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苏俄政府优惠的条件,以保证它有力量偿还所欠债务。”这些条件是立即召开国
际会议,各国政府与苏俄政府缔结和平条约,并且宣布承认苏维埃政权。这一建议
在帝国主义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苏维埃政权在抗击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
乱中的重大胜利震惊了曾经想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的西方国家,在军事进攻
和武力颠覆都无法奏效的前提下,西方国家感到必须与苏维埃政权坐下谈判了。特
别是从1921年初开始,苏维埃政权被迫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采用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和资本刺激经济恢复的新经济政策后,西方国家认为苏维埃政权的政治方
向发生了巨变。英国、德国和意大利马上表示赞同苏俄政府的建议,美国和法国则
表示反对。
1922年1 月7 日,意大利首相博诺米代表协约国正式邀请苏俄政府派代表团到
热那亚参加国际会议。苏俄政府认为这是苏维埃政权自建立以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
的外交封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苏俄政府与西方国家政治和经济关系的一个重大突
破,也是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次国际会议上,西方国家
将对苏俄政府施加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压力。l 月8 日,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
回电意大利外交部,表示苏俄政府接受邀请,并将立即组成代表团赴热那亚。列宁
担任了代表团团长职务,副团长是有着充分的外交经历和政治斗争经验的外交人民
委员齐切林。列宁因工作繁忙未能亲自参加会议,但是他为苏俄政府代表团制定的
机动灵活又不失原则的行动规则,即代表团成员“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
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他强调要善于利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分化敌人,用和
平主义瓦解西方国家结成的反苏阵营,要“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如果我们那
里对话很识时务,不过分固执,那就通过热那亚会议达到这一点,如果他们固执到
底用p 就绕过热那亚会议。”1922年4 月10日至5 月19日,国际会议在意大利热那
亚的圣乔治宫举行,除苏俄政府代表团外,参加会议有28个国家的代表,美国派观
察员列席会议。西方国家要求苏俄政府偿还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所欠全部外债180
亿卢布,归还被没收的外国人的企业和财产,要求苏俄政府取消外贸垄断,并且将
国家财政交由协约国管理。齐切林曾针锋相对提出了反赔偿要求,要求西方国家赔
偿因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苏俄所造成的390 .4497亿金卢布的巨额损失,并且主动
地提出各国普遍裁减军队和军备以抵制新的战争威胁。齐切林强调俄国是欧洲的大
国,资源和劳动力丰富,苏俄政府愿意向世界各国开放森林、煤炭的开采权,愿意
利用外国技术和资金用于发展国民经济。他同时强调:“在当前这个历史时代,衰
老的社会制度和新生的社会制度并存是可能的,体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所有制之间
的经济合作,对于世界经济复兴是绝对必要的。”苏俄政府的和平建议和裁军建议
遭到了法国和英国代表的反对。协约国抛出早已准备好的《复兴欧洲和俄国经济备
忘录》,备忘录中要求苏俄政府偿还的各处债务达184 .96亿卢布,要求苏俄政府
立即偿还被没收的外国资本家的企业和财产。协约国限定苏俄代表团在4 月20日前
做出答复。
4 月20日,苏俄政府代表团副团长齐切林向协约国发出照会,再次重申只有在
协约国承认苏俄政府并且向苏俄提供足够的财政援助的前提条件下,苏俄政府才可
能承担债务和偿还外国资本家的财产。
5 月19日热那亚会议不欢而散,在闭幕式上,英国首相劳合一乔治把会议无果
而终的责任全部推到苏俄代表团身上。齐切林立即做了回应,他说:“英国首相冲
着我说,邻人借给我钱,我必须偿还给他。好!为息事宁人计,在这种特定情况下
我同意这么办。可是我应当补充一点,若是这个邻居闯进我的房子,打死了我的孩
子,捣毁了我的家具而且把房子一把火烧了。我想,他至少得先赔偿我的损失才是
讲道理吧?”
