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坏犊车袅诵潞侥讣苹K婧螅ü痔岢觯胗⒐辖ㄔ斓诙液侥福⑶矣闪焦>餐褂谩�
这次,法国打了个小算盘。当时,法国与德国正在力主成立欧洲联合部队,也就是欧盟的军队,而英国对此一直不太热心。英国又拥有欧盟内最大海军,如果没有英国的参加,欧盟的军队就无法成立,至少无法获得一支强大的海军。因此,法国提出与英国合造一艘航母,摆明了就是要将这艘航母编入欧洲军团,成为欧盟的航母,而不仅仅是法国与英国的航母。
英国人不是笨蛋,英国一直反对组建欧盟联军,因为这与北约的职能完全重合,也不符合英国倒向美国的政策。因此,英国政府对法国人提出的方案非常不感冒,甚至在谈判中故意制造麻烦。
此事最后不了了之。英国海军发出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订单,却没有可能再获得第二艘航母。
经过了四年的紧张建造、测试与海上训练之后,就在阿根廷宣布从共和国采购大批军火之后大概三个月,“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在朴次茅斯港正式加入了皇家海军战斗序列,与2艘45型驱逐舰,4艘23型护卫舰,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组成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潜艇一般只在战时编入航母战斗群)。一个月后,45架F…35B成功进驻航母,并且随同航母开始了第一次海上巡逻任务。
如果没有阿根廷的积极扩军备战的话,“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服役时间应该是在2年之后,因为泰利斯公司与英国海军签订的建造合同中,明确说明了航母的建造周期是6年,服役时间是2013年年底,而不是2012年。当时,为了让这艘航母尽快服役,英国海军额外支付了3亿英镑的建造费用。
同时,英国海军也在考虑是否需要建造第二艘航母。很明显,仅仅依靠一艘航母,英国海军是无法保证在未来的战争中夺取制海权的。特别是在与阿根廷争夺马岛的战争中,因为要顾虑到南美洲其他国家的反应,所以美国不会明目张胆的支持英国,最多像前一次战争那样,为英国提供一些重要情报而已,美国绝不会派兵与英国海军协同作战。因此,真要与阿根廷再为马岛的主权爆发战争的话,英国人还是只能依靠皇家海军。
按照常规搭载能力计算,“伊丽莎白女王”号只能携带45架作战飞机,这根本就不是阿根廷空军的对手。就算按照战时方式搭载,也就最多携带60架F…35B,而阿根廷空军一口气就购买了300架F…10AⅡ型战斗机。更重要的是,“伊丽莎白女王”号采用的是跃飞甲板,无法携带如同E…2这类的舰载预警机,而美国研制的EV…22型旋转翼预警机恐怕在10年之内都无法研制成功(主要是美国自身没有迫切的需要),而且该项目还面临着预算超支,被迫下马的危险。
换句话说,英国海军此时的实力是不可能确保在未来战争中获得制空权的。毫无疑问,应该下决心建造第二艘航母,而且最好还是采用弹射起飞方式的常规航母。同时,国际油价居高不下,那么最好还是核动力航母,以降低全寿命使用费。
英国政府与泰利斯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大概250万英镑的合同,要求泰利斯公司在半年之内拿出新航母的设计计划,并且评估建造新航母所需要的设计时间、建造周期、建造费用。结果,泰利斯公司确实拿出了计划来,却是一份英国政府无法承担的计划。
如果按照英国海军的需要来建造一艘采用核动力,并且有两座弹射器,能够搭载舰载预警机的航母的话,那么这艘航母的排水量也在65000吨左右,最多可以携带50架固定翼飞机,其中包括了4架预警机。最重要的是,这艘航母的设计需要大概一年的时间,建造周期不会低于4年,如果核动力系统的研制受到影响的话,建造周期有可能长达6年。最难以让英国政府承担的还是费用,新航母的设计与建造经费至少需要60亿英镑!
