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是谁,喊叔就给一把糖,喊声老哥们老兄弟打个招呼就是一包烟。
那个阔绰,陶旺志家里的人也跟着沾光,一家子全部进城去了,而且还是贵阳城里的房子,说是什么军人小区,上万户的超大型小区,全是贵州当地的军人分配、自购、贷款分期买的。
后来,一晃眼又是10年没陶旺志的消息,只是乡亲们偶尔口传他又升官了,又立功了,直到1947年的时候,陶旺志居然登上了电视,那时候,他已经是少将师长了。
“我从小看旺志,就觉得他有将军命,我们国家连1000个将军都没有,他就是一个,以后啊,怕是难得回这乡旮旯来了。”
乡人们这样议论陶旺志的时候,陶之行都会幻想几分:如果当年自己跟着走,现在会不会也是个排长、连长啥的。
在媳妇儿的眼里,这是陶之行第一次没有抓住机会,当然,陶之行自嘲说,我要当年走了,哪有你娘俩。
第二次命运的转折点,来自于移民。
“之行啊,镇上的工作人员来了,正在拉旗子招人移民呢。”
这是36年的时候,新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到村子里,宣传移民的事情。
陶之行路过的时候,也拿了一张传单,工作人员热情地给他讲解起来。
“这位老乡,来,看看我们的宣传单。”
陶之行看到那些宣传单上,印有大量的图片,一望无垠的土地,还有各种丰收的庄稼,许多人站在丰收的庄稼旁边,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哪里?”
“老乡啊,这是我们的北海省啊。”
“北海省?”
“是啊,我们的北海省,就是以前老毛子的西伯利亚,现在被我们夺回来了。那里虽然冷了一点,但是在靠南一些的地方,土地和牧场很宽广,还可以承包林场呢……”
工作人员解释了半天,陶之行听了倒是非常动心,提供房子,人均以百亩计的土地份额,还提供免息贷款,去的路费都不用掏钱,统一运输,统一提供餐饮。
陶之行非常动心,隐家村什么都好,就是条件差了一些,虽然这些年政府发展药材种植,家家户户发达的不少,但和这上面的比起来就不如了。
数百亩地,一旦收成了,那可是了不得的数字。
而且,现在种药材的人越来越多,收益也在下降,政府在考虑村子外迁的事情,但村民都反对。
“你别看那边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但我们会集中供暖……”
“什么?零下几十度,这还得了。”
陶之行一听,怕了,这零下几十度怎么整?去了还不得冻死,有命赚钱没命花啊。
于是,他把宣传单带回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第二次机会。
接着,第三次是移民远东,他同样怕冷。第四次是移民菲律宾和印尼,他又嫌太热,那边是蛮子的地盘。
第五次,移民欧洲,更远了……
第六次,加拿大……
第七次,美国……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1953年了,这期间机会错过了七八次,家家户户外迁的外迁,移民的移民,直到最近一次,移民的机会又来了。
“最新消息,长庆星大移民开始申请报名了……”
当报纸和电视台都在铺天盖地报道的时候,许多人都犯了难。
如果说北海,欧洲,美国还在一个星球上,那长庆星是不是太远了。
安全吗?
有吃的吗?
会死人吗?
太多人心动,但更多的人是害怕,尤其是这次申请还限制名额。
不少人虽然对那些土地很心动,但一想到自己要离开地球,妈呀,祖祖辈辈都没做过的事情,自己怎么敢做。
首批申请人并不多,10万人申请,过关名额将有8万人,主要是处于身体、意志力、品行、移民需求方面的考虑。
“孩子他爹,只要你想好了,我们就跟着你去,孩子放在县城他三叔家念书,反正学校啥都管,我们俩口子去长庆星闯闯,500亩土地,据说还专种赚钱的东西……”
妻子郝大姐虽然也四十多岁了,但看到那么多乡里乡亲的发了大财,衣锦还乡,早就羡慕的不行,地球是住,长庆星不也是住?
有政府,有帝国,有皇帝在,其他的,怕啥?
