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该开始了。
韩立洪睁开了眼睛,他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龙腾计划。
――――
小会议室里,除了中共中央的五大书记太祖、总理、朱老总、刘少奇和任弼时,还多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陈云,党内最精通经济的高级干部。
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份绝密文件。
这份绝密文件就是韩立洪拟定的《龙腾计划》。
这份龙腾计划,核心就是九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
“深挖洞”和“广积粮”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形象地比喻一下,就是闷声大发财。
“不称王”,意思就是延续中国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政治传统,不进行绝非必要的扩张。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历史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凡是以扩张为宗旨的,不论是国家,还是文明,最终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唯一的一个持续至今的文明,这种不扩张的政治传统就是根本的原因之一。
尽管不扩张的政治传统一时或许会看上去损失很大,但实际上,这恰恰保证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这就如美国扶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虽然这给了美国巨大的利益,比如石油美元,但实际上,这是吃口肉而丢了命。
一个人不劳而获的东西多了,那绝不是好事儿,而是在害命。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更是这样。
一个人或许会有意外,但对一个国家,那就绝不会有任何意外。
七八十年代,因为种种不平等的优势,西欧人富裕了,就开始身骄肉贵,很多工作不愿意干了,于是,他们欢迎移民。
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当西欧开始衰落,当初的移民却成了西欧国家结构性的难题,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源。
而且,无解。
美国,因为石油美元取得了数不尽的好处,但是,后果却是美国人越来越懒,越来越贪,而人一懒一贪,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无穷无尽。
可以说,是石油美元埋葬了美国,如果没有石油美元,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不知会延长多少年。
《龙腾计划》,具体而言有三大方面。
第一,在国家利益层面,彻底摒弃意识形态的干扰,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依归,绝不介入任何意识形态的争斗中去。
第二,要不间断地全力进行物资储备。
自己出产的物资,比如石油、各种矿藏,正常勘探,并保持一定规模的开采量,但能不用就不用,最好是外购。
而且,如果有余力,外购的物资不仅满足当时的需求,还要进行储备,能储备多少就储备多少。
第三,是国家建设的总体方针。
在这方面,一句话,一切按照规划来。
这个规划,时间跨度为五十年。
《龙腾计划》对五位大佬的震撼是**性的,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
韩立洪指出,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并不是根本的矛盾,最根本的矛盾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矛盾。
一旦东方文明有了结束西方文明压倒性强盛的可能,那么,这一矛盾就很可能激化,而导致中国将面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压力,甚至是战争。
这个观点虽然震撼,但也很容易被五位大佬理解、接受。
关于国家建设的五十年规划,也为五位大佬全体接受,因为实在是无可挑剔,很多问题他们都根本没有想到过。
在这方面,韩立洪的基本观点是不必让老百姓太快地富裕,少吃一口肉多吃一口肉关系不大,每年提高一点点就可以了,但是,在涉及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方面,又要加大力度。
比如,要尽快地建立起全民重大病患医疗保险。
一个人患了重病就可能把一个家庭给毁了,而建立起全民重大病患医疗保险,那对千千万万的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龙腾计划》的可行性最后还是要落实在钱的基础上。
在这方面,韩立洪做了详细的解说。
毫无保留,韩立洪把他掌握的所有财富以及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预计的收入情况全部罗列出来。
看到这里,五位大佬全都睁大了眼睛。
即便在此前还多少有一点别的想法,但看到这儿,就什么想法也没有了。
有了这么多钱,那怎么做都有道理。
《龙腾计划》成功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
