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钞-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奎连忙回答说:“他倒是让搜了,就是赫敏慈跟着瞎掺合,要不是邹立敬拦着,我们差点让他的直属团收拾了,您可要替我们做主啊!”

张孝武不明就里地问道:“我让你去搜查铁甲大队的列车,怎么又把赫敏慈这个二百五给扯出来?这件事跟他有什么关系?”

马奎从一回来就一直在担心张孝武追究他没有抓到共产党的事情,一看张孝武现在居然没有什么责备的意思,便添油加醋地说道:“本来是没他什么事儿,但因为车上拉着邹立敬利用铁甲列车帮他贩进来的粮食,这家伙才故意挑起事端,阻挠我们检查的。您看您要不要抓住这件事到一片天长官那儿去告他一状?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张孝武知道马奎他们肯定是无功而返了,失望的情绪一下子笼罩了全身。但当马奎说到了赫敏慈时,他却不这样想。张孝武慢慢地站起身看着马奎,瞪着他用教训的语气说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城外重兵围困,城内缺粮少药,凡是没带人投奔了共党的就已经是好样的了,你招惹他们干什么?不战自乱、自毁长城吗?”说到这里,他压了压火儿,语气又缓和一些对马奎说:“再说,我们告他们什么?私运粮食?要是每个高级军官都这样做,一片天还巴不得呢!到时咱们反倒成了没事添乱的,哪儿能告得赢?”说到这里,张孝武看了一眼低头听训的马奎,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继续教训道:“我不知道你们以前是什么规矩,但是我告诉你:这时候打这种小报告,不但得不了好处,反倒是树敌。咱们军统虽然不怕树敌,但这势必会影响到我们今后的行动。糊涂啊,以后遇事儿多动动脑子!”

思索了几秒,身为指挥官的张孝武一边飞快地整理着思路,一边加重了语气对马奎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我估计那个漏网的共党这会儿应该已经进了城,赶紧布置下去,严加搜索,决不能让他漏网……”

一看自己居然这么轻松地过了关,马奎赶忙答应着如逢大赦般地去了。

张孝武总是严格地执行着军统“勤汇报,勤沟通”的训令,不管大事小情全都要向远在南京的局长老A汇报。这些年来,他正是靠这一点,赢得了老A的信任,从军统保密局的普通一员,一步步地升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会儿北平发生了这么多事,他当然不会省略了这一关。等马奎一走,他便起身走到里间的保密室里,抄起桌上的保密直通电话,对总机的接线员说道:“请接老A局长!”

随着一个悦耳的女音,电话里很快就响起了振铃的声音。工夫不大,听筒里便传来了军统保密局局长老A的声音。听着老A亲自接听了电话,张孝武不由自主地站直,轻轻地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

张孝武一五一十地把当下发生的事情详细地作了汇报,并表忠心似的对老A说道:“请局长放心,我一定加紧搜查那个共党的特使,打击他们想在北平兴风作浪的企图!”

但电话那头儿,老A却沉吟着没有回答,似乎在紧张地思索着什么。张孝武也不敢出声,只得怀着惴惴的心情默默地等待着。

大约过了不到一分钟,老A那边儿却突然有了声儿。一向不给下属好声气的老A,居然一反常态地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儿对张孝武说道:“孝武啊,你的奋斗精神是我一向很赞赏的,你的忠诚更是我们军统同志学习的楷模,在这个时候把你放在北平我也最放心。目前北平的局势很复杂,党国需要你这样优秀的军统同志继续不懈地奋斗下去!要记住先总理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继续同那些共党分子周旋到底!”

受到了来自老A的鼓励,张孝武顿时亢奋了起来,跟喝醉了酒似的热血沸腾了起来,连接电话的姿势也变得跟授勋典礼上等着戴勋章一样站得笔直。

电话那头,老A却话锋一转,恢复了平时那种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问道:“你说说看,这起中共匪谍案件中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张孝武听了,当即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堵截他们觊觎北平的企图,打击他们破坏的阴谋!”

老A冷笑了一声,猛地提高了声音,加重语气打断了张孝武的话说道:“不,这表明你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实质。打击共党匪谍,确保北平平安固然重要,但你必须要意识到这批共产党钞票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近年刚刚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还直接威胁到整个国家的金融秩序,这才是重中之重啊!”

张孝武是个思路敏捷的人,听了老A的话,立即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案件对党国意味着什么了,马上从心里格外地重视了起来。他不光是重视,还很快就把事情分析透彻了,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有着很重大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挫败北平方面的地下党那么简单了。

心念至此,张孝武马上态度坚决地表示道:“谢局长的教诲,我现在才明白,这件事实在是至关重要。我一定紧紧咬住这条线索,不仅要把城里和共产党勾勾搭搭的动摇分子清除掉,还将全力追查漏网的共党,把他和他手里的钞票印版一网打尽!”

