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乐进被劫”事时,也只是劝酒说笑,岔开不提。

眼看光和三年就要过去,光和四年即将到来,正旦的前两天,文聘又来了。这回他不是一个人来,而是与荀攸联袂而至。听得他二人来到,荀贞迎出寺外。

荀攸辈分虽低,年龄较长,今年二十四岁,身长七尺六寸,略比荀贞低了一点,相貌上也继承了荀氏良好的基因,朗目疏眉。文聘骑马,他乘坐轺车,此时站在车上,扶轼而立,穿着黑色的衣裳,边角有红色绣饰,头戴高冠,腰缠美带,佩剑悬玉,观之气宇轩昂。

见荀贞迎出,他不着急下车,先扬鞭笑道:“贞之,今你也是一乡之宰了,却怎么还是不注意威仪,平帻,不带冠?”荀贞好带帻巾,在族里边都是有名的。虽说现在不比往日,便是一些大名士也多喜好平帻,很少带冠,但帻巾毕竟平实,不如高冠好看、威风,如荀贞这样正在年少爱美之时,却几乎从来不带“冠”的,至少在颍阴县来说还是少见。

荀贞哈哈一笑,拍了拍腰边的印囊,说道:“百石小吏而已,半通印一枚,要甚么威仪?再说了,乡下地方,便有威仪,又给谁看?”“百石吏”刚刚进入“官品”,在“有秩”中,是最下等的,所以带的官印只有正常官印的一半大小。正常官印是正方形,半通印是长方形。

文聘早从马上跳下,拉开车门,请荀攸下车。荀攸扶着他的胳膊,从车上下来,负手抬头,观望面前官寺。只见这官寺占地颇广,围墙甚高,门前立了一个桓表,门檐飞翘,前有瓦当。荀攸眼神极好,看得清楚,瓦当上写了四个字,一个字模糊看不清,剩下的三个字是:“并天下”。

荀攸奇道:“近世以来的瓦头,似少见有写这几个字的。前头那个模糊不清的字是什么?……,‘并天下’、‘并天下’,……,是‘汉并天下’么?揣摩这几个字的意思,古朴雄浑,慷慨激烈,有自豪之意,如闻战场厮杀,如见旌旗所指、千万劲卒呐喊击敌、席卷海内,令人心神摇动,倒似是先汉之风啊。……”

如前文所述,荀氏族中有一个与荀贞同辈的人喜好瓦当,收集了许多上至周朝、下到前汉的各色瓦当,看得跟宝贝也似,等闲不拿出来给别人观瞧。大家都同住一个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难免会受到影响,也因此搞的荀贞、荀攸这些新一辈的年轻人对瓦当都略有了解。

荀贞仰头看了两眼,笑道:“公达你若不说,我还真没注意。”伸手把看门的乡卒召来,问道,“这瓦头是什么年间的事物?”

这乡卒历经了多代乡有秩,对官寺中的一砖一瓦都很熟悉。他听到了荀攸和荀贞的对话,恭谨地答道:“这官寺自前汉就有了,至今二百多年,中间经过了多次翻修。最近的一次是二十年前。当时,小人刚来当门卒。听老人们讲,这官寺外的墙垣、官寺内的屋舍多是后来推倒重建的,唯有此门,历代来都是只是修缮,不曾改造。这瓦当也许是从先汉传至今的。”

荀贞点了点头,打发他回去门外塾中。荀攸喟然叹息,说道:“想前秦之末、先汉之初,海内豪桀争并,陈、吴登高一呼,影从千万。项羽霸王之威,令诸侯匍匐跪行,而终天下归汉。武帝击匈奴,大将军七战七捷,冠军侯封狼居胥,威震大漠。一时人物,英雄如许!”

