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即便是这样,那些人家也都是不愿意,这可是一个实在的壮劳力,偏偏民卫里面有严格的规定,不许雇佣别人,只允许各家各户按照农官的指导进行耕种,分来的土地也是不少,人手紧缺啊。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情况开始变化,家中有团练民壮的人家都是担心的要命,因为现在不光是训练了,而且据说还要出去执行什么实战的任务,那些舞刀弄枪事情。伤着自己或者要了人命那可就是祸事了,但是变化还真多,那些忧心忡忡地团练民壮的家人们都是笑逐颜开了下来。
因为团练们出去掳掠人口买到了江大帅的手中,可是换出了不少的银子,听说还可以折抵赋税,这下子原本是琢磨如何逃过团练训练的人家,都是踊跃了起来。那些朝鲜人都和绵羊差不多,抓也太简单了。
三十五民卫的三百名小伙子这次就是出来掳掠人口。他们其实不知道,这个行为在宋朝的时候,有个比较专业地词来形容“打草谷”。
天气逐渐的温暖了起来,朝鲜南部比起山东地气候,因为有海洋暖流的存在,寒冷的时候相对来说少一些,三十五卫的团练们都是有些冒汗了。索性是找了一块平坦的地方聚众休息,团练使却是老兵出身,虽然是休息可还是安排了人在那里放哨值班,剩下的人都是纷纷的取出干粮烧开水休息起来。
空气中已经有些淡淡地海风味道,团练使吃完之后就在那里收拾自己的武器,周围那些年轻人则是大声的谈笑,有个伶俐些的凑到团练使那边笑着说道:
“教头,咱们已经是朝着南面走了四天了。怎么还是看不到什么人家啊,这都到海边了。”
团练使其实就是一个教官的职责,这些年轻人习惯性的都是按照听说书人那边的叫法,叫团练使为教头,这些老兵们当年也就是个匠户子弟或者是盗匪出身,谁也想不到会有今天。也不会在这个称呼上面计较太多,一个个教习的都是尽心尽力,而且态度也不错,听到下面这些年轻人询问,当即笑着回答说道:
“四十个卫轮流出来发财,那里会有什么人剩下,大多数都是躲到深山里面去了,现在卫军正在进山抓人,我琢磨着,咱们现在距离济州那里了……”
一说济州。这些年轻人都是兴奋了起来。他们倒不是对赵三水地那件事情有什么意见,而是现在济州岛上的马场已经是开始有规模了。除了满足军马的需要之外,江峰还曾经和团练使们都说过每个民卫可以配上十匹马左右。
年轻人喜欢舞刀弄枪,喜欢骑马这和现在的人喜欢枪械,喜欢汽车没有什么差别,这个消息传开后,青壮们更是多了一些憧憬,大家正在兴奋的议论中,不远处的岗哨突然是传来了警报。
一声号令下面,这些年轻人都是拿着兵器站了起来,团练们自然谈不上什么盔甲,也不知道是谁地注意,有些懂得些篾匠的手艺和编造的人,就可是就地取材,把当地的竹子劈开,加工成细条,变成竹制的盔甲。
这种东西有多大的效用不知道,不过外面穿着一层防护总比没有强,而且在仁川的江家军指导这件事情后,找来样品实验了一下效果,这种东西如果是抵御长矛和火铳丝毫的用处也没有。
不过对于劈砍的刀剑还是有些效果的,用在民卫地身上也算是比较适合,所以下令由江家军出钱给他们制造这种竹甲装配。
竹甲虽然是简陋,但是团练们手中地武器却不含糊,仁川的兵器作坊现在要工匠有工匠,要人手有人手,要材料有材料,对于一万名团练地兵器还是配备的起来,所以他们手中拿着的虽然是江家军的旧货多了些,可也是能杀人的真家伙。
说来有些奇怪的是,对方的那些人穿着的也是竹甲,在朝鲜南部除了江峰民卫的团练之外,就只有一种人也是这样装备了,他们的装备可不是像团练这样装备不久,而是有颇为悠久的传统。
这些人就是日本的士兵,他们可不是在海面上抢掠的海盗,他们实实在在的是日本九州诸侯大名手中的士兵和武士,定期在朝鲜劫掠补充自己的物资,这不属于临时的抢劫,而是属于他们的正常行动。
团练们遇到的这批人大概有四百人左右,由十几个武士带领着,正在左顾右盼的前进,这段时间来,九州大名派到朝鲜来的士兵,经常是一无所获,什么东西都是找不到,甚至连人都很少发现。
这些倭兵隔着好远就是看到了在那里放哨警戒的团练,隔着那么远自然是不会看到对方是是兵还是民,还以为是朝鲜的村民,顿时是大喜过望,朝着这边急奔而来。
三十五卫的团练使在隐秘的地方朝着那边打量,看着对方的人数明显是比自己这里多不少,禁不住心里面犯了嘀咕,对面的人比自己多,可是自己这边的团练们虽然是平日里面练的勤快,实战的经验几乎是等于零,这要是一接战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不过自己这里赶了四天的路,身体都已经是疲惫异常,看着对方跑过来的那个架势,恐怕要跑是跑不了了。