老A这回总算是满意了,笑着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批印版大量印制人民币,瓦解他们所谓的解放区刚刚建立起来的金融体系。努力吧,我等着你的好消息!等着你带着这批印版回到南京来!”

第七章 巧设伪装

1949年1月19上午9∶15

站台下,那个戴蓝宝石戒指的军医上校终于在目睹了101师和军统行动队的冲突后见到了邹立敬。他从容不迫地掏出烟盒给他敬了支烟,自己也拿起一支叼在了嘴上。借着点火儿的机会,他匆匆地对邹立敬交待了几句,便像偶然相遇似的转过身告辞走了。目送着上校离开了站台,邹立敬回到车里,琢磨着刚知道的紧急情况。

就在刚才,那位以军医上校身份作掩护的地下党告诉他说,两位原本计划乘坐这趟铁甲列车护送印版进城的特使有一个在城外的无人区牺牲了,另一个特使已经失去了联络,估计已经按照原计划潜入了北平,很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危险。他的安全不仅仅关系到任务的成败,他身上携带的印版还关系到人民币的信誉和整个解放区的经济利益。要他一定不要辜负组织上的信任把特使从敌人的魔爪下解救出来。

邹立敬知道事情已经到了间不容发的危急关头。想着护送地下党出城汇报和城外家里派人进城安全的崔志云刚才一直没有出现,邹立敬知道特使现在一定还是安全的。但特使对于整个计划已经发生了变化仍毫不知情,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军统布下的陷阱,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低头看了看腕子上的手表,估计崔志云走了最多20多分钟,一切也许还不至于太晚。

邹立敬知道,自己必须要在军统找到特使前采取行动,否则那可就真的是太晚了。正在这时,那个把董建新送到护国寺的上尉来到了邹立敬的身边,悄悄地向他说道:“司令,我回来了!”

邹立敬抬头一看,正是崔志云,急忙问道:“你送的客人呢?”

崔志云回答说:“已经送到了!”

当太阳懒洋洋地升上了天空时,暖暖的阳光驱散了冬日早晨特有的寒冷,市面上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无论是操着一口京片子的北平居民,还是时下多起来的军人,构成了一幅特有的画卷,人们开始各自忙碌了起来。

西华门附近,一座门前竖着两块汉白玉门墩儿、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卫兵的大门里,华北剿总参谋长李世杰中将的妻子正轻轻地端起面前那个虫草纹饰的盖碗儿,对周围的几个夫人笑着说道:“这是世杰从南京带回来的雨前龙井,都赶快品品!”

她面前,几个正在打麻将的夫人们听她这么一说,全都端起了面前的盖碗儿,咂摸起冒着热气的龙井茶来。

新编183师师长孙农的太太随口夸道:“不错,不错!”她身边点编处张处长的夫人是个直性子,咂摸着滋味咕哝道:“挺好,这茶好像挺有名的……”

邹司令夫人戴二小姐没有说话,只是淡淡地一笑。李夫人看在了眼里,亲昵地对戴二小姐说:“你怎么不说话?难道这还入不了你这方家法眼?”

戴二小姐笑吟吟地开口说道:“夫人你真是好口福,这样的极品龙井啊,一般人还真是无缘亲自品尝呢。”

李夫人微笑着问道:“你倒是说说看,这茶究竟好在哪里?”

戴二小姐端起茶又仔细地品味了一下,微微一笑说:“这龙井茶,在绿茶中算是很上乘的了,你这茶叶又算得上是龙井中的极品了。为什么?因为这是杭州西湖龙井,不是拿来充数的浙江龙井。”

张夫人不懂装懂得插嘴道:“我就知道不错,挺有名的!”183师师长孙浓的夫人冯琦立即凑趣说道:“你再给咱们详细说说,我回去也好吹吹牛!”

戴二小姐笑吟吟地点了点头,答应道:“好,那我就再说说!这龙井茶已经有了1200多年历史,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模样跟黄雀的舌头一样。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龙井茶得名于龙井,这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西北麓的龙井茶村。像咱们喝的这就是极品,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一般大户人家能喝着的比这稍次,一芽一叶开展或者是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再往下还有什么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的和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等。尚扁平的都已经算是好龙井茶了。至于一芽二、三叶与对夹叶,尚扁平,较宽、欠光洁的,和一芽三叶与对夹叶,扁平较毛糙也就算不上什么好茶了,您这茶无疑就是芽叶初绽的极品,所以我才说不是谁都能尝到的。”

李夫人听完笑着把大拇指一挑说:“不是我夸你,这番见识能知道的还真没几个!”

