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绥说道:“君言固是,然今州内黄巾虽平,州中却仍多有贼乱,青、兖黄巾又复在外窥伺我境,州中安危而今悉在方伯一身,如是有违方伯之意,我恐州中会别起事端啊!”
陶谦催征不息,极大地损害到了徐州本地势力的利益,而之所以如赵旻、王朗、陈登、张昭等这些徐州本地的士人,不管是配合陶谦、亦或是不配合陶谦的,对陶谦的此举虽多有进谏,但流露出的态度却都并不是十分激烈的一个主要缘故就是如袁绥所说之:州中安危而今悉在陶谦一身。
相比性命,一点身外之物,一点浮财,一点粮食,都不是那么重要。
更何况,如赵旻、王朗、陈登、张昭等,包括袁绥、臧洪这些人在内,他们多是本地的冠族右姓,把持着本地的政事,陶谦征要的这些粮,他们可以轻松地将之全部或大部地转到本地的贫民、黔首身上,也就是说,他们实际上出的粮和他们实际上该出的粮之间有着很大的一个差额的,他们在经济上固然是因此而受到了一定损失,可这份损失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徐州本地的势力尚且是这么想的,况乎作为外地人的那些郡国的长吏们?
他们能上书州府、劝谏陶谦几次就很不错了,听不听是陶谦的事儿,至少他们自觉已经尽到了他们最大的能力。
——当然,也不都是全部的郡守皆是如此,也有激烈抵制陶谦这种行为的,比如彭城相。彭城国的国相薛礼是最激烈抵制陶谦这种行为的,不过,他抵制陶谦并不是为了本郡百姓的利益,而其实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他是为了养兵。徐州五郡中,除了刚来的荀贞,目前来说,就数薛礼养的兵最多了,他自己的兵还不够养,又哪儿肯把彭城国榨干了去给陶谦养兵?
——也因此故,徐州五郡里边,彭城和陶谦的关系现在最为紧张。
彭城那边征粮不顺,间接地也就导致陶谦对下邳、广陵二郡的压榨越来越狠。
徐州总共五郡,北边的琅琊、东海处在抗击、抵御青、兖黄巾的前线,养兵之粮大多出自州南三郡,而和州南三郡里边,彭城极不配合,也就成了主要由下邳、广陵二郡来出养兵之粮,以二郡之地,又且是刚经过战乱之后的“世荒民饥”之时,来养万众之步骑兵士,笮融怎么不月月催征,他派来的征粮的州吏又怎么不杀人立威?
可因为自身的利益尚未受到足够的损害,如张超等外来郡守,如袁绥等本地势力,在面对陶谦、笮融的横征暴敛时,他们大多数首先想到的却不是反抗,而是退让。
戏志才故作不解袁绥之意,问道:“能起什么事端?”
“这,这……,万一引得方伯震怒,又或者因为缺粮而导致前线兵乱,我恐徐州之境,将再遭黄巾。”
戏志才笑了起来,见臧洪一直坐在边儿上不吭声,遂转问他,问道:“敢问功曹,有何高见?”
袁绥是士人的出身,一个读书人,臧洪却可算是将门之后,虽然看他过往的资历,童子郎、孝廉郎,亦是以诸生起家,可性格里却有尚气任侠的成分,是个慷慨雄烈的人,对陶谦的征敛无度,他其实是早就有想法了,可他到底只是一个郡功曹,郡守不肯出头反抗,他亦无能为也。
这时,听到了戏志才的询问,他默然片刻,出声答道:“如按君所言固然解恨,然主簿之言,亦不可不虑也。”
按照戏志才的说法去做,当然解恨,可是袁绥说得也不错,现今徐州安危寄於陶谦一身,陶谦兵多权重,形同州牧,如是惹怒了陶谦,底下可能不太好收拾。
荀贞从车中出来,袁绥、臧洪也跟着下到了车外。
臧洪见他这么一大会儿只听不说,忍不住问道:“下吏冒昧,敢问明府……”
“你想问我怎么看?”
“……正是。”
“不着急,等君昌回来再说。”
诸人顺着荀贞的视线,望向那处乡亭。
程嘉不知何时已经到了那里,并已经问过了情况,这时正折回方向,朝着车队这边奔来。
不多时,程嘉与那两个随行的骑士回到了道上。
程嘉跳下马,大步走将过来。
诸人的目光俱皆落在他的脸上。
到了荀贞近前,程嘉下拜,禀道:“乡人贫困,无粮以给,州吏遂杀亭长,以迫乡人。”
“杀的是个亭长?”
“是。”
“亭长虽卑,秩在斗食,亦汉家吏也,州吏何权,敢擅杀汉吏?……,主簿,此何罪也?”
袁绥答道:“……死罪。”
“当如何判之?”
“……诛。”
“玄德何在?”
刘备在边儿上站了半天,因为身份的关系,他一直都在听,没有说话,此时闻得荀贞唤他,忙出列应道:“在。”
“持我令文,速去彼处,将杀人者诛之!”
“诺!”
荀贞转问臧洪、袁绥:“笮融现在何处?”
“闻在下邳。”
这个下邳是指下邳县,下邳国的国都。
荀贞点了点头,对刘备说道:“诛之后,不必回来,带其首级,送给笮融。”
“诺!”
(未完待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