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亡宋-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千户打了一顿。(禁军实行特殊军衔制,十人队长,百人百户,千人,千户,万人以朝中大员为统领封万户侯。十万人的大统领是王上本人。)

方天定哭笑不得,两面安抚,于是让那个千户带领人马成为了暗中的守卫,并且拍着他的肩膀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好好干,我看好你。”

这句话的鼓励,搞得那个禁军千户激动的差点儿跳起来。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方天定这么飞扬跋扈或者说意气风发的大哥在,手下小弟当然嗷嗷叫。

方天定带着三百人走进一个小广场,期间搭了四十张桌子,若是拿到外面,比起普通大商人的宴请恐怕都更有派头。只是在这儿,却是早饭。

因为仪仗队的身份,所以一会儿直到很晚他们都吃不成饭,所以方天定要赔他们吃饭。

一轮酒席,摆上大碗儿酒,摆上猪羊,鸡鸭鱼,各种吃食,虽然比不上张俊的大宴,却也是显得很丰盛了。方天定站了起来,手中端着酒杯。

“哗!”就在方天定起身的那一刻,三百背峞军齐齐起身,站得挺直。

三百人齐身行动的响动,吓得不远处的太监咂舌,这是什么样的军队,一斑窥豹,足以明了。

方天定压了压左手大声道:“你们都坐下!”

又是整齐的一声,三百人一齐坐下,不说一句话,不问原因,不推辞,只是执行命令。

方天定才笑着道:“以前,我们经常打仗,要些规矩是必须的,现如今是我成婚的日子,虽然你们是以仪仗队的身份参加的,其实在我心中,是以我朋友的身份参加的。都不必拘束,我们先干一杯!”

说了不必拘束这句话之后,便有人接言道:“太子!咱们太子妃是不是很漂亮啊!”

方天定哈哈大笑:“你们大嫂当然漂亮,还记的我们最初的初衷么,我们要富起来,我们要有钱成亲。如今我先富起来了,你们有些人的家中也富起来了,今儿个我先行一步,就成亲了,明天后天,说不定就是你,是你,是你,成亲咯!”方天定连续点了三个方向,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方天定倒是不在意,只是道:“能喝的,一滴都不能少喝,不能喝的,就少喝一点儿,万一一会儿站不稳,可就好笑了。”

一个身形彪悍的汉子站起来哈哈大笑道:“太子,俺们可是高手,就算喝十斤高粱酒,都能把双腿扎在地上,让十个人都晃不动。”

这话是真的,有些背峞军军士,实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加上常年刻苦训练,竟然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本事,有的人甚至能在的挺直的睡觉。

方天定哈哈大笑道:“好啊,那就多喝不要给我节约。”说着回头道:“这些东西好多都是我亲手弄到的,有些我还舍不得摆给中午的人吃呢,你看,那个鱼,是我带着人亲自在大江上撒了三天网捞回来的。捞了数百尾又肥又大的,这些都是最大的。”

众军士低头一看,自己桌上的鲢鱼恐怕最小都是十多斤一个的,整个一尾全鱼断成九段和在一起快七八十公分长了。不由眼角湿润,原来太子还记得我们。

方天定又指着一个盘子道:“这些獐子,是我亲自带着一些猎户去山上猎的,猎的太多,恐怕山里都没法猎了,指不定他们心中怎么骂我呢。”

有个汉子起身道:“他敢!天下都是太子的!”

方天定呵呵一笑:“天下都是天下人的。不是我的。”

正在左右看或者左右问那一盘是獐子的人都在那一刻抬起了头,看着方天定。觉得几年前的选择是对的。

方天定看着外面的天,端起一碗酒,大声道:“在军中,我是统领,在朝廷我是太子,在家中,我是你们大哥,整个魏国就是一个大家,天下同辈人都是兄弟,我就是你们的大哥。大哥今日就要成婚了,有些激动,又有些害怕,先干一杯。”

许多军士齐声道:“原来大哥怕老婆啊!”

方天定面红耳赤道:“你们这些小娃子,你们见大哥怕过什么。你们赶紧吃,旁没有来的兄弟们那份也吃了!”

背峞军一直跟着方天定,深入草原那一次,一日夜不吃不喝也是常事,方天定只是觉得亏欠他们很多。所以背峞军在军中地位很特殊。

有的人回家省亲,被县里乡里村里的官员听说了,都要去拜会。每一名背峞军军士,都要比得上一个副将,也就是从八品的官员。

更何况天天伴随方天定的人,比起普通的八品官员自然不同。

方天定看着吃的飞起的众人,不由轻笑道:“明天,都是我们创造的,你们是想明天是我带着你们创造的,可终归是你们亲自动的手。等到大家都老了的时候,不要吝啬言辞,告诉你们的孙子,重孙,当年,你们是我的兄弟,当年我们一起驰骋沙场,当年我们一起吃肉喝酒,当年众兄弟都参加了大哥我的婚礼!”