听到荀攸评点前汉的英雄人物,文聘年少气盛,最好谈论这些内容,他接口说道:“较之高皇帝,光武皇帝亦不逊色,隗嚣所谓‘复反胜邪’?马伏波南定交趾,老当益壮;窦车骑北击匈奴,勒石燕然。以在下看来,本朝人物,丝毫不让前人啊。”

荀攸扭脸看了眼他,说道:“光武皇帝才明勇略,非人敌也,此殆天授。马援良臣择君,平定南蛮,也是人杰。窦宪身为外戚,不遵法令,胆大妄为,遣剑客于屯卫之中刺死都乡侯,罪当死,为赎死,自请击匈奴,侥幸成功,不知悔改,反更跋扈恣肆,最终竟欲欲谋反逆,虽有击匈奴之功,非为臣之道,哪里能与卫、霍相比?”

“窦宪所为固然大逆不道,非为人子,万死不赦,但是卫、霍以强汉之资,前后七征匈奴,长驱六击,大小数十上百战,国耗大半,中原为之一空,而不能获得全胜,窦宪却只以区区北军五校并及缘边十二郡骑士,驱使胡、羌之种出塞,只一战,便在稽落山大破匈奴,一举扫清朔庭,追击到比鞮海,饮马水畔,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单就战功而言,却是胜过卫、霍了。”

荀攸不以为然,说道:“窦宪出塞时,虽只带了北军五校、缘边十二郡骑士,但是助战的胡、羌,包括南匈奴在内,却有四万余骑。他勒石燕然的功劳,泰半都是靠这些胡人、羌人得来的。当年卫、霍出塞北击时,才距白登之围不远,匈奴势正强时,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文聘欲待反驳,又觉得荀攸言之有理,可到底年少,不甘服输,吭哧了好一会儿,脸都憋红了。荀贞笑道:“仲业,我族中后辈之中,若论对军事战阵之了解,无出公达之右者。你跟着我仲兄学经也有多时了,难道没有听仲兄说过么?还是快快认输的好!”

荀攸早孤,多年来一直跟着他的叔叔荀衢住,尽管现在分家别居了,但还是常去荀衢家的。文聘从荀衢学经,经常能与他相见,只是两个人年龄相差好几岁,地位也有不同,没有正正经经地说过话,虽也曾有听过荀衢、荀贞对荀攸的称赞,不过对荀攸并不了解。这会儿听了荀贞的话,他纵使还有不服,也只能唯唯诺诺,不再言声了。

荀攸是单人独车。文聘和上次一样,带了三四个随从。他们这好几个人或轺车高冠,或骏马甲兵,荀贞又是一身官袍,站在官寺门口很显眼,引得来来往往的路人皆注目不已。荀贞不是个好声张的人,又担忧高素闻讯后,会再来找文聘的麻烦,便伸手一引,笑道:“公达、仲业,这瓦当也看过了,窦宪也议论过了,还站在门口作甚?请进寺中吧。”

他与荀攸同族,相识十余年,交情极好,熟不拘礼;又是文聘的“长辈”,既是“叔辈”,又是“师兄”,更不必拘礼,当下也不客气,当先引路,带着他们进入寺中。

第三十九章 得二荀举荐

荀攸、文聘诸人进入正院,见院中墙角种了一树寒梅,荀攸问道:“此梅便是文若送你的那一树么?”荀贞答道:“是的。”

荀攸走上前去,玩赏了片刻,嗅着清香,说道:“也难为你,又将它从繁阳亭移到这里。”

荀贞笑道:“我也是喜此梅傲雪凌寒,所以前几天特叫人将之繁阳亭移植了过来。”

荀攸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傲雪凌寒’。贞之,文若送你此梅,别有深意啊!”

荀贞接口笑道:“当是望我不坠族风,只可惜我才学浅薄,也无甚德操,每观此梅时,常惭愧不已。”

荀攸哈哈一笑,说道:“你在我面前还谦虚什么?当年你我同在我从父门下学经,从父可是没称赞你,说你少年老成,叫我多学学你呢。出任亭长以来,又施恩部中,击贼邻境,如今县中,无论官吏士子,还是黔首小民,对你都是赞不绝口啊!”

