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蒋介石睁开了眼睛,看向对面坐着的何应钦,问道:“敬之,你看光亭的计划可行吗?”

何应钦道:“委座,光亭的计划关键是英国人能否被日本人围困。如果光亭所料成真,那今后我们就好办了。”

蒋介石点了点头。

――――

为了掩护撤退,也为了掩护仁安羌缅甸石油公司多产一点油,斯利姆不得不瘦驴拉硬屎,在干旱的山区见了一道四十公里宽的防线。

但是,仅仅三天,防线就要崩溃了。

士兵没有斗志,日军不断进攻,还渗透到薄弱的防线后方袭击。

四月十四日,斯利姆下令,部队往仁安羌的方向撤退。

油田炸了,仁安羌缅甸石油公司的油井和储油罐在熊熊燃烧,斯利姆仓促建立的防线不仅毫无意义,还把自身陷进了危险之中。

四月十六日晚,日军从翼侧包抄封锁了公路,断了英国人的退路。

――――

接到英国人的求救电,杜聿明笑了。

这几天,杜聿明一直都很紧张。

这一次,不仅关乎他个人的荣誉,更关乎今后的计划能否顺利实现。

如果成了,这必将成为他个人的履历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既不违背蒋介石的命令,又可以实现黑神军的意图。

杜聿明精神抖擞,下达了一系列作战命令。

――――

英国人在仁安羌被包围,孙立人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当杜聿明的命令到了之后,一一七师已经运动到了仁安羌附近五十里内的山区中。

看过杜聿明的命令,孙立人很是遗憾。

陆地、空中,日军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更由于开战以来,陆、海、空,不论是哪一方面,日军都一路势如破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基本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尤其是攻入缅甸的日军,更是如此。

日本人本就是碟子里养的虾米,一向骄狂,现在包围英军的这个三十三师团更是如此,那是绝对的骄兵悍将。

两万多日军包围七千多英军,而且英军的抵抗意志一向都不坚决,一见不好就得投降,所以,三十三师团从师团长樱井省三,到普通一兵,都以为战斗已经结束了。

日军防备松散,各个部队就跟来旅游似的,孙立人毫不怀疑,他的一一七师完全有可能把三十三师团全歼在仁安羌。

但是,不行,如果全歼了三十三师团,那么,他们就得面对美英强大的压力,至少会要他们守住曼德勒,守住缅北。

如果要守,孙立人相信他们守得住,但那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守住曼德勒,守住缅北?

所以,这一仗只能以救出被困的英军为目的。

又等了一天,孙立人把师部移至巧克柏当,并把传令兵派了出去。

――――

斯利姆的眼珠原本是蓝的,现在变成了黑色,他太渴望中国人来了。

听到中国人终于来了,斯利姆当即决定,亲自赶到巧克柏当,来见中国人的指挥官。

斯利姆见过孙立人,就是在那次盟军军事会议上,但没有任何印象。现在见到孙立人,斯利姆对孙立人的印象好极了。

孙立人极其干脆,他对斯利姆道:“斯利姆将军,我军以一部阻击平羌河以南之地,一部消灭平羌河以北之敌,掩护你们撤退。”

英军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油田东北、平羌河以南的地区,日军既在正面建立了封锁线,又渡过平羌河,在平羌河北岸也建立了封锁线。

中国人真是太仗义了,斯利姆什么都说不出来,千恩万谢而去。

――――

毫无悬念,英勇的中国人成了救难天使,把七千英军以及美英新闻记者和传教士数百人都安全地救出了地狱。

不仅如此,中国人还从日本人手里救出了五百多英军战俘,并夺回被日军掳去的英方辎重及汽车百余辆,均悉数交还英方。

孙立人成了英国人眼中的大英雄。

这一战,毙敌两千五百余人,我军阵亡四百三十七人。

正文 三一九章 恶毒之极的黑神军

三一九章 恶毒之极的黑神军

瓦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这里山高林密,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到处都是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绝对是易守难攻之地。

杜聿明的第五军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因为心里有了定见,加之部队的战斗力不次于小鬼子多少,所以,在从缅甸撤往印度的途中,可以步步为营,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杜聿明清楚,如果没有韩立洪捎给他的那句话,部队的伤亡至少得是现在的十倍以上。

撤入缅甸之后,杜聿明率领麾下第五军没有深入印度,而是进到阿萨姆地区后北上,进入了藏南地区。

这里居高临下,小鬼子要是敢来,那就是找死。

他的第五军在这儿安营扎寨,日本人在阿萨姆一带,就至少得留下两个师团的兵力。

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三人站在山巅,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南亚大平原似乎依稀可见。

