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从这个实例可见,论辩中的“投其所好”术,实际也是一种“诱敌”战术,抓住对方的需求和动机,设下圈套,诱敌深入,对方进入伏击圈后,我方就可猛烈出击,战胜对方。
3.“投其所好”能巧布疑阵
一位顾客来到某酒店喝酒,店主以半杯酒当满杯卖给他。他喝完第二杯后,转身问店主:“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多少桶酒?”“35桶。”店主洋洋得意地回答。“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了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店主很惊讶,忙问:“什么办法?”“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酒装满就行了。”聪明的顾客在此利用店主唯利是图的心理,“投其所好”,巧设圈套,待其落入,再奋力一击,揭露了店主的半杯酒充一杯酒的恶劣行径。此种说法比起一般的斥责要有力得多,也深刻得多。由这个实例可见,“投其所好”术又是论辩中的“疑兵”之计,可以迎合对方的某种爱好和心理,巧布疑阵,麻痹对方,使之放松警惕,误入陷阱,从而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4.“投其所好”能反客为主
一位知识测验的主持人向一位应考者提问:“先生,您是足球方面的行家,理所当然知道所有足球方面的事,是吗?”“那当然。”应考者悠然地答道。“那么,请问球门上的球网有多少个孔?”应考者一愣,但随即镇定下来,说:“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一定是知识十分渊博的大学问家。”“那当然。”主持人面露喜色地答道。“那么,你一定知道保塞尼亚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研究的是什么学问?”应考者问道。“保塞尼亚斯是古希腊一位能言善辩的哲学家。”主持人自信地答道。“完全正确。”应考者又问道:“你知道有关保塞尼亚斯的一件轶事吗?有一次,雅典的首席执政官听说保塞尼亚斯很有口才,想当众考他一下,就请他出席贵族会议。首席执政官让每一个贵族议员提一个难题,请他用一句话来回答所有的难题。贵族议员一个接一个向他提了几十个难题,而保塞尼亚斯只用了十分简单的一句话就回答了所有的难题。你知道他说的是一句什么话吗?”“面对这样多的难题,他只能说‘我不知道’。”主持人得意地回答。“完全正确,您真不愧为是保塞尼亚斯的后代。”应考者又问道:“今天我想再提一个问题,你还能再用一句话回答吗?”“请问吧!”主持人颇为自负地答应了。“那么,现在我问你,足球球门上的网有多少个孔?”“啊,嗯……”主持人无言以对。在这里,应考者面对主持人的刁问发难,先巧妙地回避,再“投其所好”恭维主持人“知识渊博”,主持人在自我陶醉中不知不觉充当了被考者的角色,应考者又一再恭维他“回答正确”、“完全正确”,使主持人更加自鸣得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身份,最后落入了对方的陷阱。而应考者巧妙地运用“投其所好”术,反客为主,反守为攻,掌握了论辩的主动权,反而控制了主持人,也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应变能力和杰出的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可见,“投其所好”术还是论辩中的一种“骄兵”之计。
………………………………
二 语言要活(1)
………………………………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在生活当中,每个人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人们就存在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决定了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统一的通用的标准语的说话方式来和他们交流。
这时,我们就要“看什么人,说什么话”。
若对方是办事严谨、诚实、老练的人,而他最喜欢听流利而稳重的话。这时,你说话时就要注意态度尊敬,既不能高谈阔论,也不可婉转如簧。而应忠实见长,朴实无华,直而不曲。这样话语虽简单,但言必中的,给人以老实敦厚的印象。
若对方是学识渊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芜杂的言辩。你不妨从理论问题谈起,引经据典,纵横交错,使谈话富有哲理色彩。但言辞应表现出含蓄和文雅,显得谦虚而又好学上进。
若对方性情豪放、粗犷,则他喜欢听耿直、爽快的话。那么你就应忠诚、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美丑、善恶的爱憎要强烈分明。
总之,与不同的人谈话,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因人而异,才能做到把话说活。
说话要讲点艺术
一座小城突然遭遇一场暴风雨的袭击,许多居民家里停电。小王家也不例外。
一连停电三天,供电所却没有人来上门修理。小王的妻子有点沉不住气了,埋怨他也不找个熟人赶紧修一下。小王苦思冥想,也没有想出一个供电部门的熟人。但又不甘心,就对老婆说:“找什么熟人呀?打个电话不就行了。”说着拿起电话,“喂,供电所吗,我是猫耳朵胡同的居民,我们家停电好几天了……”没等他说完,对方就说:“你等着吧,全城停电300多家呢,反正得一家一家地修!”说着对方就把电话挂了。妻子白了他一眼,一脸的嘲弄。
眼看着周围的邻居都修好了电,小王心里是又急又气又无奈。一天中午,小王的朋友小李到他们家去玩。闲谈中,小王把停电的烦恼告诉了小李,并且把他打电话的事情也说了一遍。小李听完以后就笑了,他说:“你那样说,谁会提前给你修呀?我打个电话试试。”
很快,电话接通了:“供电所吗?我这里停电了……”小李刚开口,就传来对方不耐烦的声音:“知道了,知道了,再等几天!”小李又说:“好的,谢谢你,不过我还是先说一下我的地址,您登记一下,好吗?”对方仍有些不耐烦:“行,你说吧。”于是小李大声说:“咱们区主管工业的王区长家你知道吧,我家就在他家的东侧,中间隔一个马路。也就是市人大周主任家以北200米那个胡同,政协郭主席家以西100米,市纠风办柴主任新开的那个门市往里走,对对,我的门牌号是38号,好好,谢谢你,再见。”
小李放下电话,小王却半信半疑。谁知道,不到两个小时,小王家的电扇就转了起来。小李对小王说:“以后说话要讲点艺术,懂吗?”难道不是么?现在的社会,势力小人太多了,你不这么说是不行,所以学会说话是至关重要的。
讨人喜欢的说话方法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言语交际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两种投其所好、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遇物加钱,是指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从而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买东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那些善于购物者就能购得“物美价廉”的东西。他们所具有的能力,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虽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我们买了一件物品之后,如果自己花了100元,别人认为只需60元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但当我们花了60元,别人认为需要100元时,我们则有一种兴奋感;很会买东西。由于有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技巧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如果你的好朋友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你却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可以买下。于是你在品评时说:“这套西服不错,恐怕得四五百元吧?”那朋友一听准会高兴地说:“老兄说错了,我220元就买下啦!”
这样的说法就很有技巧性,在你不知道别人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使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使得对方高兴。
