王巴托里)不可能和平,因他夺取了我的立夫兰。我的世袭领地。
城市均被他据为己有了。“伊凡四世顺应俄罗斯地主阶级和商人的要求,大力推行
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对外政策,积极对外用兵,拓疆掠地,于1552年占领喀山汗
国,1556年8 月又将阿斯特拉罕并入俄国,控制了通往里海的门户和通往高加索的
重要通道。早在1563年,伊凡四世就自封为”全西伯利亚君主“,表明了他对西伯
利亚的野心。到位世纪40年代,沙皇政府将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
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将俄国的东部国界推至太平洋西岸,使俄国的国土面积扩大
了两倍多。
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为沙皇俄国殖民扩张的第二个阶段。该时期是俄国农奴
制经济迅速发展、达到巅峰并衰落时期,也是俄国绝对专制君主制度确立和鼎盛时
期。该时期全俄统一市场初步形成并逐渐扩大,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沙皇
政府的殖民扩张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对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地域性殖民向欧洲霸
权和世界霸权转变。马克思在《十八世纪外交内幕》中分析道:“对于一种地域性
蚕食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然而,“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
成为不可缺少的了。只是由于把莫斯科公国从一个单纯内陆国家变成濒海帝国,莫
斯科公国政策的传统局限性才得以打破,并融化在那种把蒙古奴才的蚕食方法和蒙
古主子的世界性征服的倾向混杂在一起,从而构成现代俄国外交的生命源泉的大胆
综合中。”
彼得一世使俄罗斯民族主义完成了由地区性的极端民族主义向大俄罗斯沙文主
义的转变。彼得一世在为其皇位继承者所立的遗嘱中指示:“俄罗斯将有使命在将
来成为欧洲的统治民族,永受神的光辉的指引,并得到神的支持。朕生此信念,是
由于考虑到欧洲大多数民族已达到衰朽的老年,或无论如何正在迅速接近这一状态。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年轻的人民,在达到它们那样强盛时,就很容易和必然征
服它们……朕的继承者将把俄罗斯建成注定要使贫穷的欧洲肥沃起来的大海,如果
朕的后裔懂得如何引导这股潮水,它的浪涛将冲破任何挡住去路的堤岸。”因此,
他训诫其继承者,务必使“俄国长期保持战争状态,使土兵常备不懈,使他不断为
增强国家财政和改进陆军作出努力。挑选最有利的时机发动进攻,以战继和,以和
继战,达到俄国的利益、扩张和日益繁荣。”他指示俄国向西部、东部和南部殖民
和扩张的方向,“……这样我们就能征服欧洲,也应当征服欧洲。”如果说彼得一
世是“近代俄罗斯政策的发明者”的话,那么叶卡特琳娜二世则是这个政策的最直
接的执行者,在她执政时期(1762—1795年),通过三次瓜分波兰(1767—1772年、
1792年、1794年)灭亡了波兰,将波兰大部分领土和西乌克兰纳入俄国的版图。1783
年吞并了占据具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的克里木汗国和整个库班地区,同时占领北高
加索的大片土地。根据1792年俄国与土耳其签订的《雅西和约》,摩尔达维亚大部
分并入俄罗斯,其余部分(包括比萨拉比亚)在1812年被沙皇俄国全部吞并。叶卡
特琳娜二世在其统治的34年间,使俄国的版图由1642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705万平方
公里。1801年沙皇政府正式宣布吞并格鲁吉亚,使其彻底地沦为殖民地。1814年沙
皇俄国吞并立陶宛全境。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1801—1825年),沙皇俄
国兼并了芬兰和波罗的海的大片土地,将比萨拉比亚变成俄国的一个省。
在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1825—1855年),沙皇俄国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快了,
沙皇政府在1829年把整个黑海东岸地区夺到了自己手里,并且占领了多瑙河河口诸
岛屿,而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实际上也脱离了土耳其,归俄国统辖。1864年整个
高加索地区(近44万平方公里)被征服,格鲁吉亚、埃里温汗国(亚美尼亚)、阿
塞拜疆沦为沙皇俄国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