张太太插嘴道:“戴二小姐当然不一般了,家里财雄势大什么没见过呀?不像咱们这些土鳖,除了黄澄澄的金子啥也不当好的。”

孙太太冯琪也跟着感叹道:“难怪别人都说,三世作官才懂得吃穿,真是一点儿不假呀……”

她们这么一说戴二小姐却不好意思了起来,嫣然一笑说:“快别穷逗了,赶紧打牌吧,中午丰泽园我请客,别再损我了行吗?”

就在夫人们莺声燕语地笑作一团时,一个中校副官迈步进来把门帘一挑,一个身材健壮、长着两道浓黑眉毛的中将军官走了进来。他把头上的帽子一摘,顺手递给了副官,笑眯眯地走了过来,用带着甘肃腔的官话对李夫人说道:“记着招待大伙吃点点心什么的,别光顾着打牌,怠慢了大伙儿。”

大家闻声一看,说话的正是剿总的参谋长李世杰,立刻七嘴八舌地跟他打起了招呼来。

闲谈当中,他们的话题很快就从城外的共产党谈到了几乎弹尽粮绝的守军,言语之间对北平的未来充满了担忧。点编处的张夫人叹道:“现如今当官真不如有钱,我小姑子嫁给了上海的一个商人,全家都跑到美国去了,哪儿像咱们天天还得操心炮弹落下来?”

她这句话却让李世杰的夫人想起了一件事,忽然望着戴二小姐问道:“对了,你姐姐秀琴小姐是不是还待字闺中啊?找人家了没有?”

戴二小姐听见问,淡淡地一笑回答说:“没有,我那姐姐整天钻在书堆里,什么人也瞧不上眼儿,家里都替她愁死了……”

李夫人听了却面露喜色,望着她说道:“我倒有个合适的人,要不要说给你听听?”

戴二小姐笑着回答道:“您介绍的人一准儿差不了,说来听听吧!”旁边的两位夫人最爱掺和这样的事,当下也赶紧撺掇了起来。

李夫人面有得色地说:“我的远房表弟陆家骥,不仅长得一表人才,家里也颇有点底子。年纪轻轻的还当上了委座侍从室的组长,老是跟在委座身边,神气着呢!你给说说怎么样?”

戴二小姐笑道:“好是好,但眼下共军把北平围得铁桶一般,他们哪儿见得了面呀?”

李夫人听了笑着摇了摇头说:“没关系,我这位表弟后天正好要来北平,办完事儿就会专门来看我。请邹夫人到时给牵牵红线儿吧。”

一提起她的姐姐,戴二小姐轻轻地叹了口气,知道说了也肯定是白费唇舌,但她又不好驳了李夫人的面子,便苦笑着说:“您放心,回去一定好好说说……”

又闲谈了一会儿,戴二小姐望着一旁笑眯咪的李世杰说道:“参座您有什么生意以后可得多关照着点儿呀!”

李世杰笑道:“我这儿天天焦头烂额的能有什么好事儿?怕是戴二小姐你取笑了……”

一提起做生意,戴二小姐那股精明劲儿马上就来了,当即正色说道:“您那好生意多着呢,上回印传单的活儿就不错,以后这样的事儿可得多想着我呀……”

经戴二小姐这么一点拨,李世杰心里一亮,随口问道:“一片天长官最近倒是正准备印制一批军供券呢,不知道钞票似的东西你那儿印得了吗?”

戴二小姐把头一点正色说道:“不瞒参座,我家的同和印厂规模和设备都不错,在北平还真没我印不了的东西!只是不知道这军供券是什么?以前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呀?”

李世杰叹了口气,看着面前的几位太太,她们此时正围着一个盆景在品头论足,便压低了声音说道:“你也知道,当前咱们剿总是靠着南京发的法币支付粮饷……”

提到了法币,李世杰摇着头感慨地说道:“可法币现在却根本无法流通,咱们又不能眼瞅着手下的军队饿肚子,这才想到了印发军供券这一招儿来。咱们华北剿总作为一个掌控着地盘儿和军队的地方军事集团,虽然不能左右时下的金融秩序,但以自己实际控制的辖区和手下的兵力作为担保发行一定数量的军供券,倒是可以起到权宜之计的效果,暂解眼下的燃眉之急。要不是怕引起北平工商界的不满,早就实施了,连印版都是早就刻好了的。一片天长官直到今天,才最终下定了决心。”

李世杰虽然没有再说,但冰雪聪明的戴二小姐还是听懂了这里的潜台词,知道这是因为一日三餐难以为继,许多部队已经出现了军心不稳的征兆,才使得一片天最终下定了决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