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终吞噬了郭开,他艰难地吐出了一句话,“我要时间。”

“一个月。”

郭开摇头,“不可能。”

“我必须保住代北。”宝鼎斩钉截铁地说道。

“中原呢?”

“中原是局中之局。”

郭开豁然大悟,心脏一阵狂跳,心神更是战栗不已。原来如此,武烈侯果然要对咸阳下手,如此一来,武烈侯只要拿到中山,一切尽在控制之中。赵燕两国用来对付秦军的策略实际上对武烈侯起不到任何作用,他在意的只是代北和中原两个战场,只要这两个战场全面开战,武烈侯的谋划基本上成功了。

“三个月。”郭开说道,“至少三个月。”

“匈奴人在开春之前肯定要大举进攻,时间上来不及。”宝鼎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最多一个半月。”

郭开没有说话。武烈侯要拿下中山,要在中山全歼或者重创赵燕联军,这样当秦军主力转战代北的时候,中山才不会遭到赵燕联军的反攻,如此武烈侯才能集中力量对付匈奴人,但现在中山战场上有燕国的太子丹,有燕国的军队,他如果强行干涉军队的攻防策略,必然会给他自己带来麻烦。

“突破口就是司马尚和代北军。”宝鼎看到郭开迟迟拿不定主意,于是直言不讳地说道,“我正在秘密策反司马尚,你只要配合一下,此事可成。”

郭开轻轻颔首,“匈奴人和齐人那边我会妥善处置。”

宝鼎面露笑容,向郭开伸出一只手,“击掌为誓。”

郭开竭尽所能,终于在谈判中取得突破。武烈侯做出了让步,给了赵国一个半月的时间,双方继续谈判,如果一个半月后谈判破裂,秦军将发动全面攻击。

中山战场停战。

郭开匆忙返回中山。同日,赵高和荆轲从江南千里迢迢而来。

宝鼎亲自到辕门迎接荆轲。寒暄之后,宝鼎一边与荆轲并肩而行,一边笑道,“我担心你不愿重返河北,所以特意让长史到江南相请。”

荆轲眼里露出一丝苦涩,“感谢武烈侯体谅我的难处。”他的确不愿意重返河北,他也估猜得到宝鼎请到他河北的目的,但他对李牧、对代北将士非常歉疚,他不想再一次面对代北人。李牧的死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但他知道李牧是死在武烈侯手上,如果没有武烈侯在背后的暗中推动,李牧或许不会死。

宴席过后,宝鼎把荆轲请到内帐,开门见山地告诉他,“我要你策反司马尚,说服司马尚投奔秦国。”

荆轲沉吟不语。

“过去的事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宝鼎劝道,“匈奴人正在进攻代北,代北若失,中土必遭大劫。在统一大势已经不可阻挡的情况下,司马尚和代北军继续为赵国卖命已经没有意义。”

“如果……”荆轲犹豫了一下,问道,“如果司马尚拒绝,他会不会像李牧一样惨遭诛杀?”

宝鼎点头,“我已经安排好了,如果司马尚拒绝投诚,他和代北军必死无疑。”

荆轲无奈叹息,“既然如此,我今夜就去寻找司马尚。武烈侯给他什么承诺?”

“代北军返回代北,与秦军并肩作战,确保代北的安全。”宝鼎说道,“只要司马尚愿意,他永远是代北军的统率。至于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条件,你直接答应他。”

“他个人可以封侯吗?”荆轲问道。

“这个我可以承诺,他只要率军投诚,他就是秦国的列侯,世代相袭。”

荆轲迟疑片刻,又问道,“他可以不参加中山大战,直接返回代北吗?”

“当然。”宝鼎说道,“即使他要参加中山大战,我也不会同意。”

“如果他要郭开的人头呢?他要灭郭氏九族呢?”

宝鼎微微皱眉,面露难色。

“代北人不能杀他们的王,只能把满腔怒气发泄在郭开和一些当初支持诛杀李牧的大臣们头上,所以……”

宝鼎想了一下,断然挥手,“你告诉他,如果他带着代北军参加中山大战,我授予他屠杀之权。”

荆轲连夜离去。

赵高送走荆轲后,又返回了内帐,“武烈侯,大王曾对郭氏有承诺,你对郭氏也有承诺,如果任由代北军泄私愤,屠杀郭氏九族甚至包括赵国宗室和士卿大臣,其后果……”

“这件事你负责处理。”宝鼎不以为然地挥挥手,“虽然善后有些麻烦,但只要处理得好,可以把罪责全部推给燕国,将来打燕国也好多一个借口。”

赵高躬身答应。

“司马尚的事还要加一把火。”宝鼎说道,“你去找宗越,请他利用一些燕国的老关系,让太子丹确信司马尚已经投降了我们,以挑起他们内部的争斗,继而把司马尚和代北军逼到走投无路的绝境。”