陶之行犹豫良久,心中闪过亿万种担忧,良久,他摁灭烟头,下定了决心,“去,怎么不去,我还想早点赚钱买两支好点的基因针呢,再不去,就只能等下辈子来后悔了。”
下定决心,陶之行没有拖延,直接把放假在家的儿子叫来,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申请函,把这些年的遗憾,把自己的决心,把自己对生活的想法,把自己的梦想都写了进去。
就一个中心意思:让我去长庆星吧。
很快,镇上的工作人员送来了回复函,陶之行一家的申请获得通过,村里10户人变成了9户,其他的还在看风头,想等陶之行先去试试。
于是,接下来一切都顺其自然。
陶之行把自己三弟增加为孩子的监护人之一,然后根据帝国移民局的统一安排,首次来到帝都汉京,接着第一次坐上了一艘比山还大的飞船。
然后,飞船飞入太空,和其他几艘飞船一起,通过了跃迁门,虽然这些他都不懂,但陶之行两口子却知道,自己只花了很短时间,从上船到长庆星,眨眼就到了。
什么是跃迁,什么是光年,这些陶之行和许多船上的移民一样都不懂。
他们甚至在担心,到了那里会不会连锄头都没地方买……
等他们看到绿色的长庆星和旁边那颗更梦幻的阿凡达星时,所有人都沸腾了。
“乘客们,我们的目的地即将到达,欢迎各位来到长庆星……”
陶之行和其他的七万多名移民一起,来到了长庆星。
星球虽然很美丽,但这里却只有移民点,连城市都算不上。
接着,政府移民局的人开始分配帐篷,开始登记,开始选择土地。
折腾到第三天,陶之行在移民局人员的带领下,坐上飞车来到了一片肥沃的山坡地。
“诺,从这里,到那边,这块经过准确测算的土地就是你们选的了,以后一段时间内,你们就可以租赁它。”
顺着工作人员的手,陶之行一眼差点没望到头。
他的心里已经完全震撼了:“妈呀,怪不得那些人都发财了,这么多土地,让我种几年,还全机械化种植,想不发财也难啊。”
第625章 星球大种植计划
数万移民统一住在特制帐篷里面,吃着统一供给的食物,用一个月时间将一块10万平方公里的大平原完全划分个干干净净。
从那一刻起,每户人就拥有了500亩土地的耕种收获权。当然,单人也是可以承包土地的,只是面积上要小一些,只有200……300亩地。
“老陶,你们家的地在哪啊?”
陶之行起了一大早,邻居林广福也披着衣服起来了,长庆星什么都好,和地球的气候条件也差不多,就是昼长夜短,几个小时就天亮了,不抓紧时间睡觉的人,根本没法适应这样的作息时间。
一说起土地,陶之行就来劲头,指着西方的天空,那么一划拉,“那个方向,离你们家的地2里多。那土地太肥了,怕是比黑龙江那边的黑土地还肥沃。”
“都是好地啊,要是种小麦,亩产肯定比老家高。”
林广福递给陶之行一支烟,两人也不找地方,直接走上小山坡,朝那一蹲坐,就开始看起这长庆星的晨曦风光来。
双星系也是一个恒星,虽然气温和地球差不多,但温差变化要小一些,天空的太阳“天阳星”也要比太阳系的太阳看起来大。
陶之行吐出一个烟圈,哈哈笑道,“我说老林啊,你这就叫没讲究了,我们大老远地来到长庆星,就为了种点小麦啊?人家工作人员都说了,我们要种的是新作物,是比小麦高级得多的经济作物。”
“高级的经济作物?像花生那样的?”
林广福的老家比陶之行的家还偏僻,在青海的深山中,平时对时事了解也不够,这次是阴差阳错报了名,来了长庆星。
“你啊,和你说吧,那可是学校里的娃娃,武馆里的武者们吃的东西,比花生贵的多。陛下第一次去外星做生意的时候,就带了一两飞船的新经济作物去卖,听说买了老大价钱。”
陶之行平时就爱看电视,听广播,又听儿子吹牛,这些东西都知道。
“乖乖,那么高级的东西,真要种出来了,可是好多钱。”
林广福眼前一亮,娃娃们吃的学校餐,据说非常有营养,儿子壮实的跟什么一样,简直比牛的力气还大,这不是吃蔬菜或者普通的肉类能养起来的身体。
两人谈笑间,媳妇儿们都起床了,去餐车那领回了早饭,两家人也不生分,女人围在男人旁边边吃边听,男人则海阔天空边吃边聊。
“呜,今天的饭菜好香!好像不是稻米和猪肉。”
陶之行二人刚一吃,就发现不对,米的口感好得多,而且吃了几口后发现身体暖呼呼的,肉的口感也非常好,完全不是猪肉能比。
“餐车的师父说,飞船来了,运来了一种什么新米,还有一种本星球牧场上放养的动物肉,说是给大家改善下生活。”
女人们高兴地说道,味道确实不错。
“陶大哥,这米和肉都很好吃。”
旁边,两三个人也围拢了过来,他们不是汉族人,却是美洲族人,2个黑人,1个白人,不过,他们的汉语都还不错,至少能勉强交流。
这次报名通过的七八万人中,有5000多人是来自非本土公民的申请者。
政府在审核非本土公民的申请时,是否忠诚于帝国,另外擅长或者会一点汉语是优先考察的两个指标。
所以,这些非本土公民本来只是报了一点侥幸的心理投了申请,没想到居然通过了。
要知道,之前地球上的星球内移民,可是从未对其他公民开放过,只对本土公民开放过。
这一次,像东南亚地区,欧美地区,甚至是非洲都有不少人申请通过。考虑到申请的总人数不多,5000多人的过关率已经非常高了。
十数亿的非本土公民中,不少媒体和观察家不约而同地惊呼,帝国正在放开政策,预计将会有更多对非本土公民的利好政策宣布。
不过,从目前来看,至少这些来到长庆星的人,在待遇上差不多的。
当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是移民局特别为移民们申请的一批供给,相比于大米小米这样的一级作物,这种新米和肉都是二级粮食,也是接下来长庆星要大规模推广种植和养殖的。
整个移民聚居点,七八万人住在数万个特制帐篷中,过了一个月艰难的日子,不过每个人都充满希望,因为政府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基本都包完了。
早饭还没吃完,人们就开始骚动了。
“快看,天上是什么!!”
