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成长小说-米粒儿老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春成长小说-米粒儿老师-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了乔安娜,米粒儿心里就有了十拿九稳的把握。虽然是因为郑粤洋才来帮忙的,但她还是对她很感激。其实她并不知道,乔安娜帮她,不单单为了郑粤洋。和她们音乐组的那几个年轻漂亮的女教师比起来,乔安娜一直都非常欣赏米粒儿那种纯洁和质朴的天性,尤其是她一笑起来,那种真诚而灿烂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让她感到身心舒畅,似乎心情也会随着她的笑容变得明朗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对她们组刘献谱的反感,虽然来宜林的时间还不算很长,但凭经验,她也一眼就看穿她和胡雅玫等人沆瀣一气,把学校里个别的年级组搞得乌烟瘴气。她很看不惯她们身上那种张牙舞爪的嚣张的样子,即便是像歌咏比赛这种不涉及教师自身任何利益的小事情,她们也要分出个亲疏远近,搞得壁垒森严,同一派的就多加照顾,不同的就划清界限。 
  因为共同的或者略有不同的目的,她们两个相处融洽。她们都喜欢五班,而她们还彼此相互喜欢。她为五班设计了很多漂亮的动作,包括表情。到比赛的前一天,她甚至跟着米粒儿一起整理孩子们的服装。她们是那种朋友,几乎无话不谈,熟了以后,她还给她讲过去的恋爱史,讲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讲装修房子。 
  比赛开始的那天下午,米粒儿没有课,心情紧张极了,坐立不安地。偏偏胡雅玫也没课,坐在她对面嗑着瓜子儿嚼家长里短儿。米粒儿跑到家属宿舍区,敲开了乔安娜的家门。装修好之后,她还是第一次来。乔安娜带着米粒儿在新装修好的房间里参观,得意地给米粒儿讲每一个家具和设计的特别之处。米粒儿一边看一边赞叹,“都是你自己弄的。”“那当然,从买料到监工,全是我一人儿,我老公根本没时间。”真是能干,米粒儿想,心里更喜欢她。 
  转到客厅拐角处,米粒儿忽然被墙上挂的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这是一幅色彩浓艳的抽象画,画面上没有任何具象的实物,一切都被一种朦胧   
  米粒儿和五班高唱《相亲相爱》(3)   
  的,但又分外强烈的情感笼罩着,画面虽然静止,但有什么东西从里面流淌出来,一种无声的感染力。画面的右下角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小字, 
  写着:“大海——德彪西”。 
  乔安娜端着两杯咖啡走过来:“这幅画的作者叫争争,是我一个大学老师的儿子。这位老师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夫人也是教声乐的 
  ,可惜,他们的儿子十个月的时候被诊断为‘大脑发育不全’。” 
  啊。米粒儿轻轻叹了口气。 
  “老师和师母都是特别好的人,他们对这孩子没有放弃,一直精心照顾他。 
  他们无意中发现他戴个耳机,蹲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听着什么,神情显得特凝重,摘下来一听,原来是瓦格纳的《特瑞斯特·伊索》序曲;那 
  本来就是一个悲壮的曲子,他的情绪跟乐曲表达的主题完全一致,我的老师觉得,他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力,他们就开始培养他对艺术的爱好 
  ,后来他们发现,他还喜欢画画,于是又请朋友教他画油画,没想到他画起画来全神贯注,进步神速。 
  有一天,他忽然跟我老师说,‘爸爸,我想画你的四重奏。’起初我的老师并不理解,但他没制止,他知道许多创造性的灵感都来自偶然 
  的一瞬,没想到争争真把四重奏画了出来,画面上全是不同色块的组合,大小不一的四方形在不同的色彩下重叠,构成立体画面,传神地再现 
  出音乐中设计的四、四、四、四的变奏。 
  我的老师看过后泪流满面地跟我说,‘我那四重奏从头到尾和四这个数字都有关系,但是争争并不识数,十以内他都弄不清楚,完全没有 
  数字的概念,我的争争,创造了一个奇迹呀!’从那以后,争争创造了很多以音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像这幅被我要来留作纪念的德彪西的《 
  大海》,还有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等等等等,有的音乐界的人甚至把它们称为‘视觉音乐’。 
  有时候我看着这幅画就会想,其实不是争争创造了奇迹,而是我的老师他们夫妻两个创造了奇迹,他们不愧是优秀的教育家,他们懂得, 
  爱,尊重和信任,能创造奇迹。争争,就是他们创造的奇迹。” 
  说到这儿,乔安娜亲热地拉起米粒儿的手,把她带回客厅,“你知道为什么我会愿意主动去帮助你们班吗?”米粒儿心里想着郑粤洋,却 