持续40天的热那亚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对于苏维埃政权来说是一场外交
上的胜利,在正式会议及各种场合,苏俄代表团广泛地宣传了苏维埃政权的新经济
政策,向世界表达了俄国人民和苏俄政府渴望和平发展的愿望,同时利用西方国家
的矛盾,达到了分化和利用的目的。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被迫签订了“屈辱”的赔款和放弃殖民地的条约,使得它与协约国之间存在着较大
的矛盾。德国迫切希望打开外交上的被动局面,为恢复经济迫切需要苏俄的原料和
市场。早在热那亚会议召开之前,苏俄代表团途经柏林时,就已经与德国政府代表
进行了会晤。热那亚会议期间,两国代表再度进行了多次秘密接触,协约国代表的
不合作的态度和利己主义的作法扩大了德国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苏俄代表团在一
些重大问题上对德国也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4 月16日,苏俄代表团副团长、外交
人民委员齐切夫和德国外交部长拉特瑙在热那亚郊外的拉巴洛签订了《俄罗斯苏维
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德国协定》(简称《拉巴洛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包
括双方彼此放弃对军费支出以及在战争期间给各自国民造成的一切损失的赔偿。双
方彼此放弃偿还战俘费用的要求,德国放弃它因在俄国的公私财产被苏维埃政权收
归国有而提要的赔还要求,条件是苏俄不得满足其他国家类似的要求。协定宣布两
国间的外交和领事关系立即恢复,两国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发展彼此的贸易和经济
关系。它表明德国放弃了布列斯特和约的全部条款,而苏俄放弃了凡尔赛条约第 116
条应从德国获得的赔款。这是苏维埃政权充分利用帝国主义战胜国——协约国和战
败国——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取得资本主义大国承认而签订的第
一个条约,从而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反苏联盟,创造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共处的先例。
美国政府对苏俄采取了敌视和打杀的态度,但是在美国国内也有相当一批人喊
出了“不干涉苏俄”口号。就在美国政府下令对苏俄实现经济封锁的时候,一个美
国人、23岁的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于1921年8 月带着价值10万美元的医疗设备来
到了赤色俄国。列宁亲自起草了给在美国的外交代表马尔腾斯的电报,询问“我们
从叶卡捷琳堡电报局的来电中得知,一个年轻的美国人要船运粮食解决乌拉尔地区
的饥荒问题,是否属实”。马尔腾斯立即回电,回答是肯定的。
列宁亲自接见了这位大胆而可爱的美国青年人,列宁建议说:“你为什么不买
下来开采阿拉帕耶夫斯克石棉矿的特许权呢?”10月28日,第一份给予美国人以特
许权的合同在苏联外交部正式签署。哈默索性把他在美国的全部企业和产业变卖,
举家迁到苏联,在这里投资建厂、经商置业。哈默的行动触犯了美国政府的戒律,
从此哈默头上戴上一顶红帽子,中央情报局连续几个月对他进行了调查,但是这不
影响他生意和声望。到了60年代中期,哈默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变成了苏
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之间的秘密信使,在促成美苏关系缓和方
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过苏俄政府的努力,苏俄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的进展。
1921年2 月,苏维埃俄国相继与伊朗、阿富汗建立外交关系。
1921年3 月23日,英国首相劳合一乔治宣布承认苏俄政权。
1921年3 月,苏维埃俄国与土耳其建立外交关系。
1921年11月,苏俄与蒙古建立外交关系。
1921年12月,苏俄和意大利签订贸易协定。
1922年苏维埃政府同挪威、奥地利、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签订贸易协定。
1924年,西方国家同苏联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几个国家的联合绞杀非
但没有使红色俄国屈服,反而加速它的壮大和发展。西方纷纷向苏联露出笑脸,频
频摇动橄榄枝,惟恐落在后面。因此,这一年被新闻界称为“承认苏联年”。
1924年,苏联的《消息报》刊登了苏联画家鲍里斯·叶菲莫夫的一幅漫画,形
象地描写了一些国家在外交上上承认苏联的情景: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的会客室,
人民委员办公室门口站着一个手持步枪、精神抖擞的苏联士兵。在门外,许多国家
的外交官因为第一个进入办公室而挤成一团,每人手里都高高都拿着一份在外交上
