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在明朝-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氏看她面色象是动心的,想了下便道,“你若有意,我叫他帮你留意着。嗯,咱们杭州府周边的茶山许是不太好买,价钱也高些。我听他说过,池州府那边的茶山不少。那边儿的山大约是小山包,山坡较缓,半山以下大多种有茶山。另外,湖州府有几个县也是多山……”

苏瑾听到“湖州”二字,眼睛一亮,“大表嫂不提湖州,我倒忘了,相公在归宁府的师长,补任了湖州府同知,我被外祖父吓得倒将这事忘到脑后了。”

“真的?”秦氏一怔,笑起来,“那感情好。在当地有个依靠,诸得皆好办。湖州离咱们这边儿也稍近些,若能在那边买几座茶山,当是不错地。”

接着她顿了一下,又道,“你若手边没合用的人,我叫我哥哥身边的人替你走一遭儿,先看看茶山的数量,再问问价钱儿。”

她肯帮忙,苏瑾自然大喜过望,连忙道谢。

自来杭州之后,苏瑾也听叶妈妈几人说过秦氏娘家的事儿,秦氏娘家也是读书人家,虽有几处茶园。每处多则几十亩,少则七八亩。不过也似朱府的水田庄子一般,只是为了维持府中的正常花销罢了。与正经的茶商之家的茶园子还有些差距。

从这这点上来看,她是与自己说了实话地。

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候也简单。不过是坦诚对坦诚罢了。苏瑾也没打算将生意场上的那一套,拿来用在亲戚们身上。

即秦氏向她示了好,她便也要投桃报李。

待茶山的事儿说得差不多了,苏瑾话头一转,笑道,“我还有一件事儿想求大表嫂。”

“哦?”秦氏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笑起来,将手中茶杯推放在桌子上,“你且说说看。能叫你为难的,可见不是小事。不知我能不能帮得忙呢。”

“这事大表嫂一定能帮得”苏瑾笑嘻嘻地道,“我听人说松江之繁华不亚苏杭。便想在那边为我家的货物找找路子。您知道,去年毯子产量少,不愁卖。今年产量便大了起来,虽也可在忻州就地发卖,毕竟那边的行商还是北方商人多些。南边的商人大多走不到那偏远之地。所以,我一是要在杭州设个总号,中转这些货物。二来,也想在松江府开间分号。”

“我听府里人说,大表哥在那边协助舅父公干,对松江地头也熟。便想着,大表哥若能在那边开间铺子,帮我发卖毯子等货物便好了……只是怕误了他的正事,所以,我想来想去,还得求大表嫂帮我说合……”

秦氏先是微讶,随即便明白了,她这是知道府中境况,有意看顾的意思在里头。听她说到此处,连忙打断她的话,“你这话可说反了。我也不瞒你,你大表哥读书不成,心头烦躁地很,这才跟着父亲去了松江。其实哪里有什么正事儿?不过图个好听罢了。衙门众人各司其责,哪用他帮什么忙?”

说着一叹,“早两三年,你大表哥就与我商议,读书他是读得不耐烦,也不想再读了。想寻个营生,总不好就这么守着祖上留下的家底,混一日算一日。你说,男子除了不读书,余下就不是经商了么?”

说到此处,更是苦笑连连,“……每次与祖父提个话头,他便怒气冲冲,道是‘五十少进士’。说你大表哥做事没恒心,不许他多想,叫他依旧安心读书……可二弟一举中了举子,他这心怎么还能安下来?倒把读书考功名的心思弄得更淡了”

“这么说,大表哥也是想过做生意地?”苏瑾明知故问。

秦氏笑叹一声,“可不是。只是祖父不许,他也没奈何。”

“大表嫂,以我说,这事儿只管悄悄地办便好。不叫外祖父知道”苏瑾知那老爷子难说服,等他点头,要等到何时?“咱们就来个先斩后奏”

秦氏微讶,“到时候祖父知道了,不更生气?”

苏瑾不在意地笑笑,“嘿,他气肯定是要气地,可他也不会真跑到松江府把开好的铺子关了张罢?”说起来,她自到这时空,已干过无数次先斩后奏地事儿,比较有经验了。

若她当初没摆弄这一摊子,只等苏士贞同意才去做,现在与秦氏和朱大少爷也好不到哪里去。

秦氏看她满不在乎的样子,好一会儿轻笑起来,“因祖父对你格外宽厚些,我呀,先前儿还想请你到祖父面前替我们说说呢。”

苏瑾笑道,“不是我不帮忙,我去说,也未必能说得动他所以只有么办先瞒着他,能瞒多久是多久,等到他知道了,说不得铺子已上了道儿,每日大把银子赚着,难道他会硬逼着给关了?”