在荀氏的晚辈之中,荀贞的才智只是平常,中人之姿,但却因为是穿越来的,所以在“十来岁”时就显得心智成熟,像荀彧他们,因与他接触得少,所以不太清楚他的这个“有异常人之处”,而荀攸是与他从小一起玩儿到大的,对此却是非常清楚,常常“异之”,很赞成荀衢对他“少年老成”的评价,认为他自小就沉静安然,豁达有度,行事有方,不似孩童,将来必能成大事。——在荀贞的眼中,荀攸早慧聪敏;在荀攸的眼中,荀贞却也非是常人。

荀贞口中惭愧“荀彧之望”,心里更惭愧“荀攸之赞”,自嘲地想道,“所谓‘名不副实’,说的应该就是我这样的人。”嘴角带笑,谦虚了两句,说道:“公达,你这是头次来我寺中,——仲业上次虽来过,但也没有怎么细看,来,我带你二人参观一下寺、舍。”领着他二人看过前边官寺,又去后边舍中。

在舍中院里,碰见了唐儿。她正蹲在井边,给荀贞洗衣,见荀贞领着荀攸、文聘几人来到,忙在蔽膝上擦了擦手,起来行礼。

文聘和她不熟悉,荀攸与她很熟悉,顿时笑了起来,调笑似的对荀贞说道:“贞之,我说怎么最近很少见你回高阳里了呢?原来是把你家的美婢接过来了!好呀,你这前寺栽梅,后舍赏美,真是过的好日子,难怪流连忘返,不肯归家了。”他和荀贞自幼熟识,彼此不见外,说话肆无忌惮。文聘自觉这话不该他听,带着随从们挪步走到一边儿。

荀攸瞥了他一眼,说道:“文仲业年岁虽小,倒是老成,颇有你幼时之风啊,也无怪你才与他一见,就将之引荐到我从父门下。”问荀贞,“你何时将唐儿接来的?我怎不知?”

“便是前几日,给你送信的那天。”

“噢!原来就是你给我写信,邀我来你乡中看看的那天啊。那天我刚去趟阳翟。”

“已听送信人给我回报了。正要问你,这大冷天的,不在家待着,去阳翟作甚?是去看望六姊么?”荀攸的亲姑姑,荀贞的族姊嫁给了阳翟辛氏。前些时候,荀贞在荀彧家曾见过辛氏族中的一个子弟,“玉郎”辛瑷。

“不是。”

“那是为何而去?”

“咱们郡中的太守换了人,你知道么?”

“有耳闻。”

“这次去阳翟,便是奉新任的郡守之召。不但我去了,文若昆仲、伯旗等人也去了,还有县里的刘家、长社钟家、许县陈家、定陵丁、杜、贾三家、阳城杜家、郏县姚、藏二家、颍阳王、祭二家、以及阳翟郭氏、辛氏诸家的一些子弟。”——伯旗即荀祈,荀衢之子。

颍川郡的大姓、名门很多,荀攸说的这几个都是其中的翘楚。

荀贞心道:“阴修接任何进,任职本郡,召见郡中著姓名家的俊彦子弟以和大族拉近关系、方便日后施政乃是情理之中,只是他才上任没几天怎么就开始召见了?这也召见得太着急了点,而且还差不多把郡中的名家都一网打尽了,几无遗漏。”心中一动,又想道,“莫非真如那天给我报喜的那个小吏所猜,他这是想打算要大举任用郡中的这些后起之秀么?”