这还没有计算护航战舰、舰载作战飞机。如果都算上的话,那么英国海军需要投入大概140亿英镑才能够得到第二支航母战斗群。这下,问题出来了,英国政府没有那么多的钱来建造第二支航母战斗群。这时候,英国想到了法国政府曾经提出的联合建造航母的方案,随即就与法国进行了联系。
新问题也就来了,现在法国也在进行海军改革。按照法国的海军发展计划,未来法国最需要的不是航母,而是两栖攻击舰、大型登陆舰,这样法国海军才能够确保在未来的由海到陆作战中拥有足够的投送能力。而这也是欧洲联合海军发展的主要方向。换句话说,现在轮到法国人对英国提出的联合建造航母的提议不感兴趣了。
严峻的现实摆在英国政府面前。无奈之下,英国政府硬着头皮启动了建造第二艘航母的计划。为了节约经费,仍然采用了“伊丽莎白女王”的设计,并且命名为“维多利亚女王”号。而节约下来的经费中,英国人拿出了大概5亿英镑,加入到了EV…22旋转翼预警机研制计划中,不过美国人的开价是15亿英镑,而且只保证在10年之内让EV…22研制成功。
英国政府也许并没有想到战争会很快打响,所以认为10年的研制周期并不算长,而且还与美国人耍起嘴皮,进行讨价还价。最后确定的研制总费用为35亿英镑,英国出10亿英镑,并且拥有EV…22的知识产权与优先采购权。同时,英国政府与泰利斯公司签订的建造合同中,为了节省成本,“维多利亚女王”号的建造周期长达6年,同时采用了更多的民用技术。
换句话说,当时英国海军根本就不可能在5年之内拥有第二艘航母。英国政府也没有预料到阿根廷会那么快就发动战争。按照英国情报部门的估计,阿根廷从共和国采购的武器装备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全部交货,而任何一支军队都需要3到5年的时间来适应新的装备,并且形成战斗力。因此,按照英国人的估计,阿根廷需要至少8年的时间才能够拥有挑战英国,发动战争的实力。
实际上,英国的情报部门也没有估计错误,只是漏算了一点,那就是没有考虑到了阿根廷会提前开始培养人才,而不是等到装备到位之后再着手培训人员。另外,英国方面更不知道,阿根廷雇佣了一大批共和国的军人为其培训人员。这些都加快了阿根廷的战争准备速度。相反,英国的战争准备速度却在嘴皮的张合之中慢了很多。
凌天翔也一直在关注着英国那边的举动,虽然当英国政府确定建造第二艘航母之后,很多人都认为英阿之间难免一战,而且都不太看好阿根廷,但是在凌天翔看来,战争的天平正在向阿根廷这边倾斜。
第六十二节 战争理由
按照黄龙飞的吩咐,凌天翔暂时搁置了军团的其他发展计划,将重点放在了阿根廷。黄龙飞分析,马岛将是一个火药桶,现在阿根廷手里就拿着可以引爆这个火药桶的打火机,不管是共和国,还是黄龙飞这些商人,或者是凌天翔的军团,都在阿根廷身上下了巨额赌注,赌赢了,前景将一片光明,而赌输了的话,结局将极为惨淡。也正是如此,凌天翔才决定在这几年里,重点加强在阿根廷那边的投入。
建立了特种兵训练营地之后,凌天翔亲自去了阿根廷一趟。当时,连豫泯提交了一份阿根廷军队3年后战斗力的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是由国内的几位著名军事与外交学家,结合一些西方评估机构的报告写出来的。另外,连豫泯还准备了另外一份报告,即英国海军在未来5年之内的发展动向,以及其战斗力的变化情况。凌天翔是带着这两份报告去阿根廷的,而他首先见到的就是阿根廷的三军总参谋长。
与这位阿根廷陆军上将的会谈后,凌天翔的目的只达到了一半,即阿根廷方面表示高度关注他提供的两份报告,却没有立即与凌天翔签署邀请“砺刃”军团入驻阿根廷,也没有立即同意军团在阿根廷开设分支机构,为军团提供营地。
无奈之下,凌天翔只能让连豫泯在阿根廷这边进行实地考察,先行确定设置营地的地点,并且以正规商业手段在阿根廷注册成立了一家私人防务公司。随即,凌天翔就返回共和国,从情报部门那里拿到了更准确,也是更重要的情报,即英国正在与法国、德国洽谈组建欧洲联合海军。
对阿根廷来说,这绝对是一份极为重要的情报。当凌天翔带着这份原本应该由情报部门直接转交的情报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候,立即受到了阿根廷军方的热情接待,甚至连阿根廷的情报部门长官也赶来“凑热闹”了。
实际上,英国选择与法德谈判,就是考虑到在未来可能爆发的马岛战争中,借助法德两国的力量,特别是法国的力量。
德国在欧洲联合海军的问题上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一是德国海军相对弱小,而且没有航母,属于近海防御型海军,最多只能够配合盟国的远洋舰队作战,其独立远洋作战能力相对较弱。相反,法国一直是欧洲数一数二的海上强国,曾经还超过了英国,成为了欧洲最大的海上强国。现在,法国也是除了英国之外,唯一拥有可以搭载常规作战飞机航母的国家。虽然“戴高乐”号的排水量比“伊丽莎白女王”号少了2万多吨,但是却可以搭载至少3架E…2F型预警机,并且可以搭载40多架“阵风”型战斗机,其制海与制空能力甚至比“伊丽莎白女王”号还要强一点。
