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费畅挂印辞官。
三天后,郭俊定了张直谋逆之罪。在王允的干预下,提前了行刑时间,五天后,张直受刑弃市,受刑之日,县中百姓观者如堵。
……
张直被处刑后,早前在张直家宴席上见过荀贞的那几个贵族子弟分别或登门拜谒,或遣人送礼。荀贞一如故往,对登门来访之人谦恭接待,对给他送礼之人遣人奉上回礼。
第八十六章 名出郡外州中闻(上)
张直被处死后,不但阳翟的贵族豪强们为之敛息,纷纷讨好荀贞,使他颇有当年曹操用五色棒杖死蹇硕从父后,洛阳权贵“为之敛迹,莫敢犯也”的风采,而且他在军中的威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荀贞的部众来源很杂,有西乡的轻侠和乡民,有荀氏和颍阴刘氏的族人,有铁官徒,有因为战乱、为了报仇而参军的各县百姓,也有从黄巾军俘虏中选出的死士。在迎敌时,他们会团结在荀贞的旗帜下,但在战后,虽然荀贞对他们恩威并施,从来不吝赏赐,可指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他们全部的诚心效忠也是不太现实的,如今通过张直之事,荀贞明显感觉到,全营兵卒对他的敬畏又上了一个台阶。
趁着这股东风,他把之前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的事情提上了案头。
首先,实现他对铁官徒的承诺,请求文太守免掉其中有功者的罪,给他们赐下爵位,把愿意留下追从他的铁官徒转入郡兵。
其次,抚恤伤亡者,让余下的部卒自己决定是归家、还是接着跟从他出征。
这两件事说来简单,办起来还是挺麻烦的。
最简单的是请文太守免去铁官徒其中有功者的罪和赐给有功者爵位,这是早就说好的事,文太守没有拒绝的道理。
办过此事,荀贞令乐进、江鹄、小夏把铁官徒们集合起来,让他们自主选择去留,明言:“若是尔等不愿再从军,我不勉强,会给你们遣散路费。若是尔等愿意继续从军,我请示过府君了,可以把尔等转入郡兵,尔等有功劳在身的,可以在郡兵中做一个武职小吏。”
铁官徒多是亡命徒,正如荀贞早前的猜测,大部分人选择了后者,只有数十人选择了回家。荀贞说话算数,当场给他们发放了路费。他如此仁义,铁官徒们十分感恩,已经决定留下的那些不说,数十个打算归家的又有十几人因此而改变了主意,决定留下来转为郡兵。
前几天文太守下了道檄令,命郡兵曹充实郡兵。荀贞将这些铁官徒们的名字报上去,很顺利地就将他们转为了郡兵。郡中本有郡卒千余人,加上这数百铁官徒,现今共有两千余人。荀贞任高素、冯巩等为军官,并从西乡轻侠、荀氏族人中选了一些也同时转入郡兵里担任军职。
文太守早先下给郡兵曹的檄令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除了充实郡兵外,还令郡兵曹拟一份郡卒操练的新计划。许仲奉荀贞之令,制定出来了一份计划,呈给荀贞看。荀贞看后,修改了几处,呈给给文太守,文太守批复同意。
忙了两天,郡兵、铁官徒这一块儿办理妥当。
接着就是整编的第二步:抚恤伤亡者,重编部曲。
前前后后跟着荀贞出战的兵卒共有三千多人,现今剩下的不到三千人,阵亡了数百人,对这阵亡的数百人,荀贞在战后第一时间就发下了抚恤,只是因为当时还未安定,所以没有送到这些亡者的家中,如今可以分头派人把抚恤的钱财送给他们的家人了。
有汉以来,这么仁义的带兵将军实在不多,这又让兵卒们坚定了跟从荀贞的决心。不但如此,说句题外话,那些给阵亡士卒送抚恤的人归来后,荀贞惊奇的发现,他们居然带回来了不少人,有的带一两个,有的带十几个,总共也有一两百人,都是那些阵亡士卒的族人或者乡人,因为从没见过给阵亡者主动送去抚恤的事,也因为服气荀贞的威名,故此这些人专门前来投军。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儿了,不必多言。
抚恤完阵亡者,接下来就是重编部众。
除掉铁官徒,还有兵卒两千出头。这两千多兵卒里有青壮,也有老弱,比如拨给荀成的那个辎重营里就多是老弱,如今颍川本郡的战事已经完毕,将要出郡作战,再带着这些老弱就不合适了,没准儿会拖累全军,因此,荀贞给他们各发了一笔钱,叫他们各自归家。有十几个老弱无家可归,家被黄巾军毁掉了,也没亲戚可投,没处可去,荀贞收容了他们,反正他已叫荀成回颍阴去买田买地,建立庄园了,不多这么几个人安置。
