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听到这样的绝好消息,百姓仕人们都激动万分。今年这一年,注定了让所有人都难以忘怀。大唐步入了景兴年间,如同脱胎换骨换了人间。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转变,百姓们再次心向朝廷。安居乐业稳定发展,这已是让所有人都欣喜万分。现在,朝廷更是体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在短短的数月之内,就彻底解决了黄河中下游两个最大的节度…………淮西和平卢。这在以前,几乎是无法想像的事情!
淮西和平卢的所在,就像是大唐的腰肾之地。解决这里的隐患,整个大唐都会通体舒泰上下活络。从此以后,朝廷将彻底的掌握江淮、江南一带。平定淮西与平卢,就如同是祛去了两颗毒瘤;与此同时,长江、黄河这两大交通纽带被疏通,就如同打通了整个人的筋脉。之前病怏怏的大唐王朝,眼看着就要康复如初恢复无限活力了。
过年,朝廷按例是要放上六七天假期,放官员们回家省亲与亲人团聚的。但由于平卢的战事,最近朝廷的事务仍然异常的繁忙。尽管如此,李世民还是下令放假,让官员们回家过节。大批的重要事务,他都留在了武德殿御书房里亲自批阅,另外只找来了俱文珍等向个宦官做帮手,找找折子,整理一下物什。
关内已是大雪纷飞,天气异常寒冷。武德殿御书房里却是忙碌得热火朝天的样子。李世民这一回同时扮演了宰相和皇帝的角色,按章按程来处理重要的奏折。他的书桌上,已经堆积了半尺高的折子。
俱文珍一边磨着墨一边说道:“陛下。天冷,要不就歇一会吧?这么多的折子,再如何着急也是一时批不完地。”
李世民瞟了他一眼说道:“这些都是重要军务,一刻也耽误不得。朕今日就是熬个通霄,也要将它们批阅完毕才行。你若累了就歇着去,另换个人来磨墨就是。”
“谢陛下垂怜,小人不累。”俱文珍不敢吱声了。静静的在一旁磨墨。
正在这时,门口一个小宦官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俱文珍怕吵到皇帝,迎上去问了一句,不由得一愣,急忙走到皇帝身边低声报道:“陛下。宰相陆贽、李晟、马燧,率六部尚书以及中书侍郎孔巢父、姜公辅,谏议大夫薛存诚王叔文等人一齐来见驾。现在就在武德殿外。”
李世民微微一怔:“大冷的天还下了雪,他们来作甚?快让他们进来,站在殿外还不淋成雪人?”
俱文珍急忙亲自出迎。没多久。十几个大臣一起走进了御书房,拜倒在书桌之前。
“诸位快请起。”李世民离开了御桌走上前来,不解的道。“朕已经给你们放了假了。怎么又都回来了?要拜年可不是现在呀!”
陆贽拱手拜了一拜,说道:“陛下,臣等是自发前来处理这些公务的。朝廷正当多事用人之际,陛下却仍然给臣等放假回家过年,令臣等十分的感动。陛下为江山社稷操禄心血,臣等又如何忍心让陛下独自劳累?天子了况且如此勤政克己而且体恤他人,我们这些做臣子地,还不感恩图报、报效陛下吗?”
李世民呵呵一笑:“诸位平常都异常的忙碌。难得过年放几天假,应该在家里陪家人共叙天伦之乐才是。朕批完这些折子,也会回后宫与妃嫱们团聚。”
李晟不由得笑了起来:“陛下,微臣昨天从弘文馆给陛下送来的折子就多达二百余张。另外还有这两天积压下来的军国奏折与民事奏章,没有五百。也有四百。陛下若要独自一人处理完这些公务,恐怕这年都要过完了。因此。臣等决定齐心协助陛下处理完这些公务,然后再回去各自过年。陛下若不能安心过年,又让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如何安心?”
