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长天艳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碧海长天艳山河-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烈却伸手虚拦住赵桓说道:“殿下且慢,这一次可不能再由你奏请了。”

赵桓一脸谄笑的说道:“呵呵,小烈莫非不肯将这功劳让与哥哥?焰天但请放心,孤定会向父皇言明,少不得再给你要个几转。”

江烈嘴一撇道:“我哪有这般轻浮?兄长莫忘了上次之事,宫里的那位和皇城司殿下可是到现在还揪着你夺下之功说事呢。”

(感谢书友“路痴天才”提醒,“甲酉”年实乃笔误,应为“乙酉”,现已改过。)

第三十四章 京师高官文艺沙龙(上)

江烈说的宫里那位是指当今皇后郑氏,皇城司殿下指的是赵佶三子恽王赵楷,此时赵楷超拜太傅,遥领河东节度使,差遣提举皇城司。

赵楷少有聪慧,前面讲过他偷考状元事,即可知其颇有才学,又兼多才多艺,善画花鸟,正投了赵佶所欢,是以深得赵佶器重和喜爱。这三殿下也不是安生的主,集万千宠爱又自负才学,向上蹦达的心思就断不了了,在朝中亦是暗地里拉了不少人助其上位。其母妃王氏于政和年间亡故,却是和当今圣人郑氏当年同为神宗钦圣献肃皇后向氏的侍女,而郑氏生了五个闺女,只生了一个皇二子,却是早夭,自然就把希望转到了好姐妹王氏的儿子赵楷身上。两边是一后一显王,端地是强强联合。

赵桓老娘死得早,宫中无奥援,外面才学又着实干不过弟弟,很是被打压的岌岌可危,活的战战兢兢,只得小心处事,低调做人。这也是赵桓为何对江烈如此倚重的原因之一。有了这样一个才学智力都不输给老三的强援助阵,赵桓的底气可是足了不少,听到江烈居然懂画艺,还能入老爹的法眼,更是惊喜。老三精通的,江烈全都不煌多让,老爹喜欢的,江烈全都拿手,更兼格物、音律亦是大家,这下太子府这边,至少在文事方面和老三那边能拼个对等了,至于人事方面,听江烈悄悄露过口风,和内相粱师成亦是搭上了关系。

听了江烈此语,赵桓生性懦弱的毛病又暴露出来了,犹如当头浇了一瓢凉水,嗫嚅的说道:“那――那还是算了,圣人昨日还叫了茂德去训诫了一番,言说不可总往我这里跑,和外臣厮混在一起,有失皇家体面,这分明是做给我看的。唉,可惜了这造福万民之法。”

茂德却不以为然的小嘴一撅说道:“哼,我怕她何来?她说她的,我自行我的,今日便来了大哥府上,看能待我怎地。父皇那里却不知是谁更贴心呢?”

江烈看着赵桓即怯懦又心有不甘的模样,是即可笑又可气,摇了摇头说道:“哥哥你打什么退堂鼓啊?我这里还没说完呢。咱们这次变通一下,这表章自有我来写,由殿下转送朝廷。此次策出于我,而太子只管在后摇旗助阵,幸若朝廷行此法,殿下可请别开一衙,权管灭蝗之事。这行事能力更是重要,殿下担总纲,别人嫉功亦是无法开口。有我这灭蝗之法相佐,此事定成。到时,殿下前有献策之智,后有行事之能,咱们这东宫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嘿嘿嘿~”

赵桓被江烈说的喜笑颜开,两条眉毛更是跳到了一块。两个大男人相对嘿嘿奸笑,做猥琐状,一旁的茂德帝姬恶心的直往下掉鸡皮疙瘩。

太子府中应对后第二日,太子赵桓转送江烈《灭蝗、防蝗、救粮策》于朝堂,以事实为依据,推理论证严谨的灭蝗、防蝗之法让反对者无从开口,加之史上亦有成例,朝臣们也就只剩下赞成一法了。赵佶当堂下旨,此策即刻施行。暂置推恩农事衙门,由太子赵桓领诸班事,专务宣和三年诸路蝗,行文地方,着现蝗诸路官员有司皆听命,地方厢军亦有配合之责。

