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宝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凰宝藏-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顾镜文小声问:“长生天是什么?”

这孩子怎么是个好奇宝宝,啥都要问。“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是不能没有常识,就算没有常识,也应该常看电视……算了,这里没有电视,”赵星语不耐烦地指指头顶,“你头上那个苍天。”

“电视?”顾镜文又从赵星语嘴里探到一个奇怪的词语,这个电视会不会和凤凰宝藏有关系呢?他满腹疑惑,蹲到一边冥思苦想起来。

周伯也急忙记下电视这个词语,这些都是重要的信息,要尽快传回去让二爷分析。

第一卷 风情美食篇 第23章 蒙古包里饮奶茶

进入毡包后,大家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

赵星语心想,朝鲜人喜欢盘腿而坐,蒙古人也喜欢盘腿而坐,难怪他们的腿都长得像罗圈腿。还有万一有的人是“香港脚”那该怎么办呢,大家进屋就脱鞋,这样不是满屋都是臭脚丫子味吗?

还好蒙古长者并没有让他们脱鞋,只是叫他们别坐西炕,因为西方是供佛的方位。

赵星语悄悄嘱咐周伯和顾镜文:“你们如果不想太早见到佛祖,就乖乖遵守这里的规矩,多听、多看、少说、少问。”唯恐好奇宝宝顾镜文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特意在“少问”两字上加重语音。

盘腿坐下的几个牧民都穿着绣有五彩云锦的袍子,应该是部落里比较有地位的头人。

男人的袍子宽大,中间扎着一条镶玉石的腰带。皮帽子从额头部向后延伸,包住耳朵和后脑。

女人的袍子收腰束身,镶边、缝制工艺比男袍更加考究。带的帽子就像现代的流苏帽,两边的流苏是用银链、珊瑚、珍珠和许多银环、银片以及玛瑙、玉石等穿缀而成。帽子边沿有六个面,顶上还有个小尖尖。说塔不像塔,说盘亦非盘。

一个头戴流苏帽的妇女给大家煮奶茶,她用干黑的手抓起一把捣碎的青砖茶放入沸腾的水里煮,茶在瓷器里翻滚着,她不断用木勺搅拌。三四分钟后,她将装在牛角皮囊的新鲜牛奶徐徐倒入,又以勺频频翻搅,撒上几块拇指大小的盐粒。煮奶茶的过程中,妇女帽子上的流苏和手腕上的玛瑙手镯都发出“叮铃铃”撞击的声音,等这些声响停下后,香气扑鼻的奶茶就煮成了。

妇女把这些像咖啡又像麦片的黏状奶茶盛进木碗里,恭恭敬敬地端到几位蒙古头人和赵星语、周伯、顾镜文面前就悄悄退下。

周伯和顾镜文以前只喝过中原的茶,第一次见到这种茶乳交融的奶茶,虽然馥郁芬芳,但他们都只是小心谨慎地抿一小口。可是防备的心挡不住这种微苦但很香滑的奶茶,心开始变得柔软,全身放松,一种舒服的感觉油然而生。

赵星语双手捧起木碗,一股带着暖意的、清新的奶香就直扑鼻面,液体顺着喉咙流入体内。有奶的芳香却不似奶那么腻,有茶的清淡却不似茶那么涩。比起她以前喝的袋装奶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蒙古头人们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三人把碗里的奶茶喝完。

在蒙古,主人敬奶茶是尊敬客人的表现,客人喝的奶茶越多就说明这个客人越有礼貌,否则会伤主人的心。

赵星语把这种风俗告诉周伯和顾镜文后,两人都拼命地灌奶茶,一直喝得肚皮圆滚滚,连奶皮子、奶豆腐、炒米都吃不动了。

在赵星语的那个时代,据说世界上最古老的奶酪也许是法国人发明的康塔尔奶酪,但是她看着蒙古人的这些奶制品食物,深深觉得奶酪应该是蒙古人发明的。因为这个年代的蒙古人连法国是什么国家都不知道,如何去抄袭法国人的奶酪制造技术。只是古代的蒙古交道偏塞,文化和经济落后才没引起世人的注意,否则哪里轮到老外叫嚷自己是NO。1。