美英跟黑神军的协议还没有公开,只有小范围的人知道,杜聿明就是这小范围的人之一。

杜聿明非常清楚这份协议的重大意义。

西藏一直都是个不稳定的因素,但当他站在这儿的那一刻起,西藏就再也不是问题。

战后,由于占据了密支那以北和阿萨姆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公路、铁路把阿萨姆、密支那和云南连在一起,而这样一来,西藏就几乎等于变成了内陆。

今后,中央政府绝对是西藏的天了,就是完全对西藏不闻不问,也绝不会有一点问题。

何况,占据密支那和阿萨姆之后,更可以进而影响,甚至是掌控南亚大陆。

“唉……”杜聿明悠悠地叹了一口气,如果蒋校长的胸怀能够开阔一些该有多好

杜聿明不仅仅军人的才华,别的东西他也能看到很多,他清楚,战后,国家绝不会一帆风顺,说不定还要经历多少波折。

“唉,这儿要是属于我们的就好了”良久,孙立人叹息了一声。

藏南本就是中国的,而阿萨姆地区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独立存在的,直到英国人来了才强行把整个南亚揉合在了一处。

印度人正在闹独立,一旦印度人在如今的版图下获得独立,那对中国的将来必定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戴安澜也道:“将来可能会很麻烦。”

沉默片刻,杜聿明终是没忍住,他道:“没有麻烦。”

孙立人和戴安澜都愣了。

杜聿明不吐不快,他继续道:“黑神军已经跟英美达成了协议,密支那以北、阿萨姆、那加兰、曼尼普尔都是我们的了。”

孙立人和戴安澜都彻底呆住了。

许久,戴安澜艰难地问道:“军座,这是真的?”

杜聿明点了点头。

孙立人和戴安澜的脸色都越来越红。

“啊……”突然,望着飘渺的天地,戴安澜纵声长啸。

“啊……”

“啊……”

跟着,杜聿明和孙立人也都不由自主,放声呐喊起来。

――――

河南大旱。

大旱的苗头在去年就开始了。

夏秋两季,原本是雨水丰沛的季节,但却滴雨未下,整日都是骄阳似火。

韩立洪知道四二年河南大旱,饿死三百万人的事儿,但具体的他是不太清楚。

韩立洪没有把这场大旱放在心上,因为他心里有底。

河南物阜民丰,又多年没遭受战火摧残,而且,自三九年黑神军入主河南之后,总税赋至少降低四层,所以,民间殷实的很。

就是城市的居民家里都有储粮的习惯,农民家里自然更不用说,基本上都有一年家用的存粮。

何况,河南四〇年就建立了常平仓制度,而且因为韩立洪的干预,储粮的规模很大,所以,仅凭河南自身,就可平稳渡过旱灾。

河南省主席是商震。

当河南归了黑神军,商震六神无主的时候,韩立洪向他发出了邀请。

接到韩立洪的邀请,商震自是喜出望外。

商震大才,又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使之得以尽情施展,两三年下来,河南便大治,士农工商,百业兴旺。

去年秋末的时候,商震就上报说,担心明年可能出现大旱,河南早作准备,中央也要做些准备。

因而,韩立洪放心的很。

但是,再放心,当大旱真的来临,韩立洪还是要到河南来看看。

五月初,韩立洪到了河南,到了滑县。

河南是中国的粮仓,而滑县又是河南的粮仓,当韩立洪到了滑县,他有了毛骨悚然的感觉。

田地干裂,一碰就变成了细沙;都五月了,地上基本看不到多少绿草,树枝刚刚冒出了绿芽。

如此大旱,虽然不会有人挨饿,但老百姓自然人人都愁苦之极。

一路走过,一幕幕惨剧在脑海里拂过:孩子没人买、一个大姑娘换不了四斗米、易子而食、三百万人生生饿死……

那位蒋委员长,丝毫也不相信河南有大灾,税粮一粒都不能少,报道河南大旱灾的大公报停刊三天……

直到四三年,伟大的蒋委员长才算知道了河南真的发生了大灾。

一圈看下来,就是韩立洪这个外行也知道地是没啥搞头了,今年一年必定是颗粒无收。

虽然以现在的实力,河南的旱灾不算什么大问题,但看到老百姓的神情,韩立洪心里非常难受。

回到省会郑州,韩立洪立刻与商震商议。

韩立洪下去视察,商震没有陪着,韩立洪不让,他不仅不让商震陪着,其他人也不行,大家该干嘛继续干嘛。

商震早就拟好了章程,韩立洪看过之后,想了想,道:“商主席,好人做到底,这样吧,今年农民的税赋全免,凡是涉农的一分钱不收。”

