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决定》更加明确提出,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的重点,是砍掉各级党政机关开办的公司,流通领域中过多、过滥的从事商业批发、对外贸易、物资供应的公司和金融性公司;要通过清理整顿公司,解决政企不分、官商不分的问题;通过清理整顿,查处一批社会影响大的有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与的大案要案。

9月初,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成立。在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领导小组决定,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要坚决撤并11类所属公司。

禁止党和国家机关及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是整顿流通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

1988年10月3日和1989年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退(离)休干部经商办企业问题的若干规定》和《关于清理党和国家机关干部在公司(企业)兼职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县以上机关的退(离淋干部经商办企业作出相关规定,要求党政干部在公司或企业兼职的,于1989年3月底前辞去公司(企业)职务,或辞去机关职务。

7定期公布八项重要经济指标资料。国务院决定,从1989隼1月起,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定期公布八项重要经济指标资料。这八项经济指标是:固定资产投资额、银行贷款余额及增加额、职工工资总额、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销售利税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工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工业能源消耗综合降低率。这项决定是为了把各方面的注意力从盲目追求和攀比产值增长速度,引导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

8制定国家产业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依据。1989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向和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农业、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加强能够增加有效供给的产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同时控制一般加工业的发展,使它们同基础产业的发展相协调。《决定》规定了制定产业政策的原则和产业发展序列。

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989年下半年,治理整顿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效果。集中表现为过旺的社会需求得到压缩,总量失衡的矛盾得到缓解,过高的工业生产速度开始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市场开始降温。但是,以压缩社会需求为重点的治理整顿,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出现市场销售疲软,资金紧张,产成品库存积压,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回落过猛,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暂时性的困难。根据这种情况,中央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以保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方针的顺利贯彻。

(四)1989年的计划安排与执行结果

1。1989年的计划安排。

根据十三届三中全会关于治理整顿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治理整顿所要迭到的六项目标,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1989年计划的主要目标为: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农业生产比上年增长4%,争取粮食产量达到41亿吨,比上年增加1600万吨;增加农业开发资金,在财政金融紧缩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计划比上年增长10%以上。工业生产增长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比上年水平压缩20%以上。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3300亿元,维持1988年计划水平,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2100亿元,在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为1200亿元,更新改造为569亿元。国家预算赤字和货币发行量都要低于上年。社会集团消费要比上年压缩20%。通过切实控制需求,增加和改善有效供给,做到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幅度明显低于上年。

为此,1989年要做好以下工作:

(1)坚决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调整投资结构。要坚决把清理在建项目的工作抓到底;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要按照产业政策合理安排投资,调整投资结构;对银行投资贷款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严格控制通过社会集资扩大建设规模。对一般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和国家计划外项目,1989隼不发放投资性的贷款。

(2)控制消费需求过快增长,逐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要坚决扭转延续多年的消费增长超过生产增长的状况。在治理整顿期间,政府和人民都要有过几年紧日子的思想准备。要坚决纠正奢侈浪费的现象,刹住这种歪风。

(3)争取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棉花、油料生产有较大增长。

(4)将过高的工业增长速度降低到计划规定的适当水平,并认真调整生产结构。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把煤炭生产和运输搞上去。

在增加能源和原材料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增产人民生活必需的日用工业品,适销的轻纺产品和紧俏产品,以及出口创汇产品。

(5)妥善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与1988年11月全国计划会议的安排加以对比,可以看出,第一,在投资数额安排上,这一公布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数字比计划会议的数字还是有所增加了。

按照计划会议的安排,1989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85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为1090亿元,比1988年计划压缩5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为520亿元,比1988年计划压缩160亿元。这一变化可能是考虑到计划实现的可能性,压缩太多反而不一定能实现。第二,在工作重心的安排上,计划会议安排的序列是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外贸(这也基本上是历来计划安排的序到),而公布的序列为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农业、工业、外贸,更加强调了治理整顿的重要性。

2。1989年计划执行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整顿,连续几年的经济过热开始降温,过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了压缩,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全国零售物价上涨幅度逐月降低,社会生产继续增长。

1989年计划执行结果如下:

国民经济在治理整顿中继续发展。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国民收入1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国农业总产值6550亿元,比上年增长33%。粮食总产量40745万吨,接近计划水平。连续几年过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全国工业总产值21880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为68%),达到了计划的要求。