承认苏联的文件。卫兵一面让西方外交官们进入齐切林的办公室,一面把他们的文
件通通插在刺刀上。在不远的街角处,身着星条旗花衬衫的山姆大叔探头探脑地向
这边望着,脸上露出了羡慕和怨恨的复杂表情。
在“承认苏联年”,美国却一直坚持强硬态度,拒绝与苏联进行正式的交往。
声称只要俄国不恢复私有制,美国政府就永远拒绝谈判。苏联外交部长齐切林针锋
相对地说:‘华盛顿应该懂得,——而且懂得越早越好,——在俄国,苏维埃政权
已经完全确立,俄国现行政体发生任何改变的可能性完全排除。”12月18日,美国
国务卿休斯公开发表一篇讲话,认为苏联是一个充满邪恶的国家,苏联政府一心想
要在美国策动革命,以毁灭美国人民的自由和民主生活。齐切林回击认为休斯的这
篇讲话“恨不得把苏维埃制度摧毁和消灭。在反对殖民地人民、在直接或间接反对
苏维埃共和国的行动中,美国政府始终是世界反动势力与世界帝国主义的主要力量”。
五、战时同盟兄弟情
美苏关系相互对立,彼此间保持了长达16年的敌对关系。美国执迷不悟的本意
是孤立、打击和削弱苏联,使其在千般压力下顺从美国的要求。然而,美国领导人
发现,经过16年的成长,苏联这个“乳口小儿”已成壮年。经过苏联的有效的外交
活动,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或者在政治上承认了苏联的存
在,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以强硬态度对付苏联的美国反倒变成了孤独的牧羊人。美
国更为担心的是,德国的法西斯势力正在上升,欧洲战争近在飓尺。如果斯大林的
苏联与希特勒的德国携起手来,“红祸”加上“黑祸”,那么世界将永无宁日。而
且,以苏联2240万平方公里的幅员、2 亿人口之众,这里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这
对于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的美国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对此,美国新总统罗斯福是
最明白不过的了。
终于,美国也向苏联投去了深情的一瞥。
1933年 1月,美国 45 个州 268所学校,800 名教授、教师联名写信给富兰克
林·罗斯福总统,强烈要求美国同苏联恢复正常关系。4 月份,罗斯福又收到来自
马塞诸萨州673000名选民签名的请愿书,一份在329 位美国知名人士中征询意见的
调查报告,国务院远东司的一份备忘录、一些重要报刊的社论以及美国退伍军人团
在华盛顿组成的群众大会上表达的观点,这些材料说明美国人普遍赞成承认苏联。
但是,在美国国内也存在相当大的反对声音。美国的天主教会们认为“同一个
公然敌视上帝的政府、宗教的迫害者”建立友好关系是大错特错的。为消除国内的
反对情绪,罗斯福向人们表示,他一定寻求得到苏联的保证不在美国搞颠覆活动,
并就苏联拒付所欠的债款和苏联没收的美国公民的财产等问题寻求苏联做出让步。
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达成举行谈判的协议,就是一方提出,另一方也同意
如下想法,即:共同坐到谈判桌上,探讨双方能否就存在于两个伟大的国家和伟大
人民之间的种种问题,找出解解决的办法。仅此而已,别无其他。”
1933年10月10日,同往常一样,上午9 时,罗斯福总统被男仆用一辆轻巧的没
有扶手的轮椅推到白宫的电梯上,下到一楼的椭圆形办公室,从容地坐到办公桌前
的椅子上。这一天,他的心情非常好,他准备做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罗斯福要给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写信,由美国出面打破坚冰。他在信中对“百余年
来有着对双方有利的、幸福的友好传统的”的两大民族之间没有正常关系表示遗憾。
他建议举行苏美谈判。足足过了7 天,这是漫长等待的一周,苏联领导人和苏联政
府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7 天以后的10月 I7 日加里宁的复信附和:“美苏
两国之间没有正常的关系,不仅影响到我们两国的利益,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际形
势,增加了不安的因素,使巩固普遍和平的过程日趋复杂,鼓励了破坏普遍和平的
势力”,他表示苏联政府接受美国的建议。
10月20日,美国国务院召见了一直被拒之门外的苏联驻美国首席代表鲍里斯·
斯克维尔斯基。当斯克维斯基的车子开到白宫后门时,国务院官员威廉·布利特早
已等候在门口了。当宾主坐下来之后,布利特对斯克维尔斯基说:“我带有一份未
经签署的文件。这份文件可以作为请贵国派遣代表来此讨论我们两国关系的邀请书。
我们希望你能用最机要的密码把这份文件的内容电告贵国,并了解它是否能为贵国
人民所接受。如果能接受……我们的总统就将在上面签字。……如果不能接受,那
么,你能否保证永远不把它公诸于世,……保证把事情的始末加以保密?”斯克维
尔斯基向布利特保证照办,然后他提出了关键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对苏联的承
认?”布利特回避正面答复,他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请贵国代表同美国总统
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