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害羞心理学-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潜在因素。日本人生活在许多类型各异的集体中,如家庭、社区、学校、团队、工作团体等。日本人对这类集体的忠诚度是强烈的,每一个人从感情上都有责任去维护和巩固自己所在集体的荣誉。一个人的举动给集体带来了哪怕是很小的损失、嘲弄或是尴尬,都是导致其愧疚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人一旦做了有愧于集体的事,那么他就会产生愧疚感,要使这种羞愧心理彻底消除,他可能通过一些新的举动来弥补自己对集体的损害,或者是采取自杀的方式主动脱离集体。但是,在外国人看来,这些事根本就谈不到是失败,它们只不过是一些很琐碎的小事,并不能构成一个人自杀的理由。在日本,一个高中棒球队员可能因为输掉一场比赛而自杀,大学教授因为学生批评其不够用心备课而去自杀,等等。

日本著名心理学者波多野谊余夫(Giyoo Hatano)写道,“在日语里,单词‘害羞’同‘羞愧’是相关词汇。日本人倾向于害羞,因为他们怕被嘲笑。”因为对羞愧的畏惧,日本人依赖于集体,整个日本社会也得到控制,因此,害羞被日本人称为一种安全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台湾地区的文化中也同样如此。

使用依赖和羞愧的策略,可以对反社会行为提供强烈的心理控制,这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亚洲或者美国,东方人的犯罪率都很低这一现象。虽然从社会层面上来讲,这种害羞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它对日本人和台湾人的个人生活却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能够克服害羞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穿越害羞之墙的中国

就像我们所讨论的其他东方文化一样,中国大陆也以集体生活方式为主。但是,所不同的是,这种集体生活是以积极的关注自我为基础。与其他的东方社会相比,中国的社区生活(伴随着文化变革)与以色列有更多相同之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贴在教室墙上和训练场上的常见标语。判定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集体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举例来说,一些儿童在少年宫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兴趣班,但是此时他们有责任学习所有能学会的才能。然而,知识、才能和成就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的需要,还要“服务于社会”。

我在中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行为观察,我们相信:在中国,害羞并不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我的助手在很多村庄进行采访,发现那里的小孩们会主动走到他跟前,有礼貌地跟他讲话,问他问题,并积极回答他的提问。尽管他去那里是为了进行研究,然而这令孩子们都很好奇。以前在他的采访中也有过类似情况,但那时的采访对象是年龄稍大的一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中国孩子害羞的比较少,其有力的证据来自于近期另外一名美国学者的报告,他研究了中国儿童早期的发展,这个儿童心理学团队访问了中国的学校、医院、健康门诊部和一些中国的家庭。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儿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力、自我保护力、独立能力以及生存能力。

在中国文化中,害羞似乎正在被削弱或者被预防。这是通过给予每个人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规定其集体目标的责任,通过完全信任孩子,通过教育的力量改变每一个人,通过这种观念的传播——害羞不是个人的失败,而是由外部条件和恶劣的社会环境带给人的消极影响造成的。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这些新的文化价值观使得存在数千年之久的害羞荡然无存。

张扬和骄傲的犹太人

在所有参与害羞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美籍犹太人表现得最不害羞。相对于上千人调查中出现超过40%的害羞指数来说,在美籍犹太人这一组的报告中只有24%的人认为自己当前正处于害羞中。此外,他们性格内向的少,外向的多,而且他们的害羞,多数还是在特定情况下的害羞。

尽管小规模的抽样调查令推广的结果有所改变,但是在犹太人中存在的如此少量害羞者还是一个很令人新奇的发现。对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两组进行比较,我们便发现了一些差异:犹太人在群体中,在普遍的社会环境中,或者在受别人评价的情况下,甚至成为焦点时,都较少出现焦虑情绪;陌生的异性或者同伴很少引发年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相仿的犹太人害羞。

与犹太学生以及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见面以及个人体验,都显示出:犹太文化中鼓励个性张扬。确实,在英语中没有对“张扬”这个词的直接翻译,也许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心中这个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张扬可被定义为独一无二骄傲的自信心,尽管它可能会暴露你的一些诸如毫无准备、不够有才或者不够聪明等缺点,但却可以激励人们的斗志。对以色列人来说,张扬意味着勇气,是一种勇于同“不可能”做战斗的意志力。以色列人这种张扬的力量使他们不会只看外在评价而付出行动。从长远看,他们不必花太多精力去考虑得失而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一种成功的品质。拥有张扬的个性,你可以邀请最漂亮的女孩与你共舞,申请更好的职位,会有更大的升职空间和更快的升职机会,工作也会更加顺手。“不管他们怎么做,但我说‘不’,这从来不会伤害任何人,或者说‘赞成’也是一样,这难道不就是我想要的吗?”

