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重生李世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残唐重生李世民-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手笔。赤松德赞,还真是个野心与实力都具备了地枭雄。”

武元衡微笑道:“这样的人物,不正好是殿下的好对手么?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殿下应该会高兴吧!如果对手太弱,反而会令你扫兴了。”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起来,不置可否。

过了没多久,斥侯将吐蕃大将的消息完整的报上了。吐蕃大军共计四万人左右,分别屯扎在岐山南麓与五丈原。统兵主帅正是前来会盟的吐蕃大相尚结赞,大将论莽罗、论尔仓兄弟二人。这兄弟俩,是吐蕃出了名的勇士,号称要杀尽大唐名将。

李世民即刻擂鼓聚将,分派军士。先锋浑,率领三千人马前去挑唆搦战。左军与左虞侯军合兵一处,由高固统领;右军与右虞侯军合兵一处,由唐汉臣统领。野诗良辅地后军步军抽调上前,与中军步兵合兵一处,交由野诗良辅统领。石演芬去押住后寨管理粮草分配军械马匹,郭钢这个宝贝疙瘩则是被调到了帅帐,充任帅旗使,在帐前伺候。

左、右两屏的轻骑,在高固和唐汉臣的统领之下,轻装而出,埋伏到了左右适宜的地形之中。野诗良辅率领步兵陌刀阵,组成了城墙一般坚不可摧的大堡垒,缓步推进随时准备接应浑。李世民率领中军部分轻骑与飞龙骑。坐镇中军随时指挥。一切分拨得当,浑率众出发了。

一阵风起,卷起黄沙数丈。黄土高原上特有地沙尘,让天地间都变得一阵苍茫。两万大军有条不紊的按部就班,准备迎来出征以后地第一场大战。

武元衡一袭白衣,骑着马跟在金甲红袍地汉王身边,尤为醒目。大风吹起。战旗招展猎猎飞扬。李世民驻马远眺,眉头紧锁。

“殿下,吐蕃会来么?”武元衡轻声的道。

“不清楚。”李世民轻吁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来。就表示他们屯兵于岐山,只是在备战入侵中原。这样一来,他们的目的反而还简单一些了;如果不来,那就表示我们的猜测没错,他们就是在扼险而守。要将剑南道隔断,是有大阴谋。不管来还是不来,这一次吐蕃的动机都不小。这一仗。也都将是一场硬仗。”

“也就是说,殿下眼前所设下的这个埋伏,亦虚亦实了?”武元衡说道。

“不错。”

中军推进了数里,正到了一处小土坡边。李世民让大军止住,自己和武元衡来了一处高点,凭高而望。黄沙之中,隐隐可以到极远处地岐山与一些城镇影像。二人静静的站在此处观望,静候前军浑的消息。

过了许久。武元衡开口说道:“应该快有消息了。”

几乎就在此时,前方一片平川上奔来几骑,大声呼喊着:“报…………”飞马奔到军前。野诗良辅接了消息,迅速派人送到山坡上来。原来浑成功的将吐蕃兵马勾引了出来,正快速朝大军埋伏圈中突进。但人马只有五六千。

武元衡不由得一笑:“来是来了,可人数也未免太少了。看来对方也很狡猾呀!”

李世民拧眉思索了许久。说道:“传令下去,左、右翼的骑兵,好好埋伏不要出击。中军揠旗息鼓退后十里。让浑翻身回去与吐蕃大军死战一回。吐蕃人,不会纠缠不休地,打不了多久,就会回撤。”

武元衡略自一惊:这样一来,浑可就危险了!但一思索他后面说的那句话,顿时觉得有理,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看来我军在试探,吐蕃人亦在试探。他们可能意识到了会有埋伏,于是派出了这样一支部队来试探我们的虚实。殿下让浑翻身回战却不出援兵,意在混淆他们的视听么?”

“不错,伯苍果然是我知己!”李世民赞赏的看了武元衡一眼,说道,“用兵之道,就在于让敌军难辨我军虚实。虚而实之,实则虚之。如果这一回来地是大部兵马,我这包围圈可就要张开大口将它生吞了。现如今游进来的只是一条小鱼,我就按捺不动,他让迷惑一回。浑三千人马死战吐蕃五六千铁骑,是有点悬。不过有我大军从旁支持他底气足得狠,吐蕃人意在试探随时就想着撤退。这一场局部的小战,我军必胜。”

武元衡笑叹起来:“妙哉!”

不久以后,正在诈败地浑突然听到一阵巨大的鼓声,喝住退回的骑兵,大声疾呼道:“兄弟们,吐蕃小儿进了咱们的包围圈,杀回去,与之决一死战!”

三千铁骑跑了一个弯道回旋,势如奔雷的朝紧跟后方的吐蕃骑兵冲杀而去。

吐蕃人追了十余里,一直心中忌惮要中埋伏。这时看到浑翻身杀回,顿时醒悟:还真是有埋伏!

