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遂看实在没办法,这朋友好像有点保质期过了。
那怎么办?
放弃?
严遂觉得就是为了争口气自己也得上进,难道离了你侠累我严遂什么都做不成了?严遂用重金贿赂韩烈侯左右,终于成功见到了韩烈侯。经过交谈,韩烈侯非常欣赏严遂,准备对严遂委以重任。
这时候更加令人惊讶的事情出现了,侠累居然在这时候对韩烈侯大说严遂的坏话,导致韩烈侯终止了对严遂的任命。
这叫什么事?
你不但不帮忙,还从中坏事?
早些年你没钱作丐帮的时候怎么不这样呢?
严遂听到这个消息险些闭过气去,看来不是公务繁忙,是故意使坏啊!
好,侠累,既然你不仁,别怪我不义。
严遂离开了韩国,他开始周游列国,不是为了谋取官位,而是为了找到一个人。
一个能够刺杀侠累的勇士。
终于,在齐国的时候,一个杀牛的人引起了严遂的注意。
这人满脸络腮胡子,浑身肌肉疙瘩,最可怕的是抡一把大斧子,这牛就七尺咔嚓的被分成了一块块,好像很简单的样子。
严遂仔细看,发现那把斧子非常沉重,旁边的人根本拎不起来。他轻轻走过去试了一试,好家伙,最少有三十多斤重。
三十多斤的斧子抡的飞快,这位有点意思。
严遂和壮汉交谈几句,原来这位壮汉名叫聂政,因为得罪了乡里人,所以带着母亲和姐姐在此处居住。杀牛,不过是聂政谋生的手段。
严遂没有和聂政多说什么,但是第二天,他隆重邀请聂政去小酒馆一坐。
严遂和聂政痛饮几大杯,之后又送给聂政黄金百镒。
黄金百镒?
估计听见的人都会觉得聂政这小子真是交了好运,谁能平白无故送给你这么多金子啊?
金价再跌那也是硬通货啊!
严遂也不隐瞒,将侠累怎么怎么忘恩负义,怎么怎么欺人太甚全都讲给聂政听。
聂政明白严遂的意思,但是他也直接说,因为母亲尚在,所以自己不能从事这样的工作。
严遂非常聪明,知道不能强人所难,于是说,就是稀罕兄弟你的为人。这样,交个朋友。这些金子,一半用来嫁你的姐姐,一半用来奉养老母。
聂政坚决不接受,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拧过严遂。
从此严遂就住在了齐国,经常没事约聂政去喝酒,把酒论天下,兄弟好不痛快。
年底的时候,聂政的母亲年老多病,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
严遂帮着聂政操持丧事,帮着安葬聂政的老母亲。
一切尘埃落定,聂政对严遂说,可以为您报仇雪恨了,聂政已经没有什么牵挂了。
严遂准备用重金为聂政购置武士,咱们钱有的是,用钱打造一支攻击侠累的队伍,不信打不过他!
可是严遂的想法被聂政否定了,聂政说,侠累贵为宰相,人多势众,咱们只能出奇制胜。他请严遂为他购置匕首一把,剩下的事情就不用严遂操心,从此别过。
聂政到了韩国,先是在城外休息三日。
进城之后,聂政尾随侠累进行侦查。碰巧侠累退朝,旁边众多武士跟随。聂政远远的看到,侠累坐在中堂,旁边都是官员,一个个毕恭毕敬的向侠累汇报情况。
眼看侠累公事忙完,就要回到内府,聂政忽然高声叫着,有事要禀告丞相!
聂政一边叫,一边往中堂闯。旁边的武士想要拦截聂政的,一个个都被推倒在地,东倒西歪。
众人丛中,聂政居然顺利到了侠累的身边,他掏出了匕首,侠累惊讶的跳了起来,但是没用,聂政刺中了侠累的心脏,侠累就这么在众人眼皮子底下被聂政刺杀了。
众人大乱,顿时七手八脚前来捉拿聂政。
聂政手持匕首,不利于战斗,在几次突围失败之后,觉得没有机会出去了,聂政用匕首削下了自己的脸皮,自尽而亡。
可以说聂政是一个勇者,勇敢到独自一人刺杀侠累,而且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甚至连计策也不需要。能够在众人之中成功刺杀侠累,聂政也不失为一个智者。
没能成功逃脱,只能说,聂政从一开始就报定了必死的决心。
韩烈侯得知侠累被刺杀的消息之后非常愤怒。
搁谁都得生气,堂堂的韩国相国就这么在众人群中被刺杀了,说出去韩国的面子往哪儿放?
所以任命干部一定要慎重啊!
韩烈侯命人将聂政的尸体悬挂在集市中,悬赏千金,看看谁能知道刺客来历?相国的仇是一定要报的。
可是七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知道刺客究竟是谁。
消息在列国中传开,终于有一天,有一个浑身戴孝的妇女来到了韩国,扑在刺客身上痛苦不已。
有人问这妇女是谁?