遇物加钱法很能讨对方欢心,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对其价格高估就行了。当然“价格高估”也需注意,一要对物价心里有底,二不能过分高估,否则就收不到好的效果了。
逢人减岁,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相反,对于幼儿、少年,用“逢人添岁”(年龄往大处说)的方法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年的心理。每个人都要经历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芸芸众生,都不过是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然而谁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不愿过早老去。因此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非常敏感,尤其是女性。如果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士被看作中年人,她会高兴吗?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怕老心理,所以“逢人减岁”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这种技巧的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谎言”,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产生反感。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以上所说的遇物加钱,逢人减岁,说穿了就是一种投其所好。但是只要我们的目的光明正大,这种投其所好,对自己、别人和社会都会百利而无一害。相反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至多只能说它们是“美丽的谎言”、“无害的阴谋”,“于人方便就是于己方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不伤和气的争辩妙招
大千世界,充满各色人等。即使这样也不可能有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人与人之间必定会存在一些差别。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评论。这些不同程度的差异都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仔细看看我们周围,争辩可以说无处不在: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衣着与言谈也能引起争辩。从某种意义上看,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就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相互劝说。然而由于争论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所以,辩论不同于平常的说话,它通常是不友好的语言行为,就像比赛一样,人们都会在不自觉中成为敌人。因而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于是,大多的争辩都会形成紧张的气氛,很容易使我们良好的交际愿望落空。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中,怎样才能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人际和气呢?你就要在论辩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论辩结尾搞好“善后”工作。这才是妙招。
………………………………
二 语言要活(2)
………………………………
1.为争辩创建积极的格调
避免无益的争辩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觉得自己的意见和别人不一样,或是自己的言行被别人否定时,我们就会奋起辩驳。往往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你需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1)如果你不能获得争辨的最终胜利,它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所以你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一笑置之最妙。遇到那些无理之徒时,保持沉默就是最大的反抗。同样,你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没必要在一些琐事上大做文章。
(2)当你和别人辩论时,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如果是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等,那就大可不必如此。同样,我们向人提出问题如果有感情的因素,那么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这种不积极的提示把他人引入无谓争辩的歧途。
(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的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
争辩也是愉快的、友好的。我们进行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一种保持和平的心理,那么就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去参加辩论。
(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2)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际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用有制有节的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与情恰恰是列车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在争辩中,“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有位诗人说过,情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锋刃的刀,让使用它的人满手流血。人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们彼此会以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论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让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2.做好善后工作
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不仅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善后处理”,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做好“善后处理”有什么途径么?当然有:
(1)生活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敢于向真理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真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方面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成功了故然好,但是如果你在辩论中眼见对方哑口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