陶之行和林广福也抬头望去,只见天上有一艘巨大的飞船正在缓缓降落。
不少人都在好奇地围观,却听到聚居地的超级广播在开始通知了。
“大家稍安勿躁,正在降落的是我们的工程飞船,它们将为大家建造一座小城镇……”
广播里还在陆续说着什么,陶之行和林广福几人,则是收起了碗筷,准备看看这飞船怎么修城。
“轰隆隆……”
这艘巨大的工程飞船,长约800米,虽然放在帝国的太空舰船序列中只是小个头,但在普通人眼中,800多米长的飞船从天上慢慢地降落下来,依然犹如一座山压下来一样。
不过,看起来是落在头上,实际上却偏离很远,在大约两公里多外的一大片草地上悬停下来。
轰隆声中,飞船一边悬停,腹部一边出现许多工程机械臂,这些机械臂组成了一块巨大的犁。
轰隆声中,巨大的合金犁头插入地面,然后飞船开始缓缓地开动。
几百米长的组合式合金犁头,把地面一下子犁开,蓬松的土壤和植被被直接铲走,露出了下面的硬石层。
平整的硬石层,犹如被刀削了一样,让人目瞪口呆。
整个过程一小时不到,一个小城镇规模的地基就被基本挖好了。
这还不止,接着,飞船再次悬停下来,舱门打开,一辆辆大型工程飞车就开了出来,这些工程飞车没有任何停留,就开始在机器人和工人的操作下,平整夯实地基。
围观的人们自始至终都没感觉到疲劳,建设场面似乎比最好看的电影还让人好奇,小山坡,坡地上,几万人围着那片巨大的区域,欢声笑语一片。
甚至连午饭,人们都是一边端着饭盒,一边看。
傍晚,地基平整完毕,成千上万的机器人开始操作各种机械,开始造房屋了。
这个架势更吓人,天还没黑,速度最快的那一组机器人,已经造好了两层楼了。
在先进机械的帮助下,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运来,又有工程飞车调运,以及机器人和中高级建筑工人的精准操作,造房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如果不是考虑到成本,如果采用的是先进的组合式材料,一栋楼只需要3小时就能完全展开、造好。
晚上,当人们回到睡觉的时候,这些机器人和工人们还在三班倒地工作。
第二天一大早,人们起来就惊呆了。
眼前的荒地,已经变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小城。
超过三十栋房子已经修到了平均四层楼高,广场,道路,都初具雏形了。
“还以为会睡几个月的帐篷,没想到这工程飞船没到也就算了,一来,这个建造速度简直快得吓人。”
陶之行的感慨没有持续一天,因为就在第一天第一艘工程飞船来到后,傍晚时分,第二艘工程飞船再次抵达。
于是,在人们惊讶的目光中,一座初步设计来容纳20万人规模的小城镇,在以飞快的速度修造中。
一周过去后,人们就离开了帐篷,住进了第一批房屋中。
在见识了高科技工程飞船的威力后,两艘500米级的农业飞船也抵达了长庆星。
两艘农业飞船,每天的工作就是平整地面,削掉不平的坡度,犁地,埋肥……
半个月后,第一批移民的土地已经可以开始精细平整,而这个时候,大批大型农业机械也抵达了,移民可以联合起来租用。
……
“陛下,这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用来种植宝米,这种宝米其实是玉米的升级品,在二级文明中,它虽然价格不算很高,但却是一种需求量特别大,产量又很高的二级作物……”
飞船上,梁化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