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皇帝做出让步。
“美军介入比英军介入好,对吗?参谋长。”龙剑铭当然不会表态,鲁特还没有把话说现。那龙剑铭就只有东拉西扯先搪塞着,反正不能露出自己急于插手安南问题的马脚,反正身边有个挡箭牌李义安。
“是的,陛下。不过美国朋友在菲律宾的部队在数量上……”李义安说了半截就停了下来后面的话自然有人帮着说下去,懒得浪费口水。
鲁特和马汉都明白了,到现在这个时候还不明白就太傻了。人家中国皇帝和他的参谋长已经在告诉可爱的美国朋友。我就是要安南,你够朋友的话,就……否则,暂停地中美谈判永远也没有继续的可能了!
“陛下,您可能不知道美军在菲律宾的情况。驻军人数本来就少,当地的叛乱和暴动在1904年平息以后,最近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因此美国抽调不出军队去帮助法国。这次来,我是代表总统先生征求您对大中华帝国国防军出兵安南。帮助法国人恢复安南秩序的意见。当然,美国政府会在中法两国间搭建一座进一步沟通的桥梁。”鲁特是很善于做这样的沟通的,美国总统已经打定了牺牲法国在安南岌岌可危的利益,换取美国民间资本在中东与中国的合作升级成为国家间重大经济合作项目的达成。这。对美国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地,绝对不会去考虑到法国在100多年前对美国的帮助而改变!此时的鲁特更乐于在中国皇帝面前做这样的好人。
鲁特对中国皇帝的底细是清楚的,包括罗斯福本人也很清楚。这位皇帝和他的伙伴吴良等人拥有美联集团峨的股份,而美国政府控制下的股份才猕,鲁特没有傻到以为自己可以去影响亨利·福持和罗伯特·惠特尼这样的人,去削弱龙剑铭通过吴良在美国经济上的影响力。至少目前美国政府是不可能做到的。至于那个国会议员先生和洛克菲勒、哈里曼、卡内基这些人,搞急也会因为与美联集团密不可分的经济利益而对罗斯福政府翻脸。这些,就是罗斯福不得不向中国皇帝让步的内在因素。
“那么。事情就很清楚了。帝国政府已经发表了声明,只要法国政府提出要求,帝国国防军就会立即进入安南,恢复安南的和平与稳定。国务卿先生,您知道,边境的不稳定是帝国最担心的事情。出兵安南是解决这个隐患的最佳办法。当然,帝国国防军需要利用金兰湾实施补给,因此,我们需要法国政府在金兰湾使用权上的表态。”龙剑铭做出一副郑重其事的姿态和语气说着,他知道现在该鲁特吃惊了。
鲁特和马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中国人居然只要求金兰湾的使用权!他们,真是安南暴动的幕后黑手吗?似乎为了一个金兰湾,中国没有必要去花费这么大的工夫吧?
在可爱的美国朋友的预计中,中国会从法国手里搞掉半个安南。做法很简单,让安南民族独立军退到某条线以北,就可以实现中国对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了。可是,中国皇帝的要求简直、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了。金兰湾,和法国共同使用!?这就是中国人的要求!真他娘的奇怪!唯一的结论是,中国皇帝是一位思想崇高的和平主义者!什么?怎么会有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连鬼都不会相信!
鲁特在确信中国皇帝没有开玩笑以后,欢天喜地地走掉了。
其实龙剑铭不是不想要安南,而是安南的价值在目前来看,比不上中法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法国市场向中国商品公平开放来得重要而已。安南,现在不要并不代表以后不要!在搞定了中俄关系后,龙剑铭要搞定中法关系,让法国人看到中国是和平的、友好的、无害的!只有这样,法国才会放心地跟德国找碴,世界大战才会按照历史的轨迹如期爆发。真要到那个时候,当德国威胁到巴黎的时候,一个安南让给愿意出兵助战的协约国伙伴——中国,就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了。因为法国人也会为安南存在的丛林游击战而烦恼……
1906年11月11日,法国驻华大使让一皮埃尔向中国外交大臣唐绍仪递交了“接受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安南战争问题的建议,请中国军队出兵安南维持和平,监督双方停火”的照会,法国人付出的代价是金兰湾将成为中法共管的港口。
法国人可以说是喜滋滋、乐呵呵地递交了照会。而早已经蓄势待发的中国国防军陆海军兵分三路开进安南。陆地上,从老街和镇南关进入,海军则直接进驻了金兰湾。1906年11月15日,安南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前国王那帕差宣布接受中国的调停,实现安南全境的停火。中国征求法国的意见后,同意了安南国王赴中国避难的要求。
不过,安南境内的小规模抗法战斗还在继续着……
第61节 拉巴丹基地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征召的军团在刚刚通过苏伊士运河,刘达红海海面时就被召回,法国还需要这些部队维持去年才拿到手的摩洛哥的安全。安南事件对法国政府来说,是圆满地解决了。虽然也有人提出对中国军队共用金兰湾的反对意见,但是这种意见被总理先生无情地否决了。因为这些意见不会给安南危急的局势带去一兵一卒,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安南的问题。
道理是摆在那里的,如果中国是黑手的话,那么他应该等着安南人攻下金兰湾,让法国在安南的军事存在彻底消亡后再出兵攻击安南,以众所周知的中国军队的实力,打垮安南军得到安南的控制权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没有理由再去怀疑中国人的高尚了!