但是,这个完全站在害羞对立面的个性风格从何而来?阿雅拉·派恩斯博士(Ayala Pines)调查了将近900位以色列人,他们的年龄在13~40岁之间,包括小学生、大学生、军人和农民,并收集了关于害羞天性的若干数据。以色列害羞人数的比例(35%)远远低于我们所调查的其他八个国家。另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害羞的,而且大多数人很少有害羞的经历,即便有,也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

以色列的犹太人不像其他国家的人把害羞看成问题。抽样中仅有46%的犹太人把害羞看做是问题行为,与此相比,把害羞看成问题行为的美国学生占75%,其他美国人占73%,日本和莫斯科分别占到64%、中国台湾地区占58%、印度则高达82%。

最可能让以色列人想法发生改变的是当他们感到脆弱的时候(同样这种可能也发生在美国集体中)。然而,几乎美国人所有的害羞情况在以色列人当中却鲜有发生。同样,拥有能让美国人害羞力量的那类人在以色列就会失去力量。以色列人在新环境中,或者在通常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对权威人士或陌生人、对别人的评价、对必须做出的判断以及对成为或大或小集体焦点的最小反应,显示出他们的美德,令他们的美籍血统看起来更加隐秘。

依据派恩斯博士及其他人的研究,具有反害羞倾向性特征的以色列人,是通过文化来强有力地推动其发展。犹太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一个世纪以来,他们鄙视其他民族,把自己看做一个外来者而生存着。但是,当人们抛弃他们时,他们始终用坚定的信念自我安慰:那就是上帝让他们成为被选择的人。这种想法造就了他们骄傲的个性,他们不会因为不被接纳或缺乏迷人的外表而感到沮丧。

犹太人因为被抛弃,使他们退到自己的生活领域中,能够使他们的家庭团结并以孩子为中心。因此,团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便个体是单薄的。不管父母是多么贫穷和不被接纳,他们的孩子都是宝贵的财富。派恩斯说道:

“孩子们是生活的希望,是一个经常在灭亡边缘徘徊的民族未来的希望和保证。因此,以色列是典型的以孩子为中心的民族,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是十分积极和宽容的。孩子们被看做是民族十分重要的宝贵资源,因此在大街上经常见到陌生人靠近小孩,跟他们说话,照顾他们,并告诉他们的母亲该怎样更好地抚养他们长大成人。除了民族特征之外,每个以色列的小孩必须由自己的父母抚养成人。从前他们中很多人是移民,这些移民从来没有机会去享受作为父母的义务,他们把孩子看做是自己未来的梦。因此,他们为了孩子的兴趣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结果是大部分以色列小孩长大后感觉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

犹太人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能显现:通常孩子们会加入到大人的谈话中去,为他们的亲戚朋友展示自己的才华,虽然有时孩子的表演并不出色,但仍然会使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孩子希望从爱自己的人中得到支持和帮助。同时他们也关注家人的消极反应,因为这是一种无声的批评或是个人偏见。以色列的每个人都关心小孩,即使他们不认识这个孩子,但孩子仍然会被当做客人而不是陌生人对待,因此孩子更能体会信任。以色列的小孩大多都是在集体农场长大的,通过鼓励自立和展示领导才能来减少和防止害羞的出现。以色列集体农庄的小孩经济上并不依赖父母,父母的责任就是给予孩子们关心、赞扬、无条件的爱、信任和安全感。