妇女悲痛的说道,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本来就是我们齐国有名的勇士。之所以临终还要这样虐待自己,是害怕连累我啊!但是我怎么能顾忌自己一人,让我弟弟死去无名呢?
既然有了刺客出处,官员马上逼问,主使者是谁?
这妇女冷冷的笑道,我要是怕死就不会来了。我弟弟千里奔袭刺杀一国宰相,的确是受人所托,为人报仇。但是如果我泄露了这人姓名,不是置我弟弟于不义吗?我不会说的。
官员还想逼问,可是这妇女居然一头碰死在了聂政尸体旁边。
韩烈侯听到这件事情也非常感慨。
区区百姓,也有如此高义!
那当然,道德主要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
韩烈侯命人收敛安葬聂政姐妹,并且任命韩山坚为相国,代替侠累。
第八章 吴起跳槽
韩烈侯任命韩山坚代替侠累作韩国的相国,殊不知韩山坚比侠累也强不到哪儿去。
等到韩烈侯去世,儿子韩文侯也去世,孙子韩哀侯继位的时候,韩山坚居然因为和韩哀侯有过节,杀死了韩哀侯。
多亏了韩国其他大臣群起而攻之,杀死了韩山坚,才立韩哀侯之子若山为韩懿候。
只是经过这么多折腾,韩国已经是乱七八糟,一直到了韩懿候的儿子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国,韩国的情况才好了起来。
周安王十五年,难得的好领导魏文侯病重,召世子击从中山回都城安邑。
魏文侯即将去世的消息严重刺激到邻国,赵国趁机攻打中山,并且获得了成功。
曾经齐头并进的三个国家,如今进入了互相抗衡的局面,对方的强大就意味着自己的衰落。
互相吞并在所难免。
从此,魏国和赵国就结下了不解之恨。
世子击回到安邑,魏文侯已经去世了。于是群臣奉世子击继位,是为魏武侯。魏武侯任命田文为相国。
本来任命相国就是君侯个人意见,但是田文作相国,引起了一个人的强烈不满。
他就是吴起。
吴起自从拿下河西五城之后特别得意,自认为在魏国自己的功劳那是开天辟地头一份,本来就以为这相国是自己囊中之物,没想到居然给了田文。
吴起一千个不甘心。
在退朝的时候,吴起拦住了田文,您是不是不知道吴起的功劳?咱们说道说道。
田文说那好啊!
吴起是用一连串气势逼人的反问开始对话的:
请问相国,能让士卒奋勇争先为国死战,您比得上吴起吗?
田文坦率的说,我不如你。
吴起得意的瞥了田文一眼,那再请问,能安抚百姓,让国库充实,您比得上吴起吗?
田文说,这个我也不如你。
吴起气焰猛增,又继续说,能让秦兵不敢越界,让赵国和韩国没有非分之想,您比得上吴起吗?
田文说,这个我也不如你。
吴起说,既然这三点你都不如我,为什么你敢高居相国之位?
这话说的唐突,不如你就非得比你低吗?就凭你连妻子都杀的人品,谁敢用你呢?
田文恳切的说,我忝居相国之位,的确很惭愧。但是现在主公刚刚即位,说不定我即位不是因为才能,是因为先辈的功劳。现在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啊!
吴起沉思了片刻,还是坚定的说,相国之位,最终一定是我的。
田文说的诚恳,不由得吴起不思考。
是,田文作相国你不服气,你怎么知道人家是什么标准呢?说不定不是论能力,是论品德呢?
这一番猖狂的对话自然很快传到了魏武侯耳中,在魏武侯看来,吴起这是有不臣之心。
寡人刚上任,任命的相国你都敢这么质疑,你到底想干什么?
魏武侯决定撤掉吴起,另换他人镇守西河。
其实说起来吴起不算心机深,如果真是心机深的人,是不会将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来,更不会得意到质问竞争对手。但是他的不满既然被魏武侯知道了,魏武侯的不满和行动即将开始,吴起觉得危险了。
吴起害怕魏武侯杀了自己,于是仓皇出奔楚国。
到了楚国吴起算是来对了地方,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的本事,吴起一来到郢都,楚悼王就将相国之印交给了吴起。
吴起对此非常感激,看看人家楚国,这刚一来就委以重任,这信任!
吴起决定为楚悼王出一把子力气,他对楚悼王分析了楚国的形势,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根据吴起的分析,以楚国的实力,早就应该成为诸侯霸主。但是为什么楚国多年夙愿未了呢?主要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养兵。为什么没有很好的养兵呢?很简单,没钱。钱都花到官员身上了,所以当务之急,是立即进行改革,淘汰冗员,收紧银根,将钱都用到士兵的身上。
这下子楚国的大臣们炸了锅,好你个吴起,你要献计,就拿我们开刀啊!我们招你惹你了!