        第338章 走投无路

第338章 走投无路

昏黄的烛光下,司马尚安静地坐着,冷峻的脸庞上流露出几分悲伤和萧瑟。

荆轲坐在他的对面,宽大的黑氅包裹着身躯,只露出了半张面孔。

见面之后,两人都没有说话,似乎谁也不想打破这黑夜的宁静。

“我知道你要来。”司马尚终于开口了,他叹了口气,黯然说道,“该来的终归要来。”

荆轲也叹了口气,“大将军的在天之灵不会责怪你。”

司马尚抬头望向黑暗,眼里的悲色更浓,“他走了,带着悲愤和绝望走了,却把几万条性命扔给了我。”

“还有守护赵国的责任。”荆轲不紧不慢地说道。

“赵国已经亡了,随着他一起死了。”司马尚的声音突然颤抖起来,“家没了,国也灭了,我们早已变成一群孤魂野鬼,一群将死的亡灵。”

“代北还在,家园还在。”

“他们抛弃了我们的家园,出卖了我们的代北,如今他们变本加厉,竟然引匈奴人南下,屠杀我们的亲人,焚毁我们的家园,奴役我们的后代。”司马尚神色狞狰,咬牙切齿,双手握拳,狠狠砸到案几上,“我要回代北,我要杀虏”

荆轲没有说话,默默地望着司马尚。

“我一直在等你,等了很久很久。”司马尚的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没有流下来,“我只有一个条件,给我一条路,让我带着代北军回家,让我回代北杀虏。”

荆轲还是没有说话。

“我是赵人我不会背叛自己的王,更不会背叛自己的国。” 司马尚一拳砸到自己的胸口上,厉声叫道,“我是赵人”

荆轲面如止水,一言不发。

司马尚剧烈喘息着,声音嘶哑,哽咽低语,“我是赵人” 一颗泪珠从他的眼眶里悄然滚落。

“大将军死了,那些曾经追随大将军的部下们也死了。”荆轲手指黑暗之处,怒声说道,“他们的灵魂就在那里看着你,血债要血偿”

司马尚摇头,不停地摇头,心痛如绞。

“九泉之下,你有何面目去见自己的兄弟?回家之后,你有何面目去见他们的亲人?”

“给我一条路”司马尚瞪大一双血红的眼睛,狞狰嘶吼,“给我一条回家的路我要回家,我要带着他们的尸骨回家,我要带着几万活着的兄弟回家,给我一条路”

荆轲长叹,接着一跃而起,张嘴发出一声愤怒的厉啸,转身就走。

司马尚双手蒙面,泪水倾泻而出,那种深入骨髓的痛疼让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声嘶力竭。

秦军大营。

宝鼎坐在案几后面,低着头,轻轻地摆弄着手中的朱笔。

王翦端坐不动,神情凝重,眼里露出几分淡淡的忧郁。

荆轲说完了,冲着宝鼎和王翦深深一躬,“司马尚别无所求,只求一条回家的路。”

荆轲离开了大帐。

宝鼎和王翦各自陷入沉思。

司马尚的要求出乎两人的预料,但如果从一个单纯武人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要求合乎情理。司马尚就是一个单纯的武人,他不愿背叛自己的国,不愿背叛自己的王,更不愿意同室操戈自相残杀,虽然赵王迁诛杀了李牧,屠杀了一批代北将领,但此时此刻,在国祚将灭之时,司马尚根本没有报仇血恨的意思,相反,他为自己不能守护王国而痛苦不堪。

他知道当荆轲找到他的时候,他和代北军的命运已经注定,他将继李牧之后,被自己的国抛弃,被自己的王屠杀,而代北军将分崩离析,代北将士无一幸存。他没有选择,他只有离开,带着代北将士回家。

然而,秦人会让他们回家吗?抛开代北军和秦军的仇恨不说,就以今日代北军的实力来说,如果他们回到代北,必定是秦国的心腹大患。秦国不会信任他们,而他们若想取得秦人的信任,唯一的办法就是倒戈相击,以摧毁自己的国来做为入秦的“投名状”,否则秦人必定摧毁他们,永绝后患。

这一点,荆轲心里非常清楚,所以他不愿意回河北,不愿意亲手屠杀代北军,但宝鼎在书信里做了承诺,又让赵高赶去江南相邀,说白了就是逼着荆轲赶赴河北,不来也得来。荆轲见到宝鼎后,马上出言试探宝鼎的真实想法,如果司马尚要郭氏的人头怎么办,结果宝鼎被他所逼,不得不隐晦暗示,代北军若要生存,就得摧毁赵国以为“投名状”。

司马尚对此更是一清二楚。赵人和秦人之间的仇恨太大,长平一战,秦军坑杀赵军数十万降卒,如今更是灭了赵人的国,试想这种深仇大恨岂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彼此间哪来的信任?两国势同水火,像宝鼎利用大灾,迁徙百万赵国灾民于江南的事情,纯粹是占了天时地利,否则绝无可能。

代北对秦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除非奇迹,否则秦国无论如何也不敢让代北军重返代北,那等同于放虎归山,自取其祸。

代北军就是处在这样一个走投无路的绝境。

公子扶苏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帐内的寂静,“太傅,上将军,是不是考虑给代北军一条生路?”

