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轻轻的叹了口气,“在这些年轻人面前,不服老不行啊。我个人的面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邵氏以后还要在香港娱乐圈立足,现在给萧逸臣一个面子,他会感念你,以后他对邵氏也会有所照顾,大树底下好乘凉。”
“当年的邹文怀也不见得能博你这么一句称赞。”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今昔不同往日,那邹文怀要是能有萧逸臣一半的本事,嘉禾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邵逸夫不无遗憾的说道,“我当年没有实现的梦想,邹文怀也只做了一半,这个萧逸臣,说不定真的能够带着香港电影一飞冲天。”
“你就那么看好他?”方逸华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你不要忘了他的根基在好莱坞,对于香港电影,他恐怕没有你想象的那般热心,要不然他为什么不在香港收购一家电影公司?”
“这可不好说!”邵逸夫看了方逸华一眼,“说不定他真的准备去收购一家电影公司!”
在香港,不仅是邵逸夫有这样的想法,嘉禾的邹文怀同样有这样的想法。在维亚康姆全资收购了TVB之后,他的这种判断就变得愈发的强烈起来。但是萧逸臣在收购TVB之后却迟迟不见动静,邹文怀在焦虑中度过了本世纪的最后一个新年,然后他再也等不下去了。
对于邹文怀主动的找上门来,萧逸臣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意外,事实上他也正在等着邹文怀来找他。到了香港之后,萧逸臣才知道嘉禾的现状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糟。
1997年年底,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严重的冲击了香港的电影产业,更何况此前已经危机重重;另一方面,因为要开发,香港政府明令要收回嘉禾片场的用地,这为嘉禾公司的制片事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要么引入外资,扩充实力;要么改变发展策略,淡出制片业,嘉禾在这两者之间必须做出选择。
“香港各界都以为萧主席会从电影行业入手,没想到维亚康姆最先收购的却是TVB,萧主席做事总是出人意表!”虽然火急火燎的找上门来,但邹文怀并没有急着道明来意,轻描淡写的语气倒像是在和萧逸臣聊天。
“电视广播是维亚康姆公司的基础业务,收购TVB只不过是公司业务在亚洲地区的延伸,至于香港的电影行业,我倒是听说嘉禾现在的处境有些不妙。”萧逸臣似乎意有所指。
“一些麻烦,没想到萧主席也知道了!”邹文怀苦笑着说道,嘉禾当年风光无限的时候,曾会想到过会有今日的没落。既然萧逸臣已经把话挑明了,邹文怀心里的想法也不好再藏着掖着:“今天冒昧的打扰萧主席,也正是为了嘉禾而来。”
邹文怀轻轻的叹了口气,“萧主席既然关注过嘉禾的近况,我在这里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公司现在确实很困难,不少董事都准备减持嘉禾的股份,甚至还有人起了变卖股权的心思。嘉禾是我和冠昌一手创办,如今到了这个地步,有愧冠昌临终前的嘱托。人活到了我这岁数,要想再提当年的雄心壮志已经是力不从心,我只希望在有生之年,嘉禾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想来想去,只有萧主席是最合适的人选!”
“邹先生这话言重了,香港电影能有今日的发展,离不开嘉禾和邹先生居功至伟。嘉禾公司目前的困难我也有所了解,如果邹先生愿意,在资金上我倒是可以略尽绵薄之力。”萧逸臣之前倒是有想要收购嘉禾的念头,但在收购了香港TVB之后,维亚康姆的资金已经开始回撤,真正的收购大战会在美国打响。嘉禾虽然不像TVB那么家大业大,但是要一口吞下去,萧逸臣还需要仔细的斟酌一番。
面对萧逸臣的婉拒,邹文怀并没有就此放弃,“维亚康姆公司既然看好亚洲的市场,那么派拉蒙也必然要进入香港电影市场,直接进入难度肯定不小,入主嘉禾其实是派拉蒙最好的选择。”
“即便是退一步,派拉蒙控股嘉禾,双方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派拉蒙在香港电影市场上能进能退,以后要发展也容易得多。”嘉禾目前因为业绩不佳,公司人心浮动,股东难免会生出一些别样的想法,派拉蒙这个时候对嘉禾实现控股是很容易的,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邹文怀才会提出这样的请求,以其让嘉禾落入别人的手中,不如将它交给萧逸臣。
现在嘉禾的情况和被维亚康姆公司收购之前的派拉蒙何其相似,同样是老牌的电影公司适应不了新的市场形势,发展陷入了困境。派拉蒙在萧逸臣手中的重新崛起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如今派拉蒙在好莱坞的强势,甚至超过了公司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嘉禾现在遇到了和派拉蒙当年相同的困境,这让邹文怀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萧逸臣,现在能够让邹文怀寄予厚望的也就只有这位好莱坞最年轻的上市公司主席。
