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怛罗斯战役与中国历史上的很多著名战役比起来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它却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的版图和中亚的地缘政治及文化,中国边境在汉代以后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大幅东缩,直接影响到了现在的中国版图(这其实也是“东突”问题产生的最早根源)。

到了宋代,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蒙元时期虽然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控制了中亚,但未能使文化逆转(蒙古统治者利用色目人来统治汉人,因此根本无意改变中亚和新疆的历史文化现状),为后来中国的永久丧失中亚埋下了伏笔。明清时期的中国虽然有不同程度的西进,但远远无法达到盛唐(与波斯即伊朗接壤)和汉代的中国西部边境格局。此时“伊斯兰化”在西域已经根深蒂固。当沙皇俄国开始侵吞贝加尔湖等地区时,表明上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国力衰弱,实际上文化和宗教原因所导致的“离心力”作用也不可小视。幸亏左宗棠的艰苦努力,最后中国得以在原来的西域………也就是后来的新疆地区…………建立行省,进行了直接控制,这样才算遏制住了中国版图的进一步东缩。

其实,有时候许多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可能也改变不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历史,然而有时候,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和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将永远的改变历史。

现在,大清王朝的覆灭和经历了抗俄战争的烽火而浴火重生的华夏共和国的建立,使得原来就不甚平静的新疆地区再起波澜。

据军情总处收集上来的情报和海闻鹏利用他自己的“资源”打听到的消息,为了达到牵制中**事力量的目的,沙皇俄国在新疆地区也采取了和蒙古差不多的行动,通过金钱收买等手段诱惑新疆地方分裂势力脱离中国政府的控制,想以此分裂中国,达到削弱中国的国力的目的。

自从大清王朝覆灭,华夏共和国成立后,原来清朝驻新疆的乌鲁木齐将军荫昌和新疆巡抚荣庆一度犹豫观望,后来在“两宫国葬”之后。为避免国家分裂,他们通电宣布“新疆为中国之行省不变”,荫昌率领驻守新疆的清军“改旗换帜”,接受了华夏共和国政府的改编,并且得到了李鸿章的温言嘉勉,为了维护新疆地区的稳定,李鸿章让新疆的官员和大小将佐“一体留任”。

但值得注意的是,清军对新疆的控制其实并不强,实际控制地域仅在乌鲁木齐附近地带。而驻守伊犁的清朝伊犁将军连顺懦弱无能,象俄国根据和中国新订立的《北京条约》交还伊犁故地时,这位将军大人甚至于不敢前去办理接收,最后还是部将前去办理的接收事宜。这样一来,驻守新疆的部队虽然服从中央政府的调遣,但因为实力虚弱,新疆原有的地方分裂势力又开始趁机抬头,因此现在的新疆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而实际上则是暗流涌动,不好说会发生什么事。

海闻鹏之所以急着通过红发美女的这条线找到孙纲,其实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注意新疆的局势,使自己的家乡不至于陷入战乱。

对于新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孙纲也是感觉非常头痛的。

而海闻鹏的建议,却给他提了一个醒。

(五百二十一)“臣民”到“国民”

中亚地区是英俄两个老牌帝国的“传统角逐场”之一,俄国自彼得一世的时代起就一直想把伊朗和阿富汗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以便获得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而英国为了阻止俄国染指印度,想方设法要阻止俄国南下的脚步,在俄国逐步向伊朗和阿富汗渗透的同时,为了阻止阿富汗落入俄国人手中,英国于1839年向阿富汗发起了军事进攻(别忘了还有1840年的鸦片战争),结果于1842年全军覆没。英国在1878年向阿富汗再次发起进攻,又碰得头破血流,遭到了全面失败,不得不逃离了这个他们称之为“捕鼠器”的梦魇之地。

阿富汗人民的两次抗英战争在没有任何外援(沙俄曾经答应过阿富汗统治者在英国入侵阿富汗时给予援助,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动作)的情况下全都大获全胜,可以所大长了亚非拉人民的志气,而相比之下,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全都遭到了惨败,反差为什么会这么大,应该是值得中国人民深思的。

阿富汗抗英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战争。*而在战争当中,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居然一次又一次地被一个弱小落后的国家所击败,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反思当时英国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到处得手,而在阿富汗却碰得头破血流,这不能不给中国人民以历史的启迪。

熟知战史的孙纲知道,在后世,世界超级大国苏联继承沙俄时代的衣钵,也发动了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结果最后陷入战争泥沼当中不能自拔,竟然导致自身解体的命运。

所以当海闻鹏提出来了类似的“建议”之后,孙纲立刻表示了赞同,并且干脆授权他和任厚泽及陈志坚等人制定一个秘密的行动计划,把英国和俄国的注意力从新疆地区转移出去!