官家下旨,太子亲领,一时间大宋江北泛蝗诸路迅速行动起来,即有详备之法可巡,又有强势衙门统一管理,这灭蝗一事便是办的效率高效益也好。还没入秋,蝗灾已是大轻,粮食亦是抢下了六成有余。因为官府先期出资购买家禽幼崽送与百姓饲养,这些家禽饱食富含蛋白质的蝗虫长的飞快,领养的农人除了把长成的家禽拿去换钱还了官府的垫资,还多出不少去购置粮食,家中饭桌上亦是有了些荤腥。百姓尝了甜头,知道这灭蝗之法是好的,秋收后翻土深耕之令也就没什么抵触的,反正庄户人家有的就是一把子力气,翻一下土对来年庄稼有利,又能防蝗虫,有什么不肯干的。这些都是后话,按下不提。

太子领衔的灭蝗大业干的风声水起,东京城内也是暗流涌动。太子自前番一鸣惊人后,这次又是出手不凡。推恩农事衙门一条条政令下达,组织、宣传、督管、复查等等一系列动作弄的是井井有条,滴水不漏,让有心人想下个绊子都伸不出腿去。眼看着太子又要大功,这可如何是好?明眼人自是多了去,早就把眼睛盯上了太子侍读江烈,沉寂多年的太子,猛然发力,就是这个江侍读入东宫以后开始的。

别人怎么看,想使什么小动作先不去管他,赵桓初次主持大局,有江烈在旁出谋划策,却是干的即过瘾又提精神,不过即便再忙,赵佶的邀请还是不能忘了去赴约的。

京师翰林书画院中,是张灯结彩,每月一次的画坛赏鉴刚好就在今日。官家既然好这一口,那臣子们也不能落人之后,稍带着这些个画家也都跟着抬举了个出身,虽说称呼是“侍诏”,不过前面还要加上一个翰林院,这可是倍儿有面子的事,不光这样,还有这郎那郎的官身,朝廷实打实的给发俸禄。

每月的赏鉴大会,官家都是亲来的,朝中不少官员自然早早的赶来,就是想着要抢个和官家同乐的好彩。不过能进来的那可都是出身不浅,那些个芝麻官也就只有在外面眼馋的份。

这赏鉴大会的循例虽是赵佶所定,但却不是正规礼制,而是翰林书画院的内部约定,是以,这每月一次的鉴赏大会,就慢慢的演变成了京师中高级官员们的一个文艺沙龙,来的人除了要带腰牌让负责警卫的禁军查验外,皆不穿官服,而是着便装。江烈也托这条不成文规矩的福,不用穿着一身绿袍在到处都是红袍紫袍的高官中间显眼。

虽然都穿了便服,但江烈仆一跟着赵桓步入会场,还是吸引了不少目光。这些高官,个个都是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子,消息自然灵通,见到这么一个小年青紧随着太子而入,不少人便猜到了江烈的身份。借着过来和赵桓见礼的机会,请赵桓帮着给引见一番。

江烈的人脉那就是赵桓的人脉,赵桓自然乐得把江烈一一介绍给众人。江烈早年便已名动天下,如今初入官场即表现抢眼,这些大臣们虽然品阶高出许多,但对江烈还是相当客气,多是亲切的招呼,露出交结之意。

今日可真是来了不少大人物,三大内侍:粱师成、杨戬、李彦悉数到场。太宰王黼,少宰白时中,中书侍郎冯熙载,尚书左丞张邦昌,尚书右丞王安中,枢密使郑居中,枢密副使蔡攸(蔡京长子),也全都来了。这七人就是现任两府的长官,也就是现任宰执。(前面五个是三省长官,三省称为东府,统管政事和部分兵事,长官亦可称为首相、次相和副相,枢密院管兵事称为西府,这就是宋朝的两府制)