由于实行财政、信贷的双紧政策,大力压缩社会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得到控制。198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0亿元,比上年减少近500亿元,下降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工作量压缩20%以上。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123000个,比上年减少43000个,计划总规模9925亿元,减少619亿元;当年新开工项目37000个,比上年减少41000个。同时,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全民所有制单位能源工业部门和运输邮电部门的投资比重,都比上年提高。生产性建设投资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65。9%上升到68。4%;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比重,由34。1%下降到31。6%。经过清理,全国决定停缓建的投资项目18万个,可压缩今后几年的投资675亿元,特别是楼堂馆所的建设得到严格控制。

生产资料需求减弱。1989年全国物资系统销售生产资料2342亿元,比上年下降0。8%;扣除涨价因素,实际下降1989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2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奖金550亿元,增长23。6%,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9个和18个百分点。全年社会集团购买力693亿元,增长速度由上年的20。3%降为国内市场变化较大,商品销售由上年过快增长转向局部疲软。198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8101亿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涨价因素,实际下降76%由于社会需求得到控制,市场零售物价上涨幅度自3月份开始逐月回落。1989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8%,上涨幅度略低于上年,其中新涨价因素为64个百介点,明显低于上年159个百分点的水平。特别是从10月份开始,物价上涨幅度已降到两位数以下。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基本稳定,大体保持在上年12月份的水平。

城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比上年上涨16。3%,涨幅不仅低于上年水平,也低于当年零售物价上涨幅度。

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继续发展。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货物总额达到1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出口总额525亿美元,增长进口总额591亿美元,增长7%。扣除来料加工、外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等不收付外汇的货物后,进出口逆差为28。5亿美元。

城乡居民消费趋于正常。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1989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1260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602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价格变动因素,一部分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有所下降。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1989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1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34亿元,增长35。1%。增长幅度这么大,是多年来所没有的。财政、信贷紧缩初步取得成效。1989年财政收支都比上年增加。经过紧缩财政支出,缩减了一批非重点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社会集团购买力得到较大幅度压缩。

但财政收支仍难以平衡。支出增长仍高于收入增长。由于收入上不去,而前几年需求过大的盘子压不下来,全年包括债务收入在内,仍有89亿元的赤字,比上年又增加了11亿元。1989年当年投放货币210亿元,比上年少投放470亿元。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为2344亿元,比上年增长98%,是1979年以来增长幅度最低的年份。全年银行贷款增加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控制在了计划目标之内。1989年尽管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主要是:

(1)多年积累下来的国民收入超分配、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年信贷规模的增长继续超过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财政赤字继续增加。新增储蓄形成的结存购买力,成为潜在的消费需求,依然是市场稳定的严重威胁。物价总水平虽有下降但仍然相当高。特别是造成经济过热的扩张机制并未改变。(2)1989年第4季度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市场销售疲软,资金紧张,产成品库存积压,商品流通不畅,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回落过猛,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暂时性的困难。(3)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一些长线的、质次价高的产品仍在增产,而一些紧缺的、适销财路的产品则增长不快。基础产业的重点建设资金不足,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工工业的行业改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同治理整顿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4)经济效益差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1989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仅比上年增长0。2%;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由上年的97天延长到108天,产成品积压严重;产品成本上升,企业亏损大幅度增加。(5)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城镇待业人员增多,部分居民生活发生困难。

这些问题,不少是原有矛盾的进一步暴露,有些是治理整顿中难以避免的,有的则是在新情况下出现的新矛盾。总之,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些基本因素还没有消除,新老矛盾交织在一起,治理整顿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二、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一)进一步治理整顿的决策和主要目标

从1988年9月开始的治理整顿,到1989年,在控制总量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由于治理整顿的时间不长,前些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在治理整顿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距离治理整顿的预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为了坚定不移地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考虑到治理整顿的艰巨性和复杂性,1989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将治理整顿的时间从原定的两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延长为三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全会认为,一年的治理整顿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经济中存在着的许多问题和困难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暂时的困难,前进中的困难。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是克服当前经济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全会决定,包括1989年在内,用三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努力缓解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矛盾,逐步减少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基本转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为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会提出,由于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治理整顿不能急于求成,时间短了不行。全会提出了进一步治理整顿的6项主要目标:(1)逐步降低通货膨胀率,使全国零售物价上涨幅度逐步下降到10%以下;(2)扭转货币超经济发行的状况,逐步做到当年货币发行量与经济增长的合理需术相适应;(3)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逐步消灭财政赤字;(4)在着力提高经济效益、经济素质和科技水平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争取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5%至6%:(5)改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力争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步增长,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和运力不足的矛盾逐步缓解;(6)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措施,逐步建立符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

全会要求,治理整顿必须抓住四个重要环节。一是继续压缩社会总需求,坚持执行紧缩财政和信贷的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