既然阿富汗对英国和俄国来说。都是一个“泥沼”,那就想办法让他们都跳进去好了!

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不是骑士在洒满鲜花的决斗场上彬彬有礼地打交手仗。而是要通过一切手段,使用一切方法来打击对手,中国和俄国的暗中较量,其实在蒙古剿匪战役打响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但孙纲现在还不知道地是,这三个家伙将来掀起的滔天巨浪,将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海闻鹏的到来,也提醒了他另外一件事。

一个在外闯荡半生的浪子。在拥有了财富和地位(这小子有一个意大利男爵的封号)之后,仍然念念不忘为祖国出力效死,这样的爱国情操,足以让国内的好多饱读圣贤书地“正人君子”汗颜!

这些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海外精英的民族意识,要比中国本土居民强烈得多!

众所周知,任何强国要想以武力征服一个生命力旺盛,民族意识强烈。富于反抗精神的民族。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而中国本土居民在这方面,不但不如阿富汗。同日本相比之下,也是差得很远。

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民族…………国家…………国民”三位一体的综合。/*三者构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强化地关系,现代民族国家地“国民”除了应具备健康的体魄外。还应该具备健全地精神。

而现在的中国,这两方面恰恰是一个“软肋”。

梁启超梁大才子就曾经撰写了大量文章来探讨中国地国民性情问题。而且他还和孙纲等人当面讨论过,他批评中国人缺乏民族主义精神、独立自由意志和公共精神,认为这些缺点是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过渡的障碍。孙文、黄兴以及谭延恺等人也都发表过类似地见解。他们和一些精英人士都认为,国民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强盛,而现代国民地塑造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国民身体之塑造、一个是国民精神之塑造。

梁启超和孙纲在闲谈时,就曾经不止一次的向孙纲提出来过,孙纲现在仅仅出于加强武备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过多的注意于实业方面,而忽略了中国国民自身内在的问题,这其实是十分危险的。

梁启超认为,“我民之性情习惯,尚文好利,乏道义公德,上下交欺,除一己之私不知有他”,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爱国”是一件和他们无关痛痒的事,象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出现大量为日本人服务的“汉奸”,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和这个中国人特有的“国民性情”有关。*

梁启超曾经批评孙纲说:“这强国不是你敬茗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我梁启超一个人的事,而是这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同胞共同的事,而现在的情况是,只有你自己和我们这些同志,加上李执政张香帅他们和一干有识之士在努力,如果咱们这些人哪一天都不在了的话,这个国家还是会退到原来的老路上去,现在纵能兴盛一时,将来仍然不免于败亡。”

梁启超的话当时可以说给了孙纲相当大的震动。

梁启超和孙文都认为,因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太久了的关系,中国民众现在还没有从“臣民”意识当中挣脱出来,转变成近代国家的人民所必须有的“国民”意识,因而国家民族意识远不如海外华人强烈,现在中国只是在依靠少数精英的力量推动前进,而一旦当这些精英们都不在了的时候,对中国来说,只能意味着下一次的沉沦!

梁启超还指出,由于中国自宋以来“崇文抑武,提倡理学,直至今日,以致民益文弱。*夫我民自孩提以至成*人之间,此中十年之顷,为体魄与脑筋发达之时代。俗师腐儒,乃授以仁义礼智、三纲五常之高义,强以龟行鼋步之礼节,或读以靡靡无谓之辞章,不数年,遂使英颖之青年,化为八十老翁,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其受病最深者,愈为世所推崇。且复将其遗毒来者,代代相承,无有已时。民益弱而国愈衰,至泰西诸国雄起,而中国不能当,实崇文抑武之害也”。

梁启超曾经专门撰文倡导中国的“尚武精神”,在梁启超看来,日本这一次能够战胜俄国收回了九州岛全地,即是因为日本国民“尚武”精神(“武士道”精神?)的缘故。

梁启超说,提倡“尚武”精神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要达到“全民皆兵”的状态,他希望通过国民身体、精神与生活方式“军事化”的形式,能够重振中国的竞争能力,使中国摆脱亡国的现实危险。

孙文也说,在当今“战争最剧之世界”,唯有“尚武”精神才能使中国于列强环伺之时真正强大起来。提倡“尚武”精神不但可以抵御外辱,而且也是建立现代国家的必备条件之

现在的中国,好不容易有了喘息之机,培养中国人民的国民意识和尚武精神,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加强海陆军。

这两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

孙纲为了不让海陆军后继乏人,在华夏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注意加强了为海陆军培养和储备人才的各类专业军事学校的建立,并在北京大学等重要学府提倡军事化教育,在短时间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在看来,这些还是很不够的。

必须想办法,让国民意识从上到下尽快的形成!

