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杆匪王老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杆匪王老五-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黾父鐾练耍挥煞炙蛋讶肆谭U庑┥倘私允浅D晖从诼逖粲肽涎糁浞仿粞掏恋模源倬褂屑阜职盐眨蛭怯械氖且樱型ü匚氖椋龅焦倬托┭掏粱蛞蛹纯煞判校欢咱徑练嗽蚺碌靡皇蔷醯猛练饲澜俨宦壅惺比嗽交跞谡Q壑洌久挥惺裁椿匦挠嗟兀欢峭练硕匝掏良蛑笔鞘取ㄍ痢ㄈ缑灰⑾质曷粞掏恋木霾磺崛模梅纷用锹涞酶鋈恕ㄍ痢娇铡4耸保强吹角懊娴氖飞险咀鸥龊谟埃掷镂兆乓话讯糖梗澜僬卟簧疲膊虏煌父浇锕⊙卤诶锘共赜卸嗌偃寺怼

昏昏苍苍中,王振再次断喝:〃爷爷是仁义蹚将,得财不伤主,快把钱财倒在地上滚开,再磨磨蹭蹭可真的搂火了!〃

这些商人要的正是这句话,只要留条命,钱财失了倒不可惜,况且对方没有提烟土之事,说明匪人并不知他们是烟土赎子。于是跳下马,恭手求饶道:〃好汉爷爷别开枪,俺们照办,俺们照办。。。。。。〃接着,把其所带的钱财哗哗啦啦倒在地上,拉着马从王振站立的石头下走过去,过了一箭路程,他们才跨上马仓皇而去。

打散的弟兄陆续回到山寨,听说王振劫得不少金银财宝,个个惊讶万分,当得知王振是拿一歪把木棒劫的时,都伸着大拇指道:〃五哥,真有你的,弟兄们佩服,以后再出现今天这事,你拿弟兄们开刀!〃

3、劫得汝瓷

乌云把锯齿岭上的天空压得很低,西北风卷着黄叶、尘垢在岭上狂舞,枯黄的野草和落了叶的灌木丛随风起伏不停,落光叶子的树木在风中如泣如诉。王振和他的一帮弟兄打石、砍树、割草、和泥、砌墙、苫草,忙而有序地在山寨背风处修盖房屋,以备越冬藏身之用。

就在大家忙碌的时候,山下的〃巡冷子〃(警戒哨)慌得一溜跟头跑到山上报说,史少先又以剿匪为名在响浪河岸边的清凉寺村〃亮兵〃,并到各家各户追要汝瓷,连兵们都发了疯似的挖宝,听说在王家大院后院里他们挖出两个豆绿色的汝瓷。

王振根本不知汝瓷有什么贵重,丢下手中活计,眼睛一瞪,冷冷地说:〃真扯蛋,两个破汝瓷碗有啥大惊小怪的,咱是要那响当当的硬头货哩,不稀罕那破玩艺儿。〃

〃王架杆,汝瓷可是咱们祖宗留下的宝贝啊。〃充当杆子里〃白扇〃(军师)的尤半仙走上前来说道,〃自宋代以来,咱这里就以烧造汝瓷闻名于世,俗话说:家有万贯,不抵汝瓷一件。这是北宋时期宋徽宗爱好瓷器,专门让咱老祖宗在这里烧造的,姓史的看起来是个识货的主儿,这两个瓷碗说啥也不能让落到官军的手里,请王驾杆定夺?〃