各位大臣纷纷进言反对,但是楚悼王特别欣赏吴起的建议,于是委任吴起全权处理改革官制。
吴起对楚国的官制进行了详细规定,淘汰了数百名冗员,凡是大臣亲贵都不能窃取国帑。而公族凡是五世以上都命令他们自谋出路,五世以下也要根据远近亲疏依次裁汰。
这一下子就为楚国剩下了数万经费,全部用来奖赏将士,训练士卒。一时之间,楚国的军事成为列国中最强大的,所有的国家都不敢小看楚国。
可惜没多久,楚悼王去世了。
这些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大臣亲贵,都趁机作乱,要诛杀吴起。
吴起无路可逃,只能逃入宫中,爬在楚悼王尸体下面。
这些大臣们都红了眼,好你个吴起,你让我们下岗,我们就让你去死!这些人也不顾楚悼王的遗体,一通乱射。结果不但吴起中箭,连楚悼王的尸体也有中箭。
真是躺着也中箭。
吴起痛叫,你们侮辱主公遗体,将来还想有好日子过吗?不怕追究责任吗?
这些人想想也害怕了,于是一哄而散。
吴起最终还是死了,死在他一心为之效力的楚国。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油菜花的人,但是他将名利看得太重,重过了亲情道德。所以吴起之前心狠手辣的行事,成为他一生抹不去的污点,不被别人信任的基点。
世子熊臧继位,是为楚肃王。
一个月之后,楚肃王追究父亲被射,命令弟弟熊良夫在郢都诛杀当时闹事的官员,一时之间血流成河,郢都有七十多家达官贵人被灭族的。
之后在列国之中刮起了一阵称王的大风。
说起来还得从齐国算起,田和去世之后,将君侯之位传给了儿子子午,子午又传给了儿子因齐。这因齐自恃国力雄厚,僭越称王。在因齐看来,那吴国、越国都能称王,为何齐国不行?因齐自称为齐威王。
消息传开,魏候也不甘心,凭什么我魏国不行?魏候于是自称为魏王。
齐威王改了名称,沾沾自喜,根本不理国事,每天寻欢作乐,导致齐国国力日益下降。韩赵魏和鲁国都曾经和齐国发生战争,而齐国,曾经威武的齐国,居然屡战屡败。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善于弹琴的士人来见齐威王,说是希望能够为齐威王演奏。
作为音乐爱好者齐威王自然表示同意,这人坐下之后,居然只是用手摸琴,却不弹出声。
齐威王非常吃惊,这是怎么个意思?盲人吗?
齐威王问,您是不是嫌弃琴不好呢?为什么不开始演奏?
这人严肃的回答,我知道的是乐理,至于演奏,那是乐工的事情。
齐威王说,琴理?那能听吗?
这人将弹琴的理论知识对齐威王讲述了一遍,齐威王听得寡然无味,既然您对理论这么精通,就请您演奏吧,赶紧的!
这人哈哈大笑,懂得理论就一定要演奏吗?大王知道治国理论,不也是没治国吗?岂不是和我抚而不谈一个道理?我现在抚而不谈,让您非常不痛快,而您抚而不谈,殊不知是让举国百姓不痛快呢!
齐威王非常吃惊,原来您是来教育寡人的。
齐威王没有发怒,而是留下这人,第二天和此人谈论国事,发现这人说的非常有道理。他建议齐威王远离酒色,任用贤臣,训练军队,经营霸王之业。
齐威王觉得自己的天空被点亮了,于是拜此人为齐国相国。
这人就是著名的邹忌。
邹忌成功了,但是这成功在外人看来太简单了,不就是演了个小品吗?就成了齐国相国了?很多人开始嫉妒他。
当时不服气的代表辩士淳于髡来见邹忌,邹忌非常谦虚的请淳于髡上座。
淳于髡说,我有些话要对相国说,邹忌表示洗耳恭听。
淳于髡说,子不离母,妇不离夫。
邹忌恭敬的说,谨受教,臣不敢远离君侧。
淳于髡又说,用棘木做的轮子,再抹上油脂,那叫一个滑。但是把它放到方孔里,它就一点也转不动了。
邹忌说,不敢不顺应人情。
淳于髡又说,众流终将奔腾入海。
邹忌说,不敢不亲近百姓。
淳于髡说,狐皮再破烂,也不能用来补狗皮。
邹忌说,明白了,要任用贤者,不能混杂不好的人。
淳于髡说,辐毂不按照分寸测量,是不能造成车的;琴瑟没有缓急,也没有音律。
邹忌说,明白了,必定会严格按照法律治理国家。
这一席话说完,淳于髡沉默了。
之后淳于髡沉默着告辞,有人问淳于髡,您去见邹忌的时候为什么那么骄傲,现在出来的时候为什么又那么谦卑呢?
淳于髡说,我说的都是微言大义,但是相国能够随口应变,治国之理他是了然如心。这样的才华,我还能不佩服吗?
果然只有才华最能动人。
从此之后,邹忌的大名在列国很是响亮,再也没人敢为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