  没回答。 
  “我在国外看他们的教育书,他们总强调儿童意识,一切以儿童为本,不论是教师,儿科大夫,还是儿童节目的主持人,都是从儿童的角度 
  ,儿童的观点,儿童的心理出发去思考儿童的问题。 
  在你心里就有这种儿童意识,也可能你根本就还童心未泯,我最喜欢看你和孩子们,和五班的孩子们在一起。你的五班,他们常会给我带来一 
  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没什么可紧张的,他们会成功的。我教过那么多孩子,他们是最好的。相信我吧。” 
  放学之后,比赛就要开始了,米粒儿在打过第三遍下课铃后,跟乔安娜一起走出青年小院儿,一出来,就吓了一跳,下雪了。米粒儿说这下糟 
  了,我们的班服,那件T恤衫。 
  乔安娜说,“没关系,礼堂里有暖气。” 
  米粒儿问,“还要在礼堂外面候场呢。” 
  乔安娜说,“只是几分钟的事儿,他们能挺住。” 
  米粒儿半信半疑地,没再说什么。 
  快要演出的时候,米粒儿带着五班的学生走出礼堂。在一片白雪中,孩子们脱掉了棉服,接着又脱掉校服,终于露出里面雪白雪白的短袖T恤 
  ,那鲜艳的红彤彤的标志正映在每个人的胸口,像燃烧的火焰,每个人的脸上都冻得红红的,小鼻子头儿也一个劲儿地抽动,有的孩子立刻就 
  打起了喷嚏,米粒儿尽管心疼,却控制住了自己,她只是为他们自豪,被他们感动,像乔安娜说的,他们全心全意想到的,都是他们的集体。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脱掉了自己的外套,穿着和学生一样的白色T恤衫,孩子们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虽然她不需要上场,但她要让他们知道,她 
  始终坚定地和他们站在一起。 
  孩子们登场了,礼堂里一阵骚动,紧接着舞台上的灯光亮起来,明亮的灯光照耀着的,是五十个活泼可爱的初一新生,五十张纯真善良的笑脸 
  ,五十件雪白的T恤衫,五十枚用心描绘的班徽,五十个紧紧依偎在一起的孩子,五十双紧紧牵在一起的手,五十颗向同一个方向眺望的心。 
  他们的出场立即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还没等他们开始演唱,高年级的学生们就带头鼓起掌来,掌声带着富于激情的节奏,很快就像海浪般 
  席卷了整个礼堂,五班的孩子们站在台上,听着台下此起彼伏的热烈的掌声,他们露出了最天真最灿烂的微笑,这是米粒儿有生以来见过的最 
  美丽的笑容。 
  舞台上,小小的他们自信地站在所有观众的目光里,整个舞台都弥漫着他们不加掩饰的真挚和纯粹的爱。每个人都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灿烂 
  而温暖的阳光,他们是天使,米粒儿无法克制对他们的喜爱,真想要掀开幕布,向台下的人们大声地宣布:看哪,这就是我的五班!   
  米粒儿和五班高唱《相亲相爱》(4)   
  米粒儿的眼泪在不知不觉中奔涌而出,因为她听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歌曲高潮到来时,跟着她的五班,齐声高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 
  台上台下,掀起了情感的波澜壮阔的海洋。 
  一切都是突如其来的,一切又仿佛都在意料之中。 
  五班的《相亲相爱》竟然是歌咏比赛的最后一首歌。 
  米粒儿很庆幸她请了杜兜儿来,演出结束之后杜兜儿一边哭一边笑,对她说,还记得我最喜欢的杰克·克鲁亚克的《镇与城》吗:一个小孩, 
  一个小孩,躲在角落里偷窥,身子在帐篷之后,在一种神秘气氛的围裹之中,所有的窃笑,所有的真诚,所有的质朴都带有灿烂的爱;比鸟儿 
  还甜蜜,光洁而纯真的眼,玫瑰花般的唇和疯兮兮的傻乐绽放,所有的扭动和颤抖都带着幻想和领悟,还有夺目欲出的眼泪。不知道幽暗的鸟 
  会带着幻灭的眼飞近,但不是现在…… 
  在他们唱的时候,你的孩子们在台上唱而周围的人在底下跟着唱的时候,我就想,米粒儿这是在创造奇迹,创造一个只有在童话里才能寻找到 
  的奇迹! 
  是爱的奇迹。 
  米粒儿看见,在她身后,还站着小渔儿。 
  他的目光里也有感动,久违了的高中时代的感动。   
  分班(1)   
  自从一二九之后,小渔儿和杜兜儿就不再提让米粒儿离开学校的事儿了,不仅如此,他们开始变得对她学校的事儿感兴趣了。有时候,小渔儿不忙的时候,甚至会来学校,教五班的男生打篮球。那时候篮球成了风靡全校的运动,因为日本动画《灌篮高手》,每个男生都梦想当流川枫,米粒儿就把小渔儿找来,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流行小鹿纯子的《排球女将》时代,小渔儿就是N大附的流川枫了。 
  形势变得对米粒儿相当有利了。一切都进展顺利,和五班孩子开始产生了默契。 
  但就在这时,在暑假即将到来之前,在一个学年的最后一次年级组会上,严琳琳向班主任宣布了学校的决定——分班! 