说到这儿,韩立洪顿了顿,继续道:“至于省里损失的税赋,我补你五成。”

商震一听,大喜。

按他拟定的章程里,少收的税赋达到八成,这样一来,省政府的压力将会非常大,但现在好了,韩立洪一张口,多给了三成税赋。

现在国家的体制怪,黑神军的体制更怪,韩立洪把能变成自己名下的财产都变成了自己私人的,至少在法律上是这样。

当然,韩立洪绝不是财迷。

在商震看来,韩立洪这么做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是方便,不利的地方将来可能会有麻烦。

韩立洪继续道:“每一个村子打一口机电井,这方面的费用也是我来出,不需要省里负担。”

又一个大问题解决了。

第二天,商震亲自召开了记者会,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

第一,凡是涉农的,今年的税赋全免。

第二,政府免费给每一个行政村打一口机电井,供人畜饮水所用。

第三,政府保证粮价稳定,民众不要听信谣言。

第四,政府招募劳工,至少每户一人,管三顿饭,一天工钱五角。

龙凤币三元相当于一块银元,三顿饭白吃,一个月还有十五块钱拿,在如此的灾荒年月,对老百姓真如甘霖一样。

消息一出,农民乐疯了,城里的市民同样是笑的合不拢嘴。

首先,是粮价稳定了,而这无疑是最要命的。

虽然政府一直都在平抑粮价,但人们心里还是慌的,现在好了,政府既然这么说了,那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其次,政府大规模雇佣无事可做的农民,民间的薪金就不会被拉低了。如果政府不这么做,那底层的如饭馆跑堂的薪金至少会被拉低三成。

第二天,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国。

黑神日报,在全国,凡是县城一级的,都有黑神日报的分社。

这几个月,黑神日报连篇累牍地报道河南的灾情。

这次,在报道河南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时,还报道了黑神慈善基金发起了募捐的新闻。

头版,全都只有八个黑体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河南,又掀起了一轮建设的大高潮:疏浚河道、兴建水利设施、修公路、修铁路、建工厂……

――――

一九四二年的春节,华夏大地依旧是欢乐和祥和的。

这一年,比较倒霉的就属上海南京香港一代的老百姓了,日军为了报复远征军,对上海南京一带进行了狂轰滥炸。

不过,好在这种单纯的报复性轰炸很快就结束了,因为日本没这个闲工夫了,轰炸上海南京这种报复性的行为显得过于奢侈了,日本已经消费不起。

战事对轴心国越来越不利。

亚洲方面,战事的转折点源于一次仅仅是为了提振士气的轰炸。

珍珠港事件之后,为了提振士气,罗斯福想还以颜色,他要轰炸东京,但轰炸东京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主要是因为航程的问题,他们没有续航能力那么远的轰炸机。

最后,美军想到了一个办法,从航空母舰上出动陆基轰炸机去轰炸东京,完成任务后可以飞往中国。

四月十七日上午,十六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当时,日本正举国都沉浸在皇军的赫赫军功之中,根本就没想到美国人会来轰炸它们。

东京变成了火海,而日本人愤怒了。

胜利会让日本人失去理智,愤怒也有这个效果。

愤怒过头了,自然就要报复,为了报复,日本人把能派出去的军舰都派出去了,而这,就产生了大量的无线电讯号。

太平洋舰队被摧毁之后,美国就失去了可与日本匹敌的海上力量,但是,美国却在另一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美国有着强大的破译敌方电文的能力。

因为掌握了准确的情报,中途岛战役,美国以少胜多,日本海军惨败,四艘航空母舰被击沉。

这是转折性的战役,但盟军却并没有因此而轻松多少,在各个战场,不论是进攻,还是抵抗,日军都极其强悍。

相比于亚洲战场,苏联战场、欧洲战场和非洲战场,盟军就要顺利多了。

苏联方面,德军的进攻被彻底粉碎,在列宁格勒,德军已经逃无可逃,只能等着被歼灭了,苏军很快就要转入战略进攻了。

其他方面,德军在非洲遭到惨败,英法联军在北非登陆,标志着盟军在非洲战场转入了战略进攻。

盟军最困难的还是在亚洲战场,每一点的胜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

这个春节,蒋委员长照例过的不快乐。

这回,蒋委员长不快乐的原因不是因为黑神军,也不是因为其他的中国人,而是因为他的老朋友美国人。

美国人要蒋介石加大出兵力度,进攻缅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