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6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说,在大选之后,中华民主党在国民议会中已经获得了绝对多数议席。

这就意味着,即便遇到需要三分之二多数支持才能获得通过的议案,只要中华民主党的议员团结一致,就能把议案变成法案。

事实上,这也正是在接下来的两年多里,顾祝同敢于大力推动航天工程的原因。

有总统的支持、有国民议会的绝对多数议员支持,也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顾祝同在航天工程上烧钱了。

显然,顾祝同在帮了席存瑞的同时,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第一百八十九章 萝卜与坑

按照中国的法律,大选只选出总统,并不通过选举诞生内阁。

也就是,在大选之前,选民只知道谁将竞争总统与副总统的宝座。要等到大选结束之后,下一任总统、也就是在大选中胜出的竞选者,才需要向在十二月一日复会的国民议会递交内阁成员名单,并且在次年一月十一日,也就是总统宣誓就职之前,让内阁部长级成员得到国民议会的支持。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

这就是,如果总统提交的内阁成员名单遭到否决,没有能够在一月十一日之前获得国民议会的支持,那么总统就无法宣誓就职。

所幸的是,中国的选举法也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如果当选总统没有能够在一月十一日宣誓就职,那么现任总统的任期将延长一个月,直到二月十一日。如果当选总统在二月十一日之前,仍然因为内阁成员问题,而没法宣誓就职的话,就将重启大选,而现任总统的任期将自动延长到下一位当选总统组建内阁,并且正式宣誓就职的那一天。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就是,在大选的时候,还将更换半数国民议会议员,而当选总统的政党往往能够在国民议会获得多数支持。

即便没有多数支持,当选总统也能够跟国民议会妥协。

在一九六五年,席存瑞就因为没有能够在国民议会获得多数支持,不得不在组建内阁的时候跟国民议会中的中华复兴党议员妥协,即在内阁中为中华复兴党留了三个部长席位,从而获得了部分中华复兴党议员的支持,确保其提交的内阁成员名单能够在一九六六年一月十一日之前获得通过。

事实上,在选举法生效之后的五十多年里,都没有发生过重启大选的事情。

要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些为特殊情况装备的条款才能发挥作用。即当选总统没有能够在二月十一日之前组建内阁,被迫重新进行大选,而下一位当选总统的就职时间推迟到了七月十一日。

因为五年总统任期得到了宪法修正案的保证,所以在二零一九年的大选推迟到了二零二零年上半年。此后,当选总统宣誓就职的时间也改到了七月十一日,很多相应的政府计划也顺延了半年。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虽然在竞选期间,席存瑞不需要组建内阁。但是在组建竞选团队的时候,他就必须对内阁职位做出明确安排。

白了,这是拉拢竞选伙伴的最好办法。

即便总统只一个,但是部长却有很多个。此外,并非所有政治家都适合当总统,也不是所有政治家都愿意当总统。政治家有很多类型,有些人更适合担任政府官员,有些人则适合为决策者出谋划策。

明确主要成员的位置,才能够让他们尽心竭力的为总统服务。

这就好比企业老板给职员期权一样,只有把企业办好了。让企业上市,职员才能把手里的期权和约兑换成现金。

竞选活动开始的时候。席存瑞就对内阁部长的位置做了明确安排。

因为是竞选连任,所以大部分部长的位置都能得到保留,或者是让几个部长相互交换屁股下的座椅。

当时,最大的变动就是国防部长人选。

虽然丁明聪的管理能力无与伦比,控制经费的手段十分厉害,但是事实已经证明,他不是一名合格的战时国防部长。如果没有危地马拉战争。丁明聪肯定能在国防部长的位置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可是在与战争有关的问题上,丁明聪简直就是个白痴,而且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让军方严重不满了。

显然。丁明聪必须离开国防部。

按照席存瑞的设想,如果能够安排一名具有军方背景的政治家来担任国防部长,最好是一名退役将领,那么他就可以把丁明聪放到国务院总理的位置上去,而且向军方保证不会给予总理太多实权。

可惜的是,在顾祝同复出之前,席存瑞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事实是,在当时的中华民主党内,根本就没有一个具备这些条件的党员。