说着,偏头想了下,又笑嘻嘻地道,“到时,他硬逼着要关铺子,我再到他跟前儿去哭,去理论。表哥和表嫂可是帮我着我家卖货呢”

秦氏听了不觉动心。先前说想开铺子,也怕赔了银子更没脸面,因而不敢强着忤逆老太爷的意。现在听她的话头,竟是两家合在一处做生意,瞬间便没了赔银子的担忧。

苏瑾可不知秦氏对她有如此的信心。她想在松江府开分号,确有因这二人的缘故,二来松江府靠海,商贸发达,在那边开间分号,说不得能沾上些海外贸易的光。

不论是策略性的市场占领,还是从赢利的角度而言,松江府都是极不错的地方。朱大老爷在那边儿又是府尊大人,朱大少爷也算得上中等大小的衙内。

官商一体,这生意自然更好做。

“好,那我给你大表哥去个信儿,把你的主意与他说说”秦氏想了一会儿,微笑点头。又向苏瑾道谢。

苏瑾笑呵呵地摆手,“您不用谢我。实是我眼馋松江府那块宝地,也想扯扯大舅舅这块虎皮”

把秦氏说得笑起来。又细问了问,这羊毛毯子在其它地方售价如何,本钱如何等等。苏瑾在这上面儿却不含糊,因是亲戚加开拓新市场的缘故,将供货价压低一成,先免费供货,然后定期结帐。

看秦氏面色,也象是满意的。

二人直说到快午时,秦氏要去张罗各院的午饭,这才匆匆去了。

送她走后,苏瑾心情也极舒畅。一是茶的事儿,在与秦氏说话的期间,她也想了想,略有眉目。二是松江府的铺子若能开,那么,她家的羊毛毯子,西北有忻州这个大本营,中原地带有归宁府这个中转地,江南有杭州,靠海有松江府。

虽只有四地,却隐隐有遍布全国的架式了。愈想心头愈美滋滋地,羊毯子摆弄了一年有余,终于开始进入盛产与收获期。

午睡醒来,她在园子里转了一会儿,回到书房,将前世她记得的小镜子样式,一一画出来,一连画了十五六张才罢手。整理之后,叫小秀带画稿去丁府走一趟。

小秀接过画稿匆匆出去,不多时,又急急忙忙地跑进来,“表小姐,表小姐信,姑爷来信了”

“哎哟,终于到了”苏瑾笑呵呵地应了一声。自打知道朱老太爷不会太过莽撞之后,她反倒不太着急了。

小秀将信递到她面前,“还有老爷的。”

苏瑾接过来,一边和叶妈妈几人笑道,“我爹爹为人一向和善,也没在旁人背后捅过刀子,这回拿自个儿女婿开了刀,不晓得他见了相公会不会尴尬”

叶妈妈捂嘴儿笑,“我以看,姑老爷肯定见了姑爷必定会不好意思。不过,姑爷做事一向周全,也不会叫姑老爷太过自责了。”

“嘿嘿。”苏瑾一边拆信,嘴里说道,“我倒是想着相公应该做些什么事儿,好让爹爹认识到自己地错误,省得他日后再犯。”

陆仲晗写来地信很厚,通篇安慰她的话居多,叫她安心养身子,千万莫怒莫急,生意上的事情莫过多操劳,徽州的事儿,他已同时写了信给姚山长并陆老太爷早先的一位至父好友,请他们从中斡旋。信末又道,七月衙门无甚紧要公务,他届时会告假来杭州。

通篇对苏士贞和朱老太爷的此次行事,并无半字评价。除了告假来杭州之外,余下的倒与苏瑾想象的差不多。

又拆了苏士贞的来信看,他现今已到忻州府,已将各处生意都看了看,除了对苏瑾的夸赞之外,又叫她赶快将出海货物卖得的银子早早派人运过去,因去年做贡品的关系,今年羊毛毯子的生意格外好。现今已有不少忻州的行商贩货回到各地发卖。

“香草,备墨”苏瑾合了信,扬声叫道。

这几人一直留意她面色,不喜不怒,都好奇的问,“表小姐,姑爷来信说了什么?”

苏瑾调笑道,“说要来杭州找老太爷理论呢”

“啊?”几人惊讶张大嘴巴。

随即叶妈妈笑起来,“表小姐说笑呢吧,姑爷那样稳重的性子,怎会……”

苏瑾嘿嘿一笑,提笔写回信。此事他知道就好,告假来杭州就不必了。衙门事多,七月又正热时,来回路途遥远,若硬要接她回去,岂不又生一场事?

陆家那边儿,朱老太爷只要不主动去找事,陆府便是来人,说句来外祖家静养,有什么说不过去的?

