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潇水
正文
第一章 刘邦发迹前的准备活动
秦始皇东巡遇袭
公元前218年,当迦太基人和罗马人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而战,迦太基人汉尼拔率领数十头大象和数万骑兵步兵,开始翻越阿尔卑斯山,从北部偷袭罗马的意大利本土。这时候,在亚欧大陆最东端,一个叫做芝罘(fú)的小山上,有一个伟大人物正袖着手,看东海的日出。
这个人就是四十二岁,登基第四年的秦始皇。
秦始皇喜欢驾车自虐游,作为总计有十二年驾龄(驾驭中国的年龄)的皇帝,他一共四次巡行中国。他坐着木轱辘车,目的不在于游玩,而是弹压东方和南方这些不稳定的新占区,以及查看北方边境的安全。在跑路的总计里程上,古来君王中只有大禹能跟他相比。即便不出巡的时候,他也每天都要看和批文件,一百二十斤重的竹简,不看尽此数不上床睡觉,看得出来他是个勤勉的皇帝。
秦始皇这次是带着车队,第二次出来东巡,但是当他们刚刚走到中原河南的博浪沙这个地方,却遭遇了恐怖分子的袭击。
这个恐怖分子有着不错的血统,祖上五代连续担任原战国时代韩国的相国,并且家族本是韩国王族的分支,他的名字叫做张良,人长得有点像个女的(状貌如妇人)。韩国地处中原偏西,几年前被秦兵灭了,从此张良就过起了游击的生活。由于是相国之子,经济上比较宽裕,光家僮就有三百人,张良于是就用家里攒的钱积极训练大力士,带着一群恐怖分子乱跑,目的就是为韩王复国。
韩国本来是人家韩王族的,你秦始皇无缘无故给抢去了,我要抢回来还给韩王族的后代,这就是张良的目标。
张良听说秦始皇出来巡行了,觉得这是必须利用的良机,于是他带着一个古代狙击手,在河南原阳县郊外一处叫博浪沙的高地上,埋伏下来。张良为此行动还特意从黑市购置了一枚古代炮弹——六十斤重的铁锤。如何发射呢?当时没有肩扛火箭发射筒,好在狙击手是个大力士,准备肉力发射。
于是俩人在山上埋伏起来。不久,秦始皇坐着豪华车队过来了。每辆车子都涂着十几层的植物漆,上边画着云霓鬼兽,漆皮油光鉴人,车尾插着各色羽毛做成的彩旗,气派豪华逼人,跟现在结婚的车队一样。秦始皇的座驾大约处于第二位,叫作金根车。金根车用六匹马拉着,上有羽盖,为了便于马匹向左看齐,最左边的马头上还有牦牛尾的大纛(dào),大纛就是个带穗的高棍子,插在马头。其他马头上则戴四寸马冠。车轴外侧有铜金铃,拖曳至地,铃上左画苍龙,右画白虎。金根后面跟着两辆副车,各自驾四马,按青、赤、黄、白、黑选择旗帜和马匹,以应春、夏、季夏、秋、冬五个季节,叫作五时副车。
张良对狙击手说:“瞄准第二辆车,准备发射——10,9,8,7……2,1,发射!”
但是想不到秦始皇的车速太快(它是六匹马拉的,车轴外面的密封壳里通常放的润滑油是猪油,而秦始皇的车大约是鲸鱼油,所以车更快)。火箭弹在飞行的时候,秦的座驾已经迅速前移了,炮弹落在了后边的随从副车上——就听“咣当”一声,副车变成了鸟窝形。
唉!瞄准前面的武装战车就对了。
秦始皇诏令天下,捕捉刺客。张良赶紧改换了姓名,往距离秦国腹地(陕西省中部的关中地区)最远的江苏跑去了。随即秦始皇继续向东巡行,跑到了山东烟台的芝罘山上,观看了大海上蓬勃的日出——就是我们开篇看到的那一幕,作为陕西关中长大的人,大海是令他很惊奇的。然后他做了个石碑,刻上字,作了一篇歌颂自己的文章,又在北方的河北、山西巡行一番,然后回了陕西咸阳的都城。
张良则一路向东南,跑到了江苏北部的下邳,然后在这里窝藏下来,当游侠。下邳这里,位于淮北地区,从前属于战国时代楚国的东部。张良跑到这里,说明这一地区尚未被秦王朝控制得很严。淮北这里民风非常强悍,后来的汉朝人都说这里的人好为奸盗,专为自己,脾气很坏。淮河经常泛滥,于是土薄,而风气是系于水土的,所以《汉书》中就说这里“地薄民贫,好为奸盗”了。
因为下邳这里民风彪悍,所以张良就在这里任侠。下邳向南不远有一个下相,也在淮河边上,现在叫宿迁,这里是项羽家族的老家。项羽家族中有个族叔叫做项伯,项伯也不小心杀了一个人,也只好四处乱跑。他听说张良正在下邳城里做任侠,专门急人之急,很够朋友,于是经人介绍,就落荒跑到了张良这里,被张良接下,在下邳城中窝藏住了下来。
下邳城里有个老头子也很坏,专门以欺负年轻人为乐。有一次,张良在下邳城外散步溜达,走到了沂水一个桥上,边走边看两边风景地,随后干脆趴在栏杆上张望。于是,这老头子就过来了,走到张良旁边,拍拍他的肩膀说:“这位孺子(小弟的意思),你看见我这只鞋了吗?我现在把它脱下来,扔到桥下去。你看你能不能把它取上来!”