喝着奶茶,赵星语开始不好意思起来,蒙古人太热情了,又是送哈达又是敬奶茶,如果自己不回赠点礼物都说不过去。可是她没有什么值钱的礼物,她想啊想,想到了王大叔送的红枣,急忙让周伯拿了一些过来。

她把红枣成双成对放在奶皮子上,双手捧着献给蒙古长者。

顾镜文看到蒙古长者居然十分乐意地接受了过去,还慎重地摆在佛像的供桌上,整个人都傻了,奶茶也随着口水流了出来。几颗赵星语都吃得不爱吃的干红枣居然被蒙古人这么看重?

“红枣表示祝愿他们这个部落兴旺发达,双手献上表示礼仪至上、共同和睦相处。只要让他们明白了这份心意,他们就会当做草原上最神圣的礼物。”赵星语见好奇宝宝嘴巴动了动,又想发问,连忙提前解释,还附加了一句,“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我不会告诉你!”

告诉他也没用啊,他不会懂世界上有一种电器叫电脑,更不会明白在电脑上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天下事。

草原上的气候多变,喝完奶茶,毡包外已经雨过天晴。有时阴晴雨降就在一山之间、一沟之隔。“东边太阳西边雨”的说法就从蒙古流传出来的。

草原上的绿草像带上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晶珠,在夕阳的映照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又像给绿毯上撒满了银色的光粉,晃得人睁不开眼。

苍鹰飞翔在蓝天之上,牧女们骑着骏马,优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之下,她们嬉笑着、欢呼着,跟着相互追逐的马群驰骋,和乐而又惬意。

周伯和顾镜文看得目不转睛,这一切和他们从前理解的胡人差别太大了。从前听人形容胡人凶狠残暴,喜欢“啖人肉,饮人血”,而且胡人好战斗勇,每逢秋天就会侵略中原,战国时期甚至曾“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

可是现在遇到的这些胡人虽然饱经风霜、生活刻苦,脸上却流露着纯朴、谦和的笑容;虽然喝的东西与中原不同,但也不是人血。唯一相似的估计就是那些牧羊女了,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难怪男人们都喜欢流连在胡姬酒肆。

“咳咳!”赵星语咳嗽几声打断两人的连篇浮想,面露鄙夷,男人果然都是下半身考虑的动物,看到美女眼珠子都不会动了。

周伯老脸一红,手放在眉骨附近,弱弱的解释:“我只是对这些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生活感到新奇。”

顾镜文挠着鼻子,眼睛看向旁边,好奇宝宝第一次沉默了。

赵星语理解的点点头:“不用解释,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

一番话说得周伯的脸比那夕阳的余晖还红,顾镜文的脸比那晚霞还五彩斑斓。

蒙古长者爽朗地大笑起来,向那些牧民们吆喝一声,霎时间只见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围拢过来,嘴里叫嚷着:“阿布!阿布!”(父亲)

赵星语睁大眼,倒吸一口气,这些全是蒙古长者的孩子?这位老人也太能生了,一生就生十几个,搁现代得罚多少款啊?哦,好像现代的少数民族不执行计划生育,可是孩子的费用那么贵,也没人会生十个八个出来遭罪吧。

蒙古长者叽里咕噜的说了一番话后,孩子们都雀跃着散开忙碌去了。

顾镜文忍不住又开口问:“他们在说什么,我看大家都很高兴。”

“长者说为了款待我们三个尊敬的客人,今天晚上要搞个派对,嗯,就是篝火宴会。”

顾镜文和周伯羡慕嫉妒恨啊,赵星语的运气也太好了,送几颗干红枣就变成了尊敬的客人,还要举行宴会庆祝,这样的好事上哪里找?自己以前怎么就没遇到呢?