至于还留在秀容县的林妈妈几人如何给陆老太太说,苏瑾也没心思管了。

………………………………………………………………

第一卷:梁家巷子 225章 前奏

225章 前奏

给陆仲晗写了回信,苏瑾又忙碌起来。

往忻州运银子,找合用的人手,以及确定自家的新宅子。好在茶山和松江府的分号事宜,不用她亲自操办,不然她真有些忙不过来。

五六天后,请朱府和丁府各抽调几人,将发卖货物所得的一万两银子,押运上船,前往归宁府,再自归宁府中转到忻州。回程时,这些人将会带回一船毯子来,因而苏瑾这边的铺子便要加紧张罗开张。

新铺子的掌柜,也是丁氏帮着给张罗的。此人姓罗,三十五岁上下,混身上下透着股子干练劲儿。苏瑾对丁氏看人的眼光一向比较信服,二话不说,就叫罗掌柜走马上任。

只是叫外人管钱物,她还是有些不放心,常贵远回来后,阮大和阮二必要抽出走一人,忻州那边人手也不够。想来想去,苏瑾现在能用的,只有梁富贵了。

他虽不怎么懂经营之道,过来帮着把把钱物关,当还是可以的。因此也叫人给梁富贵带了信儿,等船回程的时候,叫他跟来杭州。

“小姐,今儿不能再出去了。在家将养着罢”早饭撤去,叶妈妈上了茶,再次规劝道。

苏瑾笑笑,“我晓得。”天越来越热了,她的事儿,除了茶庄那铺子有些紧急,别的,都暂时告一段落了。

叶妈妈见她如此顺从,脸上笑意舒展起来,“您若嫌闷,咱们摆了果盘,请大少奶奶和二少奶奶来坐坐?”

说到二少奶奶,苏瑾心中一动,忙道,“你待会儿叫香草拿些银子到街上,置买些补品之类的,给二少奶奶送去。至于买什么,我也不大懂,你和来旺嫂子议一议罢。”

“哎”叶妈妈应声,“那今儿不请她们来了?”

苏瑾摆手,“她们事儿多,不象我,闲人一个。就不去扰她们了。”苏瑾在这儿除了生意上的事儿,家事半点不问,除了吃喝睡,便是偶尔去两个舅母院中转转。她是摆足了做客的架式,所以她看起来忙碌,实则差不多是最清闲的。

叶妈妈笑道,“那好。待会我们议出单子来,小姐也瞧瞧。”

苏瑾点头。自到书房去,拿了本书闲坐纳凉。

“表小姐,府外有人求见。”小秀匆匆进来禀报,手中还拿着个拜贴。

苏瑾扬起眉头,“是谁?”自她来了杭州,除了丁氏,还没人主动来找过她呢。

“说是尚府地。”小秀将拜贴递来,“人还在府外等着。是位中年男子来递的贴呢。”

苏瑾心头奇怪,姓尚的她确实不认得。不过,打开拜贴扫了两眼,便笑起来,“哈,还是好事情呢”

小秀奇怪,“表小姐,是什么事儿,您这么高兴?”

苏瑾撇了她一眼,转头望着窗外的芭蕉树,心中喟叹,她终于也做到这一步了。这位姓尚的拜贴中言说,自旁处听闻苏记羊毛毯子的东家在此客居,特来拜会云云。

苏瑾自然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拜会,而是生意合作的前奏。

而这姓尚前来,至少说明了,她家的羊毛毯子在杭州已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表小姐……”小秀一问之下,不见她回话,只是满脸奇怪的笑,不由有些害怕。

“哦”苏瑾回神。看了看小秀,摆手,“没事,是生意上的事儿。”说着将手中的贴子扬了扬,“你去告诉来人,贴子我留下了,今儿不得空。改日再送信儿到他们府上。”

小秀应声去了。

叶妈妈闻讯前来,听得苏瑾的话,这时便不解地问道,“方才您不是说是好事吗。即是生意上的事儿,又是好事儿,怎么不见呢?”

苏瑾笑笑,将贴子拿在手中左看右看。心中的欢喜不言而愉。这生意自打开始做,一直是她在找门路发卖。虽不是她亲自操持,也颇费脑力。

现在有人主动上门打货,坐地收钱……怎能不叫她欢喜?

这张贴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只是,尚家也是杭州商户,这也是苏瑾今儿不能见的原由。

杭州城内有杨君甫的铺子,又有她新开的铺子。这两间铺面,已足够了。至于杭州之外的府城,得看杨君甫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毕竟与杨家是最先合作的,要把杨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满足杨家之后,余下的市场她再接着分切。

“那是因我突然想起来,自来到杭州,还没去杨大哥家拜会过呢。待会儿我写张贴子,你叫人给送去。”苏瑾眉眼间俱是笑意,语调也十分轻快。

叶妈妈就笑,“您要天天这般才好。心情好,对孩子也好呢。”

苏瑾呵呵一笑,“那就叫外祖父放我回忻州,我必每天都是好心情。”

叶妈妈晓得她是说笑,也跟着一笑。待她写完贴子,亲自给送到二门外,找人立时送往杨府。

苏瑾初来杭州时,也曾叫人给杨府送过信儿。道是初来杂事多,改日来拜会云云。杨君甫这一等,便是半个月,也没见她再送信儿来,正要派人去朱家问一问,苏瑾的贴子便就到了。

一边回贴子,一边叫浑家何氏张罗宴席。

次日,歇了一日的苏瑾带着叶妈妈等人便早早出府,向杨府而去。

坐在马车中,她将要与杨君甫谈的事儿,又细细想了一遍儿,确认这个方案,对杨家有益,与自己也得利,这才放了心。

不管如何,杨君甫能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