“什么意思啊?你是哪个山头的?”张良一愣。
“不要管,赶紧取上来。”说完老头就把鞋子扔了出去。像个乌鸦一样,鞋子落在桥下沙地上。
老头子说:“去取啊。”
张良于是挥起拳头,就要殴打这个老头子。但是一看,这老头子也实在太老,恐怕几下就给打死了。于是张良不禁心中不忍,把拳头放下了。张良强忍着,自己下了桥,把那鞋子取上来了。
老头又说:“那帮忙给我穿上啊。”
张良觉得既然已经捡上来了,干脆就给穿上吧,于是就半跪下来,去给这老家伙穿鞋。
老头儿伸着脚,让张良把鞋给他穿上,然后呵呵一笑,就笑着走了。
张良这时已经开始觉得很惊讶了,大约从穿鞋开始,就非常惊讶了。觉得这老头身上的气场,颇是不凡,所以也才不由自主,就把鞋给人家穿上了。
张良傻愣愣地站在原处,半天缓不过神来。结果,这老头走出了一里左右,不知怎么想的,又折回来了,走回到桥上,对依旧站在那里的张良说:“我看你这个小弟还是有些天分的(孺子可教也!),这样吧,五天以后黎明日出时刻,你还在这个桥上等我,好吧?”
换了庸常之人,谁会信这老头,谁会五天后大清早来等呢?但是张良颇为惊讶于这老头,既以这老头为奇,出于好奇心,于是就答应了,说道:“诺!五天后黎明日出见。”
五天后的一大早,正是日出时刻,张良准时地到了,结果老头子却先于他到了。这个老头子非常喜欢耍大牌,转身就走。
张良更没脾气了,赶紧追他:“我准时来的啊,准时的啊,正好太阳出来。您老等等啊。”
老汉生气了,说:“不啦!你比我这老家伙来得还晚,我没有心情了!”
老头子走出一箭之地,又转过头说:“这样吧,再给你一个机会,五天后还是这里,要早点来啊。”说完,老头气鼓鼓就走了。
五天后的一大早,公鸡开始打鸣,太阳还没出来,张良搭了辆马车,就已经跑到这桥上来了。结果老头子又先到了。老头子“哼”地一扭身子,掉头就走。
张良追了半天,只好再改下次。
这回张良学乖了,吃完夜宵,扛着帐篷就来桥上等了,好像等门票的一帮歌友一样。终于没有迟到——早于老头儿到了。
过了少顷,这老头也黑灯瞎火地来了,见到张良来得这么早,这是真信自己,也真有缘分啊。而且脾气也能耐得住各种折腾,那是适合学自己学派的东西的接班人啊——很难找到这么样的善于委屈自己的人。
于是老头乐了,从怀里掏出一本《太公兵法》,说:“这本书我本想带进棺材的。但是看你心诚,禀赋也好,适合当我的传人。我就把它送给你好啦。你回去好好研读,学成了其中的学问,未来就可以做帝王之师了!呵呵,十年后就用得上啦。好啦,你就不要谢我啦,快点拿去吧!”