赵星语才不管他们的心思,真想放声大喊:马奶酒、烤全羊,我来啦!

第一卷 风情美食篇 第24章 磨刀霍霍向烤羊

晚上赵星语三人换上蒙古的服装,周伯和顾镜文还有些不适应这样宽大的衣服,把那腰带束了又束,生怕衣服突然散开,失了仪态。

赵星语摸摸衣服,又摸摸头上的流苏帽,喜笑颜开。她本来看那流苏帽的的边沿窄短,还有个小尖尖,好像起不到保暖作用而且很容易被风吹跑。带上后才发现此帽有三、四斤重,压得她脖子都缩短了一截。果然是值钱的东西才有分量啊!

但是对于女人来说,冷不可怕,重不可怕,难看最可怕。这顶工艺精湛的流苏帽带在头上可谓珠帘垂面、五光十色,赵星语觉得自己的脑袋都身价百倍了。

篝火已经点燃,篝火的外围搭了一圈木台子,部落的人都聚在一起,有些人忙着煮奶茶,有些人忙着斟马奶酒,还有些人把蒙古银刀放进木盘里端到每个台子上。

蒙古长者太热情了,居然让赵星语他们去挑选一只羊羔放到篝火上烤。

妈呀,就当赵星语伪善吧,看着宰羊的事情她可以接受,挑头羊出来挨宰的事情她可不干。她便指挥顾镜文:“你去挑选,看哪头不顺眼就拖哪头出来。”

顾镜文磨磨蹭蹭地去了,不一会一头可怜的羊羔就被牵过来。

一个壮实的蒙古汉子提着银刀走到羊羔面前,他把袍子下摆塞进腰带,大吼一声,一刀就扎进羊的脖子。他那把刀好快,皮啊骨头什么的一下子就剥离了,那头羊挣扎着哼哼几句就无声无息了。

人群中立刻迸发出一阵喝彩声,好多人都在拍掌大声喊:“巴图!巴图!”(勇士)

赵星语看得胆战心惊,赶紧把头低下不敢再瞧。看来这屠夫和医生一样,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过了一会,等她再抬起头,羊羔已经煺毛留皮,去掉蹄子、内脏。

蒙古汉子用一根手臂粗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这时又有一个蒙古汉子走上前,两人就一手握着木棍一端架在篝火上烤起来。

旁边的小孩们都围着篝火跳起舞,妇女们四处走动斟茶倒酒,男人们弹起马头琴放声高歌,赵星语这一座的头人们开始相互敬马奶酒。

这种半透明状的马奶酒闻起来奶味芬芳,喝起来口感圆润、滑腻、酸甜,而且度数不高。赵星语喝了一碗只觉得心暖、胃暖,再看周伯和顾镜文,眼睛眨都不眨就端起第二碗。

周伯一边喝,还一边摇头晃脑,“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

赵星语突然就觉得历史果然有偏差,后世的人说蒙古人喝酒很厉害,那也得看是什么酒吧?遇上这种低度数的马奶酒谁都可以喝上几碗,要是遇上高浓度的白酒,谁还敢放狂言说:“自己是武松,三碗照样过岗打老虎?”

烤肉的味道慢慢飘散开来,赵星语在边上看着口水都馋得流了出来。

两个蒙古汉子烤着羊羔就像在表演杂技,不仅一圈一圈的转着让羊肉着火均匀,还时而翻个跟头或者把手里的棍子抛给对方交叉烤,那几百斤重的羊羔在他们手里就像挽花一样。

烤了大约二个多小时,烤羊变得焦黄油亮发脆,羊油刷刷的往下掉,让人看得肚子里的馋虫都要跑出来,

羊肉还没有全熟,赵星语就迫不及待地想割块下来吃,只是她是女孩子,要保持矜持的形象,只好拼命把馋虫往肚里赶。

又过了一会,几个妇女端着盘子站在烤羊旁边,蒙古汉子开始切割外面烤熟的皮肉。削下来的羊肉色泽金黄,外焦内嫩。妇女把盘子放到头人和赵星语三人面前,头人们开始高唱赞歌,朗诵祝词。