阳光缓缓从东南天空向着正南方去了。朱雀大街陈列三百壮士。

壮士守卫的,不是一场婚礼的桌椅,而是一场婚礼的荣耀。

宾客满座,那八抬大轿缓缓从桌椅两边走过。桌椅上,坐了官员,坐了皇亲,也坐了和方天定一起捕鱼的渔家渔郎,一起打猎的猎户农夫。坐了金陵城中叱咤的大商人,坐了街边叫卖的小商贩。坐了普通的兵卒,坐了朝中大将。甚至坐了艺妓。

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人作为代表坐在席间。

张择端似乎觉得这一幕比起某年看到的清明治世来的更感人,更真切,却又更传奇。随即要来了一卷长长的画纸,开始着笔。

有的富商穿金戴银,,却见他们身旁坐着身形岣嵝衣衫破烂的乞丐。有的大官,气场浓烈,却见他们身旁坐着凡是都小心翼翼的农户。一切都是那么真切,却又不真实。

这个时候,大街的正中,轿子落下了。

还未掀开轿帘的方天定,缓缓吟唱:“你是沧海,我为巫山……”

第七章 考试的前一天

三月初二,全金陵城的客栈酒家都住满了,靠近贡院的住家户都把自己的屋子腾了出来一半,租给考生住。

凤仪客栈之中,大堂一改往日众多食客呼呼唤唤的情形。

而是坐了一群头戴簪子手中拿着小本本的书生。

说是书生,却不是酸腐书生,而大部分是那种玉树临风的那种。一如江南八大才子,齐鲁四大俊杰等闻名于举子之间的大才都汇聚到了金陵城。

记得少年包青天中,西来的才子为了羞辱东来的才子,于是写了句,东鸟西飞,遍地凤凰难下足。其后包拯立刻以地域范围作为基准,回了一句:南麟北走,满山禽兽尽低头。

虽然这个故事是盗用的大明朝伦文叙的故事,却也间接的说明了宋多才子。

就算明代有四大才子,有圣人王守仁,却也比不上宋代的苏轼王安石等众多词人。

没有八股文之前,文人的确多才。但是多了八股文之后,有才的文人便更有才了晋升到了极致,却比不得以前的数量了。

所以方天定永远不会让大魏发展处八股文之流的东西。

凤仪客栈一楼大堂中,众多学子相互讨论,所谓策论所谓时政是些什么。

有的人却胸有成竹般淡然,当然没有经历过郑板桥,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变成了竹子。

一名白衣公子,带着年纪不算小,而且很黝黑的书童看着书,也翻着小本本,时而点头,时而摇头。这书对新增加四科的解释,大部分与自己的想法一致。

只是和辽国金国的关系一段,此书始终不承认金国目前比宋比魏更强盛,只是说有些威胁罢了。

当然,重点提到了燕云还没有完全收回的事情。

此人当然是前来感受考生气氛的方天定。至于为何选择凤仪客栈是有原因的。、

目前金陵城中几家大酒楼大客栈合力举行了一个赌博性质的猜奖活动,名为定状元。其中有四成上榜之人都住在凤仪。

当然,不排除有真才实学的高手隐藏在某个小屋里准备一鸣惊人夺得进士之位,但是状元榜眼探花却一定会在这些被插牌子的人身上。

宋人,可不像后是一样以谦虚为美。唐宋讲究大气,讲究名望。那些很有学识,经得起天下人考验的大才大多早年甚至是童年就已经被人熟知。

否则也不会出现方仲永式的人物。

但是神童成年后变成蠢人实在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一路高歌猛进,冲上文坛中的高地。

如今的排名,赔率比最低表示其夺冠可能性最大,最低的是一名为胡铨(quan)的人。最高的是一群人,统一赔率一赔十,胡铨则是一赔三,紧随其后是辛赞一赔四。

此两人,正是住在凤仪。而此刻,这正是坐在白衣公子旁边的一桌上。

与那些正在纠结的学子不同,少数几个没有显得纠结的人,明显都有自己的才能,实则便是进士最大的竞争者。

几名学子一见,很有自知之明的让出了桌子,因为考前,在酒楼,各地才子都会聚在一桌上谈一谈考试。

而此时,白衣公子与胡铨两张桌子边才子最多,于是也就成了这次会谈的地点。

几名胸有成竹的举子围了过来,两张桌子拼成一张,便开始谈论。

凤仪的掌柜的一边点这钱,一边在心中大笑,这些人可都是摇钱树,就算买胡栓的人再多也超不过一成,就算他们中了也只能得到很少的钱,相比之下各家大客栈可谓赚得心花怒放。

几人各抒己见,却也大致雷同说的都差不多。

但是却有一个小分歧,以胡铨为代表的几个举子以为辽金不是大问题,以辛赞为代表的几位北方才子则是觉得金国是大患,实力比宋强。

而那一直不说话只是看着几人聊天的白衣公子,却不由暗自摇头。

胡铨看到摇头的白衣公子才想起其一直没有说话不由问道:“敢问兄台大名,不知有何想法,不如说出来大家论一论。”