最后,陈云笑着道:“将来,不管多么厉害的经济学家,他们一定都看不懂我们的经济是怎么回事儿。”
――――
弗朗索瓦是天才,是天才中的天才。韩立洪叹为观止,知道挖到宝了。
狼牙计划开始于四〇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弗朗索瓦这类的,行走于黑暗世界的人才,另一部分是见光的,从商或者从政。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硬性规定,想做什么狼牙都有绝对的自由,只不过在组织这方面,给他们提供的资源不同,比如给弗朗索瓦提供的贩毒的资源。
弗朗索瓦是经商的天才,天才中的天才,可以说,就韩立洪所知,没有任何一个商业巨子可以跟弗朗索瓦表现出来的才华相比。
一推一挽,每一家新建的公司都是前一家推出来的,而它本身又挽出跟在后面的另一家。
这是弗朗索瓦的一贯策略,他总是以闪电般的速度将他的好几项行动联结起来,没有丝毫具体的基础设施,没有办事地点,也没有行政机构,几乎都是这样。
从弗朗索瓦出现在兹维的报摊前,到八月二十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一连串的合约全部签订完毕,总共建立了五十九家公司。
在这一眼花缭乱的建公司风暴中,负责发送报纸的泰迪公司是第一轮。在这段时间,他又以相同的模式在其他城市建立了十二家公司。
十二家公司在法律上各自独立,用的都是纽约模式,它们分布在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波士顿、匹兹堡、辛辛那提、底特律、克利夫兰、印第安纳波利斯、芝加哥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所有的公司都遵守与工会合伙的原则,和纽约的一样,但不一定生搬硬套,比如在芝加哥,屠宰工人联合会在那里的泰迪公司中持有百分之七点五的股份。
在这十二家公司中,只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弗朗索瓦至少掌握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还有,不管合伙者是谁,名义上他从不自己出面而总是以委托书的形式通过中间人成为大股东。
第二轮是剃刀公司。
纽约剃刀公司建立之后,紧跟着就是芝加哥,然后在四天内,其他城市又出现七家剃刀公司。
第三轮是报纸和印刷业。
这一时期,来自其他国家、非英语圈子的移民数量极大,这些人中大部分几乎不会说英语,他们正在找工作,找以前侨居到美国来的亲戚和老朋友,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需要与各自故土的文化保持联系。
因而,多语种报纸一发行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于是,弗朗索瓦又创立了信息中心,那些报纸的订户都可以到那里去了解任何种类的信息,并且,他开始租用一些在正常情况下每周只用一次的客车,组织周末的旅游团,把几百个家庭送往泽西海滨、长岛和别的地方度假。
正是从这些活动开始,弗朗索瓦渐渐建立起一个个度假中心和旅馆联营组织,更不必提运输方面的业务了。
第四轮……
第五轮……
韩立洪看的眼花缭乱,对这些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很快就理不清了。
看的虽然迷糊,但韩立洪很清楚一点,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即便今后弗朗索瓦别的什么也不干,只是发展已经建立的这些业务,弗朗索瓦就能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超级富豪。
更惊人的,是建立这一切,弗朗索瓦一分钱也没花。
白手起家的人很多很多,但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建立起如此庞大的公司群,古往今来,除了弗朗索瓦,可能就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弗朗索瓦今年才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这样的人,才华绝不仅仅在经商这一方面,也绝不仅仅会满足于财富的堆积。
韩立洪闭上了眼睛。
正文 三四二章 考麦斯家族的危机
三四二章 考麦斯家族的危机
高兹契尼亚克是在一九二四年来到美国的, 他通过移民局的审查之后不到两个星期,便开始卖报。一九四八年,他四十四岁,是三个报摊无可争议的主人,其中一个设在纽约中央大站的最佳地点。
在曼哈顿报贩的小天地里,他有了点儿名气,到一九二七年,他已有力量资助他的两个兄弟移居美国,在孟菲斯就是其中之一让弗朗索瓦搭上卡车,把他带到了纽约。
介绍弗朗索瓦去找兹维是高兹契尼亚克,也是他在七月份说服大多数报贩跟弗朗索瓦一起干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高兹契尼亚克迎来了从没有梦想过的风光。
夕阳下,高兹契尼亚克在人来人往的中央大站走着,他在检查各个报摊的情况。
检查完了,高兹契尼亚克离开了中央大站,顺着西大街往东走去。
在经过一个路口的时候,突然,一辆黄白相间的轿车停在他身边,然后从车里跳下来两个大汉,把高兹契尼亚克拽进了车里。
轿车一溜烟开走了。
――――
夜色里,弗朗索瓦急匆匆地走着,他的目光阴沉之极。
弗朗索瓦清楚,如果芬尼根要杀死高兹契尼亚克,那现在去救高兹契尼亚克已经没时间了。
芬尼根会杀死高兹契尼亚克吗?极可能会的。
几天前,芬尼根找过他,被他教训了一顿。
弗朗索瓦感到了一丝无奈,他能在这之前就杀了芬尼根吗?不能,如果按照这个模式行事,那得杀多少人?