英国此时与法国接触,正是在做第二手准备。虽然很多情报都显示,阿根廷海空军在5年之内无法挑战英国皇家海军,但是万事总有意外。另外,就算“维多利亚女王”号顺利完工,也没有办法立即获得EV…22旋转翼预警机,其制海与制空,特别是舰队防空能力大受影响。同时,F…35B本身就不是为舰队防空设计的,在美国海军中,负担舰队防空任务的是F/A…18E型战斗机,而不是F…35B。这种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对地与对海攻击。两艘航母最多也就只能携带120架F…35B,在没有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英国海军仍然没有太大的信心与阿根廷那300架有预警机支持的F…10AⅡ型战斗机抗衡。
如果算上法国海军的话,那就截然不同了。法国海军使用的“阵风”M是从空军型号直接发展而来的,虽然在加强了机体结构,并且增添了一些必要的设备之后,M型要比空军型重一些,机动能力有所下降,但是“阵风”战斗机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的考虑到了制空要求,其空战能力明显要比F…35B强得多,特别是在按照第三批次标准进行改进之后,其空战能力比F…10AⅡ都要好一些。最重要的是,法国海军的航母上有舰载预警机,而这正是英国海军最欠缺的。
当然,英国的目的是要借助法国海军的力量,而不是真正想要加入欧洲联合舰队。相反,法国想要确定自己在欧洲联合舰队,甚至是欧洲联合部队中的核心地位,就要把英国排除在核心圈之外,但为了加强欧洲军事一体化进程,还得把英国拉回来。归根结底,英国与法国此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因此英国要想借助法国人的帮助,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对于高傲的“约翰牛”来说,向“高卢公鸡”低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也就在这一消息公布之后,英国首相就面临着信任危机。二战后,英国就一直坚持亲美路线,同时英国也是美国用来牵制欧洲的重要砝码。英法之间的矛盾一直就很深,要想在一时之间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同样的,要向法国人低头,英国的选民也不会接受,英国的议员更不会接受。
不管怎么说,这一消息给阿根廷的震撼相当大。阿根廷的扩军目标是要对付英国海军,而不是欧洲海军。如果英法德谈判有了结果,并且组建了联合海军的话,那么法国很有可能在战争中派遣舰队支援英国海军。同样的,欧洲的其他海军强国,比如西班牙、意大利、德国都有可能出动舰队。到时候,阿根廷海军就要面对英法的两艘中型航母,西班牙的一艘小型航母,与意大利的两艘小型航母了。阿根廷军队信心再大,也没有能力战胜英法联合舰队,更不可能战胜欧洲联合舰队。
新的威胁促使阿根廷方面做出了更为大胆,或者说更为极端的决定,即拿出80亿欧元,采购更多的军火。而这80亿欧元早就在阿根廷的军购预算之中了,当初阿根廷政府准备在5年内拿出160亿欧元,结果因为黄龙飞等商人的大笔投资,使阿根廷只出了80亿欧元,另外80亿欧元还没有用掉呢。
一年之内,阿根廷就与共和国、俄罗斯分别签署了一份军购协议。其中,花40亿欧元向共和国增购150架F…10AⅡ型战斗机,因为前期已经采购了足够多的弹药,以及所需要的配套设施,所以这次采购战斗机的单价要低得多。另外花20亿欧元向俄罗斯订购了5个营的远程防空导弹,以及5个营的远程岸基反舰导弹。最后20亿则用来向俄罗斯订购了4艘安装有AIP系统的“阿穆尔”级常规潜艇,并且规定这4艘潜艇要在3年之内交付,同时俄罗斯将负责同期为阿根廷培训4艘潜艇的官兵。
在继续扩大军购的同时,阿根廷政府也与“砺刃”军团签署了秘密协议,准确的说,是两份合同,一份正式合同,一份意向合同。
正式合同的内容包括阿根廷向军团提供在本国的活动权限,并且向军团出售建立军事基地所需要的土地,提供建立基地所需资金的45%。另外,阿根廷还将与军团进行情报交换,也就是情报共享,为军团提供一切便利。
意向合同的意义更为重要,即战争爆发后,“砺刃”军团将协助阿根廷军队作战,其中包括参加正规军事行动,执行特别作战任务,为阿根廷军队提供军事指导,以及为阿根廷军队提供协助等等。说白了,就是让“砺刃”军团派兵参战,为此,阿根廷将参照“砺刃”军团当年与伊朗方面签署的合同,在作战期间向军团支付高额的雇佣费,并且向军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
这也正是凌天翔想要拿到的合同。按照他的估计,这场战争会为军团带来数十亿的收入。当然,用凌天翔的话来说,收入是次要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