现在国家刚刚赢来了难得的短暂和平,而守旧思想就已经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了,象前些日子那帮向李鸿章“乞赐举人”的老头,就很具有代表性。

李鸿章这头老狐狸当然明白这帮人是什么意思,表面上是要功名,实际上是想要求在新的华夏共和国恢复旧的科举制度,他当然知道这里面的“花样”,因此来了一个“太极推手”,愣是把这事给推了。

李鸿章接见了这帮老头,温言勉慰一番之后,老狐狸说,“举人为君王赏赉之权,鸿章本为前朝一学士,忝为执政,行此特赏,似有不妥”,委婉地回绝了这一要求。

对于老头们想恢复科举的要求,老狐狸也给了答复,“科举之制,为历朝相沿,至今已历千载,因已不合于当世,前朝大行皇帝即有全废之意,如今为共和之制,国家取士,已有招聘选拔之定制,恐难擅改,且复千年旧制,理所不宜。”也是没有答应。

但为了不让民间认为新政府“雍塞言路”听不进反对意见,李鸿章也给了这些老头们一些“甜头”,防止他们回家后乱嚼舌头,给新政府造成不利的影响。

李鸿章的办法是,以华夏共和国政府的名义,给这些老头们每人都发了一枚“文曲宝星”勋章(专门奖励学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勋章),以及盖有华夏共和国国玺的“荣誉证书”!

(五百二十二)报纸大论战

在这些“荣誉证书”上,李鸿章还特意用了“曲笔”,注明“饱学鸿儒,可与前朝举子并耀”的字样,那意思就是说,这些老头子要是放在前朝,他们就“相当于”是举人

这帮老头得到“文曲宝星”勋章和“荣誉证书”后,一个个果然大喜过望,千恩万谢的回去了,这个“乞赐举人”的事情,就算让李鸿章就这么揭过去了。

孙纲知道了老狐狸的“处理”办法后,有一种忍不住想笑的感觉。

现在,李鸿章也和他一样,学会“糊弄”了。

事后李鸿章对孙纲说,这样的事情一般都很棘手,因为这些老家伙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如果处理不好,众口铄金之下,很容易留下“话柄”,反正他们想要的不外乎是些华而不实的“虚名”,以“授勋”的方式打发他们,也不花费什么本钱,就多给他们几个好了。

因为这“文曲宝星”勋章其实是铜镀金做的,多发些也没什么关系,也不心疼。*而正式的“双龙宝星”勋章则都是赤金做的,李鸿章可是不会就这么样的大把送给不相干的人的。

老狐狸在这方面,一向是十分精明的。

但通过这件事,李鸿章和孙纲等人也意识到了这个“传统旧观念”的扭转不易,因此国内教育制度的改革力度。

在梁启超、谭嗣同及严复等人的努力下,“民不读书,罪其父母;村无公学,责其官长”的强制义务教育制度,以及普及识字率和扫除文盲等活动,在中国各地轰轰烈烈的推行了起来。

而在礼部(以及孙纲的爱妻马)的倡导之下,借鉴原来外国教会开办地“育婴堂”地经验。中国地“幼儿园”制度也一点点的建立起来。

自己的孩子。现在就和在历次对外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北洋海陆军将士遗孤一起。在读幼儿园。

为了最大程度的把中华传统文化纳入现行地教育轨道,在孙纲的暗示下,以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和郑观应等一批中国思想文化的先行者们,在中国的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论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军人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以优秀军人为侪民之表率”,通过优秀的军人为民众建立学习地榜样,达到提高中国普通民众的尚武精神,借以唤醒国民意识。

而这场论战的涉及范围之广,“参战”地各界人士之多,也是孙纲事先根本没有想到的。

这场规模宏大的论战,其实是从《京华日报》上一位名不见经转的人发表的文章开始的。吾中国自古以来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