现在,唯一的希望是组织一直都在留意他的事情,没有放弃对芬尼根等人的监视。
这个可能性有,但弗朗索瓦没有把握。
到了地儿,弗朗索瓦被引进了一间密室。
进了密室,看到密室中的人,弗朗索瓦一下子愣住了。
教官
是刘太忠。
刘太忠为人严谨,不苟言笑,但对五个弟子那是好的没话说,他就是每天把弟子们打三遍,他们也不会有一句怨言。
“教官”弗朗索瓦很是激动。
刘太忠笑了,道:“别担心了,人已经回去了。”
一颗心放进了肚子里,弗朗索瓦就剩下了兴奋了。
“教官,您怎么来了?病狮他们呢?”
刘太忠又笑了,兴奋地道:“弗朗索瓦,你知道吗?我可是沾了你的大光了”
刘太忠很开心,非常开心。
弗朗索瓦笑道:“您沾我什么光了?”
刘太忠满脸放光,道:“弗朗索瓦,因为你,大当家召见我了”
弗朗索瓦明白了,他也非常高兴。
剃刀小组是黑神军最核心的圈子,弗朗索瓦十分清楚教官和病狮等人对韩立洪崇敬到了什么境地,能得到韩立洪的召见,那对他们是无上的荣光。
坐下后,又高兴地谈了一会儿,刘太忠取出一份绝密文件,交给了弗朗索瓦,道:“你看看,有没有动过的痕迹。”
文件是通过特殊方法密封的,弗朗索瓦检查了一下,道:“没有动过。”
刘太忠道:“你去里面看文件。”
密室还连着密室,弗朗索瓦进了另一间密室。
进到密室,弗朗索瓦坐下,他没有立刻打开文件。
他的所作所为对组织不是秘密,从教官因为他而被韩立洪召见,可见,他引起了组织最高层的重视。
文件的内容会是什么?
慢慢打开密封,弗朗索瓦取出了文件。
文件只是薄薄的一页纸,字数也不多。一字一字看完,弗朗索瓦动容了。
组织和他原本的协议是七三分账,现在改成了五五分账,而且,如果他觉得不合适,还可以变更。
这还是小事儿,最重要的是韩立洪亲口允诺:不管他将来想干什么,组织只是建议,最多是不支持,但绝不会以任何形式进行阻挠。
这份文件竟然是韩立洪的亲笔,有韩立洪的亲笔签名。
弗朗索瓦再是天才,韩立洪也是他高山仰止的存在。
韩立洪如此待他,这是何等的荣耀
珍而重之地把文件收起,贴身藏好,然后,弗朗索瓦出了密室。
在刘太忠对面坐下后,刘太忠道:“弗朗索瓦,组织有一个建议,还有一件事要你做。”
弗朗索瓦道:“您说。”
刘太忠道:“建议是你不要介入毒品了。”
弗朗索瓦点了点头。
刘太忠又道:“要你做的事儿就是如果资金宽裕,尽量购买黄金,越多越好。”
――――
第二天早晨,芬尼根在一个建筑工地上被发现,那里正在建造未来的联合国总部。
芬尼根身上的每一根骨头都被用铅管十分仔细地打断了,手段野蛮之极,只有他的面孔完整无损,好象是让人容易辨认似的,一份用波兰文、德文、意大利文和依地文印刷的报纸从他口中塞进去,直下咽喉。
――――
转眼又入冬了。
美国大使馆里,考麦斯正伏案读书。
最近这两年,考麦斯与其说是美国驻华大使,倒不如说是一位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的学者。
考麦斯连习惯都慢慢变了,作为美国人,大都很随性,看书躺着看坐着看怎么都行,而现在,他看书唯一的方式就是伏案,在书桌后正襟危坐地看。
考麦斯最好的朋友是燕京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圈子,专门研究中国的问题。
忽然,门开了。
脚步声有些重,惊动了考麦斯,他抬起头来一看,就愣了。
进来的是迈克尔,他的弟弟。
考麦斯吃惊地站起身来,问道:“迈克尔,你怎么突然来了?”
“想给你一个惊喜。”迈克尔笑着走过来,兄弟俩拥抱了一下。
迈克尔有事儿,有着很重的忧虑,在沙发上坐下后,考麦斯问道:“迈克尔,怎么了?”
“这儿说话方便吗?”四下看了看,迈克尔低声问道。
站起身来,考麦斯道:“我们进里屋谈。”
进了密室,坐下后,听迈克尔说明了来意,又详细地询问了一遍,考麦斯紧锁双眉,沉思起来。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国会众议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叫非美活动委员会,这个非美活动委员会是专门反共、反民的。
非美活动委员会的首任主席是以反共著称的得克萨斯州参议员戴斯,故又称戴斯委员会,参加调查的委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