〃那,你给大家说说这汝瓷是能吃是能喝,有啥子主贵处?〃

〃大架杆,虽说汝瓷吃不成喝不得,但它的贵重处实在太多了。汝瓷可有历史渊源了,相传宋朝有个叫宋徽宗赵佶的皇帝老儿,有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雨过天晴的颜色非常好看,就下旨给全国的烧窑匠人说: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让汝州做出这样颜色的瓷器,可是两任瓷器官因窑匠烧不出而革职,第三任瓷器官到清凉寺监督着窑匠们烧了几窑都失败了,就拿当时最有经验的窑匠王官出气,说再烧不出天青色就将王官送往京城斩首。王官回家后闷闷不乐,他的女儿问他时,他说我再烧不出天青色就得杀头,女儿问他咋能烧出天青色呢,他说得用人的骨头。当又一窑瓷器烧到关键时刻,他的女儿竟趁人不备跳入窑里,终于烧出了天青色。〃

〃这皇帝老儿也太可恶,要放在现在我非把他剐了不可。〃

〃大驾杆,你别说,皇帝的偏爱竟使清凉寺烧制出这样的瓷器,也是咱们的福气,你只要看上一眼,那青如天、面如玉、片如冰、质如乳、蝉翼纹、晨星稀的颜色和形体就会令你痴迷,多少人以能得到一件汝瓷而不惜性命,你说这汝瓷贵重不贵重?〃

〃哎呀,听你这么一说,我也开了窍。尤半仙啊,咱得劫,决这能让咱的宝物落到姓史的手里!〃

横亘在豫西伏牛山怀抱里的青草岭,绵延数十里,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山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平淡淡地繁衍生息。可是,几百年来,在这片古老而又贫瘠的土地上,这里的窑工却创造了一个人类奇迹,使汝瓷的烧造技术达到完美的程度,但也饱尝了战乱与灾难的折磨。

早在宋代,这青草岭下响浪河岸边的清凉寺村,就成了闻名遐迩的陶瓷产地。史载,瓷器最早萌芽于商代,而真正烧成并广泛使用是在东汉以后,西晋时期出现了以彩釉为装饰的青釉褐彩瓷器,北齐时有了青釉绿彩瓷器。初唐和盛唐时期,黄河流域的瓷器烧造技术和工艺已经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自五代至宋、乃至金、元,清凉寺皆为汝州属地,宋人叶宥在《坦斋笔衡》中有这样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北宋哲宗元佑元年,宋王朝选定青草岭下的清凉寺,建造为宫廷烧造瓷器的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器,一时,汝窑成为专门为宫庭烧制御用品的官窑,由此声名大振。

汝窑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州)、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排名之首。

汝瓷从创烧、发展、兴盛到衰落,有着明显的演变过程,唐代时这里瓷业勃兴,鲁山花釉的创烧,为汝瓷技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宋时期,汝瓷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广大中原地区,各地窑口林立,竞相争辉。而各窑为了参与激烈的商品竞争,各立牌号,往往在碗底刻上窑工姓氏作为碗铭。当时的产品除了造型丰富,釉色莹润的特点外,还十分注重器表的装饰,由碗、盘内壁印以简单的凸线纹,到缠枝花卉和碗心菊花纹图案等。汝瓷印花工艺的出现,不仅代替了繁锁笨拙的刻花工序,而且采用模印,可以使制作工艺更加规范。因此,自北宋中晚期,汝瓷的工艺技术就广为流传,使之赢得了信誉,同时也受到北宋皇宫的赏识和偏爱。

汝瓷是宋代名窑中烧制出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加之汝官瓷为皇室所垄断,历经元、明、清一直深藏皇宫, 民间难得一见。直到〃八国联军〃从天津卫一路打到京城,把大清皇帝、太后赶走,掠夺宫室珍宝,汝官瓷始得流出宫外。

汝窑为宫廷烧造瓷器的时间最短,是宋徽宗时的第一个官窑,大约从北宋哲宗元佑 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的二十余年的光景,烧制量也很小。靖康之乱,金人入侵中原,宋王朝被迫南迁,汝窑毁于一旦,工艺失传,南宋时已是〃近尤难得〃。