“这件事,我需要再考虑一下。”邹文怀提出的条件无疑是很诱人的,萧逸臣知道这是入主嘉禾最好的机会,但即将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展开收购的维亚康姆在资金确实存在困难。最后萧逸臣想到了Dream基金,在香港的金融狙击战结束之后,Dream还有一部分资金滞留在香港股市中,这部分资金可以暂时的抽调出来,收购嘉禾的大部分的股票是不成问题的。
打定了主意之后,萧逸臣立即和邹文怀取得了联系,双方一拍即合,在邹文怀的安排下,Dream基金和嘉禾董事会的谈判进行得异常顺利,第二天嘉禾董事会就发布公告,以4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85%的股权转让给美国的Dream基金公司。
嘉禾被一家境外的基金公司控股,这条新闻一开始并没有引起香港媒体太多的注意,金融危机过后香港的很多公司都在不断的并购重组。就在媒体预测易主后的嘉禾将会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逐渐淡出电影制片行业的时候,一条内幕消息的曝光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有消息宣称,那家收购嘉禾的美国基金公司,大股东之一就是刚刚主持收购了香港TVB的维亚康姆董事局副主席萧逸臣。
一石激起千层浪,萧逸臣入主嘉禾也就意味着好莱坞电影正式进军香港电影产业,对于这个消息,香港娱乐圈里反应不一,大部分的娱乐人士认为好莱坞电影进军香港,会把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带到香港;但也有人担心好莱坞的强势入侵会给原本就萧条的香港电影产业带来更大的冲击,很多电影制片公司将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娱乐界热情似乎也带动了香港的股市,在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嘉禾股价应声大涨,恒生指数也一扫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低迷,大盘开始稳步攀升。有评论认为,以维亚康姆公司为代表的外资对香港实业的企业的投资并购的热情极大的鼓舞了香港人的投资信心,香港经济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严冬。
第一百八十六章 以退为进
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收购战终于在世纪末的春节前全部完成,萧逸臣并没有急着回美国,他得留下来和父母一起过完春节。而在这段期间,无线正式宣布聘请邵逸夫担任TVB的名誉主席。外界的评论纷纷猜测萧逸臣此举的意图在于稳定人心,接下来无线可能就会有一次大的改革。
而萧逸臣下一步的举措也验证了媒体的预测。继放宽合约对艺人的约束之后,一种全新的合约模式进而取代了原有的“卖身契”式的合约模式,在充分尊重艺人个人发展的情况下给与了艺人更多自由的选择。
无线推出的这种新的艺人合约制度表面上看起来在短期内会造成合约公司既得利益的流失,但在长远却将艺人的个人发展和公司的长远发展捆绑在了一起。无线的这一举措一经出台就在娱乐圈引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所有的艺人都对这种新的合约模式表示欢迎,但大部分的娱乐公司都对此举存有很大的异议,甚至有娱乐公司的负责人站出来指责无线正在破坏香港娱乐界的稳定秩序。
对于部分娱乐公司管理层提出的抗议,无线的高层没有作出任何的回应,而将无线推到风口浪尖上的萧逸臣对于那些反对的声音也基本上置之不理,他知道娱乐公司经营的主体是艺人,只要艺人们能够接受这样的合约,那么管理层的声音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娱乐圈,虽然有一些强势的经纪人可以凌驾于艺人之上,但很多的经纪人在娱乐圈里扮演的都只是一个代理的角色。
其实萧逸臣推出这样的合约更多是站在合作双赢的角度来考虑,现阶段娱乐公司与艺人间签署的合约没有对艺人的长期发展形成有效的激励,在这种合作模式下艺人和签约公司因为利益问题经常会发生纠纷,在香港的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某某艺人在报纸上和演艺公司打口水战的新闻,跳槽、解约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争斗的结果往往是双方都没有得到好处。