此外还有中书舍人李邦彦,六部的长官,就连高太尉那个混球也一幅斯文模样的晃悠在人群中。秦桧和他们比起来,根本就是个芝麻官,虽然也来了,但还是颇为低调的坐在角落里品茶,眼睛瞟向已然成为焦点的江烈,嘴角浮起一丝神秘的微笑。

经过赵桓的介绍,江烈也大概把人和名对上了号,一眼望过去,不免有些苦笑的冲动,还真是群魔会聚,众妖纷呈啊。这些人就是大宋朝现在的掌权人,从中愣是挑不出一个好鸟来。看看其中还没被史评为奸佞的,白时中,是个对蔡京父子惟命是从的主;郑居中,是当今圣人郑氏的胞兄,典型官迷权力控,三任枢密使,开始时和蔡京同流合污,后来为了争权,又倒向王黼把蔡京撵下台,冯熙载就是一好好先生,而王安中则是靠谄媚王黼和粱师成等人上位的,除了巴结的功夫外,才智平庸,将来还会办一件龌龊事。

既然有人看好或者是不愿交恶江烈,那自然就有看江烈不顺眼的,比如国子祭酒韦寿隆。赵桓引见过后,韦寿隆倒很直接,立即收起了笑容,一脸严肃的对江烈说道:“老夫亦曾拜读江侍读殿试时所做的《安民策》,文中尝言转无地农民于工商,老夫深以为不妥。重农抑商乃历代国策,江侍读之言分明是舍本逐末之法。江侍读为求功名,而出此惊世骇俗之语,老夫窃为江侍读耻。”官员间能直接把话说到这种程度,基本上就和指着鼻子开骂差不多了。

江烈对此却是早有准备,知道早晚都会有人跳出来以此诘难,听到韦寿隆的话,情绪没起一丝波澜,也不直接去反驳,而是对着韦寿隆微微一笑道:“这些无地农民,即无地耕作,自然就没有吃食收入,韦大人学贯古今,自然能给其指明一条出路,烈敢请大人教我。”

韦寿隆一脸自负的说道:“本朝早有国策,可收流民为兵,即增防卫之力,又可去祸乱之源。”

“冗兵日重,朝廷已不堪其负,何如?”

“这个……”

江烈的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朝廷无钱供养,依韦大人之说,亦不可使其转入工商自食其力,那却如何是好?也罢!我等自有朝廷俸禄,食用无忧,这些无地农民任其饿死荒野便了。”

韦寿隆头上响了一个炸雷,一下子愣在当场,不知该如何接话,额头上的白毛汗也冒了出来。旁听的众人无不寒了一下,暗道:“这个江烈年纪不大,说话可真毒啊。”

就在韦寿隆脑子急转,不知该如何摆脱这般尴尬的时候,大厅门口却是一阵骚动,听见有人喊了一句,“老公相来了。”

(请收藏推荐支持,谢谢。)

第三十五章 京师高官文艺沙龙(中)

韦寿隆借出迎老公相避了尴尬自不管他,江烈也是被这“老公相”三字给吸引了,无他,此时被冠以老公相称呼的,大宋朝只有一人,那就是已在徽宗朝呼风唤雨近二十年的蔡京蔡元长。三起当国又三落,门生故旧遍天下。

蔡京如今已是七十四岁高龄,第二次致仕家中,平日深居简出,没想到今日竟然跑来参加这个画坛赏鉴论坛了。大厅内的高官们早被惊动,纷纷围上去问候,王黼和郑居中等和蔡京闹对头的自是看着吃味,默默的把逢迎的都是何人给记下来,等着回头再收拾。