英国人在背地里对中国放弃一个大好机会而嗤之以鼻,这似乎在证明着中国那个年轻人在政治上的幼稚和不够无情;但是在明面上。英国人大肆宣扬着中国皇帝的和平诚意,甚至提议把19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授给中国人。不过英国人知道,中国皇帝的地位与那什么奖是不相称的,说说而已。
德国人在疑惑一阵后,不得要领地把中国的行为看作是中国不敢过多得罪英法的结果,也是中国事实上在进行的经济建设的需求。不过,这反映出一个问题:中国并不打算跟德国趟浑水,所以才着力去巴结英法。那就是说,德国必须加大力度拉拢中国。威廉皇帝陛下因此改变了主意,决定响应海牙会议的邀请,亲自参加这个国际盛会。只有面对面地与中国年轻的皇帝交流后,才能让东方的朋友了解到中德携手的光辉前景。
因此,英法德三国的政府都给大中华帝国政府发出了正式的邀请。
邀请“爱好和平的”中国皇帝在1907年6月的海牙国际会议前后访问自己的国家。
1907年1月,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对驻扎在波斯湾拉巴丹岛上的中国国防军中东特遣队的官兵们来说,这是最为特别的日子。
经过半年的艰苦经营,拉巴丹岛已经有了一个军事基地的雏形。平均海拔(波斯湾相对海拔)不到30米的岛上,竖立起一个高高的钢铁塔架。别误会,这不是石油井架,而是无线电波发射塔。这个发射塔发射的全频电波经过在青藏高原的中继站加强后,能把中东的即时信息传递到北京。70多米高的发射塔由此成了拉巴丹岛的标志性建筑,后来的人们把拉巴丹简称为“塔岛”是有依据的。
中东特遣队要应付的不仅仅是周围陆地上那些穆斯林,还有恶劣的气候条件和饮用水和中国人习惯食用的蔬菜的短缺。因此,官兵们在国内派遣的技术人员协助下,打机井辟菜园,争取在这些补给品上的自给自足,给海军紧张的运力减轻了不少压力。
而在参谋长刘大柱海军上校的授意下,官岳们也把打机井和滴灌栽培技术带给了附近的穆斯林,由此奠定了中国军队与当地穆斯林友好相处的基础。
美乎石油的副总经理兼联合石油的副总经理戴维斯总算赶得及向中国将军献上新年祝词,他是乘坐美乎石油的船带着大量的钻探设备来到中东的。不过他的第一站就得是拉巴丹,没有军队的帮助,在茫茫的沙漠中,在意向不明的穆斯林环伺下去钻油,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向海岸深入50里,那才是联合石油公司的地盘,而要取得在这些地方活动的权力,还得与当地的大小贾米尔(酋长)疏通,否则,戴维斯手里的美元是找不到地方花的!
