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成长小说-米粒儿老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春成长小说-米粒儿老师-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讲她如何与学生相处,讲学生如何以她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她,讲她当年妥善地处理过的、发生早恋问题的学生,如何在后来过上了幸福的婚姻生活,也讲她早年因为缺乏经验,没看管好自己班上的一名问题学生,致使他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在他被押上警车的那一刹那,他乞求她帮助的眼神所带给她灵魂深处的强烈撞击。 
  讲到动情处,她热泪盈眶地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教师这个职业的意义正在于此,它的魅力也在于此,而它的神圣的责任感更在于此!” 
  大学生们也都被她的真情所打动了,感动于她对事业的全力以赴的投入,对学生的全力以赴的投入,这种投入是有着强大的震撼力和难以抗拒的感染力的。 
  最后,这位老师对着T大的学生们发自肺腑地说,“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对未来的工作抱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也有人打算一毕业就离开,想尽了办法跳出教育口,这些同学我们虽然觉得可惜,但我个人认为,应该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毕竟这个时代,给青年人提供的选择越来越多,这是好事情。 
  我只想提醒大家,不论你们做的选择是什么,也不论你们对自己将来的设想是什么,甚至也不论你们今后究竟打算在学校里干多久,只要你在这个地方干一天,只要你在学校里当一天老师,你就必须给我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干好,要全心全意对学生负责,要把你们的讲台站稳了,把   
  米粒儿在H中实习(6)   
  你们的教鞭攥紧了,把你们的课备熟了,把你们的孩子照顾好了。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年教龄的普通教师,对于你们的惟一的请求。” 
  老教师说到这儿,突然激动地提高了声音,“因为,对你们的家庭来说,你们都是未来的希望,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但是同样,当你们走进一个教室,你们看到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个学生,而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是无数个家庭的宝贝。你们不能因为你们个人的打算,耽误了他们的前程。” 
  米粒儿被最后一句话击中了。将心比心,家长把孩子放到了你的手上,那是把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都放在了你的手上,这该是一份用怎样的代价才能够换来的信任啊! 
  “我还记得,我们学校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教师说过,她之所以能在教育战线上坚定地干下来,就是在她刚参加工作那年,她班上的新生报到的时候,有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把他们的孙子送到她的面前,看了她很长时间,充满希望地对她说了一句话,‘交给您了!’“我们的这位年轻教师说,‘就是这一句话,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因为我掂量出了这句话的分量,我也掂量出了我所从事的这个工作的分量,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的所在!’我希望在座各位都能记住她的这句话。” 
  话音刚落,全体鼓掌,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米粒儿看得出,周围的同学们和她一样都很激动,哪怕是那些平日里声称宁可待业也决不当中学老师的同学,也在热泪盈眶地鼓掌。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米粒儿想,心里甚至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对教师工作的具体而热切的期待。 
  座谈会结束后,米粒儿和六班的学生们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做了简单的告别,几个月的相处,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太短,她很珍惜和他们之间建立的这份感情。 
  当她恋恋不舍地离开的时候,她还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带一个小套间的特殊的教室,然后又看了一眼可爱的孩子们和可敬的郝老师。结果同学们一下子都拥了上来,“老师,毕了业到我们学校来吧,教我们班!”郝老师也亲热地拥着她说,“不管你去哪个学校,我盼着你能成为我的同行。” 