这位一直不说话的兄台当然是方天定,他是在摇头自己和朝中大臣的意见不服。

胡铨问了,随即说道:“在下姓方,我是为二位摇头。以二位大才,想来都是前三甲,其中会试十科,恐怕胡兄占优,会成为头名,虽然辛兄骑射占优,整体却还差胡兄几分。”说到这儿,便看见年纪不大的胡铨有些飘飘然。

随即,方天定接道:“之时到了殿试钦点状元,恐怕是辛兄占优,胡兄恐怕难以连中三元。”

所谓三元就是乡试会试殿试都排头名,这样的人,在大明朝三百年间只有两个。可以想象其困难程度。

一群书生中,有的人自己有自己的骄傲,却不得不承认自己比不得辛赞和胡铨,随即问道:“为何会这样?”

看着众学子包括辛赞胡铨都有些好奇,随即道:“会试,第一名由某位随机指定的大臣点出,这些大臣中,大部分人认为金辽不是威胁,所以胡兄此处论证要占很大优势,就算是齐射双双上等,辛兄也追不上胡兄了。”到了方天定这个层次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辛赞是个高手,起码接近二流巅峰。

想着,又道:“但是王上本人却觉得金国威胁甚大,所以殿试的时候一定会点辛兄为状元。”

这样一番话当然不可能改变两人的世界观,所以也只是说出来给两人听听而已,考验考验两人。却不知有人瞬间反映了过来,道:“兄台是国姓,又知道此等内幕,莫非,乃是皇亲?”

皇亲,在方腊这样的第一代,就算是远房亲戚也算得上皇亲。等到了一个王朝兴盛时,第一个皇帝的子嗣满天下之时便只有封王封侯的王子们,能称得上皇亲了。

这个举子的暗意很明白,就是说,如果你是皇亲,王上岂不是很有可能点你为状元?

方天定哈哈一笑,道:“在下虽然有些学识,却上不了台面,比不得众位,所以不会去争状元的。”

若是方天定是一个对宋朝历史很熟悉的穿越者的话,便不会这么轻松的点评辛赞和胡铨两人了。

此二人可是大有来头,历史上的辛赞,曾经在1127年之后再金国做过官,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领导了齐鲁等地的遗民反金,其家室一门宋臣,上三代是宋臣,自己是金臣,下三代又是宋臣。

自己迫不得已成为金臣,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其之所以出名,倒不是因为他领导了起义,反抗金国,而是因为他保护了一个人,让其得以存活到归宋。

此人就是辛赞的孙子辛弃疾!

辛弃疾归宋之时带着他爷爷与他父亲组织的五十万起义军南归,并且成为了南宋的将军,也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词人。这一切当然都是他的爷爷教出来的。可见他爷爷是如何的文武全才。

由于父亲战死,所以辛弃疾都没在诗歌中回忆过曾今的战争,也就没有提到父亲爷爷,所以辛赞一般不为人知,但是研究历史的人当然要知道如此伟人。可以说南宋初金宋之间的关系便是由辛赞一个人搅动的。能搅动风云的人,便不是弱者。

若说辛赞的出名,和辛弃疾关系很大的话,那么胡铨此人出名,那就是理所应当了。南宋四大名臣,胡铨年龄最小。是1102年出生的,本来应该是1128年进士第一,因为文章实在锋利,直指宋庭不肯与金作战不利云云,被赵构点为了第六名,落出了三甲。

如今大魏第一次恩科的名头,竟然吸引了此二人前来。若是方天定知道此二人的身份,说不定要大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一个可以和李纲齐名的人,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说,是个权臣,当然,也是良臣。

只可惜,方天定始终觉得两个名字都好熟悉,却记不起是什么人,罔他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喜欢诗词的人,十多年过去,也记不起这样两位大才了。

要知道此二人的诗词,也不是盖的。

辛赞才第一次和他对话道:“兄台高抬辛某了。”

方天定却是笑着道:“辛兄是北方人吧,难道是燕地之人?”

辛赞一愣,道:“家中本是河间府人,数年前移到了燕州。”想来是辛赞的父亲或者祖父觉得宋庭不可靠,于是将辛赞等人安排到了燕地。在燕地辛赞当然知道辽人金人是些什么人了。

要知道方天定和辽国的那一场大战,便是在他们面前打响的。

方天定点了点头莫名其妙的来了一句:“大家都是一届同考,算是天子门生,自然要为国尽力,不管日后与他国如何。等到发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