尽管内外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无线推行的“艺人新约制度”的脚步却没有半分的迟缓,无线高层的人事变动已经给了所有人一个明确的信号,萧逸臣这次是下定决心要挑战香港娱乐圈的现有格局。作为试验田的不仅是刚刚收入麾下的TVB,亚洲FL唱片公司也同步进行了合约改革。这两家都是香港娱乐圈举足轻重的公司,联合推行新的合约制度在香港娱乐圈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在一些娱乐界大佬的号召下,全港超过六成的娱乐公司都联合起来集体向无线施加压力,他们看准了无线刚刚经历人事调整,内部还不完全稳定,所以想要通过行业压力来阻挠萧逸臣提出的“艺人新约制度”,但萧逸臣一开始并不买账,双方局势一度非常紧张。
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几家老牌的娱乐公司不得不出面调解,因为邵氏在这次争斗中态度一直保持中立,所以说服萧逸臣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德高望重的“六叔”身上。
“萧主席真的不打算退让?”邵逸夫亲自登门拜访萧逸臣,尽管知道这个说客不好当,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来了,萧逸臣算不上香港娱乐圈里的人,所以邵逸夫那些名望在他这里并不好使。但在收购无线这件事上,邵逸夫给了萧逸臣不小的帮助,后来还帮助他稳定人心,萧逸臣的这份人情倒是实实在在的欠下了。
“现在无线所有的高层都在看着我,合约改革势在必行,您认为我还有得退吗?”萧逸臣的语气倒是很客气,对于邵逸夫这位90多岁的长者,萧逸臣还是心存了几分敬意。
“不得不承认艺人和娱乐公司之间的短期的利益合作和长期的利益冲突在香港娱乐圈的用人制度中一直是一个硬伤,能力较强的艺人最后都喜欢自己成立一家公司,摆脱原公司的控制。这种利益格局在香港娱乐圈里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萧主席现在要打破这种利益格局谈何容易?”上了年纪的人说话都很慢,但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的每句话都经过了认真的考虑。别看邵逸夫说话慢腾腾的,却一语中的,道出了矛盾冲突的症结所在。
“香港娱乐圈里的规矩,对我来说没用!”萧逸臣摇摇头。
“维亚康姆在香港立足未稳,强龙不压地头蛇,萧主席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邵逸夫缓缓的问。
“当年邵氏公司打压刚刚成立的嘉禾,用的也是这个道理?”萧逸臣很不客气的访问了一句,弄得邵逸夫有些下不来台。“想当年邵氏出品的电影是何等的风光,但却被一个小小的嘉禾打败,邵老先生难道就没有反思过邵氏失败的原因吗?”
“不知道萧主席有何高见?”邵逸夫也没有生气,到了他这个年纪,早就已经是荣辱不惊,又怎么会在意萧逸臣这番另有深意的讽刺。
“邹文怀当年是您手上的得力干将,可是他最后为什么要离开邵氏,自创嘉禾?”萧逸臣不动声色的问道。邹文怀在邵氏时期被广为流传的事迹不少,其中最为成功的两件事大概就是协助邵逸夫购买下清水湾大片空地建立起摄影棚以及挖来导演张彻。前者使得邵氏公司迅即成为香港最大的制片厂,可以同时开拍多部影片,年产量也达到30多部;后者则开启了“新派武侠”的时代,影片票房也开始朝着100万港元看齐。
“他想要‘独立制片’,我没有同意,然后他就离开了!”邵逸夫苦笑着说道,这对于他来说显然不是一段太美好的记忆。邵氏公司基本上是实行垂直整合型的经营模式,邵逸夫也习惯于自己独资干事业,所以,当六十年代后期好莱坞逐渐流行起独立制片人制度,而邹文怀也与周杜文联名提出“分红”后,邵逸夫与邹文怀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随后,总经理周杜文辞职离开,邵逸夫聘请了凌思聪继任总经理职位,随后又聘请方逸华女士负责“采购”,但实际上方逸华在逐渐的接替着邹文怀的工作——这也无形中促进了邹文怀的“出走”。
“嘉禾的成功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发掘了李小龙、程龙这样的巨星,但真正决定嘉禾成功的还是‘独立制片’制度!”当时,许多独立制片的小公司出品的第一目标是嘉禾,要排不上嘉禾线才转其它院线;反过来,很多大牌明星在嘉禾的独立制片人制度下,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许冠文的讽刺性动作喜剧、成龙的高难惊险谐趣打斗、洪金宝的功夫、喜剧、鬼怪混合片种都成了他们卖座的金字招牌。同时,在嘉禾他们都可以成为集制、编、导、演于一身的多面手,洪金宝还有自己的宝禾,成龙也有属于自己的威禾。在萧逸臣看来,嘉禾的成功,还是源于制度的创新。
邵逸夫知道萧逸臣提“独立制片制度”,是想要和现在他所提出的“艺人新约制度”做比较。细细想来,这两者确实在指导思想上如出一辙,都是将更多的权力下放到个人手中,同样都是对现有利益格局提出挑战,唯一有所区别的在于前者是促成嘉禾在80年代称霸香港影坛的重要因素,后者则是萧逸臣布局香港最重要的一步棋。邵逸夫自己是来做说客的,还没说服萧逸臣,自己却被萧逸臣先说服了。
萧逸臣原本是不打算退让,但邵逸夫最后劝他“退一步海阔天空”。考虑到目前的自己在香港立足未稳,萧逸臣最终采纳了邵逸夫“以退为进”的建议,最后在邵氏等老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