众臣一起说道起来,都说要先处理完公务,再肯回家过年。
李世民颇受感动,哈哈地笑道:“既然如此,朕就感谢诸位了。今日我们就在武德殿里一起办事。事情办完之后,朕请客,诸位一起作客麟德殿与朕共进晚膳。”
“多谢陛下!”众臣谢过了恩,说动就动,纷纷各就各位办起事情来。三省六部的大员全部到齐,再加上宰相们牵头领事,李世民手中堆积如山繁杂不堪的公务,顿时被理得条条顺畅。武德殿里,也出现了三省六部官员和皇帝同时理事的盛况。众人挥毫涂墨全情投入,偶尔争论一两句也都自觉的走到旁边隔间里。
所有人地办事效率,异常的高。或许是这种新奇的工作方式激励了他们,再或许是这种君臣同心地感觉,让人不自觉的就有了激情和动力。天色将晚之前,堆积如山的公务居然全部处理完毕。
李世民与众大臣们一起哈哈大笑。
瑞雪仍在纷飞,李世民请众臣到了麟德殿里,享受一顿丰盛的晚宴。席间气氛很轻松也很融洽,众人随意畅谈,不自觉的就谈起了平卢节度的事情。
李晟和马燧默契的保持着沉默,仍由那些文官们在各自议论。李世民静静的听着也不发表意见,就当是听了一场闲聊。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武元衡那边依旧没有递来消息。李世民心中难免有些愤懑和失望。心想,看来平卢一战已经是无可避免了。虽然他对武元衡和东征军有着充分地信心,但是他最大的心愿,还是这一仗不要打起来。
晚宴散后,李世民将李晟和陆贽二人请得留了下来,饮茶小叙。
“你们二人,各自擅长于军事与政略。”李世民也没有兜***,直接说道。“你们说一说,平卢那边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陆贽和李晟对视了一眼,陆贽拱手拜了一下李晟,示意请他先说。毕竟李晟资格更老年龄也是长辈。
李晟想了一想,说道:“朝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淮西,平卢李纳肯定是心惊胆战。平卢的实力本就不及淮西,他若负隅顽抗。肯定是死路一条。从形势上讲,李纳除了接受陛下的条件投降,再无他法。不过,也不排除李纳会狗急跳墙,心存侥幸地搏一把。而且。微臣更加愿意相信,平卢最终还是会以战争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因为平卢李纳一家,占据该地以久,肯定不会轻易地放弃手中的荣华富贵和滔天权势的。”
李世民听完不予置评,微微的点了点头。问陆贽道:“你的想法呢?”
“微臣以为,武元衡必定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平卢一事。”陆贽果断的说道。“武元衡智谋过人,最善长于省时度事,也最能理解陛下地心意。大唐内战,能避则尽量会避。刚刚李相公也说过了,从形势上讲,李纳除了投降再无活路。武元衡大可以利用这种形势给李纳制造许多的压力,迫使平卢从内部分化,逼迫李纳出城投降。”
李世民听完微微一笑。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说道:“朕当初,怎么就没派你去征讨平卢呢?”
陆贽却是骇得惊慌一颤,连忙拜倒在地:“微臣何德何能,绝对无法担当此任。顶多……也就只会纸上谈兵罢了,对军事却是一窍不通。”
“呵呵。起来。”李世民笑道,“朕不过是戏言罢了。良器。你认为陆贽说得有道理吗?”
李晟摸着灰须寻思了一阵,点点头道:“陆相公言之有理。武元衡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有这个能力让事情往最好的方面发展。陛下当初派他出征,不就是看中了他这方面地能力吗?若光用军事解决蕃镇问题,大可以派将军了。“说得好。”李世民点头赞许,踱了几步说道,“虽然平卢那边现在还没有消息传过来,但朕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好消息了。管他是文斗也好武斗也罢,解决平卢的事情为期不远。平卢一定,大唐内部最大的麻烦就只剩卢龙朱滔了。李抱真和李光颜、李光进兄弟,正在按朕的旨意向北方详装进军。朱滔也肯定会随时做好应付战争的准备,河北已经剑拔弩张。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先做好设想。”
李晟和陆贽各自点头。
李世民看了他们一眼,笑道:“光点头干嘛?说点有用地。对于朱滔,该怎么办?”
李晟说道:“朱滔占据幽州极北之地,与北狄契丹等一些蛮族关系来往密切。他的军队里,也有许多的蛮兵。朱滔在四大军镇当中,军事力量当属最强,背后也有异邦蛮胡地支持,他肯定不会甘心就范。陛下要对付朱滔,其实也就是要与北方诸蛮同时对抗。一个小小的卢龙节度,其实代表就是大唐北方的反朝廷势力。因此,他们不容小觑。”
“嗯,朕从来就没有小觑过他们。四大叛镇当中,朕也把卢龙放在最后解决。”李世民说道,“那里,就是当年安禄山的老巢。番王在那里根深蒂固,俨然就是一个小王朝。几十年来,那里的百姓们只认得节度使,哪里还知道大唐的朝廷和皇帝。无论如何,朕是绝对不容许卢龙在大唐的版图上继续干这种事情的。九州归于一统是大势所趋,胆敢阻挡者,都不会有好结果。只不过,结果固然如此,过程同样重要。采取一个什么样地方针措施来解决平卢事宜,至关重要。最大的前提,就是要尽量减少内耗。李晟,陆贽,朕想听一听你们二人的意见。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上的策略,都可以提。李晟,你先说。”
李晟寻思了片刻,说道:“平卢如果平附,那朝廷在河北的军事实力将大大增强。李抱真、李光颜、李光进等人地兵马本来就不俗,再加上武元衡的东征军和收剿地平卢军,至少也可以凑出二十万兵马。从人数上讲,应该是足够了。不过,这么多的军队要统一指挥,也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而且,指挥这种若大的战役,微臣以为,必须要一个德高望重、在军队里、在河北都很有威望的人才行。这将是一场多线配合作战的战役,将是一个大手笔。朝廷可以制定出大的方略,但真正实行之时,却要一个在军事上极有造诣的人才能实施。”
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说道:“朕和你想得一样。多支军队配合作战,由专人统一指挥。而且这个人选,非右神策卫大将军马燧莫属。武元衡的东征军,也是时候解体了。朕会让高固、李等将分领人马,各自驻守平卢或是听从马燧调谴,参预平北之战。武元衡嘛,就留在平卢暂时打理一下那里的民生政务。你们认为怎么样?”