清凉寺的瓷器所用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它以名贵玛瑙入釉,汁如堆脂,面如美玉。其釉色光泽多变,有天青、豆青、卵青、粉青、天蓝、月白、虾青、艾青等,釉面的沙眼显露着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纹,器表还有鱼鳞状的开片,更显得造型古朴,较淡者如碧空万里称〃天青〃;较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处谓〃天蓝〃;更深者像夏夜晴空里的一弯新月叫〃月白〃;粉青则是淡青中微显绿色,呈现出一种青绿粉润、纯正不杂、非常悦目的色泽。有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雨过天晴云破处〃之誉。这种纯正的青色,如春水般柔和清澈,似美玉般青翠滋润。釉下的稀疏气泡,随光时隐时现,宛若晨星闪烁;而胎与釉结合处泛出的光彩,又似少女脸上泛出的红晕,美丽纯真。传世的汝窑瓷器都是釉层莹厚,开片密布,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磬。

汝瓷烧造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对釉料的配方和火焰火候的掌握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尤其对〃窑变〃过程的控制,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每件坯胎在窑中处的位置不同,受热程度不同,产生的〃窑变〃效果亦不一样。特别是汝瓷在停火降温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次〃窑变〃,要想掌握得恰到好处,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一窑烧出三五件上品就很不错了,有时竟难得一件!正因为这样,汝瓷自然身价倍增,一些工匠叹呼: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

汝窑的兴盛带动了经济的繁荣,离清凉寺不远的大营镇,当时已是湖广、川陕商客云集的中州名镇,〃人车辐辏、店铺繁密〃,商贸极为繁荣。

今天,史少先的官兵就驻扎在青草岭下,几年来,他带着一帮兵像饿虎群狼,整日扑风捉影,挖空心思寻找汝窑瓷器,但是竟未觅得一件,但他没有灰心,始终把眼睛盯在清凉寺村附近,并派出暗探到村里到处寻觅。为掠夺汝瓷宝物,他以剿匪为名不知错抓多少饥民百姓,更不晓得焚烧多少无辜房屋,往往是把房子点了,挖地三尺,倒是挖出不少青青绿绿的瓷片,但从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一件汝瓷。

正好,遇到这么一个阴冷的天气,史少先突然出现在清凉寺,他带人径直冲进王家大院,好一番翻箱倒柜,从晌午折腾到将近傍晚,终于在王家后院的红薯窖内扒出两个豆青绿的汝瓷碗。一件是个瓷碗,上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碗里碗外施满釉,釉呈豆青色并微微泛蓝,色泽典雅含蓄,釉面开有细碎纹片,细看,上面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之后扒出的那件是个三足洗,造型非常简洁雅致,瞟一眼便知其制作严格规矩,一丝不苟,口外有一道绕一周的弦纹,开有冰裂片,釉色光泽莹润,有种淡雅、清逸的色感。史少先手捧两件汝瓷,两眼早就眯成了一道缝,他爱不释手地上下翻看不停,嘴里不住地叫着:〃好东西,果真是宝贝,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么贵重的瓷器,真让人大开眼界。〃

就在史少先收兵即将回到驻地之时,身后翻卷起一溜黄尘,随着马蹄声的临近,王振乘快马率杆众们抄小路杀了过来。

史少先小心翼翼地带着两件宝贝就要下黑风岭,闻听身后〃叭勾、叭勾〃的枪响,有一颗子弹擦着他的耳朵飞过去。他下意识地把头一缩,手搭棚眯起眼向西北方向望去,见迎面飞来一伙人马,他惊得目瞪口呆,迅速跳下马,和手下的几个兵丁躲到坡埂下,寻找位置准备迎战。

〃你们是什么人,吃了熊心豹胆敢劫我们史哨长,快滚开!〃

〃哼,什么史哨长,吊毛!听见没有,这是王老五的地盘,想过去没门儿,统统把枪放下!〃

〃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你们为何要截我等弟兄?!〃

〃奶奶的,真是刮大风吃炒面……咋张开嘴了,官军本是保境安民的,可你们倒好,把事做绝,连我们老祖宗的东西都不放过,这算啥鸡巴子官军,比土匪强盗还没人性,真他娘的无赖。〃

