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实在头疼。
周宣王此刻也没有什么和戎狄作战的精神了,光这些乱七八糟的预言就够闹心了。其实说到底还是对自己的能力实力以及战斗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一个童谣,一件真假难辨的怪事就令他方寸大乱了。
岂能坐以待毙?
周宣王痛下决心,接连出招。
首先,城内城外,展开拉网式搜捕。搜捕对象当然是那个奇怪的女婴。先不管她到底是何方神圣,找到抓住再说。看这妖女有多大的本事?命令上大夫杜伯专门督办此事。
其次,命令下大夫左儒,督令司市官,在集市搜查,不许造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违者处死。你不是檿弧箕箙频繁出现吗,现在就从生产的源头给你断了,根本没人生产,我看你还能如何?这城里的老百姓可就炸了锅了,看来这谣言是真的啊,要不能这样兴师动众吗?一时间人心惶惶。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乡民作为广大的基层群众还没有得到这一禁止生产贩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的消息。这一日,偏有一个乡民带着妻子连同自己做的一些弓箭、箭袋上城里贩卖。还没进城门呢,司市官火眼金睛,这不是违禁商品吗?喝令拿下,立马将女子捉住,这男子一看,也不知道为什么抓人,看这帮人凶神恶煞,心急火燎,飞奔逃命去也!
也不问青红皂白,这女子被押解到左儒处。下大夫左儒这时候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只想着这女子和物品正好和谣言对应,也不管还有一个男的呢,直接上报周宣王,说是这女子贩卖违禁商品,应该处死。这檿弧箕箙在此刻好比毒品了,沾着就死啊。周宣王这时候可放心了,下令处死这女子,烧毁桑弓箕袋。
可惜啊,草菅人命,也救不了即将狂澜变乱的周朝了。
再说这逃跑的男子,逃命之余,偷偷回城里打探消息,心想也没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儿啊,怎么就胡乱抓人呢?谁知妻子已经被处死了。一路心慌意乱,也不知道往哪儿走好了,谁知就来到了清水河边。
这河边就看见百鸟飞翔,在仔细一看,是一个草蒲包儿浮在水面上,这些鸟合力用嘴叼着这包,往岸边拖呢。这男子将蒲包捞出,只听见一声啼哭,原来是个女婴。这孩子能获百鸟救护,肯定不是凡人啊,于是这男子将孩子包裹,一同去投奔老乡。
这件事闹得周宣王心里忐忑不安,但是随着这闹剧上演,好像也就这么过去了。周宣王的心有些安了。但是这些预言,好像是土里的种子,就那么埋在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许就能冒出来。
直到四年之后,周宣王四十三年。
第四章:周宣王之死
幸福的生活各有各的幸福,闹心的日子各有各的闹心。
周宣王心里揣着不吉利的童谣预言哆嗦的过了几年,到了周宣王四十三年,这怪事又来了。
这还得从一个噩梦说起。
时逢大祭,周宣王在斋宫住宿。夜里忽然梦见一个美貌女子,从西而来,直到宫廷。虽然在梦里,周宣王迷迷糊糊还记得这可是祭祀呢,大声呵斥这无礼女子,命令左右拿下。可惜当时并没有亲信在这梦里出现,眼瞅这这美女走入太庙,先是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可不是慎得慌!然后将七庙神主,也就是将七庙的牌位捆成一捆,往东而去。周宣王心想,好你个劫道的,你这是入室抢祖宗牌位啊!于是奋起直追,忽然就醒了。
清醒之后他可真是害怕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好好的祭祀,居然能梦见被人把祖宗牌位给抢了,凭直觉这也是非常的不吉利啊!到底什么意思呢?
勉强完成祭祀典礼,密诏太史伯阳父,将这个梦详详细细的告诉他。伯阳父也疯了,您这是做的什么梦啊?看来这恶兆是一个接着一个。于是说这个梦啊,还是和之前的童谣相对应。周宣王问,那不是已经将恶妇斩首了吗?伯阳父心说您还真能对付,这一个村妇,如何能与社稷相关呢?话说一个村妇有什么能力动摇国家根本呢?
周宣王百思不得其解。
回朝之后忽然想起,三年前命令上大夫杜伯查访妖女,到现在是毫无音讯。朝堂之上,问起此事,杜伯答道,没找着啊,再说妖女不是斩首了吗?再搜下去必将民心大乱啊,所以这事儿我就停止了。
周宣王顿时大怒,这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天子啊?你说不找就不找了吗?不知道告诉领导一声吗?你能决定啊?
确实,无论任何事情,无论办理程度如何,记住前往最后结果汇报给领导,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或者就此拉倒。如果真这么悄默声的,有天领导想起来,可就麻烦了。那不是能力问题,那可是态度问题!绝对是要对你有看法的。
眼下杜伯就陷入到这种危险之中。
其实周宣王的怒火主要还是由于对童谣的恐惧而产生的。这种丧国的恐惧令他失去理智,急于发泄。
盛怒之下,周宣王就开始给杜伯上纲上线了,这等不忠之臣,要他何用?推出朝门,斩首示众!