张良诚惶诚恐,赶紧接了书。那老头也不再说别的话,转身就走。张良去追,老头叫他不要追了。随后,老头走远,从此再没出现与张良相见。
张良拿着这本宝贝书,奇奇怪怪地回了家,随后天天研习,终于后来练出了很大本事。但是《太公兵法》这本书却没有传下来,据分析,其中一些内容被融进了后人写的《黄石公三略》里边,所谓黄石公,就是桥上这个欺负人的老头云云。
《黄石公三略》这书,里边主要谈打仗和治国的,其指导思想都是道家思想,就是要顺势和隐忍。大约正因如此,这老头在选择自己的传人时,一定要找一个会忍和能忍的年轻人,才适合接受这套学说并且能够履行之。老头的反复测试,又是丢鞋,又是迟到什么的,就是看张良能否忍和顺。
其实张良刚好也是这样的人。张良的模样长得很细致,人们乍一看,都觉得他模样像个好女子,就是美女。这样模样的人,估计也是柔和能忍的。
张良随后继续待在下邳城。
刘邦的传说
从张良所待的下邳往西北一百公里,就是如今徐州地区的沛县,那里正生活着一个叫刘邦的人。
刘邦出生时,还是战国时代,如今已经三十八岁了,比他们的伟大皇帝秦始皇,只小三岁。
刘邦上面有两个哥哥,他排名老三,父亲于是就给他起名叫刘季,意思就是刘老三。
这个刘老三长着一个高挺的鼻子(隆准),他前两年的时候,曾经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到都城陕西咸阳那里去服徭役。
咸阳这里是个伟大的地方,人口众多,非常富庶,秦始皇把原六国地区的豪富十二万家都迁徙来了这里。这么做,也是为了削弱六国地区的力量,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
这一天,秦始皇摆驾出行。一般帝王出行,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都要清街,就是让人躲在家里。可能是咸阳城内的治安实在太好了吧,这一次秦始皇命令大家可以从“掩体”里出来尽情观看。于是正在咸阳服徭役的刘邦,也离开工地跑来参观,他见秦始皇正在万众瞩目的豪华法驾内接受群众山呼舞拜,刘邦扬着头在人缝中傻傻地观望,不禁喟然叹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位地位低贱的刘老三,服完了徭役,又回到老家沛县丰邑。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刘邦。
这刘邦长着一副美髯,性格乐天,常喜欢欺负人,后来他去衙门里当吏,对衙门里的其他的吏们,他无不嘻嘻哈哈地狎侮开涮开玩笑。刘邦对酒和女同志尤其感冒,平时也爱施舍。至于念书,则是非常头痛,而读书以外的农家活,他又不肯做,所以这样的人只好去县政府里吃饭了。刘邦就当了个吏,可以混工资。
刘邦具体的吏职,就是在沛县郊外的泗水亭上当亭长。泗水是淮河以北的一条河。亭是修在交通要道旁的古代派出所兼旅店,大致每十里一个,吃的是公家的饭。亭长的主要职责就是抓盗贼以及“亡人”。“亡人”就是因为交不起赋税或者犯了罪而脱离户籍逃跑的人,他们在大路上走,被正在巡逻的亭长刘邦拦住,一查身份证,发现是三无人员,离开家乱跑,脱离户籍不给国家交税,那就要给捉起来,打他五十板子。具体位置是打屁股还是脊梁,要按照政府规定,然后把他遣送回原籍。还要罚款,如果这个亡人逃亡的时间比较长,跑了一个月才被抓住,那就要罚一个盾(盾牌)。如果这家伙比较厉害,跑了一年才被抓住,就要受“耐刑”了,也就是剃掉他的胡子和两鬓。如果一个光着下巴的男人走在秦朝大街上,大家就会指指点点:“呀!这小子是个逃亡分子来的!”
刘邦作为泗水亭长,他的上级是县里的亭啬夫,大约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如果不是一帮劳改犯改变了刘邦的命运,那么刘邦未来的职业,也大约不过是停留在一个亭啬夫的水平。
这一天,具体日子说不清,亭长刘邦带着自己下面的几个“求盗”(相当于现在的警察),要押送县里的一批刑徒(罪犯)到陕西咸阳那里去。具体就是去骊山那里,作为劳改犯,给秦始皇修陵墓去。
秦始皇虽然还没有死,但墓已经开始修起来了,而且为了尽量不扰民,修墓用的都是刑徒,从各郡县征集来的,据说总数有几十万。
其实劳改犯本可以在本地进行劳改。如果是从前的诸侯战国时代,每个国家就那么大,劳改犯们去劳动,足迹也不会离开老家周边,这样在家乡工作,受罪也安然些。
现在是要去遥远的陕西了,这些人当然不愿意出这远门,于是刘邦押着他们走出沛县境界不远,很多劳改犯就脚底抹油逃跑了。刘邦手下的“求盗”没几个,根本抓不住逃跑者。随着队伍渐行渐远,劳改犯也越跑越少。刘邦估计,等到骊山,可能就剩我跟这几个“求盗”了,怎么向秦皇帝交差啊?干脆我跟几个“求盗”互相捆绑起来,直接去骊山修陵墓算了。
刘邦这个人很有政治野心,这不怪他,都是一些当时的职业生涯咨询师(当时就是算命的)挑唆他。刘邦常在王媪(王家的老妇人)开的酒吧里喝酒,但是身为底层官吏(严格来讲只是吏还不是官)的他,钱并不多,或者是被他挥霍得不够花,于是他就赊酒喝,说到年底结账。王媪也就答应了。
不料,刘邦一高兴喝多了,就躺下呼呼大睡。王媪看见这家伙身上,居然趴着一条鼾声如雷的黄龙。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好几次,而且,最奇怪的是,每次刘邦来喝酒的日子里,当天来的顾客就格外地多,销售额数倍于往日。王媪觉得,这是老黄龙在派人来喝酒,从而间接在替刘邦付酒钱呢。于是到了年底,王媪也就不说要刘邦酒钱的事了。同样的事情不光出现在王媪的酒馆,在武负(负通“媍”,指老妇人)的酒馆里也是如此。
还有一次,一个老头子看见了刘邦的媳妇,也就是吕雉正在农田里干活,于是惊叹道:“天呐!这个小娘子乃天下贵人之相啊!”又看了刘邦的俩小孩儿——这俩正帮着妈妈在田野里给庄稼施肥,“这俩都是大贵人的命啊!一个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