刚才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团练们现在可都是有些脸色发白,他们当年可都是从兵荒马乱的山东坐船来到仁川的,那时候的残酷和战斗都是看到过,一想到自己也要遇到这样的场面,个别人都是腿肚子开始颤抖起来,突然间,有个年纪小的带着哭声喊道:
“俺家里面还有老娘和妹妹……”
团练使冷着脸快步走到那个说话的人跟前,狠狠的抽了一耳光,顿时把他剩下的话打到了肚子里面,团练使黑着脸转过身来,低声的喝道:
“咱们要是跑,恐怕都要死在对方手里面,都老老实实的按照平日里面教你们的,现在……”
这名团练使在山上又是看了看下面的动向,转头说道:
“先坐在地上休息,谁要是想要有什么举动,咱家手中的刀子可就是顾不上平时的情谊了。”
团练使的本领大家都是见识过,三五个人也是靠近不了,而且即便是大家合伙杀了团练使,江家军的凶神恶煞可不是闹着玩的,团练使的这番话倒是把大部分的人都是震住了,老老实实的坐在了地上。
倭兵们气喘吁吁的跑到了刚才发现的人的那些地方,却愕然的发现竟然同样有几百名穿着竹甲的是兵拿着武器在那里严阵以待,作为倭兵首领的武士上下打量了对面的士兵,身上的竹甲和发髻的样式完全不是自己国家的样子,而且他也看出来了对方好像是非常的紧张, 基本上都是铁青着脸喘着粗气的状态,只是觉得这个样子非常的诡异,也不知道该如何的举动。
民卫的团练们也是按照江家军的方阵战术,结成了三个方队彼此呼应,虽然是阵型有模有样,可是一个个紧张无比。
但是倭兵们上来后,看着这些倭兵们的模样,也是觉得有些奇怪,倭兵的精锐是武士,武士统领着农兵出战,农兵们的武器就是一根削尖的竹子,有些条件好的在竹子上面有个铁头就是所谓的竹枪。
而且农兵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模样,民卫的团练看看自己手中的白蜡杆长枪和钢刀,这一年多吃饱吃好,身体状态也是不错,倭兵们气喘吁吁的追上来,自己这里以逸待劳,不知不觉间,团练们的信心开始充足了起来,对面的倭兵们显然也是看到了团练们的模样,渐渐的心虚,团练使看着时机,大喝一声:
“冲!”
六天后,仁川的奴隶市场上多出了新种类……
布置 刘府大火
江峰对于在朝鲜南部的那次小冲突也是清楚的知道,三百名民卫和同样数量的倭兵冲突之后,死了十几个人,但是却抓到了将近一百五十人的俘虏,杀了对方七十多个人,自己这一方的死伤都是对方的武士造成的。
不过有件事情让人哭笑不得,这一百五十多人的俘虏里面,居然有一百二十多人的朝鲜人,三十多个九州的农兵。
江家军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朝鲜的小朝廷勾结倭寇准备翻天,刘十二最为的警惕,立刻是命令江家军驻扎在汉城北面的两千人带着火炮进城,围住王宫,刘十二一般都是很少越过江峰做这样的命令。
特别是在刘十三的那件事情出来之后,他更是谨小慎微,这次调兵之后,主动的找到江峰请罪,江峰倒是没有怪罪他,反倒是把江家军的大部分力量都是动员了开来,就算是京师商团在仁川安排的护卫也是被命令戒备。
几艘小的炮船都是开到了汉城周围,这般的如临大敌,朝鲜的小朝廷压根是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白山君李仁弓更是魂不附体,连夜的派来使者请罪,并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知道了朝鲜南部的事情之后,朝鲜的大小官员们都是哭笑不得,连忙的小心解释,江峰听到他们的解释之后,将信将疑,还找到了一些朝鲜的工匠求证这才是放心。
就和所谓地倭寇大多是大明自己的走私商人一样,朝鲜南部很多为非作歹的倭兵都是倭寇和本地的朝鲜匪徒勾结起来的作为。这些人仗着自己的地头熟悉,专门的祸害自己地同胞,倭兵们自然是乐不得有这样的人给带路,一切地事情可都是变得方便了许多,这才出现了江峰那里的情况。
这件事情也就是这样的无声无息的下去了,知道了没有经过实战的团练都可以对倭兵们有这样的战果,江峰手下情绪都是颇为的高涨。朝鲜南部和济州岛距离日本九州非常地近面他们很了解。
现在朝鲜人的抓捕近乎是极限了,大部分的朝鲜人都是被驱赶到了汉城的北面。而且因为北面煤矿和铁矿都需要大批的劳动力,江峰这里也不不可能太过涸泽而渔的掳掠劳动力,毕竟还要保证自己的资源供给。
山东因为刘十三和闻刀的作乱,已经是破坏地不像样子,不过大批的人被江峰和京师商团瓜分之后,现在那里倒也没有剩下流民可以运来了,现在江峰在南直隶和山东都是许诺耕牛和田地来招募人口。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很是一般,一月最多的时候也才有两千多人来这里,一年不到三万人。