百官面如土色。
忽有一人站出来连说“不可”!
原来是杜伯的好友,下大夫左儒。左儒劝说周宣王不必在意这些谣言,谣言么,这些东西不在意就好了,那尧统治的时代还发了九年大洪水呢。如果杀了杜伯这不是说明这是真的了吗?民心必乱。
他哪儿知道,周宣王眼下心虚的厉害,这一个破事接着一个的,哪儿有一个吉利的啊,再说自问自己也不是尧舜禹汤那样的大贤,没仔细啊没仔细!
周宣王说左儒你这就不够意思了,你这不是违抗圣旨,重友轻君么?意思是难道我在你心里还不如杜伯吗?
这是已经乱扣帽子了。
但是左儒也是一个耿直性子,直接告诉周宣王自己是帮理不帮亲,谁对帮谁。您要是杀了杜伯,天下人都会认为您可不是明君了,我呢不能劝阻您,那我也是不忠了。您要非杀杜伯不可,我就跟他一块死。
周宣王一听,嘿,我这一世英名还毁在杜伯身上了?怎么着,你还威胁我一起死?我今天还就非杀不可!
传令左右立马将杜伯推出斩首。
左儒回家之后,自刎而死。
这场君臣争论以两位大臣的生命代价换来了周宣王的不心安。
的确,他心里明白,杜伯、左儒都是国家忠臣,但是他就是因为这些谣言心念大乱,而且那些争论更让他心烦,必须让他们闭嘴,永远闭嘴。但是完全安静之后,完全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之后,又有谁能替他解忧呢?杜康?那时候还没有呢!只能自己一个人面对可怕的预言,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而且自己还是对不起杜伯和左儒的。自己是明知故犯。
俗话说心病还需新药医。
但是周宣王自从斩了杜伯,逼死了左儒,再也没有人敢直言不悔了。这或许就是刚愎自用的必然结果。
这心病逐渐发展到夜里失眠,白天恍惚,语无伦次,进而遗忘。基本上冲着老年痴呆症的方向去了。
到了四十六年秋天,或许是气候凉爽,看着身体好点了,周宣王决定去郊外游猎。也是,疏散疏散筋骨,或者对病体有益。
到了郊外,看着一片树林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周宣王顿时觉得真是精神为之一振。号令军士不得践踏庄稼,损毁树木,侵扰百姓。围猎有赏,比赛现在开始!
众人一听号令无不奋勇向前。周宣王也是满心欢喜,不觉在玉辇上朦胧有点睡意,忽见一辆小车冲面而来,车上站立二人,手持朱弓赤箭,向周宣王作揖道,“吾王别来无恙?”周宣王一看,这不是杜伯和左儒吗?仔细一看,人车一起不见。急问左右,都说没看见什么车啊。正在迟疑,杜伯左儒驾小车在面前驱驰,这可真是大白天见鬼了。周宣王一怒之下取出宝剑挥去,杜伯、左儒毫不在意,说道无道昏君,滥杀无辜,还我命来!
借什么都好还,就是命不能还啊!
思量未了,二人挽弓搭箭直射周宣王心窝。
周宣王大叫一声,昏倒在玉辇之上。
回宫之后,周宣王虽然被救醒,但是心病愈发沉重。知道这回可是在劫难逃了。召入老臣尹吉甫、召虎托孤。说朕在位四十六年,也算得上南征北战了,现在看来这病是没有好的时候了。太子宫涅,这孩子怎么说呢,糊涂孩子一个啊!就托付给你们二位了!你们要尽力辅佐啊!
两位大臣叩首受命。
这天晚上,周宣王驾崩。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领百官,扶太子宫涅在灵柩前即位。
这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周幽王。
第五章:随心所欲的周幽王
太子宫涅在父亲周宣王的灵柩前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立申伯的
女儿为王后,申后之子宜臼为太子,将申后之父申伯进为申侯。
周幽王其人以他父亲的评论,那就是“暗昧”,意思是不明事理,糊涂之极。这是周宣王从能力方面对他的了解,其实周幽王的性格更有独特之处。从性格上说,他是触电般的性格,闪电般的变化。变化无常,今天是风,明天就是雨。早上说起一栋大高楼,刚把架子搭好,晚上就命令拆了咱刨一深井,灌溉花园。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周幽王这个人从品质上说应该不属于人品很好的那种人,没有什么情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暴戾。即便是在位父亲守孝时期,那也是夜夜笙歌,饮酒作乐。
等到姜太后悲痛过度很快去世之后,周幽王更加无所顾忌,甚至连周天子的本职工作也不能好好完成,经常无故缺岗。
申侯多次劝谏,根本是对牛弹琴,无奈申侯退居申国。这时候尹吉甫、召虎这一些顾命大臣相继去世,周幽王更加无所顾忌。老爸加在头上的最后一道禁制也失去了,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周幽王任命虢公、祭公,外加尹吉甫的儿子尹球,位列三公。这三位就一个最大的优点,阿谀奉承。这下子满朝文武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人君子,周幽王看见就心烦,边去!