在这种情况下,席存瑞不得不考虑跟对手妥协,即在大选胜出之后,任命一名中华复兴党的党员担任国防部长。

当然,席存瑞还有另外一个考虑。

这就是,如果他侥幸赢得了大选,也未必能在国民议会获得多数支持,势必会出现一九六五年的那种情况。为了成功组阁,他必须向敌对党派妥协,也就必须在内阁中为中华复兴党留下几个关键位置。

显然,把国防部长的位置让出去,能够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只是,顾祝同的复出,让席存瑞没能走到这一步。

毫无疑问,顾祝同是国防部长的理想人选。要知道,在他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期间,实际上行使的是国防部长的权力。也就是,顾祝同非常熟悉国防部的情况,也能够如臂使指般的管理国防部,只不过由参谋长会议主席转变为了国防部长。身份的变化,对他管理国防部有很大的帮助。

问题是,顾祝同愿意担任国防部长吗?

对此,席存瑞很是怀疑。

别忘了,顾祝同在离开海军的时候还不到六十岁。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在海军参谋长的位置上再干十年,甚至是二十年,而只要轮到他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那他就是没有名分的国防部长。

白了,只要顾祝同想当国防部长,完全没有必要隐退。

显然,国防部长这个位置对顾祝同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就好比当一个重庆游客到上海旅游的时候,接待他的朋友带他去吃火锅一样。

为此,席存瑞也做了准备。

这就是,如果顾祝同不打算出任国防部长,那就让他担任国务院总理,而丁明聪则留任国防部长。

当时,席存瑞已经暗示了丁明聪,也得到了丁明聪的认同。

只是,席存瑞没有直接向顾祝同提出出任国务院总理这件事。

原因很简单,席存瑞有一个担忧。

顾祝同复出,而且高调支持席存瑞,使其锋芒盖过了席存瑞。如果考虑到顾祝同在军队中的影响力,那么他的实际地位已经超过了席存瑞。显然,如果给予他高位,那么下一届政府就不是席存瑞的政府,而是顾祝同的政府。到时候,国务院总理的权力将超过总统,而总统就将成为摆设。

显然,席存瑞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

不管顾祝同在政治上表现得多么开明,他都是军人,有着军人的特点,谁也不能保证他在掌握大权之后不会变味。

要知道,当年冯承乾为了让吴铁生与刘伯恩引退,差点亲手发动军事政变。

为了防止军人专权,冯承乾在隐退之前,推动国民议会通过了很多在十年前看上去毫无意义,而现在却至关重要的法案,其中就包括了对总统身份做出了明确限制、以及对军人政治立场做出规定的选举法。

连冯承乾都在处处防范军人,席存瑞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不管怎么,顾祝同都不是冯承乾那样的领袖,至少他的表现,还远远无法跟冯承乾相提并论。

可以,在大选结果出来之前,最让席存瑞费心的就是顾祝同在内阁中的位置。

只是,让席存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顾祝同盯住的不是国防部长的位置,也没有想过要成为国务院总理。

十一月二十二日,顾祝同亲自找到席存瑞,提出组建航空航天部。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明确提到,他希望成为第一任航空航天部部长。

当时,席存瑞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没有听错,顾祝同也没有错。

这下,席存瑞不再担心什么了。

虽然组建一个新的部级单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显然是最好的结果,也同时消除了席存瑞的所有烦恼。

十二月一日,国民议会复会的第一天,席存瑞就提交了组建航空航天部的议案。

为了推动国民议会通过这项议案,顾祝同以政府顾问的身份亲自前往国民议会,分三次做了陈述,并且参与了两次辩论。

当然,这只是走过场。

在十二月十二日的表决中,该议案以绝对多数获得通过。

按照国民议会通过的决议,总统在组建新的内阁政府时,将增加一个部长席位,并且正式组建航空航天部。

当然,在席存瑞提交的内阁成员名单中,航空航天部部长人选就是顾祝同。

显然,这在外界的预料之外。

在顾祝同去国民议会做陈述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他将出任国务院总理,即他以下任总理的身份推动组建新的部门。

消息传出去之后,甚至导致席存瑞政府的支持率在十二月底降低了十个百分点。

显然,民众更希望顾祝同担任国防部长、或者是国务院总理,希望顾祝同结束中**队在危地马拉遭受的磨难。

果真如此的话,那绝对是大材用。

当时,没有多少人明白顾祝同为什么要屈驾担任一个新部门的部长,连席存瑞都有点想不明白。

只是,三十多年后,所有人都知道顾祝同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第一百九十章 狂热时代