  米粒儿听说那个消息,先是愣在椅子上,头脑里一片空白,半个小时没回过神儿来,等到大家开始议论纷纷时,她再也按捺不住,会还没开完,她二话没说直奔五班教室,还没下课,英语老师正在布置作业,米粒儿站在教室门外,眼前忽然想起了共同相处的这一年时光,相亲相爱的一年,一颗心,隐隐作疼。 
  实际上,关于分班的传闻早在寒假之后,就在年级里散布开了。 
  每个班的学生都越来越多,收费生,后门生,借读生,不断有人进来。宜林是远近闻名的重点中学,头头脑脑的孩子,外地大款的孩子,关系单位的孩子,老师朋友的孩子,拿着钱的,背着人情的,带着纸条的,大猫挡也挡不住。每个班的人数都快达到五十三四个,老师们怨声载道,工作上越来越感到不堪重负,就是教室里的学生,也感觉有点儿透不过气来。教室里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桌子与桌子之间,人与人之间,几乎没多少剩余的空间可言了。 
  学校一直在安抚大家,说正在积极地研究对策,很快就会找出解决的办法。 
  开始有了关于分班的传闻。从每个班分出那么几名学生,和将来不断进入的另外的一些学生,拼凑成一个新的班,八班。 
  尽管老师们已经不堪重负,尽管他们一直盼着教室里的学生能少些再少些,但是出于强烈的责任心,对这样的方案却几乎不约而同众口一辞地,全都持坚定不移的否定态度,尤其是班主任。 
  临近学期末的某一天,严琳琳代表学校宣布分班的最后决定,老师们终于一起爆发了,所有的不满一股脑地发泄出来:“当初就应该直接分出个八班,一开始就留出余地来,这样才主动。” 
  “分出一个班?怎么分?谁走谁留?以什么为依据?” 
  “要我说呀,这根本就不是解决问题,反而出一大堆麻烦,就算是学生不哭不闹,全都接受了,那家长呢?那分走的家长该说了,你们凭什么分我们家的孩子呀?人家肯定会认为是一种歧视,这个,你怎么说都是说不清楚的!要换了我,我也会这么想,怎么单单把我们家孩子分出去了,”“还真是,要说家长,咱们学校家长是出了名的不好惹,脾气大,势力也大呀,有什么不满意人家根本不理睬你班主任,直接就奔校长办公室了,好像咱们小范范丽芹……” 
  众人议论纷纷中,米粒儿起初还热火朝天地参与,待说到范丽芹,她忽然就走神儿了,她跟六班班主任范丽芹相处一直不错。她的性格有点儿像丁波,是北京胡同儿长大的女孩儿,直爽热情,热爱生活,为人朴实厚道。她三十多岁,有个十几岁的儿子,和一个相濡以沫的丈夫,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米粒儿她们几个年轻教师们下班之后一起出去吃饭,泡吧,蹦迪,叫她去,她从来不去。每天下班,她老公都骑着自行车去接孩子,再带着孩子来接她,三人有说有笑地离开学校,甜蜜的小日子。 
  她属于那种比较传统的教师形象,对学生非常尽职尽责,跟妈妈似的。米粒儿喜欢她,是因为她工作任劳任怨,而且对年轻的同事,尤其是像米粒儿这样的晚辈非常友善,经常主动帮助她。有什么不懂的还提醒她。她是六班班主任,教六班数学,同时还教五班数学,可她从来都没对六班偏心眼儿,给六班吃小灶,像有的班主任那样,甚至她还对五班学生更多关心,因为五班孩子普遍数学不太好。 
  突然有一天,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她就离开宜林了,米粒儿看着她空空的桌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之前从没想到,范丽芹离开会和哪个学生家长有关。她那么敬业,对家长也从来都是耐心和善地,没见她得罪过哪个家长。谁会告她的状呢?她想不明白,趁乱回头跟一班的班主任武安平打听。 
  武安平一直置身事外地判作业,偶尔说几句歇后语俏皮话调节调节气氛。在这件事情上他是个局外人,全年级只有他带的一班数学实验班是不参与分班的,照学校的规矩,每个年级的实验班都从初一直接到高三,顶多了,淘汰一两个不合格的,再招进来一两个其他班特别出色的。 
  分班对他和一班,都没多大影响。 
  武安平回头看看米粒儿,笑着用笔轻轻地敲了敲米粒儿的脑袋,“于泉儿说的一点儿都没错,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