江烈身份不够,又是不识,老老实实的待在原地向那边张望,耳朵里却是捕捉到一句悄悄的低语,“这个老东西,不在家中等死,却巴巴的跑这来揽人气儿,莫不是还想着起复?”江烈不用转头去看,听声音就判断出了,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同知枢密院事蔡攸,蔡京的大儿子。

蔡京现在走路都晃悠,旁边由他的小儿子蔡绦扶着。虽然一脸的老年斑,须发皆白,不过看着倒还挺精神。也不知他听没听进去一圈的问候,只是满面春风的四下里微笑点头,口中连说“好”“托福”之类。鼓噪了一圈,总算是走进了大厅,王黼等人也不能再拿捏作势了,换上笑脸过去打招呼,蔡攸请了个安便自站到了一旁。

赵桓虽是太子,但按制是要对公卿执弟子礼的,蔡京虽致仕,身上还有太师衔,是以赵桓待相公们和蔡京客套过后,上前对蔡京行礼,而江烈只能跟着落后一步对着蔡京唱名揖礼。

蔡京和煦的问了几句太子的身体学习之类,又对近日里太子的一番作为大加夸赞,接着竟转头对着江烈笑道:“江烈,江焰天,老夫可是要代我的几个孙儿谢谢你了,《三字经》一文颇善,对孩儿们开蒙大有助益。”

江烈赶紧抱拳回道:“谢老公相夸赞,烈之拙作能入老公相法眼,自是欣喜不已。”

蔡京像是自来熟,呵呵笑道:“焰天过谦了。老夫听说焰天不但诗文锦绣,书法一道亦是造诣颇深,今日适此书画赏鉴之机,焰天当要好好表现一番,也好让我等领略一下书坛新秀的风采。”

一番话下来,却不知藏了多少玄机。看不懂的只道蔡京老没羞,谄媚的性子是落到骨子里了,竟对着一个刚入仕的小屁孩拍马屁。蔡京一党却看准了老公相立的风向标――顶太子以结奥援。王黼、郑居中之流却是闻出了一丝别样的味道,蔡京欲交好太子自不必说,拿江烈说事只是投石问路这么简单吗?王黼拿眼睛去瞄粱师成,没想到老梁竟装作没看见,把脸撇到了一边去,王黼心里咯噔了一下,暗骂这个老财迷定是又收了老猪狗的好处了。

“陛下驾到――”一声不男不女的唱词响起,把众人的注意力重新投向大厅前,看到赵佶穿着一身便装相携郑皇后信步走入,全体躬身齐呼万岁、圣人千岁。

赵佶兴致颇高,抬手道了一声免礼,看见蔡京也在,亲切的招呼道:“元长也来了,却是有些日子没见你了。观卿气色,身子将养的还好。今日咱们君臣二人少不得要合做一幅。”

蔡京躬身谢道:“谢陛下厚爱。老臣搁笔了一段时日,也是手痒的紧,即然陛下有命,老臣自当陪陛下尽兴。”

赵佶也不多言,直接示意入了赏鉴大会的正题。画院的画师们纷纷把这个月新做的书画拿出来悬挂,大臣中亦有不少人把最近收集来的书画拿出来一起赏鉴。

赵佶被众人簇拥着缓步观巡,看到上眼的就停下来点评一二,不时的让身边的几个宰执发表意见。赵佶是此道高手,大臣们也多是方家,点评之语精彩独到,让远远跟在外围的江烈也是受益匪浅。

今日的作品可是不少,就这么走走停停的一圈转下来,也是用了大半个时辰。按惯例,接下来先闲话休息片刻,再由赵佶立了彩头,高手们现场写书作画竞彩。

闲聊了几句后,粱师成扬声对赵佶说道:“小的听说前些日子,张侍诏把自己花了一年有余的时间才画成的美图献于了官家,官家很是喜欢,典藏在宫中不时拿出来把玩。小的说句僭越的话,官家这可不对啊,有了好东西却不该藏私,合当拿出来让我等开开眼啊。”

赵佶笑着手指梁师成说道:“你这个猴崽子,鼻子却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