淘汰掉老弱,剩余精壮一千八百余人,这一千八百余人皆为颍川本郡人,有三百多人故土难离,不愿再跟着荀贞出战,荀贞给他们发放了路费,放他们归家,留下来的共有一千五百人。荀贞从中选出了勇敢善战的一千二百人,准备用为部曲,征得余下三百人的同意,将之转为了自家的宾客、徒附。至此,改编完成。
汉家兵制:一曲二百人。他留下的这一千二百人,刚好可以组成六个曲。
他集合全军之力,把与黄巾军历次作战的缴获也都加上,凑出了两百匹可用之战马,选出了两百个擅长骑射的兵卒,首先组成了一个骑兵曲号为“突骑”,任命辛瑷为此曲之长官。接着又凑出了两百具精甲,以刘邓原本的陷阵曲为底子,又组成了一支两百人的甲士部队,依旧号为“陷阵”,由刘邓为长官。又以许仲麾下的弓弩手为底子,组成了一支两百人的弓弩部队,号为“破敌”,以许仲为长官。又选荀氏族人、颍阴刘氏族人、西乡乡民共计两百人组成一曲,因为这些人都是宗族子弟、颍阴同乡,而荀贞人称“乳虎”,故此为示亲近,号为“虎士”,以荀成为首。余下四百人组成了两曲,也分别给以美名,由江禽、陈褒分别统带之。
六个曲,五个步卒曲,一个骑兵曲。荀贞将骑兵曲放在身边,亲自指挥,将五个步卒曲编为了一部。虽然只有一千二百人,但是兵种齐全,有骑、有射、有甲士、有轻装步卒。组建完成后,荀贞搞了一次小规模的阅兵,他站在将台之上,望着整整齐齐立在营中场上的虎狼们,颇是满意,很想抚须问一问立在左右的荀攸、戏志才:“二君观我义从如何?”觉得这未免显得他有点“小人得志”,将这句话咽了回去。
一晃眼,离波才、何曼之覆灭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月,荀贞心道:“朝廷的令旨也许很快就要下来了。我部义从刚刚整编完毕,需得加强操练,以应付即将迎来的战事。”
他是个想到就做的人,给了全营半天的休整时间,次日开始,除了荀成因为要去颍阴买田,并安置那三百转为荀贞门下宾客、徒附的兵卒,不能参加训练外,余下的全营士卒统一集训,由许仲、刘邓、辛瑷、江禽、陈褒等人监督指挥。
荀贞有公职在身,无法全天都在,每天下值之后却必会来营中一次,从营中的士卒中抽选一曲来检查当天的训练情况,表现得好便给赏,表现得不好也不处罚士卒,而是处罚从曲长以下的各级军官。如此这般,每日练兵不辍,习射练武,排演阵法。
第八十七章 名出郡外州中闻(下)
有时下值后在去县外营中的路上会碰见张直的族人,他们对荀贞没有好脸色看,荀贞也不以为意。
有时抽检完部卒,荀贞会去拜见一下荀爽。荀攸、荀成已经与荀爽见过了,论起亲疏远近,荀攸比荀贞与荀爽的关系比近,荀攸的祖父和荀爽是从兄弟,不过和荀贞一样,荀攸也十来年没有见过荀爽了,对族中这个名声在外的长辈只有一点模糊的昔日记忆,见过荀爽后,他对荀爽的风姿极是仰慕,私下里对荀贞说道:“今见再从祖父,方知何为白玉明润,何为春风朗月。”感叹地说道,“有朝一日,我若能有再从祖父的三分风采便心满意足了。”荀攸年少失怙,心思敏感,在接人待物方面比较拘谨,所以很仰慕荀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风范。
荀贞敬佩皇甫嵩的用兵才能,有时也会去拜见皇甫嵩。
有次在皇甫嵩住处意外地发现了王允,还有荀爽和孔融。他们几人正在一脸肃容地在低声交谈着什么,见他来到,停下了话头。
矮脚漆案上放了四五封拆开的书信,王允不动声色地收了起来。荀贞觉得屋中的气氛不对,却也不好询问,后来问起荀爽:“那天我在皇甫将军处见到王公、族父和孔公在,似是在交谈什么,是在说什么呢?”荀爽没有回答他,只是面带忧色,对他说道:“我等所议之事非你可闻,以后不要再问了。”他的这个回答让荀贞越发狐疑了,不过却也遵从荀爽的交代,将这份狐疑深藏在了心中,没有再提。直到数月之后,在听到了朝中的一件事后,他才知道王允和皇甫嵩当时是在说些什么,又才知道了被王允收起的那些书信是从哪里来的。
王允是豫州刺史,虽然因为汝南等地战乱正烈,不能去州治上任,只能滞留颍川,却也很快进入了刺史的角色,每日忙忙碌碌的。