  最后学生们坚持要求送米粒儿到车站,大家谁都舍不得走,车来了一趟又一趟,走了一趟又一趟,一直到天快黑了,米粒儿担心孩子们回家太晚家长着急,这才恋恋不舍地轻声道了再见。 
  公共汽车上人很多,米粒儿站在门口向大家挥手,让米粒儿没想到的是,就在车门关上的一刹那,所有的孩子突然异口同声地喊道:“米老师再见!”那清清朗朗的声音,嫩嫩地齐齐地亮亮地,同时也是震耳欲聋地,穿透了大街上的车马喧嚣,一直撞击在米粒儿的心头。 
  米粒儿看着车门缓缓地关上,看着孩子们昂着小脸儿,执著地站在暮色里,米粒儿的心呀,就那么无声无息地淌出了一点一滴的泪来。 
  车厢里的人们都在注视着这个年轻的被称为老师的女孩子,米粒儿感到一种莫名的自豪,就在那“米老师”的叫声里,她骄傲地挺直了胸膛,那声音回荡在她的脑海中,那是她有生以来在这个世界上听到的最为动人心弦的声音。   
  米粒儿大学毕业(1)   
  米粒儿在班上是比较早地签定意向书的一个,因为档案里有个处分的缘故,她一直对自己的情况守口如瓶,这也是夏桂林嘱咐她的,毕竟还没有最后进校,不要中间横生什么枝节。所以同学们还在联系学校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悄悄地办理相关的手续。 
  夏桂林是米粒儿妈妈的中学同学,两个人几十年的交情,一直关系很好。中学毕业以后,米粒儿妈妈进了N大,夏桂林则上了师范,毕业后在育新区的一所中学教政治,从优秀教师到特级教师,再到育新区进修学校副校长,到现在担任育新区教委的教科研副主任,成为育新区中学口儿一个尽人皆知的名人。夏桂林从小看着米粒儿长大,视米粒儿如己出。 
  因为有夏桂林的帮助,和教委的人事先打了招呼,说明了情况,所以档案里的所谓黑材料,并没对整个事情的进行造成太大麻烦。倒是妈妈对米粒儿产生了怀疑,“你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米粒儿没有辩解,因为她知道在她这个是非分明的妈妈面前,说是老师诚心为难自己,这样的理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她相信的,她是那种笃信原则到了有点儿僵化地步的人,说老师如何如何坏,只能让她认为米粒儿是在推卸责任。所以米粒儿只能摆出决心反省的姿态来让妈妈放心。 
  等到一切的手续全都办完了,米粒儿才终于松了口气。 
  虽然能去宜林算是相当幸运的了,那是全市有名的重点中学,别人想进还进不来呢。但是米粒儿其实打心眼儿里不想去中学。但她没法跟妈妈说出口,她看着她那么忙碌和疲惫的身影,不忍心让她再为自己操心。她想,先混过一年,转正了再说。 
  到T大学生处领去宜林中学的报到条时,迎面正好撞见了华其军和肖连铠在办公室里欢天喜地地聊天儿,米粒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想要退出去已经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走上前去。 
  “哟,米粒儿,你们家路子够野的呀,愣能把你给塞到宜林去!”华其军看见米粒儿走进来一句话没说,本以为她没有找到好学校,便幸灾乐祸地把她手里的录用通知抢过来,看见是宜林中学的录用通知她的嚣张气焰瞬间就消失了,但还是眯起眼睛阴阳怪气地讽刺米粒儿。 
  肖连铠坐在一旁什么都没说,只是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米粒儿,在米粒儿办手续的过程中他就一直用这种不怀好意的目光盯着她看,让米粒儿感到身上落了只死苍蝇那么难受。 
  肖连铠这时候已经升任中文系的副系主任了,也就是之前党委书记罗明宇曾经想要提拔业务骨干穆宇森坐的那个位置,但穆宇森经过反复地考虑终于还是婉言谢绝了书记的美意,这样一来,早就虎视眈眈地觊觎着这个职位的肖连铠,终于感到有机可乘了。在穆宇森明确表态不久,他就开始着手对罗明宇和钱文仲两人分别进行了“重点工作”。 
  他知道罗明宇是那种一切从工作出发的正派的领导,于是便专门拿出时间来学习了许多他从来都没有看过的教育理论书籍,等到有机会和罗明宇一同开会时特别投其所好地同他探讨相关的教育理论;而对钱文仲,他则采取了另外一种策略,他让华其军不断地去影响钱文仲告诉他说,他肖连铠是系主任的最佳人选,他又竭尽全力讨好钱文仲,送东西给他、请他吃饭、还为他女儿和女儿的男朋友解决住房之类的生活问题。 
  他不遗余力地向他发出信号,说自己愿意成为他钱文仲的人,如果他当了副系主任,他将绝对服从他的领导,并心甘情愿成为他的左右手,以同那位罗明宇书记实现权力抗衡。 
  经过这样一番处心积虑的安排,肖连铠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中文系副系主任,坐上了梦寐以求的那个位置,对华其军来说,他们两个非同寻常的关系更是让她感到头上多了一把保护伞,因此她在学校里更加肆无忌惮随心所欲俨然半个主任的面貌。 
  肖连铠却远比她沉稳得多,喜怒向来不形于色,这就是为什么当他听说米粒儿被宜林录用了时,虽然同样感到很不愉快,但却没有像华其军那样作出任何表示,只是在米粒儿走后,他才恶狠狠地安慰心理不平衡的华其军说,宜林怎么可能要米芯这样的人呢? 
  但是米粒儿最终还是顺顺利利地进了宜林,在班里,她算是分得最好的一批。一共只有三四个人进了重点中学,其他人都回到各自区县的普通中学。当然也有没进普教系统的,比如一个学生考上了N大外语系的双学位,一个学生留在本校教书,还有六七个干脆就不要档案不要户口,远走深圳了! 