这日子过的多舒心,逍遥自在!
这一日上朝,有大臣启奏,泾水、黄河、洛水三川同日地震。周幽王心大啊,说这都是正常的,退朝吧。
太史伯阳父和大夫赵叔带散朝之后都是忧心忡忡。太史伯说这三川是我们大周的根据地啊,这哪儿能说地震一起地震呢?这大周朝能安然无恙吗?赵叔带不由得苦笑,不管什么地震了,你就看看现在,小人当道,国政混乱,能有好吗?不行,我得进谏。伯阳父说你呀,我看你说了也没用啊!
俩人正在议论,不提防隔墙有耳。
对于领导错误,下级怎么能私自议论呢?无论你出于好心或者坏心,总之是不对。
早有耳报神传到虢公石父那儿。这虢公本来就是靠拍马屁混了个三公的头衔,最怕别人进谏说他不好。不干活的闲人,只能靠挑干活的人的毛病,才能维持自己的地位。所以这时候直接进宫跟周幽王汇报,说这太史伯和赵叔带俩人可嘀咕您坏话了。周幽王倒没有听信,大约觉得自己最英明,说这俩糊涂玩意儿,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赵叔带开始反复进谏,岐山守臣也上奏岐山又崩塌了,压坏了很多老百姓的房屋。周幽王一点也不着急,来吧,咱们干点正事吧。命令举国上下寻访美女,充实后宫。
这下子赵叔带是真的伤心并且灰心了。暗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不用什么预言地震的,也能看出来这是没好了。举家搬迁,去往晋国。后来成为赵氏之祖,后来参与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三分晋国,成为诸侯。
赵叔带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夫褒珦听说急忙进谏,说大王啊,您这么对待贤臣,小心国家有变!周幽王大怒,敢威胁我,命令将褒珦囚禁入狱。
这下子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再没有大臣敢进谏了。
第六章 美女来朝
据说她就是那个卖桑木弓箭男子的养女。据说养父因为抚育幼儿艰难,将她送给了姒大的妻子。两次被遗弃的经历,还好都只是襁褓之中,并没给她留下什么伤痛阴影。
青山绿水之中,她也长做这山水间的一道风景,清然出尘,足为青山增色。
再说褒珦因为进谏被囚,成为家人一大心事。褒珦的儿子褒洪德在征收税负的时候来到了农村,巧遇这女子,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不想这穷山僻壤之中,有此倾国倾城之色。
这时候倒触动褒洪德的心事,父亲被囚禁三年,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却一直没有办法使父亲脱此牢狱之灾。眼前这个小姑娘,却仿佛给他带来一线生机。褒洪德遍访左邻右舍,知道这小姑娘今年十四岁,不过是姒大家的养女。回家之后立刻禀报母亲,说如果将其买来献给天子,或者能宽恕父亲的不赦之罪。这也是散宜生当年贿赂纣王,救出周文王的计策。母亲命令他即刻去办。
褒洪德救父孝心足矣,能够投其所好,说明他也是个聪明人。但是他忘记了,自己的父亲是因为直言进谏被囚禁的,如此救父,不正是违背了父亲的做人准则吗?
或许他没有想到这一点。而他献给周幽王的褒姒,也成为周王朝变乱的导火索。
救父心切的褒洪德找到姒大,出高价将褒姒买回家。作为一名美女,褒姒如今缺少的只是包装。褒洪德深知要让周幽王一见倾心,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于是在府里为褒姒调养身体,置办高档服装,教导礼数。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忽然从每天打水劈柴,变成了锦衣文秀的大家闺秀。
等到褒姒从气质上、礼仪上全面提升以后,褒洪德将褒姒带到了镐京。
当然开始是先说自己的父亲实在罪当万死,但是作为家属,我们千方百计想挽回这个不可饶恕的罪过。怎么挽回呢,献上美人褒姒,还请您宽恕。
周幽王即刻宣布命褒姒上殿,果然是闻所未闻的美女,真正艳光四射,光彩照人。其他各处所献美女,在褒姒面前真正不值一提。周幽王马上降旨,命令褒珦出狱,官复原职。从此周幽王一连十日不早朝。
周幽王自此与褒姒在琼台居住,再也没进过申后的后宫。
申后本为申侯之女,身份高贵,品行善良,基本上就等着别人欺负了。作为皇后她实在没有后辈皇后吕后的心机,更没有武后的杀伐决断。甚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