最终,以色列人懂得承诺的力量并对行为负责,能够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因为以色列人把抚养自己成长的城市留给记忆,移居世界各地,他们要一次又一次地面对陌生。事实证明,成为正直、开放和不受限制的人会得到帮助和受到尊敬。另一方面,在以色列人看来,害羞就意味着柔弱和失败。“在以色列人们的词典中,害羞是与弱者、无力迎接挑战、投降以及俘虏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就像那些没有为自己的生存进行斗争,接受命运的安排,像小绵羊一样被纳粹党人屠杀的犹太人一样。”派恩斯博士这样认为。

这些以色列思想文化积淀成为一种坚定的文化信念,使以色列的孩子们远离社会焦虑和文化不安感,我们美国的小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锡南浓村:一个没有害羞的社会

我们不需要到以色列的农场或者中国去寻找不存在害羞的世外桃源。在我们自家后院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孩子们不用经历害羞。他们都是喜欢外出、友好且善于交际的孩子们,他们能够直接的、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是锡南浓村(Synanon)的孩子们。锡南浓村是一个改变了生活方式的群体社会,创建于1985年,当时是类似于一个戒毒所,但是现在它成了美国城市、农村数千孩子和大人可以永久居住的家园。许多“陌生人”来到社区中并不是为了治疗自己的“人格障碍”,而是为了逃离没有秩序的社会。

我们访问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马林县的锡南浓村,它向我们证实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被这里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在这里,每个人都有工作去做,而且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来获得宽敞的房子和丰盛的食物。井然有序的群体社会结构和强有力的分配机制有效地控制了暴力、犯罪和一些能够令人上瘾的行为。在这个高度民主的社区,没有特权,人们没有自卑感。自信是值得赞扬的美德,孩子甚至大人经常因为自信而受到奖励。这里限制流动,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孩子们也因此而拥有长久的友谊。

在这个社区生活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公共生活和他们特有的游戏。从幼年开始,孩子们就离开父母生活在特别设计的简陋居所里。按照年龄划分,组织孩子们和同龄人一起在社区餐厅用餐。这样有利于大人的监督管理,能够把大部分的注意力聚集于孩子们的成长上,并把尊重、诚信和爱展示给他们。孩子们实际上等于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这里有很多的父母亲,因此他们既不会被忽视,也不会有谁是最受偏爱的。孩子们被快乐所围绕,他们受到积极、有趣和感情成熟的年轻人照料,即使是陌生人也会得到同等的关怀。正在对这些儿童进行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社会能力和适应环境方面都呈现出优势。

锡南浓村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社区六岁以上的所有人,有规律地参加游戏,这些游戏会持续1~48个小时。在这里每天都有活动,包括正式安排的和随时随地非正式安排的活动。这里不允许任何的身体暴力行为,即便是口头上的偏激语言也不被允许。

在活动中,成员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挫折以及对其他人行为的不满,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假设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产生消极后果时,他就必须做出改变,并且在必要时进行自我批评。通过进行自我批评和他人无恶意无伤害的批评,他的行为发生改变,并得到大家的强烈支持。这些游戏把团体精神作为有效的社会控制方式,直接教给社会成员正确的行为。

锡南浓村十分强调团队精神,这就使害羞没有多少存在的空间。孩子们清楚地知道:在教室中、在他们的简陋居室中或者在成年人身边他们都用不着害羞。当成年人把害羞情绪带到锡南浓村中的时候,他们也会被告知用不着害羞。当来到这个文化中,他们将会摒弃以前害羞给他们带来的所有影响。

保持个性还是享受生活

从这些不同文化对待害羞的观点中,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当害羞出现的比例变得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优秀得到大人的爱和接纳。他们必须证明自己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这是一个认可成功并给予奖赏,将失败放大为羞耻的世界,这是一个让孩子产生害羞的世界。在这个社会,公开表达想法和感受不被鼓励,缺少与成人接触的机会,不能与同伴自由地玩耍,孩子们过早地学到了生活在自我世界当中并且缺乏行动力。

相反,在那些害羞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如在以色列以及包含在美国内部的锡南浓村的亚文化,他们的文化重心都放在共同的目标上,这就超越了只关注自我的个人利己主义。孩子们被认为是应该特别对待并奖励的一代,他们是未来的象征。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人们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但不会被打上永久的烙印。这就为人们彼此交流提供了机遇,大家可以共同实践社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