赵星语再也忍不住了,连连催促大家:“吃吧,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说完磨刀霍霍向烤羊,只等头人吃第一口,自己的第二口马上跟进。

盘子里的烤羊片大肉多,闻起来异香扑鼻,带着一股甜气,吃起来肥而不腻,绵软鲜嫩,就连肉筋都是又香又脆,嚼感十足。赵星语不习惯用银刀切肉,干脆不顾个人形象用手抓起羊肉撕着吃,还做着夸张的动作,惹得众人一阵阵哈哈大笑。

顾镜文终于找到鄙视她的机会:“某个人刚才还在嫌脏、嫌臭、嫌残忍,这会倒吃得挺香啊。”

赵星语充耳不闻,谁有空跟他废话,没看姐姐吃羊肉吃得正欢吗?

剩下的羊肉烤熟后被整只抬到一块木板上,蒙古汉子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头对着西方,众人又唱起赞歌颂词。蒙古汉子把羊头最顶上的肉切下来端给头人和赵星语他们后,部落里所有的人都一阵欢呼,挥舞着手中的银刀扑向烤羊。

赵星语只看见那银光闪动,刀起肉落,不一会一只烤羊就成了一个羊骨标本。一只羊肉太少了,哪里够部落的人吃啊,赵星语问蒙古长者怎么不多烤几只?

蒙古长者解释道,羊是他们珍贵的生活来源,平时要喝羊奶,冬天还要剪羊毛做袄子过冬,轻易杀不得,只有来了尊敬的客人,他们才会烤羊款待。

赵星语听得酸酸甜甜啥滋味都有,她一本正经地对蒙古长者说:“你们是最朴素、最勤劳、最勇敢的民族!相信我,以后您们的子孙中必出一位天之骄子,全世界的人都将臣服在他的脚下!以后您们会建立一个最伟大的草原王国,你们的牛奶、羊毛都会在世界闻名!”这句话是她发自肺腑说出来的,她真没吹牛,后世真出了一个伟大的君主成吉思汗,后世内蒙古的蒙牛奶业和鄂尔多斯羊毛衫也真在世界闻名。

蒙古长者乐呵呵地接受了这句话,他并不知道赵星语悄悄泄露了“天机”,他只是单纯地当成了一句赞美和祝福。他端起马奶酒,右手高举,豪迈而又骄傲地大声宣扬:“我们真正的蒙古汉子永远都不是只有强壮的外表,而是有一颗勇敢的心!”

烤羊吃完后妇女们把木板和木台子都撤了下去,两个烤肉的蒙古汉子开始表演角斗舞,他们相互抱着腰,随着鼓声做出各种摔跤的姿势,抱、踢、蹁、钩……动作粗犷又剽悍,看似凶猛却又精准到位,彼此稍触即离。

赵星语的心跟着一会儿抽紧,一会儿舒展。以后谁再说蒙古人粗鲁,她跟谁急!看人家的动作多么协调,粗中有细,刚中带柔。

随后的集体舞蹈中,妇女们挥舞头巾跳,汉子们脱去马靴光着脚丫跳,孩子们做着鬼脸跳……这个盛大的狂欢场面让所有人都奔放起来,篝火映红了半边天,笑声响彻了整个云霄。

赵星语被这种热烈的气氛感染,也拖着周伯和顾镜文下场,她跳的是《江南style》的骑马舞。这种舞蹈蒙古人本来就会,而且跳得更加浑厚、豪迈。赵星语一比划,大家就立刻勾手跨腿,扭腰摆头,颠簸起来。

抽筋吧!抽筋吧!让骑马舞来得更疯狂!

第一卷 风情美食篇 第25章 魔鬼海子突出现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整个草原时,赵星语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