两拨骑兵冲势极猛,吐蕃人还来不及止住后军,浑已然杀到了身前,无奈只得暂且应战。

浑勇冠三军,本就是一员厮杀疆场的猛将。再加上之前平凉败盟,心中憋屈了太多的闷气。这个时候,他就如同出匣地猛虎,身先士卒的挥舞着大刀,杀进了吐蕃重围之中!

雪刀亮起,手起刀落,人马俱碎!

吐蕃人虽然人人勇猛,却也难挡威猛如虎的浑。眨眼间已有五六人被浑劈碎于马下。将勇则兵勇,三千唐军铁骑都深信后方有大军增援,士气如虹的冲杀进来。一轮骑射箭雨下来,吐蕃大军猝不及防人仰马翻,先失了一阵。

没多久,两拨人马就混战在了一起。吐蕃勇士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是略强于唐军地。可唐军装备优良再加上眼下士气正旺,弥补了一些个人战斗力的不足。两拨人马厮杀成了一片,一时倒也难分伯仲。黄土地上血雾喷洒,肢体飞扬。

李世民驻高观望,见浑一时难以取胜,下令道:“擂起鼓来。大声呐喊。”

四面八方埋伏地兵马,有鼓的擂鼓,没带鼓的齐声呐喊起来。顿时,战场四周鼓声大作,吼声如雷。吐蕃人不明虚实,以为唐军埋伏的兵马就要一起杀出,顿时吓得心惊胆颤,无心恋战。

一阵牛角吹响,吐蕃骑兵开始败退,如同潮水一般朝后方飞快闪去。

浑出了胸中一口恶气,怒挥长刀将一人连头带肩砍碎,大声喝道:“兄弟们,追!杀光这群杂碎!”

三千先锋骑发出巨吼,奋马狂追,一阵砍杀。

“放箭!”眼看着有许多吐蕃人要逃走,浑又下了令。

一轮箭雨铺天盖地而来,又有数名吐蕃人惨叫落马。受惊了的马匹仓皇四遁。

站在高处的李世民心静如水,将眼前一幕看得清清楚楚。浑追出一段以后,李世民果断下令:“鸣金收兵。”

追得正起兴,浑突然听到后方传来鸣金之声,愕然不解。但军令如山,他当即下令:“撤退!前军当作后军,弓箭掩护。后军回身当前军,层层撤退。”

李世民看到浑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撤了回来,挑嘴微笑道:“浑,还真是一名沙场宿将。临胜不骄,进退有序。”

武元衡在一旁说道:“这一仗,也算是小胜一局,博了个开门红。不过,吐蕃人果然奸滑呀!看来他们的目的,真如我们所料的那样…………扼险而守,意在剑南!”

第三卷 九鼎

第173章 天网制敌

虽然是打了个胜仗,但浑回到帅帐时仍然有些气鼓鼓的。他是个爽利人,直言快语的对李世民说道:“殿下,末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吐蕃蛮子勾了出来……怎么、怎么明明进了包围圈,却不将它吃掉?!”

李世民招了招手,示意浑坐下来:“浑大将军,稍安勿躁。我军在试探吐蕃,明显他们也在试探我们。这就跟钓鱼一样,鱼儿还在试探,如果仓猝起钩,只会将他惊走,再也不敢来了。”

浑刚从战场上回来,热血正在沸腾来不及细想。这时才恍然大悟,连连抱拳赔罪:“原来如此…………末将无礼,请殿下恕罪。”

“不必多礼。你有这样的疑惑,也是人之常情。”李世民微笑宽慰他起来,“刚刚交了一下手,你有什么感觉?”

浑浓眉紧锁思索了一番,说道:“感觉很怪异。吐蕃好像不是吐蕃了。以往他们哪里还用得着我们去挑唆,常常一见了我们的人不顾一切的就杀将出来了。可是这一回,我让几十个懂番语的卒子将天底下最难听的话都骂了,他们才懒洋洋的派了五千余人出来跟我们迎战。”

“这就对了。”一旁武元衡微笑说道,“看来,我们预料得没错。吐蕃屯兵于此,其目的并不是想入侵中原;而是扼险而守,阻止我们下剑南和收复凤翔府这一处军事要塞。”

“不错。”李世民点头赞同,然后说道,“与李晟取得联系了么?”

武元衡答道:“暂时还没有。泾原节度离此地大约二百里之遥。快马奔腾往返最快也要两天两夜。”

李世民又拿出了地图,细细参详了许久,说道:“泾原节度、岐山以及我军所在地方,刚好是一个三角形。如果约齐李晟强攻岐山,倒也不是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过,难免会增大伤亡、拉长战线拖延时间。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对我军将十分的不利。吐蕃坐吃凤翔的补给物资,而我们要靠后方运送粮草,这是十分吃力的。简单算个帐,从长安运粮食到我们这里,路途虽然不是非常遥远,但我们吃一斗粮。几乎就要花十斗粮的代价来搬运。所以,战争对国力是一个极大的损耗。关内刚刚爆发过粮荒,经不起折腾呀……”李世民曾经也是统筹全局的上位者,现在又是临阵统帅,深知战争地要害之处。国虽大好战必亡。打仗耗的就是钱米,打的就是国力。吐蕃人靠劫掠维持补给,他们可以耗,可是唐军却是耗不起的。

武元衡点了点头,说道:“知兵者不好战。殿下深明其就,思虑得有道理。无论胜败,战争对我们中原农业大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耗。臣下以为,汉王要想急战取胜,也不是没有办法。”

李世民眼神一转看向他:“有何良策?”

