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垄断行业是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电信、铁路、电力、供水、供气等,都属垄断部门。由于这些部门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不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个时期以来,不少部门同行政垄断相配合,搞高价高收费,为本部门及其职工谋利益,使其收入水平大大高于其他部门,而服务又很差,老百姓意见很大。事实上,世界上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也告诉我们,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不少原来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都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或部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如电力部门可以实行厂网分开,发电厂竞价上网,电信公司可以承租网络开展网上业务等,从而大大提高效率,使消费者受益。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是因为自然垄断妨碍市场竞争和提高效率,而是在一些一直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部门,有关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手段,阻挠可以引入的市场竞争,使其表面上看是自然垄断,实际上是行政垄断、部门垄断,谋取部门利益,或力图使部门既得利益固化。所以,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推进垄断部门改革,尽可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引入外资和国内民间资本,实行政资分开和政企分开,以促进效率的提高和服务的改善。国家要对垄断行业特别是其中的自然垄断性业务,加强监管,既要加强安全、环保、普遍服务等管制,也要实行价格规制,以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等各方权益。
按照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今后我国垄断行业改革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进行初步分拆、竞争的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要完善改革措施。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引进新的厂商参与市场竞争;二是现有的企业有条件的要实行多元持股,以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另一类是尚未迸行实质性体制改革的铁道、邮政、某些城市公用事业等,则首先要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改革。
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现代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就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里说的市场,就是现代市场体系,通过市场的导向作用,使社会有限的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自动流向能带来较高效益的部门和领域。迄今为止的经济实践表明,市场能够比其他手段如行政指令更为有效地配置资源,发挥生产要素的潜能,提高社会生产力。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商品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服务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与零售市场、集贸市场,仓储市场、连锁商店、超市与现代物流中心,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等,光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就从1978年的1558: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539501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0倍。由于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各种商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像泉水般涌流出来,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告别商品短缺的窘境,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老百姓酌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消费者权益也开始有所保障。
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也很快。这些年,最重要的要素--资本市场迅速发展。截至2004年年底,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总数为1377家,股票总市值3705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7%。债券市场规模也不小。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始实行招投标制,按市场化运作。劳动力市场包括人才市场、经理市场等得到广泛的发展。技术市场发展迅速,2004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26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1334亿元。
今后,除了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外,重点是要发展要素市场,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逐步形成多层次(主板、二板、三板)、多产品(股票、国债、公司债、金融期货等)的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我国股票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我国股市总值像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那样同国内生产总值相当,则可以实现企业直接融资的总市值就达9万亿元以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又如,我国有世界上最丰裕的劳动力资源,光是农村就至少有15亿个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前景是巨大的。产权、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也要有较大的发展。只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包括继续培育和规范各市场申介组织和专业服务组织,才能提高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才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为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必须打破各种市场障碍,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第一,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至今有的地方政府从本地利益出发采取反市场化措施,阻挠公开公平的竞争,人为分割市场,扭曲市场行为。有的行业和部门,特别是带有资源垄断性的行业和市场集中度高的行业,常常用行政手段限制竞争,有的自然垄断行业也对能引入市场机制的部分设置种种障碍,限制竞争,维护本部门、本行业的既得利益,麻痹市场机制对提高效率的作用。
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同转变政府职能一起,着力解决。
第二,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要素价格市场化是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的关键。我国要素价格市场化进程已经开始,但远未完成。最重要的要素资本的价格即利率的市场化才迈了几小步,外汇市场、货币市场中的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等方面实行剩率由市场形成,但是人民币的存贷款基本上实行官方利率。向农民低价征地问题突出。土地使用权大部分仍按行政审批制划拨,暗箱操作,权钱交易严重。由于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入市场壁垒高,尚未形成城乡劳动力一体化的市场。因此,要素价格市场化包括利率市场化是我国今后价格改革的重点,也是发展要素市场的重点。
第三,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培育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行为规范的市场主体。建立市场准人和退出机制。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首先要树立诚信为本的观念。与此同时,通过立法重建社会信用体系。在强化产权保护基础上,以货币信用为重点,重建包括企业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个人信用的现代市场经济信用体系,依法严惩逃废债务和违约等失信行为,使失信违约成本明显高于其非法所得。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管理市场,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此外,还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
五、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调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成效是很显着的。我国不仅有效治理了几次由于经济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而且针对90年代末以来出现通货紧缩(外加1997年下半年出现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新世纪头两年世界经济低迷),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从而继续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绁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首先,按照十六大报告精神,政府要切实从原来管理企业转变为从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运动员变为裁判员和服务员,不再经商办企业。政府确认上述四大职能,是一大进步,是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恰当定位。
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也更加明确,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过去,由于通货膨胀影响了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曾经有几年,我们把治理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明确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国际上通行的四个方面是很必要的。还有,增加就业列为主要任务之一很有针对性。根据中国的国情,恐怕今后一个时期,需实行就业优先的方针,即把实现充分就业,放在稳定币值的前面,放在社会保障的前面。看来,今后应把增加就业岗位和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列为政府工作成绩的重要考核指标。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中国现阶段的宏观经济调控,其主要任务之一,除保持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即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外,还包含重大结构的调整,如收入分配,以及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城乡经济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的调整。盾者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主要是属于市场调节的范围。与此相联系,宏观调控除了主要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外,还运用计划手段,计划同金融和财政一起成为宏观调控的三大杠杆。
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切实减少和依法规范行政审批,是当前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重点。不改革审批经济体制,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就会愈演愈烈。改革审批经济,触及一些政府部门既得利益,因而阻力很大,这个问题要靠立法和严格执法来解决。
财政体制改革任务也很重。比如,要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决策和执行要分开,不能自己决策自己执行,从而无法制约。还要规范转移支付,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管。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包括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调整出口退税率,开征物业税以及严格税收征管等。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逐步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创造条件上市。刚进入2004年,国务院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针对两家试点银行目前的财务状况,国务院决定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其补充资本金。此外,用市场原则处置降低不良资产,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改革农村全融体制等。这些问题,对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正在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对策。
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与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这几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政府加强对高收入的调节,坚决取缔和打击非法所得,切实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体,成为群众的共同呼声。
针对以上情况,十六大报告提出:
首先,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里说的按贡献应是指对财富创造的贡献而不是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据有关部门粗略估计,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部分占90%左右,仍是大头;资本与技术等要素所占比例较低。1998年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中,劳动者报酬占87。3%,财产性收入(其中主要是利息收入)占68%,转移性及其他收入占59%。这样的分配格局是否合理、如何完善,有待总结经验继续完善。
其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超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当然,初次分配也要求机会均等,市场效率是公平竞争基础上的效率。再分配也要讲究提高效率,必要时要对征税进行成本收益的比较等。公平不只限于收入公平,还有劳动就业、接受教育,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平。
再次,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工资化,改变目前灰色收入实物工资占相当比重的不正常状况。各类企事业单位都要实行最低工资制度。
完善分配制度,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平稳转轨的重要条件。当前首先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包括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和应保尽保等。其次,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增加社会保障基金支出。还可以考虑将一部分国有资产划出用于增加社保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挥商业性保险的作用。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最后,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是一个涉及几亿人的大问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没有比较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001年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里程碑式的进展。
加入世贸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