一九七零年一月十一日,席存瑞与所有部长级官员正式宣誓就职。

顾祝同是在国务院一间专门为他划出来的办公室里宣誓的,航空航天部刚刚成立,办公大楼的选址工作都没结束,要等到两年之后才能建成,所以他只能暂时在国务院的办公大楼里开展工作。

当然,这并没有打击他的工作积极性。

就任之后,顾祝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起草载人登月工程计划书,而且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拿出了详细计划。

一月十三日,在第一次内阁全体会议上,顾祝同就抛出了这颗重磅炸弹。

载人登月工程,也因此成为席存瑞第二届任期内审议的,以及提交给国民议会进行投票表决的第一份政府议案。

显然,这足以证明顾祝同对载人登月工程的重视程度。

有趣的是,当时席存瑞反而不是很重视。在席存瑞看来,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危地马拉的军事行动。

事实上,在此之后,内阁会议上的主要话题都与危地马拉战争有关。

更有趣的是,在谈论到战争话题的时候,顾祝同很少表明态度,甚至很少参与辩论,只有在席存瑞、或者是丁明聪提到的时候,特别是主动征求他的意见的时候,他才会给出一些简单的建议。

在其他人眼里,顾祝同似乎压根就不关心这场关系到数十万中国军人的战争。

只是,顾祝同不是国防部长、也不是国务院总理,而是航空航天部长,因此他不愿意参与跟本部门无关的讨论话题,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管怎么说,不在其位不谋其职,顾祝同现在的身份不是军人,而是政治家。

当然,席存瑞知道个中缘由。

这就是。顾祝同一直不大重视危地马拉战争。在私下,顾祝同曾经明确告诉席存瑞,危地马拉战争迟早会结束,而且不管以什么方式结束,其最终影响都不会很大,因为这场战争所造成的影响在其结束之前就已经显现了出来,因此战争的结束方式并不重要,而战争本身也就不太重要。

白了。就是没有必要为这场战争花费太多的精力。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的话,这就意味着需要关注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对其他领域所造成的影响。

当时,席存瑞还不明白顾祝同的意思。

等他明白了顾祝同这番劝告的深刻含义之后,他不得不佩服顾祝同的政治头脑,以及长远的战略眼光。

这也让席存瑞相信,顾祝同在脱下军装之后,绝对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也许,顾祝同更适合住进总统府。

当然,早在几年前。顾祝同就有这个机会,而且只要他愿意。他早就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总统了。

也正是如此,席存瑞开始无条件的支持顾祝同在航天领域的所有行动。

当然,席存瑞依然得把重点放到战争上,只不过他采纳了顾祝同的建议,即更多的关注战争的附带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载人登月工程就是危地马拉战争的附带影响之一。

前面已经提到,危地马拉战争肯定会结束。不管是在一九七零年结束,还是再拖上好几年,迟早有一天会结束。问题是。在战争期间,已经被压制了十多年的中国军事工业,以及相关的重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创造了数百万个工作岗位,还大幅度提高了相关产业的工资水平。如果在战争结束之后,无法确保这些产业继续发展,至少是维持现状,那么中国就要出大问题。

显然,战争是政府行为,因此战争得由政府花钱。

这样一来,就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为了维持庞大的产业规模,需要另外一个花钱的政府工程。

显然,载人登月工程就是一个花钱能力不亚于战争的政府工程。

更重要的是,载人登月工程与军火工业、重工业的关系极为密切,甚至可以看成是军火工业的延伸。

这就是,载人登月工程所涉及的工业产品,绝大部分由军火商提供。

比如,三家有能力生产大推力运载火箭的公司都是军火公司,生产了战略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空射巡航导弹、高空侦察机、远程截击机、远程防空导弹、舰载防空导弹等众多武器装备。

显然,有了载人登月工程,就算战争结束,这些军火企业也能获得政府订单,确保其雇佣的工人能够获得新的工作合同。

事实上,整条产业链都将获益。

白了,载人登月工程也需要钢铁、需要化工产品、需要庞大的运输力量、需要大量先进技术,而这些需求与军火工业几乎没有差别,即与军火生产企业合作的钢铁厂、化工厂与运输企业,乃至科研机构,同样是载人登月工程的子承包商,能够从这个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