在夷州也就是台湾北部,夏家的一千多户人家,在那里已经算是初步的安顿了下来,他们在那里做地事情,很简单,就是种植甘蔗。种植甘蔗作出糖来,卖到西洋人手里,卖到日本人手中都是暴利。
江峰的中型战船,有五艘派到了那里驻守,杨石头率领了一千人到了那里,夏家将近两千户人家。四五千人,除了大门岛还有在福建老家的那些人,都是被江峰和夏翠玉一起圈了过来。
夏家有一千人在仁川那里,或者是在水军中,或者是在商船上面,也是一年一轮换,这样避免在台湾的夏家人产生异心,也便于控制。
虽然是在山东和江苏招募农民不方便,但是杨石头按照和仁川一样的条件,在福建招募却效果不错。福建北部多山贫瘠。那里的山民知道这么好的条件,纷纷是拖家带口的出海求生。
此时的台湾除了土著之外。完全就是蛮荒之地,土地肥沃,气候也是适宜,只要是你按照大陆上的把式把庄稼种下去,收成比起大陆来要好上许多,至于甘蔗,这里更是适合气候适合,初期安顿了下来,接下来地日子就是好过许多了,而且江家军地一千兵丁在这里戍守着,也不用担心土著的骚扰。
虽然说是赵秀才计算,在台湾开拓地前期,会要花大批的钱财进去,现在又是造船造炮,又是招募流民,银子花的也是太多了一些,不过江峰心里面有数,自己脑袋里面少数的地理知识还是不会欺骗自己的。
毕竟没有穿越的时候,海峡两岸的事情是铺天盖地的宣传,所以江峰不知道自己所居住的那个省有什么特产,反倒是对台湾有些什么了解不少,而且海贸这几年坐下来,糖的价格他也是多少了解,不需要什么太过出众的经济知识,也是能够判断出来,台湾的移民在安顿下来之后,自给一点问题没有,而且出产也会有大批的利润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台湾这里的地理位置,这里悬在海外,距离大陆的距离又是颇为的近面,而且不管是从什么方面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很好的基地,加上江峰自己手上强大的海上力量,有了这个地方就可以说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现在的浙江杭州府市面比起两年前要繁华许多许多,农民的不断破产让手工工场的劳动力来源并不缺乏,海上的秩序逐渐的安定下来,让海贸做的愈发的火热,海贸的火热对于货物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货物的需求直接就是带动了手工工厂的繁荣。
海上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的发财,让本地的各种服务业也都是跟着兴盛起来,同时间,大批的银子用来购买土地,这又是一个循环。
现在江浙闽粤的各个沿海府城都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不过刘顺骅却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他现在属于在家养病的,原来门庭若市的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的府邸门前,现在冷清的很。
刘顺骅的养病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他知道江峰的贸然失踪已经是给自己带来了太大的麻烦,之所于现在自己府上还没有什么锦衣卫上门抄拿,想必是那些人和江峰也有些生意上的纠缠,不愿意把事情掀出来太多。
刘顺骅的家里面颇为的不安宁,他的夫人是大家闺秀,自然是对这等的境况特别了解,心里面知道自己的老爷恐怕是没有什么翻身的机会了,自然是不会给刘顺骅什么好脸色,刘顺骅也是明白自己的夫人不回到京城去也是很不错,所以也不去招惹,每日里面只是跟着自己的姬妾在一起。
在府中闲居的日子,刘顺骅也是经常的想自己,在四年前还是一个下品的翰林学士,突然之间就变成了山东的参政,布政使,浙江的布政使,算得上是平步青云,本以为就要入阁拜相的,谁想到突然就是到了这样的境地。
他对江峰这个胆大包天的女婿开始颇为的怨恨,后来人渐渐的冷静了下来,也是想明白了这个事情,自己的富贵恐怕还是来自自己女婿的告诉他的,应该是投向陆炳那一方,所以飞黄腾达,而且这些年给他大批的银子让他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在杭州也有民壮帮助自己平定倭患,自己的官声和富贵都是来自江峰。
现在因为江峰的突然失踪而失去富贵,倒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