查看过皇甫嵩、朱儁的缴获后,他令人在颍川各县贴出了告示,征募黔首从军,打算组建一支州兵。州牧、刺史本无统兵之权,王莽新朝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个别州牧开始拥兵,到本朝,随着农民起义的不断出现以及边郡的战事频繁,光武皇帝曾经下诏,处罚不能平定本州“盗贼”的州牧,由此,当有战乱之时,州牧、刺史实际上成为了本州诸郡联合防区的最高长官,可以直接率领本州的郡国兵统一作战,同时,各州还相继建立了直属的常备军,称为州兵,如“荆州兵”、“益州兵”等,也因此故,刺史又被称为“州将”,就像郡守也被称为“郡将”一样。
州兵之来源主要是来自招募。王允许下重赏,招募到了不少失地的农人从军,组成了一支三千多人的“豫州兵”。
在组建州兵之同时,为了安抚地方,王允又遣派州吏去郡中各县,邀请各县的士族长者、子弟来阳翟相聚。
王允在海内颇有名望,负有清誉,各县士族接到他的邀请,络绎来到。颍川战乱初平,士子云集阳翟,也算是一件盛事了。
颍阴荀氏、许县陈氏也在邀请之列。荀绲、陈寔等老一辈年纪大了,没有来,荀衢、荀悦、荀谌、荀彧、陈纪、陈群、陈忠等等来了,——陈忠是陈群的从弟,陈谌之子。陈寔有六子,陈纪、陈谌最贤,父子三人皆有至德,名重州中,号为“三君”,早年豫州刺史曾奏准朝廷,“豫州百姓皆图寔、纪、谌形像,以厉风俗”,只是天妒英才,陈谌早卒。
荀贞放下手上的工作,带着荀攸、荀成、戏志才、时尚、宣康、李博等去县界处相迎。
陈纪、陈群、陈忠先去了颍阴,与荀衢等结伴而来,同来的还有颍阴刘氏的几个人,共二十余人。荀贞骑在马上,远远望见他们的车队,二十多辆黑色的辎车,一色的高大冠盖,虽还谈不上冠盖如云,但在远天浮云之下,于道边绿野之中,驰行官路之上,却也十分吸引人的目光。
荀贞诸人下马,徒步迎上。
行在最前的是荀衢之车。荀贞拜倒路边相迎,执礼恭谨。车子停下,荀衢拉开车帘,只见他高冠黑衣,腰杆笔直,神气十足,与此前的放荡不羁截然不同,他笑道:“贞之,你今名震州郡,早非当年孺子,你这一礼我可是受之不起也。”
荀贞知他是在说笑,起身说道:“贞所以能有今日成就,全因仲兄昔日教诲。仲兄虽为我兄,在我心中实为师长。”见荀衢咳嗽不断,问道,“仲兄,病还没好么?”荀衢掩口轻咳几声,说道:“本来好了,前几天不知怎么又着了凉气。不碍事,小病而已。”探头出车窗,指着后边第二辆辎车,笑道,“你还不快去拜见你的叔丈人。”叔丈人,妻子的叔父。荀衢这说的却是陈纪了。
留下荀攸、荀成、戏志才等人与荀衢说话,荀贞往前去,来到第二辆辎车外,拜倒高声说道:“贞拜见叔丈大人。”
车帘拉开,一个须发皆白、面容苍老的老人露出脸来,此即陈纪。
陈纪虽年岁不小,今年五十多岁了,可也不至于如此显老,荀贞猜测想道:“我听阿芷说,因遭党锢不能出仕,陈纪这些年在家发愤著书,著述数万字,号为《陈子》,也许是因为把心神精力都投入了书中,故此显得年老?”
陈纪和荀贞见的次数不多。最早陈群建议陈寔把陈芷嫁给荀贞时,他奉陈寔之令,打听过荀贞的事迹作为,当时荀贞已是郡督邮,但声望尚远不如今日,如今他先破黄巾,再捕张直,既显示了他的兵略,又显示了他不畏强御的刚洁,在本郡年青一代的士子中俨然已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了,正如孔融对他的评价:“英武绝伦,颍川后起领袖。”
荀贞这些天没出过阳翟,对各地士子对他的风评不清楚,还不知道在这些天中,他的名字是最被郡中士人提起的。不止郡中士子在议论他,邻近郡中也有士子知道颍川郡出了一个既知兵事,又秉性刚贞,不畏强御的年轻士子,也皆是交口称赞。他的名望如今已是出了颍川,闻于州中了。
陈纪颇有其父之风,交游广阔,平时和各地士子都有书信来往,因为荀贞是他的侄女婿,这两天他收到的信里,几乎每封信都会提及荀贞,赞一声陈家有眼光,选了一个佳婿,有的甚至称赞荀贞接了李膺、杜密、荀昱等老一代颍川党人的班,说“荀氏后继有人,吾郡传承未断”。
细细想来,荀贞确也称得上佳婿二字,人既英武,又知礼,文武双全,所以,虽对荀贞有时杀伐过重略有意见,并对荀贞捕拿张直也有不同看法,但当荀贞拜倒面前之时,陈纪却也没有板起脸来训斥他,而是和善地笑道:“快起来吧。”
荀贞起身,恭谨地立在车边,说道:“阿芷听说叔丈人要来,欢喜得不得了,这会儿正在舍中下厨做菜呢。”
“自阿芷嫁给你后,我也几乎没见过她了。她现在可好?”
荀贞答道:“一切都好,只是想念祖丈人,诸位叔丈人和阿群、阿忠等兄弟姊妹。”
陈纪笑道:“阿芷未出阁在家时,家里的酱菜都是她操持制作的,而今她嫁给了你,我却是好几年没再吃过她做的酱菜了。”陈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