李晟和陆贽各自拱手拜道:“陛下英明。”
众人心照不宣。这天下的功劳也不能让武元衡一人占光了。分一点给别人,对谁都好。
稍后陆贽说道:“陛下,微臣以来,平卢之所以强大,除了有北狄蛮族的支持,有许多河北小节度附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微臣以为,陛下可以降临天威先收服那些小节度,去除朱滔的羽翼。用各个击破的政治方段渐渐分化朱滔的阵营。这样一来,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削减他的实力了。”
“此论甚高。”李世民微笑道,“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朱滔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不把朕放在眼里,那些小节度还是怕死的。政治手段与军事策略双管齐下,朕不就不信解决不了河北问题…………现在,就等平卢的消息了!”
第三卷 九鼎
第371章 九州归一
冬日寒夜,青州刺史府内。
武元衡搁下笔,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肩膀,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董重质也轻松的说道:“武大帅,平卢的大事基本都处理得清楚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武元衡笑了一笑,说道:“只能说,是军队里的事情处理完了。平卢节度治下几州十余县,政务多如牛毛。虽然是和平回归大唐,但要处理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只不过在朝廷的旨意下达以前,我还不好去插手管得太多。明天,李纳一家就要被送到长安了。我,也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功德圆满?”董重质惊咦了一声,说道,“武大帅身为这一次东征的主帅,深受皇帝器重。平蕃的大事,全都托付给了你。虽然现在解决了淮西和平卢,却还有卢龙节度存在。皇帝莫非要调东征军回去?”
“东征军的目的,就是平蕃。当然不会回去。”武元衡说道,“不过,我这个元帅也是不会再当下去了。”
“为什么?”董重质大惑不解。
武元衡微笑:“不为什么。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算算日子,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朝廷的旨意就应该能到了。到时候,一切自有分晓。董重质,我希望你和李能继续留在东征军里任职,为大唐立功以抵赎以前的罪过。不过,你也要答应我,从此要与李和平相处,不要再为以前的事情斤斤计较了。”
“大帅,你这是……”董重质愕然的说道,“你当真不再带兵了吗?”
武元衡微微的笑了一笑,说道:“行军打仗,本不是我的强项。淮西和平卢这边,攻心重于攻城。抚民重于伐兵。因此皇帝才派了我来。而卢龙那边,则更多的是硬碰硬的军事攻坚。这一点,我并不擅长。皇帝陛下知人善用,必定会再派能人前往北伐。因此,你我分手的日子,恐怕为期不远了。”
正说着,李和李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刚好听到了武元衡后面两句话,不由得一起惊愕不已。
武元衡招呼大家坐了下来,闲话家常的说道:“东征军拿下了淮西和平卢,使命已然完成。我们这些人,也差不多到了分手的时候。将会各司其职。今后,不管大家在哪里办事、在谁手下办事,都要牢牢记住一点:我们都是大唐的臣子,都是为江山社稷、为皇帝陛下尽忠效力。”
众人各自叹息,颇有些无奈。
武元衡接着说道:“不出所料的话。朝廷会派人来问我的意思,怎么划分现在驻扎在青州的军队部署,也算是给我这个东征军主帅一个颜面。我呢。也会借坡下驴将一些事情给办一办。董重质,李,你们和淮西、平卢地一些降将的命运,是我最关心的。当初你们投诚的时候,我是保证过的。因此,事到如今我会竭尽会力地帮助你们谋得一个好的出路。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北伐卢龙,主帅非马燧莫属。此人虽然与我交情一般。但或许也会卖我几份薄面。董重质,我把你安排给马燧去当行军司马,在他身边出谋划策;李,你身上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又可以冲锋陷阵了。马燧从长安而来。麾下肯定缺先锋。我把你推荐给他当先锋官。”
“大帅!”李有些激动的站了起来,拱手一拜大声道。“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