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7568亿元,比1952年增长99倍。按照这个要求,15年内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由年初定的16。7%提高到17。3%周恩来、陈云从1956年初就注意到经济建设中的急躁冒进问题,一再提醒人们既要努力去做客观上可能做到的事情,也要注意避免超越客观现实条件许可的范围,去做客观上做不到的事情。6月,刘少奇主持中央会议,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决定压缩过高的指标,该下马的基本建设项目就下马。【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按照中央领导人的上述精神,李富春再次修订二五计划草案。国家计委准备调整和补充原计划方案,即财政拨款改为2900亿元,建设项目要保证重点、削减次要、个别调整,以此作为二五计划的第一方案(即高方案)。6月16日,李富春邀集国务院第二、四、六、七办公室和国家建委、煤炭部、石油部、电力郜、地质部负责人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的编制。他指出,计委在综合平衡中,深深感到这个方案(即第一方案)仍有偏高偏大之处,准备拟制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二方案。这个方案的财政拨款准备定在2500亿至2600亿元左右,对基本建设规模和进度都准备作必要的压缩和推迟。

对于这样的考虑,李富春审慎地指出:这是因为还有许多比较重要的因素没有搞清楚。就国内而言,(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方案,是在农业合作化和私营工商业改造的高潮中制定的,1962年要达到粮食生产指标6000亿斤、棉花7000万担,这个指标是否能达到,还需要再看。(二)地质资源情况,有待进一步做工作。石油资源、金属等,看起来很有希望,天天都有好消息,但储藏量究竟多少还有待进一步摸清楚,设备供应也还要争取。(三)体制问题也是个未知因素,分散与集中的程度,涉及到地方计划的管理范围。在保证集中、保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前提下,如何扩大地方的分权问题,还值得研究。(四)科学规划未定。究竟要建立多少科学研究机构,建立一些什么样的机构,要多少科学技术人才,是个未知数。(五)原子能利用正在进行研究,究竟能搞到什么程度、需要多少投资和人才都不知道。就国际而言,(一)国外援助的可能性,规模、进度能够满足到什么程度?还不知道。就是在谈判中都得到了国外同意,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能否如期供应设计与设备也还是个问题。(二)近来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想同我们做生意,因此,在考虑和安排我国的各项经济建设时。

必须考虑这个国际环境,不仅考虑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贸易关系,而且应该考虑同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可能性,这样既可以缓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中人为的紧张性,又可避免在国际贸易中的被动局面。第二个五年中机械工业的安排应该留出一定的比例靠与兄弟国家的协作和资本主义市场贸易来解决。

由此出发,国家计委认为:经过中央先反右倾保守、后反冒进,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财政收入和各种指标虽经削减,仍然偏高。并将此意见函告周恩来总理6月19日,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率领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商谈第二个五年计划轮廓草案。此后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直接主持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工作。7月,周恩来同国家计委薛暮桥、王光伟、陈先等反复计算各项指标的可行性,全力以赴研究制定二五计划。7月3日-5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方案轮廓初步试算草案。周恩来根据5个来月的调查研究,在7月3日的发言中指出:第一方案冒进了。对今天讨论的第二方案要精打细算,要搞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作为向八大的建议。为此,第二方案确定2600亿元的财政框框可以推翻。要注意三个问题:生产收入、基建开支要平衡;基建投资要有个限制,预算收入不能应付吏出,要减只有减国防和基建。他说:双轮双铧犁的生产可以停一下,拨一部分钢材给商业部用。我摸了五个月了,现在敢下命令了。4日又指出:在生产与财政的关系中,生产是中心。生产多,上缴利润就大。当天他与毛泽东详细讨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数字和方针问题。5日指出,数字和方针是有联系的。第二方案既然是为了贯彻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方针,那么,提出在1962年粮食产量达到5500亿斤就有很大虚假,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如果把1957年的产量设想为4125亿斤,那就要递增60%才能实现,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两年歉收,以实绩计算每年只递增46%。虽然合作化后农业生产的积极因素增加了,但消极因素并未减少,水、旱、虫灾总要起作用。农业生产指标算高了,农业税、轻工业、利润、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预算等一系列数字都受影响。

因此,搞这么一个假象不好,是危险的,即使把1962年产量定为5300亿斤,也值得考虑。又指出:在工业生产指标上,设想到1967年钢铁产量达到2700万吨到3000万吨,这是高的想法。我国工业化的关键不在于钢能否达到这个数字,而在于我国的水平。

现在,英国、联邦德国都没有达到2000万吨钢,但国内什么机器都能生产,就是个工业国。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也是各种机器都能够制造,技术高,有发展的余地。因此,设想钢铁生产少一些,煤炭生产指标、基本建设投资等相应地都可以少些了。在财政收支指标上,每年以16%的速度增长有困难,应该压下未。最后压到财政总收支2350亿,递增12%。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根据一五计划的经验,做好各项平衡工作,留有余地,妥善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提出稳妥的投资总额,以编制出可行的方案来。