王翦断然摇头,态度非常坚决。不是他一定要杀,而是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今年的严峻局势即使被扭转了,但中原还有大战,燕国还存在,匈奴人会继续攻击代北,而秦军兵力有限,无法在各个战场上都取得兵力上的优势。当中原进入决战之刻,北方因为兵力不足,只能被动防御,像代北军这样具备相当实力的军队一旦谋反,那代北肯定丢失,整个北方防御将被打破,形势不堪设想。

谁敢冒这样的风险?所以即便代北军在中山战场倒戈一击,以摧毁赵国国祚来赢得“投名状”,但最终还是难逃一死,“投名状”不过延缓了他们的死亡时间而已。

“叔父也是同样的想法?”公子扶苏改变了称呼,其中隐含的意思不言而喻。

“我要在代北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宝鼎望着王翦,笑着说道,“两年或者三年,或者更长。”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宝鼎无意消灭代北军。

王翦的态度还是很坚决,“太傅难道忘记了咸阳的传言?非我秦人,其心必异。”

“我需要代北军。”宝鼎的态度也很坚决,“代北的稳固直接关系到中土的安全,而谁能不惜一切代价戍守代北?只有代北人,因为代北是他们的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为了保护自己亲人,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

王翦沉吟不语。

“大秦统一中土后,昔日秦赵燕三国的北部疆域连为一体,从东到西,有近万里之遥。”宝鼎继续说道,“在这么长的边界线上,需要屯驻多少军队?在我们没有摧毁匈奴人之前,至少需要五十万以上。大秦有这么多军队吗?所以很显然,未来的北方军队里,不仅要有秦人,还要有赵人和燕人。这是一种必然,是中土统一的必然,也是大势所趋。”

“当然,目前困难重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忧患,但不能说有困难,有隐忧,我们就胆怯,就退缩,就拒绝变革。”

宝鼎说到这里笑了起来,“不能主动适应历史的发展,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从古至今,这种例子太多了。凡激流勇进者,虽败犹荣,而且给后来者以借鉴,相反,凡墨守成规者,因为缺乏远见、勇气和胆略,必将被滔滔洪流所淹没,而且成为后人耻笑的对象。”

王翦无力反驳,苦笑摇头。

“你如何说服将率们?”

“我是否说服了上将军?”宝鼎笑道。

王翦想了片刻,郑重点头,“正如武烈侯所说,将来的中土之民都是秦人,而将来的军队则由这些中土之民组成。统一前后,内外战争不断,大秦现有的军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虽然眼前的现实很残酷,但我们必须改变思路,要勇于变革,要敢于变革。困难太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胆略去克服困难。我被你说服了,我不再坚持消灭代北军。”

宝鼎和公子扶苏相视而笑,“我既然能说服上将军,当然也能说服各军统率,包括咸阳的大王和文武大臣们。”

“咸阳估计能接受,这毕竟对他们有利。”王翦白眉微皱,担心地说道,“但你不可能长期留在代北。”

“我肯定要长期留在代北。”宝鼎笑道,“统一后,北疆镇戍至关重要,而南北战争也将就此拉开序幕。”说到这里宝鼎面露期待之色,“我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摧毁匈奴人,最大的理想就是开疆拓土。我希望我死之前,能够征服大漠,远征西域,开创一个空前强盛的大秦帝国。”

王翦抚须而笑,大感欣慰,大秦有这样的鼎柱,兴盛之期指日可待。

公子扶苏面露激动之色,对这位年轻的叔父崇拜到了极致。在他心里,叔父无所不能,自己得到他的辅佐,王统肯定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荆轲得到宝鼎的承诺,马上再赴中山。

“武烈侯承诺,他将与你一起赶赴代北,而行辕的护卫之责则由代北军承担。”荆轲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他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听到武烈侯亲口说出这句承诺的时候,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根本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武烈侯向来如此,他做得事情大都如此。

司马尚吃惊地望着荆轲,难以置信。这怎么可能?武烈侯竟然以自己为人质,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代北军?

荆轲再一次重复,他知道司马尚一时难以接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司马尚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不相信,但他必须让司马尚接受,让司马尚相信,武烈侯要亲自带着代北军回家,代北军回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