“臣下记得汉王之前曾提起过,驻扎在岐山的吐蕃人吃水的问题。”武元衡一手指向地图上岐山地方向,“臣下以为,我军恰好可以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浑也围凑了过来:“长史大人,你就快说吧,别拐弯抹角的了。急得人心里慌。”

李世民呵呵的笑:“看来伯苍恰好与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我也正在往之方面打算。既然你有了妙计,就先说出来听听。”

“是。”武元衡也不扭捏作态了,侃侃说道,“方才我们领兵推进准备接引浑大将军的时候,臣下特别留意了一下岐山附近的地貌特征。我发现。他们屯兵于南麓与五丈原,其用意当然是为了占据有利地形阻挡我军。但细下一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两处地方十分地方便取用饮水。吐蕃人住在高原不会打井,只会从河水中取用饮水。人饮马喝,四五万人一天消耗的饮水何其巨大!离他们屯兵之所最近的一条河,就是七星河。眼下正值春汛河水升涨,十分顺利的满足了他们饮水的需要。可是,如果我们绕道十里从上游将此河截断或是让它改道走入渭河,也是十分轻松地事情。这样一来,吐蕃人断了饮水,必定不战自乱。到那时候,我军就有可趁之机了。”

李世民与浑对视了一眼,齐声道:“可行!”

武元衡接着说道:“今日一战后,吐蕃不明我军虚实,必定死守不出。浑大将军不妨再去挑战,奸狡的吐蕃人以为我军故技重施,一定不会出战。只要他们紧守岐山营寨,我军就大可以派出一队人马绕道隐隐而行,前往十里外的青石子坡河道,让七星河断流。没了饮水,吐蕃人必将自乱。到时候,我军再来一个引蛇出洞,就不难让吐蕃人从岐山上走下来了。只要他们进了我们地埋伏圈,这仗就容易打了。与此同时,可以联络泾原李晟:只要我们这边打响,就让他出兵奇袭,占领岐山的吐蕃营寨。对他们形成南北合围,关起门来打狗。只要岐山这边拿了下来,凤翔府就会赤裸裸的暴露在我们面前。一鼓作气拿下凤翔府军镇,盘踞在五丈原的吐蕃残兵,不过是丧家之犬无根漂萍,不足为虑!”

李世民听完这席话,转头对着浑一笑;“怎么样,不错吧?”

浑愕然的惊喜道:“这读书人的脑子,就是好使啊!武长史也是第一次来凤翔、第一次上阵吧?却对这地方了如指掌,真是让人佩服!汉王本就是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了,现在再有了鬼神莫测的武长史从旁辅佐,我军想打败仗都难哪!”

李世民哈哈的大笑起来:“浑,你也别太夸他了…………既然伯苍提出了这样地妙计,我们就按部实施,狠狠的算计一回智术短浅的吐蕃人吧!”

武元衡也不骄傲自满,拱手轻声道:“汉王,臣下初次上阵,不过是纸上谈兵……具体该如何办,还请汉王自行斟酌。小心为上。”

“你的计策很好。”李世民十分肯定的夸赞道,“稍后我们就将高固等将唤进帐中,安排这一次地战事。”

武元衡略自有些愕然,但他从李世民地眼神中品读出了一丝异样:汉王,这是有意地在众将面前,提高自己的威望……这条计策本身,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过是纸上谈兵。肯定存在许多的疏漏地方,以汉王用兵的能力,没理由想不到的……

不久以后,倾巢而出了一回的唐军略作整顿,迅速安顿了下来。浑出兵小胜了一仗。好歹也杀敌数百近千,收获了数百马匹。功劳薄上先记了他一功。

琐事忙碌完毕,李世民将诸军大将都叫到了帅帐里,安排下一次军事行动地安排。李世民在解析作战计划与分派人手的同时,反复说了数次长史武元衡的计谋。让高固、唐汉臣等人,顿时对武元衡刮目相看。武元衡也不动声色,在一旁细心观察着汉王挥毫自如的调兵谴将。就算他武元衡是不出世的天才。经验这种东西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备地。李世民一面注意培养他的威信,另一方面在有意的帮助他集累行军打仗的诸多经验。因为李世民发现,武元衡这人不仅智慧过人,在军事方面更有难得的天才,大局观极佳。若加以培养和引导,将来不难成为一名出色地统帅。

瞬息间,七路大军又被折合成五路人马,浑、高固、野诗良辅、唐汉臣与汉王自己各领一军。分派得井井有条。只等与泾原李晟取得联系,行动即可展开。

接下来的两天里,浑按计而行,每日到岐山吐蕃寨前挑战。不出武元衡所料,吐蕃人果然用弓箭死守营寨龟缩不出。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