〃我们是例行公务,你们敢阻拦,小心脑袋,快闪开!〃

〃没那么容易,把汝瓷留下,爷们儿给你们让条出路,不然的话,别想出这黑风岭!〃

言语相互碰撞中,两下已交起了火,王振抢先放了一通枪,站在黑风口叫道:〃姓史的,爷们该感谢你呀,不然的话我咋去坐一年牢,咋能拉起这一杆子人马?今天咱们把话挑明了,你把汝瓷放下,咱各走各的道,要是不从,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忌日!〃

〃你是那路好汉,请通报姓名!〃

〃爷爷王振王老五!〃

〃好啊王老五,别说我是奉命剿匪,也没有见到什么汝瓷,就是真有也不会给你个毛蛋孩子,量你们这帮人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大驾杆,罗嗦个鸟,搂火吧!〃

〃那好,我看不教训一下这帮官老爷儿,恐怕他们不知马王爷三只眼,弟兄们听我的,一、二、三,开火……〃

两下枪来弹往,火舌绞在一起。王振的杆子处于有利地势,虽然枪炮笨,但气势高,喊声不断。史少先所带的官兵,平时横行惯了,遇到这要样的战势不觉紧张起来,哆哆嗦嗦连枪都摆不正,有几个甚至趁机开溜。

史少先气得直跺脚,让兵们死死顶住,可谁去真心打仗?眼见天色已晚,对面枪声不断,越战越勇,就着火光看到有赤裸着臂膀的杆众冲过来。

眼见手下这帮人不堪一击,史少先火冒三丈还在催促,可面前横陈的尸体越来越多,他怕这样对阵下去,这些老本被拚光,就把眼睛一眨,计上心来,好汉不吃眼前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于是,他先让人把那两件汝瓷摆放到一块石头上,又在那里点上一堆火,叫道:〃不要打了,你们可要看清了,汝瓷就放在这大石头上,你们如果打碎可不管我们的事,算你们有种,要是言而有信就放开一条路,我们这就撤走!〃

在那堆火光的映照下,王振隐约看到那块显眼的大石头上果真放着两件绿莹莹的东西。他把手一摆,让弟兄们停止放枪,他大声叫道:〃史哨长,我王老五说话算数,快带上你的人滚蛋吧,咱们后会有期!〃

史少先气得牙齿咬得咯嘣嘣直响,暗骂:〃王老五你个小杂种,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只是天太黑,没有人能看到他那难看的脸色。

4、梁洼〃碰杆〃

在临汝、鲁山、宝丰三县的接壤地带,有一个寨子叫大营寨,它是出入娘娘山、青草岭及豫西伏牛山区的一个军事要塞,是宝丰县通往西北的一个重要门户,也是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和大宗商品交易的集散地。早在北魏时,这里就是郡治和县治所在地,设立了汝南郡、符垒县,因这里远离县城,四野蛮荒,盗匪经常出没,扰乱百姓,因此,自北齐开始,历朝历代都在这里驻扎重兵。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里在战略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之后,河南各地纷纷响应,革命党人的反清义旗猎猎飘飞,汇成一股时代潮流,成为摧枯拉朽不可抗拒的冲击力量。那些抱着老脑筋拥护清朝的士绅富豪,害怕革命党人过来杀头,纷纷逃离家园,拉着自家的粮食和财物到县城大镇或高墙大寨躲避。

这天夜里,韩庄村的杜启斌与附近杆子联合起来,一举拿下了大营寨,自称响应武昌革命起义,并张贴告示:以后不准拉票,不准送条子借款,不准打死平民,只要背上枪,就都算响应起义,都算革命一家人,财产多少,不能干涉。

几天后,大刘村的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