戴维斯早打听清楚了,其实不用打听,他身边就有美联石油的工作人员随行,这些中国人清楚驻军司令官是精通英语的,因此副总经理没有带翻译就求见了干永图海军少将。
用于发电和带动净水设备的柴油机声一直贯穿到两人的谈话中,这种喧嚣而有节奏的声响使人产生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这种感觉的影响,使得谈话并不是很愉快。
“派护送队去巴格达?戴维斯先生,超过沿海50公里的范围,一切行动都是冒险!帝国国防军也不可能违背《中土条约》,携带武器超越这个地域范围。如果您还不能理解的话。那我告诉您由此带来的结果,那会引来穆斯林部落的弓箭和土枪的攻击。”干永图少将有些轻蔑地对异想天开的戴维斯说道。心里却在想着:都是美国人,怎么魏斯曼先生和这个戴维斯完全不一样呢?还好,这个家伙还只是副职,他还必须听命于帕特·魏斯曼。
实际上,戴维斯也正在为自己的莽撞建议而后悔。尽管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他还是没有想象到中东问题这么复杂!在他心里,无非就是带上阿拉伯翻译去拜见当地酋长,献上礼物后谈妥条件就带着人马在沙漠里钻探,然后就带着丰硕的成果回到美国,接受洛克菲勒更高的报酬,享受更舒适的生活。
干永图见这位美国朋友半晌没有说话,心里也有些不忍道:“库柏,你还是先去找魏斯曼先生吧,他已经在巴士拉取得了进展。石油开发上的事情我不能过多地涉入,我的责任是指导中国人在中东的行动并保护他们的安全,当然。也包括亲爱的美国朋友。去巴士拉吧。”
将军从海军情报处里得到了这位先生的详细资料,知道他是魏斯曼的表弟,只不过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太愉快而已。也许,洛克菲勒并不知道这些,才自作聪明地把戴维斯派到中东作为美国公司的代表。天老爷才知道这对表兄弟之间会发生些什么?!
“将军,请原谅我对中东的无知和荒唐的建议,我这就去巴士拉,再次祝您和您的部下新年快乐。”戴维斯很快恢复过来,彻底打消了另立山头与表兄竞争的念头。原来他还认为,自己带来了不少专家,足够在勘探和开采业务上与魏斯曼以及他手下的中国人一争高下了。可现在是,中国军队的将军明确地表达了一个信息,在这里,自己必须听从魏斯曼的,否则军队将不会提供保护。
干永图礼貌地站了起来,他要把这个客人送到临时码头上,安排好人手护送客人去巴士拉。
国防军海军深蓝色的标准军服在这里很难见到了,官兵们都穿着新式的混纺质地的浅黄色军装。这个颜色一方面可以反射更多的阳光,另一方面是能与这里的沙漠背景融合在一起。
将军和客人一路小声地交谈着一些不紧要的话,穿过了炮兵阵地和更靠近大海的一道道壕沟,大约走了十来分钟后才来到码头。美国人的船就远远地锚泊在海面上。
“少校,请派一艘驱逐舰沿河而上,护送戴维斯先生和他的船到巴士拉。顺便带一套电台去,听说他们的电台出了点小问题。噢,还有国内的春节礼物也一并带过去。”干永图吩咐着跟随的一位少校,他是参谋处长樊玉德。
少将转身走了,他没有兴趣去看那个美国人是如何上船,如何去到巴士拉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这个特殊的地方。他更愿意去想起在紫禁城里听到地一句话: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民族振兴为信念。这句话,是少将听皇帝陛下说的。
毫无疑问的是,皇帝在身体力行地履行着这句话,作为从1902年开始追随龙剑铭的会员,干永图能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皇帝的一些生活琐事和一些令人钦佩的想法。正是由于这些,少将才坚定不移地去执行皇帝的每一个指示。因为他知道,这个皇帝在过着极其简朴生活的同时念叨着那句话。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如果说当今的中国政治是因为皇帝本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影响,才极少出现不合时宜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行为的话,少将是确信无疑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真正能够做到无私地履行这句话的人又有多少呢?并不是要求一个人在这句话前有多么的高尚,也不是一个人为了这句话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不近人间烟火的圣人。皇帝本身的行动,其真正意义在于: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全国百姓和全军将士的行为,把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帝国凝聚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坚强的整体!中国人,有崇拜偶像、尊敬圣人的习惯。显然,陛下就是要塑造一个偶像,一个圣人来唤醒沉睡多年的国人。把曾经松散的、各自为政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华帝国!
陛下可以牺牲自己随手可得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去做全国、全军的榜样,那作为中东军的司令,自己又怎么不可以延续这个榜样,在中东军塑造一个忠于陛下,勇于献身的榜样呢?
干永图正是这样做的!
一个国家,一个融合无数少数民族的大中华民族,需要凝聚力!对于中东军来说,也需要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显然,这种力量来自将领们对皇帝的无条件崇敬和官兵们心里激荡着的对新中国、对大中华民族的热爱。所以,这两万官兵才能面对漫漫黄沙、面对异国他乡的千里黄沙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这就是思想和榜样的力量。
想到这些,少将的眼眶就会发热,心脏就会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攫紧。他明白,在远离祖国的这个地方,让官兵们保持着旺盛斗志的根源就来自于——皇帝的榜样!
无私才能无畏,真正的无私才能造就真正的无畏。当一支军队、一个民族在一个真正无私的人带领下时,强大是显而易见的结果。这就是少将绝对服从铁血军人团最高信条的根源。
少将这样想着,他决定明天晚上不用去对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