虽然他不在阴修的召见之列,不过他并没有不满、不乐,毕竟,比起荀彧兄弟、比起荀攸,他不管是家世,还是声名都差得远。

荀彧乃荀淑之孙,父辈八人号称“八龙”,其父荀绲任过济南相,两千石的高官,几个亲叔伯也或任过太守,或当过县令。荀攸的祖父荀昙是荀淑的兄子,曾任广陵太守,从祖父荀翌名列“八俊”,乃当时党人的领袖之一,也曾出任过沛国相、越帯兀⒉斡牍敝锘鹿僬庋拇笫隆H缃耱R踯魇显谑苛种兄阅苡匈即蟮拿蟛糠侄际且虼肆街Ф础6髡晁湟辔魇献迦耍皇歉鲋屑业某錾恚妗⒏附悦挥腥喂僦埃袼湓谙缰新杂斜∶舱娴闹皇恰氨 泵眩廊辉恫荒苡胨窍啾取

说起阴修之召,荀攸倒是想起一事,说道:“府君在私舍中召见了我们,并赐酒肉,在与文若昆仲和我说话的时候,曾问起咱们族中还有何俊秀。你猜我和文若怎么回答的?”

荀攸问这话时,脸上带笑,一双眼里净是笑意,荀贞略微猜出了几分,问道:“怎么答的?”

“我与文若异口同声。文若说的是:‘我有族兄荀贞之,十年不鸣,一鸣惊人’。我说的是:‘在下族父荀贞之,少年沉敏,我所不及’。”

荀贞尽管猜出了几分,但此时听荀攸说出后,还是忍不住“砰砰”心跳,他虽志不在出仕,但如果能得到阴修的赏识,对他聚众保命的大计却也会很有帮助。好在他城府深沉,脸上的表情纹丝不动,笑道:“文若有王佐才,公达十三岁即能识人之奸。我学无所成,人无所长,怎当得起你二人的赞许?”

荀攸问过荀贞“猜他和文若怎么回答的”后,眼睛连眨都不眨的,一直都在盯着荀贞的表情,见他毫无变化,不觉失笑,说道:“贞之,别的倒也罢了,但就你这沉静晏然的态度,好像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会惊奇,就算泰山崩了都不会变一下色似的,我真的是远远不如。”

“我这不是沉静晏然,我这是反应迟钝。”

荀攸哈哈大笑。

荀贞将文聘召过来,领着他们将后院也看过一遍,对荀攸说道:“寺舍简陋,招待像我这样的俗人尚可,招待如你这般的雅士便不成了。乡中虽小,却也有一两处景观可玩。离此二十里外,有一处竹林,溪水环绕,我听佐史们说颇是清雅,早就想去看看,只是一直不得闲暇。公达,你若有意,今天我就沾沾你的光,咱们去赏玩一下如何?”

荀攸自无不可。

去游玩不可无人伺候。唐儿想去,荀贞没答应,说:“天冷风寒,你就不要去了,免得再冻出病来。”文聘带的都是如董习这样的壮士,荀贞雅不欲令其行奴仆之事,便去前院叫了两个佐史,令备些果蔬,拿了好酒,又从后院的马厩中牵出坐骑,与荀攸等前去竹林。

这一去林中,见了两个人。一个是荀贞想见的,一个是荀贞不想见的。

第四十章 荀攸之志

今日天气颇暖,阳光明媚。竹林在二十里外,荀贞、文聘诸人骑马,荀攸乘车,一行人在那两个佐史小吏的带领下,经官道、转乡路,过了四五个里聚,来到林外。

他们又是骑马、又是乘车,兼有乡吏前导,声势不小,这种情景在乡下是很少见到的。早有认得荀贞的乡民腿快,跑去竹林附近的两个里中,告之了当地的里长、里父老。所以,当他们到时,竹林外已有十几个人躬腰相迎。荀贞升任乡有秩后,还没有怎么下到诸里,不认得这些人,前边带路的小吏来到他的马下,低声介绍,说:这是某里里长、那是某里里父老。

荀贞忙从马上跳下,急走几步,在这些人面前站定,作揖说道:“在下因闻此地竹林清幽,故一时兴起,与亲友前来游玩。不意惊动诸位父老、乡贤,劳累迎接,罪莫大焉!”

那十几人乱糟糟还礼不迭,都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