  让米粒儿意外的是,她们宿舍的女生几乎无一例外地进了中学,虽然有几个并不安分的,但至少还是打算先干上几年再说的。 
  就在米粒儿到宜林中学签完服务六年的合同的当天,她分别跟吴非和杜兜儿通了电话,两个好朋友不约而同地调侃她,“恭喜你,从今天开始,毁人不倦了!”杜兜儿还跟她开玩笑说,“你知道吗?我上学时惟一的遗憾就是没气哭过一个老师。”而吴非则对她说,“我也有一个好消   
  米粒儿大学毕业(2)   
  息,我申请的那所美国学校给我回信了,他们答应给我全额奖学金。我可以开始办手续了。” 
  眼看就要毕业了,眼看就要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了。几天来,学校旁边的小饭馆里到处是伤感的聚会,大喇叭里也成天放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每一个大四的学生都沉浸在离别的感伤和失落中。 
  米粒儿虽然对T大一向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到了真的要离开的时候,却意外地感受到了一种恋恋不舍的滋味,毕竟这是她成长了四年的地方。 
  想到即将到来的新的工作,她觉得有些话想对同学们说,投给校刊,第二天就发了出来:“四十年前,《乡村女教师》里那个年轻可爱的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以她一生的代价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崇高而纯洁的生活方式,所有的语言都来自灵魂深处,因此它必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者照亮或者改变了整整一代和我们今天同样年轻的人们。那时候,日子似乎永远都是阳光灿烂的,在理想的炙烤中,一切都会融化。 
  但是今天,人们担心地认为,现实社会里不再有青年,青春和朝气在令人窒息的生活里未老先衰了。因此我们更羡慕曾经在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年轻地活过的人们,那个时候,理想是教科书,以宣传品的方式邀请人们真诚而火热地投入。 
  尽管有时思考被不合理地扼杀了,但我们至少可以读到那些富于青春和朝气,充满自信和生命力的声音。那是青春的呐喊,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奋斗的号角。而今天,我们的时尚里似乎只有一些迷惘的呻吟和令人绝望的嚎叫,没有人愿意再拍拍年轻人的脑袋然后告诉他:跟着我走吧,我就会带你到理想萌发的地方。 
  于是我想到了我曾经那么痴迷地喜爱过的一首诗《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我所钟爱的这首诗的作者顾城,是我少年时代顶礼膜拜的宗教,但他最终却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把生命推向极致,在梦想到来之前,把自己结束在了寻找的道路上。是啊,我们都在苦苦地追寻那盏能够照亮我们梦想之路的明灯,但是追寻常常会让我们陷入敏感和脆弱的难以自拔的困惑当中。 
  今天,我做出了这样一个艰难的选择,选择做一名中学教师的时候,我很清楚地知道我放弃了什么,但这并不意味着与此同时我了解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要获得些什么,我只是朦朦胧胧地想为我的追寻增添一个物质以外的答案,尽管我并不能肯定我会因此而活得如我所愿的那样坚硬而洒脱。 
  也许同样脆弱也许不。 
  我的选择却终究会面对不容回避的种种。”   
  米粒儿的第一个教师节(1)   
  米粒儿的第一个教师节。 
  站在讲台上,收到了学生的很多礼物。一时间又是浮想联翩。 
  想起很多年以前,上中学了,教师节那天袁丁站在讲台上,拿起她和杜兜儿和吴非送的那个漂亮的教案本:我以后就用这个,一直用到你们毕业。后来每次上课,果然都看见袁丁拿着漂亮的卡通图案的教案本,喜气洋洋的样子,上面还有SNOOPY的小头像,可爱极了,后来每年教师节,米粒儿都送袁丁这种教案本。 
  现在,她的桌子上,堆满了鲜花,贺卡,玩偶,漂亮的本子,才相处了一个星期的初一六班的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表达一种喜爱和欣赏。米粒儿情不自禁地被他们融化,心情就像这北京初秋的早晨,清新爽洁不紧绷。 
  米粒儿只教六班一个班的语文,同时在团委兼职。这个安排是米粒儿到宜林中学报到那天才知道的。其他的大学毕业生,教主课的,都是两个班的工作量,同时担任班主任,这样特殊的安排,看上去似乎有照顾和重用的成份,但仔细想想,似乎又有不太信任的原因。米粒儿无从猜测,究竟是因为夏桂林的面子,还是档案里那个黑黑的处分,使她,和其他的年轻同事不一样。 
  好在她也并不十分介意,在她心里,进宜林中学只是权宜之计,为了应付爸妈,干满一年,混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