由于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和第一副主任张玺在苏联商谈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经济援助项目,周恩来要计委副主任薛暮桥负责起草关于二五计划提交中共中央代表大会的建议,由国家计委长期计划局副局长陈先协助。他们根据手中掌握的资料,估算出二五时期国民收入总额为4000亿元,积累按25%计算,投资总额为1000亿元,均比一五时期积累占24。2%投资额588亿元明显增加了。

1956年7月4日、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商谈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有关问题。接着周恩来于8月3日-16日在北戴河多次召集会议,讨论修改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稿),对第二方案各项指标进行调整。同时,讨论修改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稿。8月16日,周恩来前往毛泽东处商谈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17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三方案)。会间,周恩来指示总理办公室财经组将八大《政治报告(草案)》同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草稿进行对照研究,找出有关重要提法和工农业生产有出入之处供参考。8月31日,他和国务院副总理、各办主任座谈《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草稿)》。随后,对报告(草稿)进行多次修改,并送毛泽东等审阅。

9月13日,毛泽东两次致信周恩来,在第一封信中说:看了一遍,很好。作了一些小的修改,请酌定。同日,形成《建议》的报告(修正稿)。9月6日周又与张闻天、陈伯达、章汉夫、乔冠华商谈修改《政治报告》中目前形势部分。7日,根据毛泽东来信的要求,修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两部分,将原稿中在1962年,要求粮食生产5000至5200亿斤,棉花5000至5200万担一句改为:要求生产粮食5000亿斤左右,棉花4800万担左右,并作旁注:粮棉产量是经过多次协商并与陈云同志谈过的。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增写?应当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8日,毛泽东致信刘少奇,对周恩来的修改处表示认可。当晚,周恩来又和张玺、薛暮桥、杨英杰、王光伟等再次修改《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的建议(草案)》。直至9月9日,周恩来指示布置付印等事宜,才将作为中国共产党八大会议提出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的建议(草案)》最后定稿。综上所述,在7月初至9月上旬的两个多月中,周恩来主持的关于修改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会议和商谈计20余次之多,期间多次向毛泽东汇报修改情况。毛泽东3次写信就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修改发表意见。周恩来于9月8日得到毛泽东对修改的认可后方布置付印。这是一个经过反复研究,多方酝酿,糟心计算,得到各方面认同的计划。

(二)八大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任务的提出

在全面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任务。首先,刘少奇在八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党中央委员会所建议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速度是积极的,同时又是稳妥可靠的。发展速度必须是积极的,以免丧失时机,陷入保守主义的错误;又必须是稳妥可靠的,以免脱离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使人民的负担过重,或者使不同的部门互相脱节,使计划不能完成,造成浪费,那就是冒险主义错误。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周恩来在八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5项:(1)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2)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3)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4)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5)在工业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院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对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的目标,报告批评了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以为不需要建立我国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专门靠国际援助的依赖思想;另一种是关起门来建设的想法。指出:工业化的总目标,就是要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基本上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样的工业体系,能够生产各种主要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基本上满足我国扩大再生产和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需要。同时,它也能够生产各种消费品,适当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为了使第二个五年计划编制的既积极又稳妥,周恩来在工作报告中强调了要注意的12个主要问题:(1)合理地积累和分配资金;(2)正确地安排基本建设计划;(3)发展工业生产;(4)发展农业生产;(5)发展运输业和邮电业;(6)加强商业工作;(7)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企业改组和人员安排;(8)改进国家行政体制,发挥地方的积极性;(9)培养建设人才和加强科学研究工作;(10)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11)继续厉行节约;(12)l1强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团结和协作,扩大国际间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合作和联系。

为了有效地实行上述各项原则,报告认为,中心的问题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适当地扩大地方的权限。因为地方比中央更加接近企业和事业的基层单位,更加接近群众,也更加客易了解实际情况,适当地扩大地方的权限,就能够更好地把地方上的一切力量,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应该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工作,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该成立自治地方而尚未成立的,都应该按照宪法规定,积极地帮助他们成立自治地方;应该严格尊重民族自治地方的各项自治权;应该大量培养和提拔民族干部,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管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真正当家作主,有职有权。不论在少数民族聚居、杂居或者散居的地方,他们的民族平等权利、宗教信仰自由、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都应该受到尊重。对于那些还没有文字或者文字尚不完善的少数民族,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创制和改革自己民族的文字。

这12项任务是在吸取第一个五年计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概括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各个方面,体现了积极、稳妥、改革、发展的精神。

·2。八大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在讨论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和其他报告的基础上,1956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62年的建议,对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采取的方钟和部署以及工农业主要产品的计划数字提出了建议。这个建议是按照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指导思想提出来的。

其主要内容包含:

(1)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发展速度。要求1962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计划增长75%左右,其中,工业产值比1957年计划增长1倍左右,农业产值比1957年计划增长35%左右。如果以第一个五年计划预计执行结果作为基数进行比较,上述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增长速度将会相对地下降一些。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57年的工业产值计划中,生产资料工业占38%,消费资料工业占62%;预计执行的结果,生产资料工业的比重可能达到46%以上。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生产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仍然将高于消费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要求1962年生产资料工业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各占50%左右。

(2)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厉行节约,1962年的国民收入,有可能比1957年增加50%左右。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积累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稍高于第一个五年已经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